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 正宗分 造者殊胜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 正宗分 造者殊胜

 

  正宗分

  菩提道次第是分为四大纲领解说:(一)为证明教法的来源清净,所以要显示造论者的优胜。(二)为令世人对教授生起恭敬心,所以要显示教法的优胜。(三)如何听闻及讲说具备上述两种优胜的正法。(四)以正行教授引导弟子的方法。

  「造者殊胜」:

  甲一为证明教法来源清净,所以要显示造论者的优胜:

  总体而言,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教授便是至尊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梵: Abhisamayalamkara)中所说的一切教授,别者则为「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梵: Bod hi-patha-pradipa)。所以,《菩提道灯论》的原作者大阿阇黎吉祥燃灯智(梵: Dipamkarasrijnana),世称吉祥阿底峡尊者(梵: Atisha)也就是本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作者。

  尊者的优胜之处可分三点解说: (一)生于种性圆满家族的经过。(二)依这种基础获得圆满功德的经过。 (三)功德圆满后作弘法事业的经过。

  乙一生于种性圆满家族的经过:

  正如大译师拿错于《八十赞》(藏: rNam thar rgyas pa)所说:

  在东印胜地“萨贺"(梵:Zahor,今孟加拉Bengal一带)的境內,有一座名叫“次第聚落”(梵:Vikramanipura)的大城市。城中有一极为广大宏伟的王宫,名为“金幢”,这个国家的权力及财富十分雄厚,于东方中国皇帝不相伯仲。其国王名“善胜”(梵: Kalyanasri),王妃名“吉祥光" (梵:Sriprabha)。夫妻二人共生有三子,长子名“莲藏”(梵: Padmagarbha),次子名“月藏"(梵: Can dragarbha),三子名“吉祥藏”(梵: Srigarbha)。太子“莲藏”有五妃九子,长子名福德祥(梵: Punyasri),是当时的大学者“多闻古祥”(梵: Dhanashri),即是“精进月比丘”(梵:Viryacandra)。而次子“月藏”便是后来的至尊上师阿底峡。

  乙二依这种基础获得圆满功德的经过:

  尊者获得功德的经过分两点解释: (一)由广学多闻得获教功德的经过。(二)由如理修行得获证功德的经过。

  丙一由广学多闻得获教功德的经过:

  正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在二十一岁时,已精通六十四艺(印度古代的六十四种技艺,即是三十种文化体育等技艺,十九种演唱、器乐技艺,七种声乐技艺,九种舞蹈技艺。)及一切技术,语言文法(指梵文)及一切量学(指各派哲学及逻辑辩证学)。

  这就是说尊者在二十一岁时已经遍学内道与外道的四种共同学科,亦即通晓: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大师卓龙巴(藏: Gro lung pa)还特別提到尊者在十五岁时,只是听闻法称(梵: Dharmakirti)的《正理滴论》(梵: Nyaya- bindu-prakarana)一遍后,便于一位擅于诡辩的外道论师对辩,而且把他折服,从而名扬十方。

  之后,尊者于曾亲见吉祥喜金刚(梵: Srihevajra)现身,并得金刚空行佛母(梵: Vajradakini)授记,世称「黑山道场瑜伽自在」(有说黑山 Krsnagiri 是王舍城Rajagrha 附近的七座名山之一)的上师罗候罗笈多(梵: Rahulagupta)座前得受一切圆满灌顶,获赐密号“智密金刚” (梵: Jnanaguhyavajra,藏: ye she sang wai dorje)。

  在二十九岁时,已亲近多位成就大师学习金刚乘的经典及教授,圆满通达一切密咒教授。因此,尊者不其然地生起: 「只有我能精通真言咒乘」的傲慢想法。于是空行母众便于尊者的梦境中现身,向尊者展示许多前所未见的密咒经典,把尊者的慢心摧毁。

  从此以后,上师本尊屡屡于尊者醒时或梦中劝请:「倘能出家,将会对圣教及众生带来极大利益。」于是,尊者便应上师诸尊所请出家为僧。正如拿错译师的《八十赞》所说:

