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11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1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A面
没有一个人不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的,这根本无法算,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所以单单时间长没有用。什么啊?他长时的修习,这个修习,那真苦了!我们为了确实体会到这个情况起见,今天叫你多做一点,你受不了不愿意;叫你少吃一点,你受不了不愿意;叫你委屈一点你不愿意。现在什么样的苦事都我来担,什么样的好事都送给人家,受尽种种的委屈都我来,不容易吧?不容易!叫我们在这地方受他一天都不容易,一年都受不了,他是无量阿僧祇劫!不但是一个人,还有很多人。佛在这个整个团体当中成佛的时候,譬如我们佛出世,单单一个佛没用,还要这么多菩萨弟子。那些人每一个人都是经过这样的修习,那个时候,自他圆满的时候,佛才应世出现,这个难,极难,太难了!我们现在,乃至稍微辛辛苦苦挖宝,挖到一个金钢石,觉得宝贝得不得了,比之金钢石,那个佛算起来,那个金钢石简直垃圾都不值!三千大千世界送给你,都绝对不能比,这样的难!然后呢佛固然难,法也是如此,实际上法比佛更难。为什么?佛出世佛说的清清楚楚,说的很多法,他跟阿难说,地上挖了一点土,说阿难哪,你看我爪上的土多还是地上土多啊?当然地上土多。佛说我说的法只是爪上那么一点点,我没有说的法地上那么多,这个法,这样难得!所以他时间又长又这么的难得,更重要的因为他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所以珍贵极了!这法有什么好处?
【“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
第二个。这样难得的东西,能够增长我们的俱生慧。这个俱生慧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我现在这地方只用一种说明。什么叫俱生慧?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是与生俱来的?就是我宿生的福智资粮所集聚的。这个相对什么呢?相当于这个闻所得的慧跟修证所得的慧,我宿生有这个智慧,福智资粮智慧遇见善知识而听闻,然后这一生增长,不但听闻了增长,如理修证,就这样。那么这个俱生的智慧是宿生来的,这个宿生的智慧而所以能够增长的话都要靠什么?靠这一生听闻佛法。所以听闻佛法是能够增长这个东西,而究竟圆满解决问题。所以他像眼目一样。
【“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见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故,作光明想。”】
他这么一说的话我们增长的干什么啊?他的目的始终要把握住,不是说我懂了,然后我说给别人听,我名气很大赚钱很多,不是不是,完全不是!戏论!而是说由于了解了这个东西,能够得到这两样东西,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个是正知,一个是遍知,那两个究竟圆满就是佛陀。这个东西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所以这个东西,不但是自己的眼睛,而且是外面的光明,这是第三个。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
【“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
这个东西到最后的话,给你涅槃菩提果。这个才是最殊胜,这个大是绝对无与相比的殊胜利益。你所有的一切恶断尽,一切的德圆满,这样好处!那么说这个好处虽然好,可是以后啊?妙了!以后固然好,有这样的究竟圆满,眼前就见效。
【“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
