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求法、缘起与誓言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3日
来源:   作者: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求法、缘起与誓言

 

  上师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讲授

  (仁波切,得到灌顶传法后自己如果不修也能得到利益吗?)

  这要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教法的传承,这是因为上师们传法主要是为了两个目的,一个是令修法而获得加持的,另外一个是缘起的,如果为了是修法获得加持,那么传授什么法你就修什么法,修什么法能成就什么法,这样便是达成了第一个目的,也就是传法的根本意义。除此之外,就是为了缘起的意义,有很多的伏藏法是靠这种伏藏法传播的声势来弘传的,这可以使佛法弘扬,或者修行佛法的各种违缘都得以消除,因为当有很多人都能够拥有这些法的时候,护法的誓愿就会像一个程序被启动了一样,自然地广大起来,这是缘起的意义。缘起是很重要的,密法是缘起法,比如说一生将所有的众生度化成佛,任何人都做不到,但你这一生发愿度化所有的众生成佛,那未来毕竟有因缘使众生成佛,因为种下了善因的缘故,这便是缘起的意义。从加持的意义和缘起的意义两方面来讲,既然上师有这样的功德传法,那么我们求法的时候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德,所以即便你求了这个法目的不是为了修行,只要能够好好地护持誓言,求得了这些传承也是有这种必要的。

  当然不能说因为有这两种必要,所以我们便要四处去求法,这也是偏激的,求法应该是为了觉悟和解脱。因为我们求法要具两方面的发心,一种发心是为了修行获得成就,另一种是继承,使之弘扬广大。继承和弘传这是对于大心力的人来说,具有特殊因缘的人,比如说能够成为一方教法的弘扬、住持者的人,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不可能都有这样的因缘,所以大多数人求法的目的,应该只是为了修行。在求法的过程当中,一旦上师要传这么多的法,那么你随喜获得这样的法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为了求许多的法而求法,这样的意义就不是很大的了。就比如说,上师要传若干个全集的灌顶和传承,比如说《大宝伏藏》的传承,这个灌顶就多了,藏文有六十八函,一百一十个伏藏导师的重要伏藏,全部都修一遍,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传这个法,那就有它的必要,也许我们会修其中的某一部法,都是能够延续佛法,而且对我们个人的修行也是大有帮助的。因此即便我们不一定全修,那么获得这个法的传承和灌顶也是有必要的,如果只是仅仅想多学一些法,这样对自己有某方面的利益和好处的话,那这样的想法就是不完全正确了。

  (如果很多人得到灌顶后不修,会不会对这个法有影响?)

  会的。除了特殊的密义公开弘传之外,有一些法通常来说是不传之密,但是因为你的劝请和至诚的请求,表现出来你多么喜欢学习和修行这部佛法的强烈愿望,而使善知识们给你传了这种法,但是你却没有修,这样有破坏誓言的嫌疑。如果这样,不仅没有利益,反而有很深的过失。在许多的传承中都有这样的法,像秋霓仁波切在传我《第二世敦炯仁波切全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法字句中就说,“除了对一两个个别、决定能够住持和弘传这个传承的住持者之外,倘若于多人做传承者,则阿舍黎与弟子必遭天魔八部吸其心血,从而堕入金刚地狱”。所以,这个上师一生当中只会对一两个人,至少是极为个别的人授以这种传承,绝对是不会广传的。

  当时一同求法的人多,上师说:“这么多人传这个是不是不合适?”我说:“算了,最好不要对于教法有所损坏,先不要传的好。”后来上师说:“无论我今天传不传,我都已经交付给你,你已经得到了,如果你还愿意专门得到的话,可以专门给你一个人传。”这属于交付传承的一个法,这种交付传承,是嘱令护法完全地听令于你,守护你的秘密教言和传承。如果传了这个法,而你却不修行,或者上师传的人过多的情况下,那么本法的主要护法天魔八部,就会吸尽你的心血,你的寿命就会产生障碍,而且很快,就会产生生命的违缘。所以,在这种情形下,这类法就不属于随便可以请求的。除了这类法之外,像通常的全集传承都应该不要紧。

  (如果自己要是求法之后不修会有破坏誓言的过失,那么上师在大法会上普遍传授的许多灌顶,如果我没修就没有过失吧?)

  关键是有没有承诺。上师会告诉你,或者你们应该先去问,这个法有没有承诺,是不是必须得修,或者是修多少次。

  自己在求法之前一定要慎重地了解这个法的要求,能不能做到,就比如说我在萨迦法王面前得到一个萨迦派很高大灌顶,灌顶有要求,萨迦法王说:“学了这个法必须得修必须得念。”我也得到这个灌顶了,那怎么办呢?我请教上师说:“念多少遍可以呢?”他说:“念一遍也可以,只要你念了就行。”我说:“我发愿最少念一遍。”我当时就念了一遍。

  只要对于上师的承诺全部都完成了,那么就不存在毁坏誓言,或者产生过失,但是,求法的目的务必是清净的才会有意义,毕竟,我们是希求解脱所以才学佛、修行,不是为了热闹和表面的心理安慰而已,因此,求法的态度一定要端正,务求创造一个能够在今生就可以成就的机缘。

  (2006年7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