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册 上士道 学习持戒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册 上士道 学习持戒
「学习持戒」:
寅二学习持戒:
「学习持戒」分四: (一)持戒的本质。(二)如何着手修习持戒。(三)持戒的分类。(四)修习持戒的方法。(五)总结。
卯一持戒的本质:
令自心厌弃损害他人(指身、语)与及这种损害的根本(意)的能断心(藏: spong pa),便是「持戒」(梵: sila。藏: tshul khrims。又作尸罗。《杂阿毗昙心论》说尸罗是有修习、正顺、三昧、清凉、安眠等义。盖身、口、意三业之罪能使修行者焚烧热恼,戒则能止息热恼,令得安适清凉。总之持戒是含有防过止恶的意思)。所以行者透过串习而令这种心态逐渐增长至究竟圆满,便是「持戒法罗密多」,但并不是说要令外界有情完全远离损恼才算圆满「持戒波罗密多」。否则,现时还有众生未能远离损害,那过去诸佛的「持戒波罗密多」亦未能圆满,这样便不能引导这些有情迈向远离损恼之境。所以,无论外界一切有情已否远离损恼,只要在自心相续之中修习厌弃损害有情的能断心,便是「持戒」的修行。《入菩萨行论》(护正知品)说:
要把鱼等有情送往哪里,才不会使它们被杀害呢?因此,当我们达成能断心时,即名圆满持戒波罗密多。
虽然戒律是有三类(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但此处所指的「能断心」是就最主要的一类,亦即「律仪戒」而论。又假如就其具有的「等起心」而论,便是断除十种不善的十种能断。若就其自性而论,便是断除七种不善身语业自性的七种能断。(月称论师的)《入中论疏》(梵:Madhyamakava tara-bhasya) 说:
以其绝不容忍烦恼,不让罪恶产生,能息懊悔之火,性质清凉。是善士信赖的安乐之因,所以称为「尸罗」。其具有七种能断的特征,并以无贪、无嗔、正见三法为「等起心」,所以是就其所具有的等起心而把「尸罗」解释为十种业道。
卯二如何着手修习持戒:
当我们发起菩提心并承诺学习菩萨行后,便是誓愿令一切有情具足正觉诸佛的尸罗庄严,所以,我们必须成办一切有情的利益,而这又必须首先引生清净持戒的力量,因为,假如我们自己的戒律不净且有毁损,便会堕入恶趣,这样就连自利亦不能做到,遑(闲暇)论利益他人。所以,当我们开始修习利他时便要极度重视持戒,必须严厉护持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绝对不能松懈。《摄波罗密多论》:
励力令一切有情具足圆满正觉诸佛尸罗庄严的人,首先必先清净自己的尸罗,以清净的尸罗生起大力。
又说:
如果毁坏戒律便不能成办自利,还有力量利益别人吗?所以勤修利他的人,对于持戒绝对不可怠慢。
又清净的尸罗是遵循佛所制定的取舍行持,这又要依赖坚固猛厉的欲守护心。因此,应该要长期修习不护戒的过失及护戒的利益,由此引生欲求护戒之心。前者(不护戒的过失)就如《摄波罗密多论》所说:
由于看见难以忍受的可怕后果,即使所应断除者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把它断除。
论意是说,若我们畏惧罪行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微小的罪行也会尽力断除。所以,应依前文所说,思维尸罗的粗显违缘,亦即十种不善的重大过失。(后者)护戒的利益在前文已经作出解释。圣勇论师于《摄波罗密多论》说:
诸佛和正法尚且是由持戒所生。可爱的天界妙物、人间资财及殊胜的妙乐、妙味等天众圆满盛事由持戒所生又何足为奇!