得到这个菩提涅槃,一个是断德,一个是智德,这两个是究竟的果位,眼前就可以得到。实际上如果眼前得不到,究竟决定得不到,为什么?眼前是因,请问你没有种下这个因,能得到果吗?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说,讲一个问题,人家说这个是菩萨境界,这个是圣人境界,我们常常会这样好像要求我太高啦!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自己当初就是从这个地方过来的。我自己又想起我的善知识,以前常常用这个勉励、要求我。我心里面常常想,法师讲的,我还是一个凡夫,我还是一个凡夫啊!有一次他就跟我说,正因为凡夫所以才跟你讲,那你圣人我还跟你讲什么?我磕你的头向你学,你讲给我听啦!我抓抓头想,对呀!但是这个问题还是弄不清楚。听完了回来想一想,我还是凡夫还是要求太高了,以后慢慢才懂。说你凡夫才要学,你感到了痛苦,所以要听著佛法净化自己,下这个因,将来才能够步步上升感得透脱痛苦的果,非常清楚。所以现在我们听了以后总觉得自己,我凡夫,凡夫!那时候你还没有做已经先打了退堂鼓,先已经把这不行!不行!你一打退堂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常常记著,今天不要说别的,叫你到下面去扫个地,大家都坐在这里,叫我扫地,外面太阳这么大,今天双十节人家都放假,我们坐在这里已经很委屈,还要叫我去扫地,你扫个地都不行,你还没有做打了退堂鼓了,这必然结果,这么小的小事情做不成!你现在说,我要学佛,解救三界一切众生,然后这种心里面,请问你怎么解救法?往往有这种心情,叫你扫个地不行,跑著去说法可以的!为什么?弘法利生!你自己的心里面真的烦恼都弄不清楚,你能弘法利生吗?颠倒!错误啊!所以这个真正的重要,始终这个概念要把握得住,现在下的因对了,必然感得将来的果,所以懂得了这个,我们眼前很多障碍都可以去掉了。眼前做一点事你会想,马上给我积聚什么?福德资粮。不会说,他不做叫我去做,那个嘴巴翘得这么高,心里面增长的不是智慧是烦恼,然后做了这个行为的话是斗争。在这里很明白很清楚,所以你真的心理行相一看的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法真正高明的地方,所以他说现在的两个因|止、观,所以能够得菩提涅槃,一个断德,一个智德的话,这个因就是这个东西。当然所以能够得止观,前面还要得正知见,得正知见的|戒定慧,归纳起来都在这个止观两个。这个止观本身不是痛苦的事情,乐,都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我们很遗憾,修学佛法,越修越痛苦,关在山里面,真受不了,这个没有用。持了戒以后叫你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不行!戒真正的特质是什么?调伏,调伏你的烦恼。调伏你的烦恼了,什么呢?得到清凉,清凉是快乐的,所以叫解脱。这个尸罗有三个名词,翻成我们中文的调伏、清凉、解脱。请问你清凉、解脱了还有烦恼吗?还不快乐吗?我们现在持了半天戒,觉得我这个戒某人传给我的,这个我慢是那么大,这个东西不相应,不快乐的事情,这个,千真万确的。你因为能够调伏了,所以你才进一步能够学定慧,戒相应尚且如此了,何况是定,何况是慧呢?的的确确它每一个地方都有它深厚的内涵,能够使得我们感受到这个跟法相应的乐。世间的乐有没有?有!世间的乐,最后的结果还是会轮回生死的。所以只有这个乐是无罪,它不讲好的那方面,只讲无罪是有这个原因的。世间我们今天赚了个钱,眼前是快乐的,对不起两脚一伸不晓得到那里去了,这个有罪的,这要分的很清楚。所以这必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五个次第。
【“作是思惟,即是思惟听闻胜利。”】
