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4——检视你自己,做一个究竟快乐的修行者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4——检视你自己,做一个究竟快乐的修行者
上师:尊贵的第十世桑杰年巴仁波切
地点: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
时间:2011年10月1-2日
翻译整理:桑杰年巴仁波切法语
修心七要之五:修心进步的衡量标准
以上是对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解释。现在我们已经讲完了四点,接下去第五点是修心进步的衡量标准。
与你的上师保持持续的联系非常重要
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我们所做的任何修行,都需要了解一些情况,是吧?我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否则你只是持续你的修行,却没有任何收获。你的修行是否做好了,它有没有圆满,如果你与你的老师和上师之间都没有联系,却只是按照常规修行,也从不考虑修行的标准如何,当然,你也就不太会欣赏你所做的这些修行,你或许会想,我是不是做的不好,我还没准备好或没时间去修行,所有这些负面的想法都会生起,不断困扰着你。因此随时向你老师汇报你的修行情况是很重要的,我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如果我做错了,有什么另外的指示吗?为了使你的修行成功有利益,这种不断的检视,在你的修行中是需要的,也十分重要。
否则的话,就像我今天来到这里,和你们分享了两天的课程,然后我就消失了。接下来,另外一个上师又过来,教了两三天课程,又消失了。你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所以你只是搜集了一大堆的课程,这个课程,那个课程,你列了一大串课程清单,却从来不去修持。你根本无法去证明,这个课程是否真的对你有所助益。所以,这就是为何,要与你的上师保持持续联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你的修行获得成功。因此,任何修行上的衡量标准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修心的过程中。
最究竟的见证人是你自己,而不是他人
所有的修行就只有一个目标,你可以自己总结一下为什么你要修行。如果你体会到你的我执被降服和消除了,然后你的慈悲、爱心和虔诚心增加了,这就证明你的修行做的很好。所以这是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个修行,唯一的检验标准。不要只是跟随着传统和规则,那没有意义。传统和规则需要被用来去开展你本俱的功德品质,减少你的负面情绪,这才是我们在修行中需要这些传统与规则的原因所在。因此,诸佛菩萨,包括在印度和西藏的大师们,他们总是告诉我们要检视我们自己,我们的修行是不是起作用了?这就是我们称之为见证你修行最究竟的见证人。
我们说到有两种见证人,他人的见证与你自己的见证。他人只能从你外在的行为态度来见证你,他们可以说你这个做的不好,同时言语上同样的,他们也可以见证说,你说错了或说对了。但是你内心的种种念头,没有人可以读懂,只有你自己才能检查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做你心的见证人。所以噶当派的上师们教导说,最究竟的见证人是你自己,而不是他人。在这两种见证人之中,他人的见证是不实际的,而你自己的见证才最可靠。这表明我们需要自己检视自己,作为一个菩萨道的行者,你应该自己去检查,我的修行做的好不好?我是不是按照佛陀的教导在做?我的修行做的合不合格?我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这都需要你自己来检查,而不是靠他人。所以,最究竟的见证人是你自己。
恒常保持欢喜
同时,也要恒常保持欢喜。作为一个修心的行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与障碍,但是你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修心的训练。不论遇到什么发生在你身边的困难,你都要心怀喜悦,困境意味着你有机会去开展本俱的功德品质。借着修心的训练,你能够忆念那些隐藏的、未开发出来的品质,然后你便可以体会到一种快乐,究竟的快乐。
你了悟到快乐并不是从外界获取而来,快乐在你自己心中。所以,外在环境不再能够影响到你,你开始培养这种究竟的快乐,最终你也将能够实现它。因此,这是修心的最终结果,你能够永远保持快乐,当你受伤时,你很快乐;当有人责骂你时,你也很快乐;当你听到什么坏消息时,你同样很快乐,所以你总是快乐着。因此,你的家里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到大都会变得非常快乐。如此,我们就能慢慢再利益到周围的人,我们的邻居们,最后乃至整个国家的人们,甚至是全世界。
修心七要之六:修心的承诺
接下去说到修心的承诺,这是第六点,这里我将做一个简要的概括。
