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年巴仁波切:《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一:出离心
桑杰年巴仁波切:《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一:出离心
◎修持方法一:出离心
以佛法的角度来说,修持方法有三:一、出离心,想要出离轮回的心。我们都能感受到人世间是苦的,我们也一直想尽各种方法除去痛苦,但所采取的世俗方法却无法脱离痛苦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就这样一直以来不断地反复承受轮回的苦,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这世间的本质即是苦,我们不可能以世俗的方法来获得永恒不变的真实快乐,而生起强烈欲出离这痛苦的世间(轮回)的心,这即是出离心,开始找寻出离方法的心。
但有时我们一听到“出离心”,就以为仿佛我们要丢弃轮回、丢弃一切似的,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出离心并非指我们丢下轮回、丢下一切,事实上我们仍生活在这世间,每个人各有着工作,有些人在政治界、有些人从事教职、有些人则是单纯的家庭主妇等等各行各业,在生活中保持出离心是指:我们不要过度的执着在工作当中,而是随时心要保持一个平衡,不要有过度的心念,此即出离心。
这个是一种什么感觉呢?相信各位必定曾经验过,很多时候我们会尝到许多苦是源于我们自己所造成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强了,我们不能够知足或是我们的野心太强而目标订的太大、太高反而无法达成时,苦就排山倒海来了。所以在此“出离心”指的是我们要在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我们尽力而为,而且一步一步适中地,带着知足的心来做事,这即是出离心。
这几年来欧美国家愈来愈多佛学中心,愈来愈多西方人士喜欢学习佛法,仁波切近年来在欧美传法时发现,很多佛弟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没有出离心」。这些人心中亦想学习佛法,他们希望成为一个不同的人,他们的野心非常大,但跑到他们的修行当中去了,所以这些人虽然修行佛法,也希盼自己成为一个不同人,但由于眼高手低之缘故,他们依然做不到。当他们做不到时,他们的心就变得非常的苦。因而虽说佛法是好的,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脚踏实地去修持,有时候佛法反而害了他自己。这是仁波切亲眼见到的例子,也是许多佛弟子都有的问题。同样地,这种感觉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或是不同的工作来讲,也是有相同的问题;亦即不论任何工作,我们均应适中地来从事,而不要过度投入。
我们常说:“要相信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别人或外在条件是不能依靠的。我们有心要相信自己,同样地也会有心要保护自己、爱自己、关心自己,但许多时候虽然我们心中是这么想,事实上我们却从事着危害自己的行为,害了自己,也害了周遭的人。我们应常常静下来扪心自问:“我们心中所想的,以及我们所做的,二者是否相辅相成?”,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也常说人和动物是不同的,但到底差别在哪?我们说:“人与动物不同在于『人的心』。”人是很有力量的,这意指当人们有心实践善行,它将真正能利益到大众;但我们也能发觉当一个人心非常坏时,同样的,这人甚至可以毁了全世界。这即是“人的心”的一种特殊力量。因而在此特别强调我们应明白如何正确善用这份强大的力量。这种正确利用的方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试着去做的。当我们恶念升起之际,转变这恶念为关心周遭之人、帮助更多的人。当这种利他之心慢慢培养出时,我们将发觉:我们不仅能利益及周遭之人,我们甚而得以利益国际乃至全世界,帮助世界各种战争的减少,帮助各种喜乐的增长,这是相当重要的。
虽然这世上人种不同、思想不同、工作亦不相同,但是不论如何之迥异,仁波切认为我们都不应太过执着,或是期望太高,而是要保持一种中道的心、平衡的心﹝Balance﹞,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秉持平衡之心来做事时,我们将发觉苦会慢慢减少,烦恼也会慢慢减少,这并不是件不可能达成之事,而是我们必须用对方法才能达成。
如果一个人能具备前述这种平衡、知足的思维,这个人做起事来将更有条理、更觉得脚踏实地,对于工作会更有帮助。但相反地,有些人野心、烦恼太强时,他反而会觉得有些事不容易成功。这些问题的根源均肇始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从事任何事之动机与初始发心应非常的平衡、非常的正确,如此将帮助我们得获一个好的结果。以上是谈到有关三种修持方法之一的“出离心”。总结而言,出离心的意义为:“认知轮回之苦,因而不要太执着”。“不执着”将帮助我们做起事来自在开心。如果我们遇上不明白轮回本质的人,而他又是那么的执着于轮回中找到一种快乐及目标时,即使他做了再多的工作﹝努力﹞也无法达到那目标,他乃处于“苦”中,更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以上是出离心的约略解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