你能够照著这样去想的话,那么你了解这个好处那来的?听闻佛法来的,原来听闻佛法有这样的殊胜的利益!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要去修行;所以不要听闻。以前我也是这样想,总觉得关起门来修行,现在想想才晓得真懊悔,什么都不懂修习什么呀!关在山里面刚开始觉得满清静的,关了几天以后自己就关不住了,不晓得怎么办是好!好一点的人就睡觉,不好一点的人,到外面去乱搞,所以原因就在这里。你正确的认识了以后,整个情况会彻底改善,这个都靠听闻而来,这第一个。然后呢我们说有这样的好处,于是你那个时候不会停止在那里,一心要去求善知识,去听闻佛法。不是马上去听闻,还要有一个条件,前面那个净除了我们的障碍,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理状态的话,那个障碍摆在那里。普通在世间的学问,物理上面常常说,任何一样东西有一个隋性。什么叫隋性呢?譬如说任何一个东西它本来在这里静止的,他就静止,你要叫它推动,要加一点力量。我们现在这个有情分上也是如此,平常我们的心情就这样,你要改变现状不太容易,这个叫做隋性。改变这个现状一定要有种力量,物理上的东西你把它推是拉,那么我们心理上的力量靠什么?就是靠思惟。等到你思惟了说,这样做有大好处,不这样做有大害处,你会改变,其实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了解。我们在这里蛮好的,就不想动,如果说你发现这个地方很不安又危险,那个力量推著你把你推走;或者说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你想去,那个力量拉著你去。那么现在这里也是如此,思惟了这个以后,它会拉著你去听闻佛法,那么你要去听了,那个时候说,前面那个障碍除掉了,你还要为自己准备一点东西。
对法及法师发起承事。实际上这个里边恭敬的承事,不管所说的法也好,以及法师也好,你要一心恭敬的去承事他。刚才老比丘这个故事就在这里,他前面来的时候就是觉得这个佛法的好,然后呢他不管什么人,他对佛法本身绝对没有一点轻忽的心情,不管你讲什么,他至诚恭敬的去听,不管谁去讲,他至诚恭敬的听,因为这样,他得到好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不是说讲法的人一定都是佛,你一定要这样去做。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该怎么做,你能够这样做,好处是你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所以做不到,还是为了我。所以我这地方不强调无我,我这个地方宁愿讲我,或者对你来说,真正为你自己,这还是最好的办法,千真万确的。我们不妨把经上面,佛陀告诉我们的这个话,仔细研究下去。
【“如地藏经云:”】
他都是引经论祖师的语录乃至于实际的说明,要怎么办哪?
【“‘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对法跟法师,要怎么办呢?专,是专一,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个地方,只有这样,这目的要摆得很清楚。所以说我们世间念书是求文凭,是要赚钱。佛法也同样的,要求什么?要得这个菩提涅槃之果。全部精神贯注跑到这地方来,不是说我听了法,过两天我也讲这个大法师,也可以讲法。那不对,这个专一纯一,然后要以净信心,这个时候还要一个恭敬,所以净心当中有恭敬,而另外专,还加恭敬,恭敬有个绝其重要的功效在。平常我们无始以来都跟著「我”这个行相转,“我”这个东西一定有个慢,一定有个见,一定有个痴,见就是你的见解,然后呢其他的习性,然后呢慢心。这个东西在的话,什么好东西,佛法一定进不来,所以这个听闻要专、要信、要恭敬,这样去听闻。那么目前我们要想一下,做到恐怕不大容易,尽自己的能力,你能够多思惟听闻佛法的殊胜的利益的话,那个时候慢慢、慢慢的就可以了,要多思惟。反过来呢不应于彼起毁谤,千万不要起毁谤,这个事情非常严重,毁谤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你前面已经听不到这么无价之宝,得不到,你还去毁谤它。本来这个无价之宝,可以解决你一切的问题,得到无比的快乐,结果你不但得不到,而且还得到了反效果,你如果毁谤它的话,那个东西有无比的严重的后果。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自己多思惟观察。