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九)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5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九)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定解宝灯论》,第七个问题:中观有无承认否?

  后得中观是站在菩萨出定的角度去分析的,这时是有分别的,所以二谛可以分开,通过各自的正量而成立;而在菩萨入定的时候,没有分别,二谛不能分。

  出定时二谛不是一有一无,而是在各自的位置上成立,都是这样真实存在的。二者都是通过理证、智慧而安立的,都是一样,力量等同,互相没有任何妨碍地存在。这个时候不能有取舍,比如,对有无、空性和显现等,不能取一舍一,承认其一而不承认另一个。在菩萨出定的状态和境界当中,二谛可以分开。二谛分开的时候,力量等同,即都是以各自的正量而安立的。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思维,二者都是合理的,都是无欺的。

  前代的一些大德认为,这个时候也无有承许。他们着重胜义谛,胜义谛上无就等于无,而名言上有却不等于有。因此认为这个时候有无都是等同的,既不能承认无,也不能承认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后代很多大德认为,任何时候都承许有。他着重世间现法,在胜义上无、空不等于无,柱子、宝瓶等这些法是有,所以他就着重世俗谛,承许任何时候都有承许,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

  自宗的观点认为,二谛同一存在。若是不存在,就没法双运,因此无法成立双运中观,也无法生起双运智慧。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与真正证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二谛是要双运的,若是你只有其中之一,怎么双运?想要产生二谛双运的智慧,就要了知或证悟双运、不二,但是如果只有其中之一,怎么能够产生这样的智慧、正见?所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真理。

  己一(真实抉择)分五:一、阐述彼之要义;二、宣说诸经论一切破立之理互不相违;三、遣除二力同等之争论;四、宣说分开二谛之必要;五、结彼之义。

  庚三、遣除二力同等之争论:

  若谓二者力同等,真实有实成不空。

  “二者力同等”指二谛互不妨碍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如实地成立,这个时候二谛没有取舍,二者力量同等存在,即若是有,都有;若是无,都无。以显现抉择空性,从空性中直接显现,空性是显现的自性、本性,二者是法和法性的关系。但是二者也是在各自的正量面前共同这样存在的。若是二谛在各自的位置上真实存在,那么会不会就变成了实成法而不是空性了?

  自宗在抉择后得中观的时候,二谛分开安立,这个时候二谛在各自的位置上事实存在。若是事实存在,是不是成为实成法而不空了?不会如此。自宗是在名言上、世俗谛上这样承许的,并非在胜义谛上这样承许的。

  若以胜义谛的观察量观察,都是经不起观察的。胜义谛有暂时的胜义谛和究竟的胜义谛。暂时的胜义谛是实有空、单空。观待暂时的名言谛而言,它是胜义谛;但是观待最究竟的胜义谛,它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胜义谛,而是相似的胜义谛、假胜义谛。比如,和菩萨入定的境界或根本慧定的所见相比,它就变成了世俗谛。

  但是我们自宗的这个承许不是在胜义谛的观察量面前承认的,而是在后得中观时,即主要是在世俗谛上是这样承许的,所以不会有这个过失。若是在这些胜义谛的观察量面前承许,那肯定会变成实成法;若是在抉择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的时候这样承许,也会变成实成法。

  二者自性均不成,二者对境非不同。

  彼现本体空性故,怎会成为不空耶?

  “二者自性均不成”:“二者”指是胜义谛和世俗谛。“自性均不成”就是空的意思。若以胜义谛的观察量观察,二者都是不成立的,都是空性的。在世俗谛上,二者是成立的。当以胜义谛的观察量观察的时候,无论是空现还是有无,都是经不起观察量观察的,所以都是空的。此时若是有所承许,那就变成实成了。

  胜义谛的观察量就犹如一种工具或仪器,使用的时处都有所不同。有时以其抉择单空,这个时候就只能破有边而不能破其他的边。有时以其来抉择大空性。应成派单独有不共同的四大因(逻辑),这些都肯定是抉择大空性的方法。自续派和应成派有共同的五大因(逻辑),应成派可能会以其抉择大空性,而自续派只能以其抉择一个破除有边的单空,即实有空的一个单空。此处主要讲的是中观应成派。他们以这些观察量抉择大空性的时候,没有二谛分开,无有任何的承许。这个时候若是二谛分开了,或是有承许,那就肯定会成为实成法。因为此时抉择的是根本慧定之所见,即菩萨入定的状态,没有任何的边法,没有分别,息灭有无是非等一切戏论,所以这个时候不能承许,也没有二谛的分别。若是有分别才能二谛分开,若没有分别二谛怎么分开啊?可见,这个时候二谛不分开,没有任何承许,这是没有过失的。二谛分开是在后得中观,即菩萨出定的状态当中有分别,可以二谛分开。这个时候二谛是同等的。

