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桑杰年巴仁波切:《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三:正见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4日
来源: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桑杰年巴仁波切:《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三:正见

 

  ◎修持方法三:正见

  依照正确的见解来帮助我们断除烦恼,称为正见。当我们见解不清楚时,烦恼自然就会升起。例如,当我们见到喜爱之人时,欣悦之心自然升起;见到讨厌之人时,瞋恨之心自然升起;见到陌生人时不会想理他/她,也不会有任何特别的感受,我们一般生活方式是如此。因此具备正见,在一般生活上是必要的,不光是佛教徒需要,一般大众也需要,特别是针对“苦”的人,具备正见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一切的烦恼会让我们不舒服的原因只有二个,一个是贪心,另一个是瞋心。在佛法中可以将所有多种烦恼归纳为“贪”、“瞋”二大类。譬如,我们很容易将喜爱的人视为己友,而将讨厌的人命名为“敌人”。而这两者的差别在哪呢?根本差别就在于“我执”。因我们已对自己设限,在此范围中命名为“我”,符合自己心意者,称为朋友;而与这个“我”不相容者,就称为“敌人”。因此一切问题的泉源即始于这项分别心。所以,我们的烦恼的确很多!虽然我们已将于己不容之人分别为敌人,但对于那些不喜欢“我的朋友”的人,我们亦视其为“我的敌人”,这么一来我们的敌人是很多的,如果“敌人”又有他自己的朋友,那么“敌人的朋友”又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了,你将发觉“敌人”真的是没完没了的。

  如果我们抽丝剥茧仔细回想,将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从“我执”而来的。我们说要消除全世界的敌人是很难的。曾经有位印度智者说道:当他打算参访各地时,大地充满荆棘凹凸不平,有着各式石子、不利行走的东西。他不可能为大地铺上皮革后再参访各地,但他可以将二块小皮革穿戴于双脚行访各地,这和前者的效果是相同的。这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将周遭不喜欢的人赶走,也不可能消除对一个人的贪执。但有个方法,亦即: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心中这份执着对方为敌人的一念分别心,如果我们能消除这一念烦恼、瞋恨心,就等于消除了这世上我们的一切敌人,这即是第三个修持方法─正见。“正见”即是我们正确地好好的思惟、分析烦恼(瞋恨、妒嫉….)之升起源头。最后,我们将发现所有烦恼及痛苦的产生均是源自于我们的这一念心,而不是那个人!

  我们常发现自己对于不喜欢之人,光是他﹝她﹞的出现就会令我们不高兴,有时更极端些,光是看到他﹝她﹞的鞋子出现时,都能令我们不愉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将发现并不是这个人的问题,而我们也不是真的瞋恨这个人,而是这个人心中的烦恼,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心的一个烦恼。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我们的烦恼及我们的瞋恨心。

  曾经有为印度成就者说过:“事实上,我们的瞋恨心实在没有道理。”例如当一个人拿起棍子打我们时,事实上我们很自然的会对那个人生气,但真正令我们感觉到痛的却是那根棍子,所以我们应该对棍子生气才是,但我们却不会这么想!因为我们明白棍子是不自主,是被使用者操控着,因而我们不会对棍子生气,而是对棍子的操控者生气,这是我们一般人的解释。然而,倘若我们更深入思考,我们也将发现棍子的操控者其实也和棍子一样,是无法自主的。棍子的操控者被其烦恼所驱策,而产生棍打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也没有理由生他﹝她﹞的气。真正要气的话,该是对他﹝她﹞的瞋恨心生气。因此,这世上一切的战争、国际间的争端、一切的痛苦,事实上全是因为我们被烦恼所控制着;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有问题、有错误的。

  佛陀曾举过一个很好的譬喻:就好像在一个疯人院里,当有一个精神病患突然跑去打医生时,这医生是不会生气的,反而会更有慈悲心。这是因为医生明白精神病患因病而举止失常,因此对其失常举动不会生气反而更加慈悲。当我们具备这种正见后,我们生活当中还会遭遇问题,一旦问题来时,我们就不那么容易生起气来,而且更能了解对方生气的原因,进而开发我们的慈悲心。以上是提及“正见”﹝一种正确理解观念﹞。它将对各位﹝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莫大帮助,尢其是对于有些必须接触社会、接触大众之工作者,更需要有这样一种能力来处理很多事情。即便是对家庭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无论对任何工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将这种观念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将发觉,无论是从事政界、经商抑或是任何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是非常好的互动,会是相互的利益。真正的关心彼此,对双方均有帮助。