所以现在容或人家会说,这个说法的法师,他自己不行啊!不行,你不要去听他嘛!这个很简单,你毁谤他干什么?他不行是他的事情!我们绝对不会跑去骂地狱的众生,你骂他干什么?他已经很可怜了。你不会去骂一个牛,他很可怜,他不对,他不对他的事情,如果说你自己骂他的话,你并不比他好。他因为愚痴,如果是你有智慧的话,要改善你自己。如果你不改善你自己,你骂他的话,岂不是你跟牛一样,这个千真万确。所以你骂他,这正说明了你自己就是那个比他还不如的这样的一个胚子啊!所以这地方我是从反面来说,我们特别要了解的,对于这个法也好,说法的人也好,绝对不要去毁谤。所以后面曾经有一个这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大祖师经过一个地方,正好那个地方有一个法会,他就叫他后面的这个侍者,停下,停下,这个地方有一个法会,去听法。结果那个法会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在那里讲法,结果那个下面的侍者,受了一肚子的委屈!我这个老师,当代最高的大善知识,跑到这个地方听这个人讲,那个人讲还不如我,怎么跑到去听这个东西?但是他那个老师,善知识,认认真真的听,他也莫可奈何,勉强一肚子的委屈。听完了以后,他心里面有点不高兴,他说师父啊!这个人讲的这么个平常,你跑去,意思就好像不是委屈你的身价了吗?那个善知识怎么讲?哎!你怎么这样讲的,我可是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两样大好处!得到什么两样好处?法,他在这地方讲法,我无比的恭敬,让我又能够在法上面随转,无比的好处!就因为他讲了这个法,我得到好处,然后呢他这个法会我去随喜,这个都是无比的功德!平常跟你们说了个半天,你们听的法都听到那里去了?有这么个好机会。一点都没有错,那个大善知识的行持,样子就是这个样。现在我们跑得去,懂了一点点跑著去听,这个家伙说这些是干什么?然后呢他说的比你好,“他好!好些什么?我才不在乎他。他好!”他比你好嘛,又不行,他比你不好嘛,又不行。这不是他好不好,是我们心里面毛病就在这里,这真正我们要净化自己的。下面
【“于说法师供养者。”】
特别强调这个法是要恭敬,法师要恭敬,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单单那个法师也要供养。
【“谓于师起如佛想。”】
对于那个说法的法师要把他看成佛,这个有大道理,这一点我们平常很不容易做得到。这个道理在这里不多说,假定你能够把他看成佛的话,你会全心全意地努力去恭敬,你能够有多少恭敬,你就得到多少好处。当年印光大师,他在自己关房里面,闭关拜佛,当然平常我们信佛的人,对他老人家恭敬的不得了,当时有一些人,仰慕他的名去,他倒不一定信佛。有一个人他是知识份子跑著去,跟著他们的朋友,那些朋友都是很有名的人物,去拜访他,就拉著那个不信佛的人一起去。结果他就问:老法师啊!你这个佛像是木头泥塑木雕,你拜他干什么?印光大师怎么讲?他是泥、木作的,我不是呀!你们懂得这个话吗?没错那个是泥塑木雕,我不是呀。同样的道理,摆在这里,他跟人讲的也许讲的不对,我不是啊!我是要学佛的。请问你们是要学佛的吗?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要学佛而来,要学佛而来的话,你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三个人行,是必定有我的老师。其实三个人行必定是我的老师,不是必定有。他这个三个人实际上不是指三个人,所以这个有三种行为,有一种好的,一种坏的,一种不好不坏。好的,善者而从之,好,你就跟著他,当你的教授;不善,你看见他不善,我可不要不善,我来改。佛法更精彩,佛法真正超越的地方,这个坏人,不但是你不要跟他去做,所以说善人是师,恶人是自己的资。好的话他教你,你跟著他,坏人的话正好在这个上面把好人、师长教你的道理去运用,增长你的功德,那不是三个人必定都是老师吗?如果你们不能够把握住这一点的话,根本不能学佛,所以佛告诉我们很清楚,佛成佛靠众生!