还有,依仗尸罗能令自心相续逐步提升,令我们的学处能等同于具足大悲性菩萨大士的学处,令我们证得尽断一切恶行种子的清净妙智。假如年纪太老或太幼的人配带世间的庄严饰物,就像沐猴而冠,十分滑稽可笑。但是,不论老幼中青带上尸罗庄严,却会人见人爱,所以这是最上等的严饰。持戒的美名妙香能传遍十方,不像其它香气只能随风飘送至有限的范圈。旃檀香水虽能消除热恼,但是却禁止出家人使用,相反,能除烦恼炎热的(尸罗)香水,不但不受禁止而且十分适合他们。即使彼此同样具有出家人的外貌,但是具有戒律财宝者却比余者优胜。《摄波罗密多论》说:
尸罗是殊胜成就之道,等同于具大悲性者的修习,具有无上清净智慧的性质,能远离过失,所以称为「最胜的庄严」。它是能遍覆三界的悦意妙香,是不禁止出家众使用的香水。即使身穿相同的服饰,但是,具有尸罗的人会比别人优胜。
其它的持戒利益,还有:虽然我们不说阿谀奉承的话,亦未辛勤求取,但财物仍会不求而至。虽然我们从未以暴力手段威吓有情,但却获得一切非亲非故有情的尊敬。即使我们在过去全不相识亦未帮助过他们的有情,亦自然会仁慈对待我们。脚下所踏的泥土也会受天众和人类恭敬顶礼,得到这些泥土的人会取回奉为福回。正如《摄波罗密多论》所说:
即使没有说或没有艰苦追求,亦能积集所须的资具或侍奉。即使没有威迫世人恭敬,却能轻易无难获得权力。虽然没有对他人提及亲属关系,又或从不相识,未曾帮助他们或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世人均会尊敬持戒的人。我们脚下所踏的泥土能得善士恭敬顶戴,受到天、人稽首礼拜。获得这些泥土的人会把它置于头顶。所以,具有尸罗者的种姓最极尊贵。
所以,能仔细思维这些功德和过失的智者,必定会守护自己的戒律。《摄波罗密多论》说:
菩萨应守护尸罗,切勿因为贪着自己的安乐而破坏它们。
同论又说:
由于我们能调伏自己,所以便能得享安乐。由于我们具有智者所称赞的护戒庄严,所以能令一切学处圆满究竟,能完全依止尸罗而没有慢心。
还有,守护尸罗非但为了消除对恶趣的恐惧,获得天、人的圆满盛事,还要把一切有情安置于尸罗。《摄波罗密多论》说:
佛陀曾说,若有人要把无量世间的一切有情众生安置于清净尸罗,并希望以尸罗饶益世间,便要令尸罗达至圆满。所以,我们并非仅为断除恶趣的怖畏及希求王位和善趣等圆满盛事。应守持清净尸罗,为了利益世间而精勤护戒。
卯三持戒的分类:
「持戒的分类」分三: (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律仪戒,梵: duskrtsamavarasila。藏: nyes spyod sdom pa’ i tshulkhrims。又作摄律仪戒、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止恶戒。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诸律仪之止恶门。法身本来清净,由于恶覆,故不得显;若断诸恶,则功德自现,故说此戒是法身之因。摄善法戒,梵:kusaladharmasmagrahasi la。藏: dge ba’j chos sdud kyi tshulkhrims。又作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提道戒,意即修习一切善法。此为修善法门,是菩萨所修的律仪戒,以修身、口、意之善回向无上菩提,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守摄根门及行六波罗密等,若犯过,则如法忏除,长养诸善法。此戒是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因。饶益有情戒,梵: sattvakrtyasila。藏:sems can don byed kyi tshul khrims。又作摄众生戒、作众生益戒,即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此为利生门。此戒以种种因缘方便饶益有情,故为化身之因。)
辰一律仪戒:
《菩萨地》说「律仪戒」便是「七众别解脱律仪」。所以,假如是具有别解脱律仪并守持菩萨律仪者,其「律仪戒」便是出家类或在家类的真正别解脱律仪,又或是与这些真正律仪配合的能断律仪修持。又如一类不适合受持别解脱律仪但已受持菩萨律仪者,其「律仪戒」便是与别解脱律仪配合的任何能断除「性罪」和「遮罪」的能断律仪修持。