  你的亲教师已证得加行位,为世人所称颂。

  因此,尊者恭请已证得「加行道真实一分三摩地」(即证得「加行道」的「忍位智」)的大众部(梵: Mahasamghika)持律上座「戒铠」(梵: Silaraksita)为亲教师,剃度出家,法号“吉祥燃灯智”。

  尊者在三十一岁前,学习「法相乘」内明大小乘经论(显教大、小乘经论),特于「能飞聚落」(梵::Odantapuri,有作飞行寺。位于印度比哈尔一带。西元八世纪中叶,为放罗王朝开国之君哥波罗王Gopala 所建,与附近的那兰陀寺、超戒寺共为金刚乘的中心。)亲近法铠大师(梵: Dharmaraksita,又作法护)学习《大毗婆沙论》 (梵:Maha -vibhasa)长达十二年。尊者不但精通根本四部(即是大众部、说有部、犊子部、正量部)教典,就是对四部以外各部派所说的施、受食等戒律,与及各种取舍止作的微细处,皆能清楚了知,毫不混乱。

  由于阿底峡尊者已能度越自他各派宗义教海,达至彼岸,所以他能无谬了解一切「教正法」的扼要。

  丙二由如理修行得获证功德的经过

  至于(尊者)得获证功德的经过,总体而言,佛说一切「教正法」(藏: lung gi bstan pa,又作「教圣教」),是完全包含于「三藏宝」(是比喻经、律、论三藏珍贵稀有,如同宝藏)之中,由此可知,「证正法」( 藏: rtogs pa’i bstan pa,又作「证圣教」)亦必定包含于「三学宝」(比喻戒、定、慧三学珍贵稀有,如同宝藏)之内,其中的「戒学」是「定学」、「慧学」等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在「经」、「论」之中屡屡赞叹。所以必须首先具备「戒学」才能令各种证德增长。

  成就戒学--

  戒学分三点解释。先说成就最胜「别解脱戒」的经过,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进入声闻乘(梵:Sravaka)之门后,犹如牦牛爱惜尾毛一般护持戒律,故向这位具足清净梵行的殊胜比丘及持律上座顶礼。

  文意是说,尊者正式受持圆满比丘戒律后,就像珍爱尾毛的牦牛一般,只要有一缕尾毛缠结在树枝上,那怕会被猎人捕杀,牦牛仍不愿为了逃命而扯断尾毛。同样,尊者即使对于一条微细的根本学处(即轻戒)尚且严加守护,宁舍性命绝不违犯,其他重戒更不必说,所以《八十赞》把尊者称为大持律上座。至于成就「菩萨律仪」的经过,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进入波罗密多乘之门后,具足净善增上意乐及不舍一切有情的菩提心。故向这位具大智大悲者恭敬顶礼。

  总体而言,尊者(依止慈瑜伽师)修习以慈悲心为根本的多种菩提心教授,又特别依止金洲大师,修学至尊弥勒传予无著及至尊文殊传予寂天的殊胜菩提心教授多年 (据说长达十二年)。如《八十赞》所说:

  能舍弃自利,以利他为至上者,便是我的师长 (阿底峡尊者)。

  意指尊者心中发起珍爱他人胜于珍爱自己的菩提心,并由这种「愿菩提心」引生「行菩提心」受持修学广大菩萨行与及一切有关的学处,由于这些善行,尊者从不违越「佛子律仪」 (即菩萨戒律)的界限范围。至于成就「金刚乘律仪」的经过,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进入金刚乘之门后,见自身即天并具足金刚心,故向这位擅修密咒禁行的瑜伽自在阿哇都帝巴(藏: Avadhutipa,阿底峡尊者的称号之一。阿哇都帝Avadhuti 意即「中派」。Avadhutípa 便是擅修无上续部中派瑜伽的大师。)顶礼。

  由于尊者能成就见自身即是「本尊天」的「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所以拿错译师在赞中总体是称赞尊者为瑜伽士的尊主,此外还特别称赞尊者能如理守护三昧耶誓句,绝不违越续部戒律的界限。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具足正念正如,从没有违背戒律的念头,谨慎防护,远离谗诳,不为犯戒罪垢所污染。