那个菩提树王要慈悲水去灌的,这个慈悲水靠广大众生,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学佛,口口声声地都说大乘,口口声声要度众生,从那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所以刚才说最后得到这个究竟的果地,眼前这两个因才是我们下手的地方。所以我刚才说以前我不懂,说我现在是凡夫啊!现在要转过来,我现在是凡夫,赶快努力!怎么把因地上面种下圣贤种子,千万再不要把那个凡夫的因,继续增长,继续增长永无了期。所以说这个人不对,那个人对我这样,这都是凡夫的因,都是生死的因,都是轮回的因,赶快把他切断,这才是真正学佛的人。你能够切断了,至少你不会堕落,你能够切断了,把你切断净化这个告诉别人,真正帮忙别人,真正弘法,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口了,道理这么简单!所以这一件事情正是我们凡夫做的。了解了这个,专一也专一得起来,信心也建立得起来,恭敬也必然,自然而然,讲法的人把他看成佛。不但讲法的人看成佛,恶人你也把他看成佛,为什么?恶人为什么把他看成佛?这个很简单,没有恶人你就没办法成佛,你的成佛靠他啊!所以佛陀说的清清楚楚,我之所以成佛靠两个人,第一个我的老师,他是佛,告诉我这个道理,单单告诉你道理行不行?没有用,你还得去做!第二个靠提婆达多,他为什么靠提婆达多?这提婆达多是个代表世界最恶、最罪大恶极,没有比这个更坏的,没有提婆达多我成不了佛,他现在使你成佛,当然你要敬之如佛。这个很简单!这个道理说起来那么简单,那何况他现在是佛,你能不敬他?我们提婆达多都把他敬之成佛,现在告诉你道理,你反而不恭敬他了,有这个道理吗?所以我们真正重要的不是做不到。我们往往去修行,头磕了半天,怪不得憨山大师说:“你头颅磕破也徒然,然后呢你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你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随便一点事情都是功德,何况是念佛,何况是拜佛,当然有无比的功德!这个念佛的功德,拜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说看你有没有正知见。正知见那来,非听闻不行,从那里听闻?善知识!就是这样你怎么能不把他看成佛。我们了解了,好,继续下去。
【“应视如佛。”】
下面是解释,那么看成佛怎么办啊?要对他
【“以狮座等恭敬利养而为供事,断不尊敬。”】
要对他这样的恭敬。
【“应如菩萨地中所说,而正听闻”】
那么上面告诉我们,下面告诉我们菩萨地这个论上面,菩萨、祖师详细说明,正式听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谓应无杂染,不应作意法师五处。”】
他主要的就是心里面要纯敬专一,不可杂染,这个杂染下面会解释,另外特别举出来。我们脑筋里面不要从这个概念去想,不作意法师五处,这个都是非理作意,非理作意把我们送下恶道的,如理作意把我们超脱轮回,帮助别人的。那么这杂染是什么呢?下面那个两部份:
【“离高举者,应时听闻,发起恭敬,发起承事,不应忿硡,随顺正行,不求过失,由此六事而听闻之。”】
这个杂染当中第一个,把自己举得高高的!第二个,把对方看不起,这个高举要拿掉,轻慢要拿掉。什么?恭敬,专心!因为你离开了高举了,所以你谦恭,所以要时时、要应时去听闻,听的时候要恭敬,不但恭敬而且要种种承事。这个承事分两方面,第一个,身语承事,第二个,如法修习,这个都是承事。这两个都需要的,然后不应忿恚,心里面不要起不随顺的。这个忿恚有多种,或者由自己方面,或者由对方方面。所谓自己方面,譬如你不舒服,或者什么啦,对方呢?也许他说到的法触犯你的心等等的话,那个时候千万注意,这个很重要的。我现在就体会到,我所以常常给大家说,我今天所以多多少少能够跟大家同学在那儿讲讲的话,最主要的原因,一开始就得到那个善知识的摄受。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B面