  “二者对境非不同”:“二者”指胜义谛和世俗谛,此处是暂时的胜义谛。二谛各自都有各自的抉择方法,都有自己的正量。正量前的对境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法,如一个是空另一个是现,一个是有另一个是无。

  显现是在世俗谛观现世量面前成立的,胜义谛是胜义谛观察量面前成立的,各自都有一个正量,即得以安立的依据或方式。但是他们也不是单独独立的两个对境。

  “彼现本体空性故,怎会成为不空耶?”显现本体就是空性,空性当中无碍显现,二者是这种关系。现本身是空,空本身是现,所以都是空性的,怎么会是不空的?

  无论是现、空或是有、无,没有一个是成实的。若现是成实,它的本性就不能是空;若空是实成,它就不能有显现。现的本性是空,现即是空,空就是现。这二者没有不空的,都是空的。

  二者同等而显现,是故成立为空性。

  倘若无有彼显现,如何了知为空性?

  二谛同等而显现,允许空才能够允许现,允许现才能够允许空。有可以抉择空,无可以抉择空,因为有和无的显现才可以抉择空,才可以成立空。若是没有有、无,怎么能有空呢?

  有现才有空,有空才有现。若是没有空,这个现肯定是实成了。若是实成,就不能存在任何法,所以肯定是个断灭。若是没有现,这个空就是单空,它也是个断灭。可见,若是你单独取现或者单独取空,都是断灭法。显现不是有吗,单独取现怎么是断灭法?因为如果不是空性的一个“现”,那它就是一个实成法。若是实成法,它就是独立的,即只能有它自己,不能有他法。若没有他法,它自己也不可能成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若是有实成法,就都是断灭的。因为是空性,才能显现;因为有显现,才体现空性。现的本性是空,从空性中显现。若不是空性,就不能显现。允许空才能允许一切,若是不允许空,任何都不能允许,所以就不会有现法。

  “二者同等而显现,是故成立为空性”:所谓的“显现”也有不同的含义。它的范围不同,有时仅指有边这些法。有时候是指有无是非四边或八边这些法。此处指的是相对立的二谛,即有边和无边(单空)都是显现,所以二者都可以抉择空性。《入中论》里讲是一种空,空也空。前一个“空”就是指无边,这个无边也是空的。空性不堕落二边,若无不是空性,就堕落无边了,因此无也是空性的。

  “倘若无有彼显现,如何了知为空性?”这些现法没有实质性,没有独一性,这叫空性。若有实质性、独一性,那就是实成了。这些边法都是显现,有也是显现,无也是显现。在抉择有或无的时候,没有一个实质性、独一性,所以才成立空性的。若没有这两个现法,怎么能抉择空性、体现空性呢?

  无也空,有也空,这是什么意思?不堕落有边叫有空,不堕落无边叫无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有或无都不是实成,都不是实质性的,这叫空性。在名言上,称为有和无;以胜义谛观察量观察的时候,二者都不是实质性、独立性的法,都经不起观察,所以才有空性。比如,柱子的本性是空的,这叫空性。如果没有柱子,哪有柱子的空性啊?若是没有这些显现,怎么能够体现空性呢?怎么能够了知空性呢?

  是故二者不相违,相互显现为因果,

  确定一有另亦有,何时无离亦无合,

  现空无有不遍故,如何衡量均真实。

  “是故二者不相违,相互显现为因果”:在二谛分开的时候,胜义谛和世俗谛互不干涉,二者不是取一舍一的关系,并非如火和水一样的互相妨碍。二者不仅不相违,而且在显现上还互为因果,即有现才有空,有空才有现。若是没有空,就没有现了。若是没有现,也就没有空了。

  二谛实际上是不是因果关系?不是。但是我们现在就要靠显现才能够了知空性,靠空性才能够了知显现、缘起,显现就是缘起。有显现才能体现出空性,有空性才能够体现显现。没有空性就体现不出来显现,没有显现就体现不出来空性。因此二者在显现上似乎是因果关系,彼此互为因果。