行者不应该带着期冀心去修持,那是错误的。因为,有时你在修行中会犯一种不那么明显、不太可见的错误,像是你做修心的训练,但是却希望获得名声、地位、或他人的崇拜,或只是为了此生的福祉,这都是错误的修心动机。所以修心最根本和正确的动机是要消除我执,自己的和他人的执着,这才是我们修心的原因。
修心七要之七:修心格言
第七点是一切修行只有一个动机,这是最后一点,这里将谈到一些修心的总结,一些更深的指导。
修行的动机是关键
培养利益他人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作任何修行,短的还是长的,一开始的动机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动机是正确的,真诚的,那么你的修行也会非常成功。如果你的动机在一开始就不正确,那么你的修行也会往错误的方向走。因此,修行本身在这里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动机,我们应该祈愿通过修行可以利益到一切众生。
修行的次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修行的品质,所以在一开始,你根本的、真诚的动机是必须要考虑的。
三种修行上的难点
接下去我们谈到修行的三个难点。当烦恼或负面情绪生起时,我们总是很难察觉,所以这就是修心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当然,一开始我们无法直接将这些烦恼去除,但虽然我们仍然受制于情绪的力量之下,但是依靠警觉性和觉察力的帮助,你可以开展出自己的觉知,然后你就能够在烦恼生起的当下就察觉它。这是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是,现在仅仅觉察到烦恼已经不足够了,一旦它生起的时候,我们需要马上就利用对治力,用修行来对治这些烦恼。如果你在烦恼生起的时候并不够警觉,那么你就输了,而烦恼占了上风,因此你无法克服这些烦恼。所以第二个难点是,在烦恼生起的当下,就利用对治力。
第三个难点是,仅仅用对治力也不足够了,你必须下定决心说,这些烦恼从此不会再出现。你应该努力和这些烦恼说再见,而不是对它们说,好吧,你可以再回来。决心让烦恼不再回来意味着,你必须有智慧的信心,而且不只要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决心力。你必须彻底下决心不让那些烦恼再回来。这种信心、这种承诺,也是你在修行中开展的难点。为了避免你修行的退步,决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总是很懒惰,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期的障碍和种种烦恼,因此决心帮助你保护你自己,不让修行退步。
恒修无法避免的困难
然后,说到恒修无法避免的困难。有时你会说你的兄弟姐妹打扰到你的修行,或这个、那个人打扰了你的修行。当然他们会打扰到你,因为这是你的问题,而不是他们的问题。你总是那么心不在焉,不谨慎,所以才需要烦恼,需要这些修行的对境。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行者应该需要一个非常智慧的头脑,充满了敏感与警觉。如果你很警觉的话,虽然那些人围绕着你,试着攻击你或伤害你,给你造成许多困扰,但是这些都不能影响到你,因为你已经彻底超越了这些,你完全解脱了,充满了智慧。因此,觉察是非常好的行动,帮助你克服和避免那些突如其来的障碍。
不要依赖外境
不要依赖外境,否则的话,我认为你的问题永远不会结束。你应该将这些外境带入到修行中,无论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任何你可能会遇见的对象,都把它们带入到你的禅修中来。你的修行需要对象,你需要对象来修持布施,你需要对象来修持戒律,你也需要对象来修持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所有这些大乘的修行都需要对象。没有对象,你的修行根本无法进行。
所以说到对象,这些快乐的、不快乐的、正面的、负面的都很正常,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要将这些对象平等的,毫无偏颇的都作为你禅修的对境。这样你才能克服种种问题。因此不要依赖外境,而是应该依赖你自己内在的智慧。
要让此生过得有意义
我们珍贵的人身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所以这一生我们已经获得了这个珍贵的人身,我们确实拥有各种能力,拥有分辨善恶的智慧。因为这种分辨力,我们知道该如何去行善,也知道如何避免恶行。在这样的智慧和拣择力之下,一个人应该可以将此生过得非常有意义,而不必再期待来生。所以,为了让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我们应该去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这就是修心教授的总结。
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我对修心七要做了一个概略性的讲授。我本人是从伟大的上一世顶果钦哲仁波切处领受的这个教导,他的加持力是非常殊胜的。接下来,我将给予藏文的口传。(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