主要的原因,一开始就得到那个善知识的摄受。大部份同学都晓得我这个善知识的行相,今天再说一遍。我跟了那位善知识几年的时间,他很少给你好好的笑一笑,你做什么事情,跟他说,他总归觉得不对,总归是呵斥你。结果,我现在一直感念他,就因为他这样,所以多多少少把我这个烦恼降伏了一点。以这个地方特别说不应忿恚,随顺正行,听完了以后要照著他去做,不是一口气叫你做到,你总是跟著他所指点给我们看的,就是佛菩萨指点给我们看的而去做。去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他教我这样做,他自己还不是有毛病,那个千千万万不可以。不求过失,不要求他的过失,要求谁啊?要求自己的过失,你求自己的过失,你就改善了,由此六事而正听闻。所以以前我在常忆念颂上面听过一个颂:“己过如山己不见,师过秋毫亦明察,法不相应实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我在这地方写一下。我再说一遍,自己的过失,比山还要高,积得如山皆不见,看不见。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一直在惑业当中,岂止山哪,像法界虚空一样的这么多,看不见。师过呢!老师的过失秋毫一点点,你看的清清楚楚,法不相应实由此,我们修学了佛法不相应原因就在这里,勤加忏悔常忆念,常常摆在心里面。你能够摆在心里面,你就得到好处,就这么一句话,你要常常摆在心里面,这最重要的,只有这一件事情,你就得到好处,千真万确的。你有多少时候能够反过来看自己的过失,你看见了那时候觉得我自己修学佛法的人,穿了这件衣服,原来自己还这么差,那时候你就有希望了。然后你把那个师字改一个人,那是更好,注意啊!就这么一点点,佛法就这么一点点,所以叫内学。外学,就是看外面的,内学就是反过来,反省自己的。
我记得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很有趣的公案,很有名的公案,与其说有趣,不如说是最感人的一个公案,南山道宣律祖,那真了不起,对我们中国贡献,对佛法的整个的贡献。他先跟他的老师学,他老师跟他讲戒,听了一遍觉得懂了。戒,这个东西,一听,他绝顶聪明的人,觉得就是这样了。然后呢?他也是讲来讲去就是这个东西,他自己就到外面去参学。那老师,好了你要去外面参学,结果他就出去。结果转了个大圈子,看来看去外面也不过如此,没比他师父更高明的,所以他又回来。回来他师父把他赶出去不要他,他拼命求忏悔,忏悔也不要他,跪在那里苦苦的忏悔,怎么说他要努力,最后又回来。回来了以后,老师没别的,还是讲那个东西,还是讲以前的东西,他自己多少年已经听了,已经都听懂了,觉得没有味道,所以出去的,回来老师还讲这个,然后他一心一意的听了四分律廿遍,你们看看道宣律祖那个公案去,一代大祖师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现在这个懂了,实际上差得很远,我这个随便提一个公案。你如果听懂了,回过头来一照的话,发现我这个浑身不晓得多少的罪恶在这个里边,全部精神拼命晚上廿四小时不睡觉都弄不过来,你只要一照就立刻发现,我想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人人都有这个能力。可怜的就是,就在这里,所以他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找人家过失,固然是老师的过失不可以找,别人的过失也不可以找。我们现在说这个不修行,不行,因为这个习性已经非常厉害非常厉害了。我们缘法跟法相应的心没有,可是一直一天到晚在那散乱当中,随便一点的风吹草动,你眼睛就看见,无非都是看见人家的过错,这个毛病就在这里。然后呢因为过错,分别那个邪妄分别的是非,然后斗争,然后造业,都在这个地方来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回过头来看自己。你一旦看见了,不要说老师的过失绝对不敢看,没有一个人的过失你敢看见。你那有时间去看那个,一看见自己的过失下地狱,那个油锅,那个刀山,等在那里,你怎么有时间肯去一步之错?那个油锅就等在这里。所以法不相应实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然后呢高举不可以,轻蔑也不可以,不轻蔑应该怎么办呢?
【“谓极敬重法及法师及于彼二不生轻蔑。”】
法跟法师不要一点点轻蔑,要恭敬他。
【“不应作意五处,”】
这个五样东西不要,特别的,我们很容易犯的,那五处啊?
