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天津仁波切:2007禅修精进营开示 四法印之「人身难得」
噶玛天津仁波切:2007禅修精进营开示 四法印之「人身难得」
生起出离心,观修四法印
出离心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如果想要修行,却无法生起出离心,那么所修就像水中捞月,自己欺骗自己。
对一般人而言,修行就是有所求,并且以感应为法喜,这是错误的。一旦出离心未能如法生起,所修亦难如法。如何生起出离心呢?必须依「出离心四法要」,有时候也说「四法印」,或说「共同加行」或「共同前行」。
哪四种厌世四法?第一思惟暇满人身难得,第二思惟死亡与无常,第三思惟因果业报,第四了解轮回过患。以现在的噶居和宁玛派来说,前面两点都一样,后面的因果业报与轮回过患,宁玛巴主张第三个思惟是轮回过患,第四个才是因果业报。
如果对四法印没有些许的认知、觉受,禅修则是浪费时间,坐在那里腰酸背痛,或者打妄想。《入行论》第八章禅定品,将近百偈所说的就是四法印,其中甚至没有提及大日如来七支坐法。为什么?因为大日如来七支坐法是极为秘密的成佛所依,但由于被广为宣扬、出书,所以大家觉得没什么秘密,唾手可得。
第一法印:人身难得
人性的弱点,凡是极易获得的,都是极为低贱;越难以取得的,越是珍贵。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莲花,过去哪能看到青色、红色的莲花?顶多看到白莲花,唐卡里的绿度母脚下才可看到画出来的青色莲花。第一次看到时,我都觉得那是画师乱画,世界上哪来青色的莲花?直到品种出现了,而且就在我们眼前,诸位!难道都不惊艳吗?难道都视而无睹吗?没有去想:「哇!这个世界怎么这么不可思议啊!竟然在几百、几千年前的古董唐卡就有青色莲花,而我们直到现在才有幸得以窥见,我们何其有幸!」因为太容易看到了,所以大家不懂得珍惜。
就像暇满的人身难得,我们已经获得了八种有暇、十种圆满的身体,但大部分的人把这么难得的身体,拿来当作享乐以及造苦业的玩具,而且眷恋这个身体,却不懂得如何来利用这个身体修行。
为什么说暇满人身难得?以四点来说明:
一、其因难得
能具有闲暇,而且六根、智商无缺,这是很稀有的,因此我们说人身稀有难得,这是「因」。
二、显现难得
所显现是指「体相」,能显现身体是非常难得。譬如受生到下三道,在那里将毫无机会修习佛法;如果出生到北极、南极边陲蛮荒之处,也无法听闻佛法,在那里甚至没有「佛」这个名称;出生在长寿天,当长寿天人,在那里也没有佛法可以修持。
许多人具有邪见,不相信因果,只相信钱跟权,所以一辈子都在赚钱,一辈子都在使用权力,虽然很富有,只可惜不相信因果,存有邪见。这样的人一刻也闲不下来,所以有钱不尽然就有闲暇。
由于释迦牟尼佛三转*轮,所以距今两千多年了,我们还有佛法可学。如果生在黑暗劫的时候,将没有佛法可以听闻。
诸根不健全者,也无法来修正法,譬如小儿麻痹,怎么做大礼拜?断一支胳臂的,如何合掌?所以大家好手好脚好头脑,应当要懂得珍惜。
以上所说的是八种有暇,反之就是八种无暇。另外,十种圆满,包括:生在中土、有佛法的地方,生而为人、诸根俱全,没有违犯五无间罪,敬信正法,职业正当(不杀生),这是五种自圆满。还有五种他圆满:值佛出世、值佛说法、有佛法住世、信奉佛教,有上师摄受。不一定每尊佛出世都会说法,释迦摩尼佛成佛之初的的四十九天都保持静默,直到帝释天神请求转*轮,佛才说法。如果没有上师的摄受,也无法听到了义的佛法。这是五种自己具足,五种其他具足的圆满。
能够修正法,必须具有这十八种特质,而诸位现在都已经具足了,所以想想吧!我们要了解,能同时具足十八种特质的人身,与摩尼宝来比较,人身更胜于摩尼宝。
三、数量难得
如果恶道众生就像长江两岸的沙数,那么善道众生的数量,就像以手掬起其中的一把沙,而能够获得十八种特质的,就如同留在拇指指甲上面的沙数,就是这么难得。
四、譬喻难得
世间如果譬喻成大海,在大海中有一只瞎眼的乌龟,每一百年从海底浮上来一次,每次只有一个小时。能获得人身的机率,就像这一只全盲的乌龟浮上海面,头部刚好钻到海中一根牛轭的圆孔中,所以说非常非常难得。
还有一种譬喻,不断掷芥子(芝麻)在墙上,直到其中有一粒停留在墙上,这样的机率就是能获得十八种特质人身的机会,如是好好的思惟。
拥有十八种特质的人身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尝到苦,了解苦无尽,想要超越痛苦,因而修持正法,这才是善用可贵的人身;否则庸庸碌碌,一辈子当欲望的奴隶,这样的人生一点也不珍贵。
十八种暇满人身极为稀有,依照它的因、显现、数量、譬喻,大家在静坐的时候,一再思惟,直到你确定真的就是这样。如果你只当我是讲故事,那么说得再多也枉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