  意指尊者不但勇于接受三种律仪的各种清净戒律学处,还依照所受的戒律谨慎防护,不会违越戒律,假如稍有染犯,便会依照各种律仪的还净仪轨,尽快令净戒律回复清净。应知尊者这种清净风仪,是一切通达佛法心要的智者门所喜爱的作风,故应见贤思齐,以这些善知识为榜样。

  成就定学--

  成就定学是分为共同、不共两种。「共同定学」是指尊者由修习「奢摩他」令心自在堪能。「不共定学」是指尊者具有极坚固的生起次第证德,并于三年或六年之中修习「明禁行」(梵:rig pa brtul zhugs )时,遥闻乌仗延那国(梵: Oddi yana) 空行母众的秘密道歌,并把这些歌曲牢记于心。

  成就慧学--

  「共同慧学」是指尊者证得「止观双运毗钵舍那三摩地」(即是达通达空性的加行位)。「不共慧学」是指尊者证得「圆满次第殊胜三摩地」(即是「密集五级圆满次第」中的「幻身次第」)。如《八十赞》所说:

  依照密咒教典而言,尊者显然已达至加行道。

  三功德圆满后作弘法事业的经过:

  尊者为佛教所作的事业可分为两部分解释:(一)在印度的弘法事业。(二)在西藏的弘法事业。

  丙一在印度的弘法事业:

  现在先说尊者在印度的弘法经过:尊者曾于印度金刚座大菩提寺与外道辩论三次,以正理战胜外道邪论,住持佛教,不仅如此,尊者还妥善地把佛教内宗大小乘各派所有无知、邪见、疑点等恶垢一一澄清消除,令圣教广大弘扬,所以尊者被教内大小各宗一致奉为顶严。正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在大菩提宫大众齐集时,以正理遮破内道、外道的谬见,犹如兽王狮子的吼声,百兽闻之心胆俱裂。

  《八十赞》还提到:

  “能飞聚落”有二百五十位比丘,而“能映覆戒寺”则有近百位比丘,当中根本四部悉皆齐全。尊者虽然被摩羯陀(梵:Magadha)境内所有寺院的四众弟子奉为顶严,但是从不自矜高上。由于尊者能共同住持十八部的教法,所以人皆受教于尊者。

  丙二在西藏的弘法事业:

  现在讲述尊者入藏弘法的经过:智光王(藏:Yeshes ’od) 叔侄(侄儿是菩提光,藏:Byang chub’od)二人先后派遣译师贾.精进狮于(藏:brGya brtson ’grus seng ge )、拿错戒胜(藏:Nag tsho tshul khrims rgyal ba)多次赴印殷勤劝请尊者入藏传法。到了菩提光执政的时代,终于请得尊者莅临后藏上阿里地区(藏:mNga’ris)整顿佛教,由于这个因缘,尊者便把一切显密要义总摄为修行次第而撰造《菩提道灯》等论典,令佛教复兴。尊者在阿里住锡了三年,在聂塘(藏:sNye thang)住锡了九年,又在卫(藏:dBus)、藏(藏:gTsang)各地住锡了五年,其间为许多善信弟于倾囊传授各种显密经论教授,令已经没落的佛教重新复兴,其他残存的法轨亦再度兴盛起来,并对那些被邪见谬解污染的法轨作出对治修正,令佛教宝藏远离不净垢染,回复清净。

  总之,雪域(西藏)前弘期时代的佛教教规,是由静命堪布(梵:Santaraksita )及莲花生大士(梵:Padmasambhava)建立,但后来因为支那和尚堪布(藏:Hva shang。又作大乘和尚、摩诃衍)对空性的要点未能正确理解,从而毁谤「方便分」(如闻、思、修、积福、净罪等修法),禁止一切思维修习,遂令佛法衰落,幸得大阿阇黎莲花戒(梵:Kamalasila)破邪立正,彰显胜者(佛陀)的密意,所以这位大师的恩德极为重大。