  我们会见到一种情况:佛教徒也是会遇上问题的,但有些佛教徒遇上问题时,除了“知道”自己是“佛教徒”外,还会跑到佛堂礼佛、绕塔,尤其是当听闻到某些法师或仁波切来时,马上赶至这些上师面前开始诉苦,认为如此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世上许多人会找心理医生诊疗,当人们将自己的问题告诉医生后,医生会慢慢地向患者解释。这可能会有些帮助,但却无法真正从正见上来解决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前面提及的“正见”修持方法。如果我们能真正具足“正见”,并且不断的思维它,我们将发现不再有痛苦来找我们了,它是真的很有帮助的。

  以上提及之三种修持方法:出离心、菩提心、正见,这三种方法对佛教徒而言是必备的;对非佛教徒而言,如能于生活中运用此三种方法,必定会有很大的利益。这一点,仁波切非常确定。尤其在我们人类来讲,人的力量无限,无论各位从事的是社会性工作,抑或是任何工作,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善心,利他之心,这种心态是必要具备的。再者,我们亦需具备诚实的心,倘若我们在处理事情上总是存有算计别人之心,有各种狡狯之心时,事实上,问题将层出不穷。因此“人是很有力量的”这句话我们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力量”指的是我们能帮助他人的这一念善心,其力量无穷。如果我们不懂得开发这份“力量”,我们并没有将人的真正潜能开发出来,那么我们的生活不过是过过日子而已,和动物是没有两样的。因此善心﹝利他之心﹞及诚实之心相当重要。真正而言,每一个人多多少少仍有着我执,而我们也无法马上断除它或完全断除它。但现在我们能够做的,即是慢慢地降伏它,达到一个平衡。

  在座各位,尤其是假如有经商的企业家,我们应明白一个重点:“企业是被我所掌控,而不是企业掌控了我。”倘非如此,我们将白白浪费了一生。而在某日,我们才突然发现,为何一生总是被工作牵着走。但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在工作上带着有利他之心,分享、帮助别人的心时,我们将发现自己的工作所造成的影响,是能造福更多的人,这时才能称是心的潜能获得开展了。

  在佛法中谈及投生为人是十分困难的,这是真的!这里指的困难是,要获得人的身体,且生活条件很好,这是十分的困难。因此当各位现今已拥有圆满人身得以从事各项活动时,在行为上更应从事帮助自己也能利益他人之事。以上为今日简短的一个演讲。对于在座各位接触过佛法者,希望今天的演讲内容能说明大家在修行上更进一步。对于新接触的朋友们,今天的内容为您带来一些新知识,希望对大家亦有帮助。但仁波切确信对于未接触过佛法的人来讲,适才所提的三种修持方法,事实上在生活当中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真正修持佛法的人并不一定得是一位佛教徒,而是真正能有着出离心。愿意帮助别人的心,并且能透澈了解到“正见”明白世间的一些情况。事实上这就是“菩萨”--真正在帮助、利益他人之人。即便他﹝她﹞不是佛教徒,但他﹝她﹞确是“菩萨”。

  所以英文”Religion”,中文称为“宗教”,但事实上宗教它是一个如果你无法好的去做它时,你反而会出现蛮多问题,从某方面来说,所谓的“宗教”是一个告诉我们能变得更好的方法、一条途径。如果我们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做的话,我们可能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可能进了许多次的寺院,向佛菩萨做了很多次的祈祷,但这可能都没用,所以各位如想接触宗教,首先我们还是得从根本的善心做起,当我们具足善心、慈悲心为基础,再进入真正的宗教方法来学习,如此才能学的好。相反的,如不具备基础,我们将永远无法将宗教学好。

  当慈悲心与宗教方法相结合时,这才是一个正信的宗教。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