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创古仁波切:冈波巴四法 2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创古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创古仁波切:冈波巴四法 2

 

  教授:创古仁波切

  中译:堪布丹杰

  创古仁波切说,菩提心首先要有真诚利他的热情。

  二、愿法向道

  在前面讨论过「愿心向法」之后。接着讨论「愿法向道」。这部份包括了四种不共(特殊)的修持方式:

  一、皈依大礼拜,

  二、金刚萨埵百字明咒,

  三、献曼达,

  四、上师相应法。

  「愿法向道」的「道」,是指方式或情况。这里分为三种道路,意思是修行时要能分辨的三种情况。

  三条路:错路、小路、殊胜道

  第一是错误的道路,意指不知是非,不信因果;第二是较小的道路,意指虽然走在正道上,但只想到自己解脱。以上这两种情况是一个修行者要避免的。如何避免呢?透过「皈依」能够避免错误的道路,透过「发心」则能避免较小的道路。有了皈依与发心,就能进入第三个道路:殊胜的道路,一条真正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道路。

  走上正道第一步:皈依佛、皈依法

  如果一个人只是心想我要离开痛苦,却不相信因果,他能够离苦得乐吗?不可能的。因此,首先要皈依、依止三宝,明了因果,走上正确的道路。皈依佛陀,因为佛陀是一位真正能够带领我们离苦得乐的人,但这并不代表只要祈请、皈依佛陀之后,马上就能离开痛苦,或者佛陀一手把我们从轮回中救拔出来,不是这样的。清楚知道皈依的意思,也了解佛陀是正确的指引者之后,接着要遵照佛陀所说的方式而行,这就是皈依法。

  路上的向导:皈依僧

  皈依了佛宝、法宝之后,代表我们已经下决心要开始修行了,但是,一路上你可能会困惑,遇到瓶颈不知如何解决,甚至误入歧途,或者懒散怠惰等等,这时候就需要皈依僧。举例来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如向导一般的僧人,将能提供指引;在一个充满强盗的地方,如勇士一般的僧人,将能给予保护。尤其,如果我们选择了大乘菩萨的修持道路时,会遇到很多考验,这时候有经验的僧人,更能真正帮助你。

  选一条宽阔的大道:发菩提心

  踏上修行的正道后,又分为两种道路:一种是只想到自己解脱的较小道路,一种是发起菩提心、发愿利益众生的殊胜道路。我们已经是大乘的弟子,应该选择后者,因此我们要发心。时常听到很多人说要有慈悲心、菩提心,到底这是什么意思?「慈心」是指「希望众生得到快乐与快乐的因」的一种心态,「悲心」是指「希望众生远离痛苦与痛苦的因」的心态。

  那么,慈悲心就是菩提心吗?或者有人皈依了三宝,就算是有菩提心了吗?都还不是。菩提心是一种非常殊胜的心态,为什么特别呢?因为菩提心圆满具备了两个特点:第一是真诚利他的热忱,意指不是只想到利益一百、一千个众生,而是利益无量的众生。什么是对众生最好的帮助呢?最好的帮助就是帮助众生成佛,因此,菩提心的第二个特点是要具备圆满的智慧。

  但是,我们还是凡夫,要生起菩提心并不容易。因此,初学者应该多亲近善知识,听闻菩提心的教法,帮助我们打开心胸,增长智慧。对皈依与发心的意义有所理解之后,接着该如何实际修持呢?噶举传承的方法就是「四不共加行」的第一个:「皈依大礼拜」。

  为什么要做大礼拜?

  学生提问:请问大礼拜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大礼拜?

  答:藏文当中,礼拜称为「洽擦」。「洽」有清扫、净除的意思。透过礼拜能够清除什么呢?清除我们内心当中的傲慢。「擦」有请求的意思,请求三宝的加持。因此礼拜是指「祈求三宝加持,让我们得到清净」的意思。

  如何礼拜呢?首先双手合掌,然后依次将双掌置于额前、喉部与心间。合掌代表含苞待放的莲花。我们看到佛教常用到莲花,例如佛菩萨端坐于莲花上,或者供养莲花等等。莲花生于淤泥中,次第成长,最后绽放花朵,这个过程象征我们修行的旅程。开始时,我们处于轮回烦恼中,透过次第修持开展本性,成就佛果,就如同绽放的莲花一般。合掌于身体三个部位意思是什么呢?放在额前,代表身体的虔敬;放在喉部,代表语言的虔敬;放在心间,代表心的虔诚。

  礼拜一般分为小礼拜和大礼拜。当我们进入寺院殿堂礼佛,或者拜见上师的时候,应该作小礼拜,也就是一般说的「五体投地」的拜法,身体的五个部位:头部、两手、两足触地而行礼拜,象征降伏傲慢。大礼拜则是修持「四不共加行」时要作的。以后各位进入佛堂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礼拜,这是很有功德的,但是我要说声对不起,今天来到佛堂当中没有礼拜,因为我的膝盖不好,拜下去可能就站不起来了,年纪大了,就会这样。因此很对不起,各位还年轻,记得进入大殿佛堂一定要礼拜。

  〈续‧‧‧〉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