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2——任何一个修行都应该要能对治我们的执着,这才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2——任何一个修行都应该要能对治我们的执着,这才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修心七要》教授(2)——任何一个修行都应该要能对治我们的执着,这才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上师:尊贵的第十世桑杰年巴仁波切
地点: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
时间:2011年10月1-2日
翻译整理:桑杰年巴仁波切法语
好了,这是修心七要的第一点,前行。现在,我们说第二点是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究竟菩提心。
对究竟菩提心的了解,帮助行者开展世俗菩提心
为了要生起世俗菩提心,一个人应该要对究竟菩提心有一点了解。你要慈悲的对待所有一切众生,然后你应该思考为什么我必须对一切众生都慈悲呢?你应该去思考原因,发展慈悲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你变得有慈悲是因为你无法忍受众生的悲伤与痛苦,对吗?
所以接下来继续思维,我真的可以用慈悲帮助到他们吗?这是关键问题。如果我真的开展出慈悲、关爱和大乘修行的种种功德品质,那么我真的可以帮助他们吗?这对你来说是应该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去思考这些,而仅仅是去做修行,那样也许对别人是没有帮助的。
行者必须坚定不移的开展出自己本俱的功德品质,有了这种坚定不移的决心然后才能够帮助到其他众生,然后你的修行才会有利益。所以首先你应该问自己:慈悲与关爱真的可以帮助到众生吗?
当你越来越深入的去解析这个问题,你就会对修行越来越心悦诚服。为什么?因为你了解到众生的悲伤与痛苦并不是与生俱来就存在的,它们只是看起来存在而已,但根本上并不在那里。如果痛苦与悲伤真的存在,那么不管你如何开展你本俱的功德品质,不管你对一切众生是否慈悲,不管你是否开展出大乘修行的所有功德,你都无法帮助到别人。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当你了解到一切众生都可以通过大乘修行而解脱出来,你就能够非常坚定不移的帮助他人,因为你了悟到众生的痛苦与悲伤并不真实存在,那就像是一场梦。所以只要你还在做梦,那么这些痛苦就像是真的一样。你不能否认说梦里这些痛苦不是真的,它确实那么真实,只要你还在做梦,只要你还没醒过来,梦里的痛苦就是真实在那边的。为了要去除这些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梦里醒过来。
就像是刚才说的做梦的情况,众生也就是在轮回的梦中,所以你能够帮助他们从无明之中醒过来,你能运用你的智慧、你的慈悲帮助他们,从无明中苏醒过来。然后自然而然的,那些痛苦和轮回便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为了要开展世俗菩提心,我们需要了解究竟菩提心的意义。
因此在日常修行中,虽然我们还没有体验到证悟,但是去思维一切事物的显现就像是一场梦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面对那些伤害你的困难时,这会帮助到你。如果开展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理解,然后慢慢的你就习惯了这样的见地,你就会发现悲伤和痛苦减少了。这一点小小的了解,对你非常有实际意义。因此,究竟的菩提心就是空性,就是去思维一切事物的显现就像是梦,像是幻觉。如果每天的修行中你都能去思维这些,然后慢慢的这些你并不想要的痛苦就会减少很多,这非常有用。
坚定不移具有恒久忍耐的修持自他交换的世俗菩提心
所以接下来说到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悲心和慈心,藏文称之为“强”和“宁杰”,“强”的意思是慈心,“宁杰”的意思是悲心。
现在我们将谈到施与受,在藏文里称之为“当蓝”,“当”的意思是给予,“蓝”的意思是承担。在悲心,真正的悲心的修行中,当我说到真正的,它的意思是你并没有抱有任何期待和希望,有时候期冀会染污我们的修行,染污悲心和菩提心。在大手印甚深的教法中提到,有时我们不断期待着好的回报,或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来世,这些都是大手印修行上的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障碍,行者应该发展出真心与虔诚。
当你吸气时,观想你将一股黑烟吸入,黑烟代表着众生的痛苦,当你习气时,你就想象着一切众生的痛苦都进入了你的身体里,你祈愿一切众生都能脱离痛苦及痛苦之因。当你呼气时,观想一股白烟呼出,给予一切众生快乐、美德和吉祥等等,同时你想象所有众生都接受了这些功德,这些美德和吉祥。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他交换。你给予他人你自己的功德品质和美好的事物,然后你去承担他人的这些痛苦,这就是自他交换的修持。
这应该是我们每天修持的功课,直到你能够完全体悟到它的利益为止。坚定持续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坚定不移需要的是智慧,没有智慧,你无法发展出对修行的恒定心。每一个修行你都应该具有恒定心,具有智慧,如果智慧和恒定心在那里,修行就能够获得成就,也能够帮助到他人。没有恒定心,没有智慧,尽管你修持大乘法门,但是你无法利益到任何人。
开展对空性的认知,行者才能真正帮助到众生去除无明的痛苦
为什么我们称之为“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不带有空性智慧的菩提心,我们称之为“世俗菩提心”,因为你相信有真实存在的众生在那里,还有慈心、悲心和菩提心这些也真实存在,同时有一个修行者你也在那里,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的话,这就是在修持世俗菩提心。而带有空性智慧,离于二元对立的菩提心,我们便称之为“究竟菩提心”,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一个人要去理解所有的众生和这些痛苦并不真实存在,但是因为无明和二元对立的强大力量,使人无法真正去了悟痛苦究竟是什么?所以痛苦似乎一直在那里。因此开展自己的智慧非常必要,然后你才能帮助到众生,真正去除这些痛苦,因为它们其实并不真实存在。所以这就是究竟菩提心,它和空性有关。