  “确定一有另亦有,何时无离亦无合”:有空就有现,有现就有空。二谛任何时候都是不离不合,是不可分的。“不离”即二者以后也是这样的状态,所以没有离。“不合”即二者原来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没有合。哪里有空性哪里就有显现,哪里有显现哪里就有空性。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二者如同火和火的热性,哪里有火哪里就有热性,哪里有热性哪里就有火。

  “现空无有不遍故”:“无有不遍”就是周遍,即显现周遍了空性,空性周遍了显现。哪里有空性,哪里就有显现,显现就到了;哪里有显现,哪里也就有空性,空性也就到了。如芝麻周遍油一样,空到处都是现,现到处都是空。现即是空,空即是现。这边有空但是没有现,那边有现但是没有空,不会有这些情况。

  “如何衡量均真实”:在二谛分开的时候,无论以什么样的理论和观察量去衡量,二者暂时都是真实、同等地存在的。

  以知显现为空性,通达显现无实有。

  若知空性为显现,不执空性为实有,

  故见无离无合时,永不退回执实有。

  “以知显现为空性,通达显现无实有”:若了知显现,就了知空性了。显现是缘起,虽然我们有显现,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了知显现,我们不知道这些都是缘起,不知道这些都是缘生缘灭,不知道它没有实质性,没有独立性。我们一直认为这些都是有实质性、独立性的,这是错误的观念。当你真正了知了显现的时候,你就了知了缘起。当你真正了知了缘起的时候,你也就了知了空性。若要了知显现,就要真正了知缘起。缘起不是谁都能够了知的啊。

  显现就是空性。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显现不是有边,它本身就已经遮破了有边,没有堕落有边。空性不是无边,它本身就遮破了无边,没有堕落无边。这不仅是宗喀巴大师独特的一种说法,自宗龙钦巴大士、麦彭仁波切也都有这种说法。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讲过,其实说世俗、名言的时候,也就是在说空;说空性的时候,也就是在说现。有不是有边,无不是无边。世俗谛不是实成,胜义谛也不是单空,它是远离无边的空。据此,我们应了达显现无实有,就是空性。

  “若知空性为显现,不执空性为实有”:在此处,全知麦彭仁波切和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完全一致。应当了知空性就是显现。空性是无,显现为有,无就是有。这个时候,空性是不离显现的,显现是不离空性的,空性即是显现,显现即是空性。因此不会执着空性为实有。

  若不执着空性为实有,就不是单空,而是和显现不二的,才是真正的空性。若执着空性为实有,就是单空,落到空边了。

  “故见无离无合时,永不退回执实有”:显现和空性无离无合的时候,就永远不会退转去执着实有。空即是现,现即是空。将显现抉择为空的时候,不会去执着空;将空抉择为显现的时候,也不会再去执着有。显现和空性不是两个独立的法,二者是无离无合的。显现即是空,空性即是显现,无离无合,始终都是这样的一个特质,所以永不会退回。若二者是单独两个法,抉择空的时候,肯定就执着没有了;抉择现的时候,肯定就执着有了。

  一切显现之实相,是空性故无合离,

  因为抛开显现外,空性独自不成立。

  “一切显现之实相,是空性故无合离”:二者是现相和实相的关系,现相是显现,实相是空性,也就是法和法性的关系,所以是无离无合的。

  “因为抛开显现外,空性独自不成立”:若是抛开显现,怎么抉择空性呢?若是没有柱子,怎么抉择柱子的本性是空?若是没有宝瓶,怎么抉择宝瓶的本性是空?若是没有人,怎么抉择人的本性是空?这样就没法抉择空了。空性不是单空,不是有无之间的无。抛开显现的一个独立的空是不合理的。

  是故乃至以轮番,修持二谛即妙慧,

  于此二取轮回时,心心所动不现智,

  无垢观察二妙慧,当无取舍而受持。

  “是故乃至以轮番,修持二谛即妙慧”:当你真正见性了,真正成就的时候,二谛不是轮番抉择和了知的,而是双运的,二谛在一个法上同时见。二谛同见就是胜义,是超越我们语言和思维的范畴的,这肯定是菩萨的根本慧或佛的究竟智慧等。