  可是到了后弘期,又有一些以班智达、瑜伽士自居之辈,由于错谬理解续部的意义,于是严重损害了圣教根本白的清净梵行,幸得尊者把这些邪说善巧破除,令邪执消灭,无谬清净圣教广大兴隆,所以雪域一切有情咸皆蒙受尊者之恩。

  若要造论彰显能仁教旨,还要具备三种圆满资格: (一)精通五种明处。(二)具有教授,亦即拥有历代大德修持「正遍知」(佛陀)所传教义,而且从未中断的精要教授。(三)亲见本尊,得获即可。虽然具备以上一种条生件亦能造论,但是能完全具备这三种资格自然最为完美,而这位大师正完全具备了这三种因素。尊者得本尊摄受的经过,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曾亲见欢喜金刚(梵:Hevajra)、三三昧耶王(梵: Trisamayav yuharaja)、勇识世自在(梵:Lokesvara,亦即观自在,梵:Avaloki tesvara)、至尊度母(梵:Tara) 等本尊,得获印可。常于梦中或醒时得闻本尊开示甚深见及慈悲广大行妙法。

  尊者拥有「共乘」(即小、大二乘所共有)及「大乘」两种传承,在后者大乘之中又分为「波罗密多乘」及「密咒乘」两种传承。

  在「波罗密多乘」之中又分为「见传承」及「行传承」两种。于「行传承」中又分至尊弥勒所传及至尊妙音所传两种,所以波罗密多乘的传承共有三种。尊者所拥有的密咒传承共有五派(即:一切密续总传承、密集传承、母续传承、行续及瑜伽续传承、降炎摩传承),此外还拥有宗见传承、加持传承和其他多种教授传承。

  阿底峡尊者具有多种传承的教授,尊者曾亲近随学的众位师长,如《八十赞》所说:

  尊者是常时亲近的师长便是寂静(梵:Santipa)、金洲(藏:Ser 1ing ba)、觉贤(梵:Bhadrabodhi)、智吉祥(梵: Jnanasri)等多位成就者。此外,尊者更具有由龙树菩萨辗转传来的深见、广行教授。

  据说尊者有十二位得成就的上师及多位上师。

  尊者精通五种明处的经过已于前文解说。所以,这位大师能善于抉择胜者佛陀的密意。

  这位拥有这些功德的大师在五印(指全印度)、迦湿弥罗(梵:Kashmir)、乌仗延那(梵:Oddiyana)、尼泊尔(NepaI)及西藏各地的弟子多不胜数。其主要的印度弟子共有四位,此即学识智慧与尊者不相伯仲的大班智达毗柁跋(梵: Mahapandita Bitopa),及法生慧(梵:Dharmakaramati)、中观狮子(梵:Madhyasimha)、地藏(梵:Ksiti garbha),还有加上善友密(梵:Mitraguhya) 而成五大弟子。在阿里的主要弟子有:宝贤译师(藏:Lo chen Rin chen bzag po)、拿错译师、天比丘菩提光(藏:Lha lama Byang chub ’od )。后藏(藏: gTsang) 的主要弟子有:迦格瓦(藏:’Gar dge ba)、廓枯巴天生(藏:’Gos khug pa lhas btsas)。在洛札(藏:lHobrag)的主要弟子有:格巴胜位(藏:Chag pa khri mchog)、善护(藏: dGe ba skyong)。康区(藏:Khams) 的主要弟子有:大瑜伽师(藏:rNal’byor pa chen po)、阿兰若师(藏:dGon pa ba)、智慧金刚(藏:Shes rab rdo rje)、察达敦巴(藏:Phyag dar ston pa)。中藏的主要弟子有:枯敦津珠雍仲(藏:Khu ston brtson ’gurs gyung drung)、俄勒巴喜绕(藏:Ngoglegs pa’i shes rab)、仲敦巴胜生(藏:’Brom ston pa rgyalba’i’byung gnas) 三师。在这些弟子之中,能继承其师事业,令其发扬光大者,便是得度母(梵:Tara) 授记的仲敦巴胜生大师。上文已对造论者的优胜处简略介绍,若要详尽了解,便要参阅阿底峡尊者的广传。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