(「七众」,梵: sapta bauddhaparsada.藏:khor mam bdun.又名僧俗七罪、道俗七众、缁素七众。即是:1.比丘,梵: bhiksu。藏: dge slong pha 又作比刍、乞士,指满二十岁的出家男性。2.比丘尼,梵: bhiksunI。藏: dge slong ma。又作比刍尼、乞士女,指满二十岁的出家女性。3.沙弥,梵:sramanera。藏: dge tshul pha。又作勤策男,指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性。4.沙弥尼,梵: sramanenk。藏: dge tshul ma。又作勤策女,指未满二十岁的出家女性。5.式叉摩那,梵:siksamana。藏: dge slob ma。又作学法女,是沙弥尼成为比丘尼的二年的称呼。6.优婆塞,梵: upasaka。藏:dge bsnyenpha。译作近事男,指在家的男信徒。7.优婆夷,梵:upasika 。藏: dge bsnyen ma。译作近事女,指在家的女信徒。又有加受三皈依,一日一夜受持八戒的近住男及近住女而成八众或九众。)
辰二摄善法戒:
「摄善法戒」便是专修六种波罗密多等善法,令未生起的善法,在自心相续之中生起。已经生起的善法,不会退失,并令两者不断增长。
辰三饶益有情戒:
「饶益有情戒」便是专修十一种饶益有情的事情,以适当无罪的方式来达成他们的现世利益及后世利益。我在《菩提正道菩萨戒论》经已作出详细解释,所以大家必须再三研读此论。(《菩萨地持经》举出十一种饶益有情的事情,即:1.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2.众生已起或未起之病等诸苦及看病者,悉与为伴。3.为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4.知恩报恩。5.众生种种恐怖,悉能救护。若有丧失亲属财物诸难,能为开解令离忧恼。6.见有众生贫穷困乏,悉能给予所须之物。7.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众。8.先语安慰,随时往返,给施饮食,说世善语。进止非己,去来随物。9.对有实德者,称扬欢悦。10.对有过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令其悔改。11.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彼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
所以,别解脱戒律仪的遮禁规条是属于出家菩萨律仪学处的一部分,而非离于菩萨学处之外。而且「三聚戒」之中的「律仪戒」亦即别解脱律仪的真正规条,又或与这些戒律配合的取舍修持,对于菩萨也是首要的,所以必须学习。《菩萨地﹒摄抉择分》说:
在这三种戒之中,「律仪戒」能包含及达成其余两者。若能精勤守护这种戒,亦能守护其余两者。若不能勤守护这种戒,亦不能守护其余两者。所以,据说菩萨如果毁坏「律仪戒」,便会毁坏菩萨的一切律仪。
若我们以为别解脱律仪是为「声闻」而设,而把这种律仪的开遮规条抛弃,并声称:「应学习其它菩萨学处。」这样就是未能了解菩萨戒学的扼要关键。所以常说「律仪戒」是后而种戒的根本及出处。
「律仪戒」主要是为了断除「性罪」。而大乘和小乘皆说断除「性罪」便是断除含摄各种「性罪」重要过患的十种不善,所以,我们必须如理防护自己的身、语、意三业,就是这些不善的等起心也不能让它出现。《摄波罗密多论》说:
不可毁坏这十种业道,它们是达至善趣及解脱之乐的道路。安住此道即能获得「思维利生意乐」的殊胜意乐果。应如理防护身语意。佛陀曾说:「总之,这种律仪戒是总摄一切尸罪的根本,所以应学习这种律仪。」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疏》的持戒波罗密多品,亦说持戒波罗密多便是断除十种不善。《十地经》等多种经典也有这种说法。所以,假如我们首先以前文所说的禁戒修心,便能轻易达成其余两种戒律。
卯四修习持戒的方法:
我们应结合「六殊胜」(见前文「布施的分别」一节)及「六波罗密多」来修持三种戒。与「六波罗密多」合修时,自己坚住尸罗,然后把别人安置于尸罗便是「持戒的布施」。至于其余各种波罗密多亦如前文所说。
卯五总结:
应令「菩萨行基础」的菩提心逐渐增长,不可失坏。这是趣入持戒等各种(菩萨)行的根本,亦是制止损害任何有情的最佳途径。发愿修持大地者所守律仪来修心的人,对于初业菩萨持戒的应取应舍之处,应从现在开始至诚学习。特别是要认识十种不善等「性罪」及「遮罪」,日日不断实习防护之心,期间还要努力不断运用防护心来防护我们所受律仪的根本罪。
若能依照上述所说修持,其「造作等流果」便会令我们在另一生之中,不必经历很大的艰苦便能圆满菩萨的学处。但是,假如我们现在舍弃这些事情,便会继续被严重的过失和罪堕污染,多生多世也不能学习菩萨学处。所以从现在开始便要努力学习这些修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