  在凡夫地的时候,二谛是轮番抉择和了知的,通过轮番修持,能生起相似的定解,虽然没有真正变成双运,但是也可以通过这个相似的定解继续修行,最后就能够真正达到双运的境界,这个时候是超越的。在此之前,二谛各有各的正量,以此轮番修持二谛,这是妙慧。

  “于此二取轮回时,心心所动不现智”:“二取”指取执二边。有有无、是非、好坏、美丑、高低、贵贱等这些二边,这就是轮回。有二取的时候,还是轮回,这时还是心心所法,心和心所法都是分别念。所以分别念没有消失,究竟的双运智慧、离戏智慧、平等智慧无法显现。

  但是暂时通过妙慧——二谛各自的正量修持二谛,虽然还不能变成双运,但是这样轮番修持也会产生相似的定解,再继续修行,最后能够达到真实的双运。

  “无垢观察二妙慧,当无取舍而受持”:“无垢”指没有染污,没有过患。胜义谛有胜义谛的观察量,世俗谛有世俗谛的观察量,这两个观察量都叫妙慧。这个时候二谛无有取舍,宝瓶、柱子等一切法本性空,但是空而显现。现而空,空而现,现而无自性。不会只取胜义谛,而抛弃世俗谛;也不会只取世俗谛,而抛弃胜义谛。

  一者不具则不生,二慧所生双运智,

  如同燧木与燧垫,缺少一者不生火,

  故佛传承大德说,现空脱离非正道。

  “一者不具则不生,二慧所生双运智”:两者中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生起双运智慧。若缺其中一个,怎么双运呢?怎么能够产生双运的智慧呢?“二慧”指二谛各自的正量。通过此二慧能生起相似的双运智慧,再继续修行,最后能生起真正的二谛双运之智慧。

  “如同燧木与燧垫,缺少一者不生火”:燧木和燧垫是古时代生火的木质器具,通过二者的摩擦能产生火,它们两个自己就变成了火。若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生起火。同样,若是只有显现而没有空性,或者只有空性没有显现,都不能生起双运智慧。二者缺一不可。

  由世俗谛的观察量了知世俗谛,由胜义谛的观察量了知胜义谛。通过二妙慧了知现而无自性,即显现上有,自性上无。这时虽然还不是真正的双运,没有息灭分别,但是通过修持,最后能够息灭分别念,这时二谛双运的智慧就真正产生了。

  如同我们走路得靠两只脚,缺任何一只脚都走不了路。二谛若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生起智慧。

  “故佛传承大德说,现空脱离非正道”:佛和传承大德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若现相和空相脱离,方便和智慧脱离,就不是正道。只有智慧没有方便,或只有方便没有智慧,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但是万一有,那就不是正道了。方便是显现,空性是智慧。如果方便脱离了智慧,智慧脱离了方便;显现脱离了空性,空性脱离了显现,二者不双运就不是正道,不能解脱、成就。如果不能断烦恼、断习气,那就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不是正道。

  己一(真实抉择)分五:一、阐述彼之要义;二、宣说诸经论一切破立之理互不相违;三、遣除二力同等之争论;四、宣说分开二谛之必要;五、结彼之义。

  庚四、宣说分开二谛之必要:

  如若离开此二因,他法不能生大智,

  “此二因”是指空性胜义谛和显现世俗谛。显现和空性二谛双运才能产生双运智慧。若是没有二谛,怎么产生双运智慧呢?

  如同燧木与燧垫二者摩擦能生火,它们两个自己就变成了火,而不是另外的东西变成火了。同样,二谛双运的时候,现即是空,空即是现,是现和空本身双运,而不是另外的他法变成了双运。所以不能缺少二谛,最后也是它们二者自身双运。

  智慧自之本体者,超离言说思维故,

  唯以表示方便法,以及语句诠示外,

  无法直接而指点,密宗称为句义灌,

  金刚藏续等之中,以句方便而宣说。

  “智慧自之本体者,超离言说思维故”:证悟离戏双运大空性的智慧,其本体已经超越我们的言语思维的范畴。凡是属于我们言思范畴的,肯定都不是双运智慧、离戏智慧,肯定不是究竟的智慧。因为究竟的智慧是远离言思的。

  “唯以表示方便法,以及语句诠示外,无法直接而指点,”:我们除了通过表示、语句诠示外,没有其他的直接指点的方法。现在就只能这样描述和衡量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地了解这样的真理。