“修心七要”第三点将恶缘转入菩提道
这里第二个要点就是菩提心。接下去第三个要点是将恶缘转入菩提道,说到这点提的就是转化。《修心七要》是非常甚深的教导,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无法逐字逐句的解释,我会对这个七个要点做一个概括和简要的教导,希望对你们有所利益。
这里说到将痛苦转化为修行之道,这就是第三点转恶缘入菩提道。这需要在修行中智慧的去理解,否则很难将恶缘转为菩提道。没有菩提心,行者根本无法将恶缘转为道用。所以我之前讲到,第二点是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一旦你能够完成这两个修行,那么第三点将恶缘转为道用就相对容易许多。
我执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当经历困境时,我们通常是责怪别人,像是某人用难听的话骂你,你就不能忍受了,于是就开始冲对方发火。但是这里的教导却说,你应该把目标对着你的自我,我执才是所有这些我们不想要的痛苦的根本来源。这个教授就是要降服你的我执,去除你的我执。你应该责骂我执而不是他人,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痛苦都只是来自于我执,紧紧抓住自我的执着。
当你说“我”时,其实它并不存在,但是你却总有“我”的强烈感受,它才是所有痛苦的来源。所以应该将恶缘都集中到我执上来,我们应该看清楚它,是我执摧毁了快乐,是我执摧毁了我们本俱的品质。是我执让我们深陷轮回,不得解脱。因此我执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我们要消灭的根本的敌人。
这是修持这个法门唯一的目的,去摧毁或终结我执。所以我们必须每天牢记,当你做任何佛法修持时,大礼拜也好,念诵也好,禅修也好,唯一的目的就是降服和消除我执的力量。这是修行佛法唯一的目标,没什么其它的了。所以这一点说,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这是修行的目的。如果你迷失了这点,那么你所做的所有佛法的修行都没有任何意义。佛法修持不是为了延长你的寿命或让你获得短暂的快乐,或是去解决一些世俗的问题。不是这样的。佛法是去对治你的我执,你种种的烦恼和迷乱,这些是痛苦的原因,这些造成了轮回。所以任何一个修行都应该要能够对治我们的执着,这才是你修行佛法的目的所在。
依靠自己,你的修行才会变得有力量
“洛卓”——修心,我们说一个正在“修心”的行者,要转恶缘为菩提道用,其实这点就涵盖了所有“洛卓”——修心的内容。转化的意思是面对任何负面情况的发生,你都不能让它去,而要把它们带入到修行中。当你忧伤时,你把它当成是你禅修的对象;当你不开心时,把这个不开心当成是你禅修的对象;当你开心时,同样也把这个开心当成是你禅修的对象。所以面对任何对境,不管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对的还是错的,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这些都是你禅修的对象。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你的禅修很容易就能变得有力量,因为你在依靠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诸佛菩萨和以前的那些大师们,他们给予我们修行的教导和方向,然后我们知道该如何运用,但是根本的责任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不是他们。依靠自己是修行上最好的道路,你是你自己的见证人,而不是别人。当然,别人可以从你外在的身体和语言上判断对错,但是你的心只有你自己知道,没有人能够了解,你必须成为你自己的见证人。所以每一个好与坏的对境都必须能够转化为修行道用,然后你就能将禅修变得越来越有力量,这就是修行的力量。
这是你从修行中可以获得的殊胜利益,否则你只是在做修行,却不能将所有这些对境转化为你的修行道用的话,那表示有些东西缺失了,所以说这是对你最好的保护。有时候你会祈求护法来保护,但是我不敢保证他们是不是会来保护你,这里说到最好的保护就是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这就是最好的保护。不管你是在家里或是独自一人,或是和亲友们、社会团体在一起,那都没什么关系,你时刻都在觉察自己的心念。当任何负面情绪生起时,你都能利用和珍惜它们。例如,有人走过来用难听的话责骂你,或对你做一些令你不高兴的行为,你应该珍惜,甚至说:“这是我禅修的对境。”行者应该要开展耐心,为了开展耐心,你需要一个令你感到不舒服的对象。对方用令你不舒服的态度对待你,然后你要接受这个不开心作为你禅修耐心的对象。这样子,所有任何的负面情况你都把它转化为你禅修的对象,那就是修心最究竟的内容。
佛陀和众生的慈悲都是平等的
因此就像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到的,为了要获得证悟,佛陀和众生的慈悲都是平等的。没有佛陀,就没有教授,没有教授你就不知道该如何修行,也就无法觉悟。同样的,没有众生,我们就没有了修行的对境,没有修行的对境我们也无法觉悟。所以佛陀对你的慈悲与众生对你的慈悲都是一样的。当你看待众生时,寂天菩萨说:“你应该培养你的菩提心。”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慈悲,你才能觉悟,所以佛陀和众生的慈悲是平等的,一样的。
因此作为一个大乘行者,如果你分别:这是我的家人、我的亲人,我应该要关爱他们,那些是陌生人,与我无关。然后另外还有一些人,你说他们是你的敌人,你不喜欢他们。这都是违背大乘修行的做法。所以,平等意味着都是一样的。修心的教导和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告诉我们,不应该去分别众生,众生对我们的恩德都是一样的。因此培养菩提心是为了一切众生而不是去分别他们,他们对你都是有恩德的,包括你的敌人。没有敌人,你就无法培养你的耐心。为了培养你的耐心,你需要敌人,需要那个让你不舒服的人来成为你修行的对境,因此你才能开展出你的忍耐力。同样的每一个对境都对你有帮助,帮助你去开展菩提心。因此,所有众生意味着没有例外的,他们都是一样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