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 共下士道 意乐之量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 共下士道 意乐之量

 

  「意乐之量」 :

  己二下士意乐的标准:

  假如先前是真心「着重今生」,那所谓「着重后世」亦仅是人云亦云。当这种心态的位置否相更换,变成以着重后世为主,着重今生为副的时候,我们便已生起下士的意乐,但是,我们还要令这种意乐坚定。所以,当它生起后便仍须努力修习。

  己三遣除对下士意乐的误解:

  (宗喀巴大士先指出某些人的误解:)佛经曾说,行者必须厌弃所有一切生死轮回的美满事物。但是,有一些人由于误解经中的意思,于是便认为身体、受用等「增上生」的美事,全皆属于生死轮回的事情,所以,生起着重这些事情的心态是不正确的。

  (宗喀巴大士随即驳斥这种误解:)所着重的事情共有两类,亦即努力追求现前的事情及努力追求究竟的事情。即使致力寻求解脱的人,暂时亦须要努力追求生死轮回之中的圆满身体等事情,因为他们要逐步不断借助「增上生」的生命,最后才能获得「决定胜」。

  还有,身体、受用、眷属等一切属于「增上生」的美满事情,亦非完全属于生死轮回的事情,譬如,「佛色身」便是最极圆满的身体,「佛刹土」的资财是最极圆满的受用,「佛眷属」便是最极圆满的眷属(而这些皆是属于生死轮回之外的事情)。弥勒的《大乘经庄严论》亦提及这个意思:

  增上生即是受用圆满、身圆满、眷属圆满及事业圆满。

  意指由前四种波罗密多(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成就人、天的「增上生」。在许多教典之中也说到自前四种波罗密多而成就佛陀的「色身」。

  (色身,梵: rupa-kaya。藏: gzugs sku。佛身是分为「色身」与「法身」两种。「色身」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佛身。色身又可分为「化身」和「报身」两类。)

  所以,求证「一切种智」者须长时间修习大量殊胜的布施、持戒及安忍等,因此,他们亦要努力追求这些身体等各种最极殊妙的「增上生」果报。

  (一切种智,梵: vastu-jnana。藏: rnam mkhyen。《般若经》所说的「三智」之一。又作佛智、遍智。就广义言之,「一切种智」同于「一切智」sarvatha-jnana。但是,相对于三智之中的「一切智」而言,「一切种智」仅指佛陀所得之智。即能以佛智能遍知一切道法及一切众生的因种,并能了达诸法的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大智度论》说:「所谓禅定、智慧等诸法,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

  至于成就究竟目标,亦即「决定胜」,如《入菩萨行论》所说:

  借助人身的舟船而脱离大苦海。

  颂中是以人身作为譬喻,来说明我们必须借助善趣之身来渡越「有海」、趣向「一切种智」。又因其间必须经历多生多世,因此,能达成善趣身的殊胜因,亦即「戒律」乃是道的根本。

  (「有海」是指「三有」或「二十五有」等犹如无边大海的生死迷界。六道众生流转于生死迷界之中,无法脱离,如同船舶于海中漂泊,不能抵达彼岸。《俱舍论》说:「由惑世间漂有海。」《俱舍论颂疏》:「由烦恼惑,令有情世间漂在三有生死海中。」同类的譬喻还有:有流、有狱、有轮等等。)

  假如以一种德相不圆满及只能具有部分功德的善趣身,那就算我们已经入道也不会有什么进展,因此必须拥有德相圆满的善趣之身。所以,守持沙弥等不圆满的根本学处(指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八关斋戒)仍不足够,应尽力守持比丘等圆满的根本学处(指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密乘誓戒。)

  (宗喀巴大士再举出另一些误解:)还有一些人说:「护持戒律是为了获得受生善趣,所以即使八关斋戒也可以达成这个目的,又何必过着意义微少的艰苦比丘生活?」又有一些人说:「假如“别解脱戒”的目标是要证得阿罗汉,那为何要过着意义微少的艰苦比丘生活?反而应重视优婆塞之身,因为以优婆塞之身也可以证得阿罗汉,再者,未满二十岁的人也不能成为比丘。」

  (宗喀巴大士驳斥这种误解:)须知这些对正法扼要一无所知者的言论,实属荒谬绝伦。我们应以较低级的戒律来作为辅助工具,逐步受持较高级的戒律,尽力圆满守护根本学处。

  共下士道的修心次第至此说毕。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