  在显宗里,只有通过逻辑和推理方式去表示、领悟此真理或智慧。通过逻辑推理,我们也能够领会、证得,但这是一个比量,再通过修持最后能达到现量。在密宗里,通过气脉明点等这些方法或通过上师特殊的一些窍诀,也有直接领悟,可以直接将心安住于这样的状态当中。这些是密宗特有的一些方法。比如气脉明点,它是有含义、有表示的,不是一般普通的气、脉和明点。通过修持气脉明点,我们就能够真正体验这种真理和智慧。通过上师的窍诀,比如什么也不说,或者偶尔说一些看似无聊的话。只能以这样的表示或方式说明诸法的真理或究竟的智慧,无法用言语来直接说,无法用思维来直接了达。它已经超越言思了,所以我们只能够通过这些来领悟。若是自己相续成熟或自己因缘到了,也能领悟得到,也能证得,甚至能够现量见到。

  “密宗称为句义灌,金刚藏续等之中,以句方便而宣说”: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些表示、手势、话题等,能令你领悟或证得这样的真理,这是密宗的句义灌顶,是密宗里特有的方法。显宗里只有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去领悟,但是密宗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以手势、咒语等特殊的方法或窍诀,让你直接体验或者了达真理、智慧。你真正证悟的时候,如同哑巴吃糖块一样,不可言、不可喻,但是你自己明明了了。

  什么是空性,什么是显现?都得要明白。为什么说我们无明呢?因为我们既没有明白显现,也没有明白空性;既没有了知显现,也没有了知空性。我们甚至没有了解显现,所以是无明愚痴。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其实这一切当下就是。在空性和显现面前,我们就是像一位盲人。人、房子、车等什么都有,但是一位盲人却什么也看不到。同样,显现、空性当下就是,但是我们却一无所知。我们自己在其上妄加执着,自找烦恼和痛苦。若有,就高兴;若无,就伤心。觉得好,就喜欢;觉得不好,就讨厌。其实哪有有和无、好和坏?眼前你觉得最不好的人,可能通过一些因缘又和好了,甚至还产生了感情。若不好是事实存在的,那应该永远都是坏,什么时候都是坏。眼前觉得舍不得的人,过几个月就开始讨厌了,见都不想见,甚至开始埋怨他太坏了。若是外境上真实存在一个好,后来怎么又变成不好了呢?可见,好和坏都是自己假立的。你因此而烦恼、痛苦,这叫自寻烦恼,自找痛苦。有时高兴,无时伤心,其实是因为你没有懂缘法。缘来缘去,缘聚缘散,这都是很正常的一种显现。没有必要再去执着,或因此去生烦恼而伤害自己。

  我们不了解缘起、性空,我们更没有证悟缘起、空性,所以有这么多烦恼和痛苦。若是你真正明白和证悟了缘起、空性,就不会有这些烦恼和痛苦。一切法都是空性的,一切法都是缘起,都是自自然然。来了去了,聚了散了,生了灭了,好了坏了,善了恶了,都是很正常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没有一个独立性的,都是观待而安立的,都是因缘和合的。若明白了这些,就证悟了空性。

  证悟空性有什么意义?这时你就明白这些道理,看一切都觉得正常,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如同这句法语“有也行,没有也行;即既不追求,也不拒绝。来去都是自然,都是应该。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也没有什么可伤心的,都是演戏,缘来缘去,很正常,已经都看透了,弄明白了,不会为这些动心,这叫如如不动的心。”当你觉得都是应该的时候,你才真正明白因果、缘起法。当你看一切都是正常的时候,你才真正明白空性。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哪有什么不应该、不正常的?看一切都是正常的时候,你才是真正证悟。缘起性空至关重要,与我们的解脱成就有直接的关系。若不懂得缘起,不懂得性空,不可能解脱,不可能成就!

  很多人以修加行为借口,不愿意学习《定解宝灯论》,认为这些都是理论,自己也不懂。尽管若没有实修而要真正证得是很难的,但是通过逻辑推理,我们也可以先有相似的定解。连相似的定解都没有,你修加行也是不如法的,怎么修啊?《定解宝灯论》是一部很重要的论典,对我们的修行和成就至关重要,所以大家要重视起来,好好地学修。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