【“戒穿缺,”】
这个地方不一定持戒,换句话他自己的行持不够,穿缺有他特别意义,简单一点说,他自己好像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固然可能的做不到,实际上他做到了你看不见,千真万确的。以我,不要说过来人如何高妙我们看不见,拿我们眼前来说,大家都说眼前的时候,我跑遍台湾都看不见一个人,我却是看见很多善知识,我的受用就在这个台湾得到的,千真万确!现在还有,眼前也有,那你们只要好好的去学,我保证将来你们都会看见的。所以说你不要看人家,你真正过失改过了以后,那个时候你才会晓得这个善知识的行相,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点特别重要,现在不必多去谈它,以后慢慢的慢慢的随时来说明这件事情。然后呢?
【“种性下劣,”】
我自己的出身高贵,这个人好像身份很低的样子,长得又丑陋。
【“形貌丑陋,”】
讲起的话文辞又鄙恶,人家讲的是非常文雅,典故、典章等等,他那个出起口来的话,好像很粗鲁的样子。
【“所发语句粗不悦耳。”】
别人跑得来告诉你,某人你真了不起你真好,他又跑得来告诉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诸如此类,因为你听见了,
【“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
这地方没道理,听不进就跑掉了,完了,跑掉了,没有希望了。
【“如本生中亦云”】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怎么办?佛陀告诉我们:
【“‘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
你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低,这个不一定是叫你坐得最低,叫你心里面放得低低的。换句话说你一定要把那个慢心拿掉;我是最差的,我要努力去学。你能够发起调伏德,我们修学佛法三个步骤,戒、定、慧,戒的名字叫调伏,调伏什么?调伏烦恼。本来你这个慢心高的不得了,你能够这样做的话,跟法相应了,马上调伏你的烦恼,那个时候你才有机会,法水才能够进来,所以“慢如高山,法水不入”,像高山一样,它尽管甘露下下来,流掉了没有用,现在你把它反下来的话,进来的,那对了,才能够调伏得下。那个时候,
【“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
你欢喜呀,就像饮甘露,甘露是治我们一切病的,现在呢治我们生死病。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这个,你拿这个心情去的话,你也能够得到这个法的滋润,体会到这个法的美。说
【“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恭敬、专一、至诚,这样的来净化自己的内心,调善我们的内心,把心里面的脏垢,彻底的净除干净。这个时候,有个什么现象啊?你不会论这些是非,就像个病人一心一意的听那个医生招呼。我们现在是无明大病,听那个佛、法、法师告诉我们的法药,然后一心一意去承事他,去听闻,这就对了。前面就是告诉我们准备。够不够?还不够。这个真正听闻的前面,已经有了,后面这个正听的轨理,究竟说起来,还是一个听闻之前的条件。下面,说“正听轨理”。
正式听闻的轨理,实际上这个里边还有,还有的留到下面讲,我们一步步讲下去,自然会分的清清楚楚。所以现在好,没错,前面的障碍扫除掉了,用什么方法?思惟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把自己不想去听,不愿意去听的拿掉了,那么听的时候又产生种种,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反效果又净化掉了,这样,所以那个时候可正式听闻。又分两方面,一个是障碍方面,另外一方面,正面的,反面的。正面的,反面的,自己的过失,“断器三过”。正面
的还要具足这样的条件:
【“具六种想”】
今初,他告诉我们:哪三个过失呢?他先说明
【“若器倒覆,”】
这第一个。
【“及纵向上然不净洁”】
第二个。第三个。
【“并虽净洁若底穿漏。”】
说倒了的器具像那个杯子一样的。这个杯子这样摆,不行,那个法水进不去。然后它向上,但是那个杯子里边有脏的,有毒的,没有用。然后你把它洗干净了以后,那个杯子下面有一个洞,漏掉了,也没有用,这很明白,那么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也是一样。所以他说那个杯子,
【“天虽于彼降以雨泽,然不入内。”】
这是第一种情况,如果倒过来的话,盛那个甘露,不能,进不去,你把它倒过来,不再倒了,向上了,向上仰了,但是里边脏,
【“及虽入内或为不净之所染污,不能成办余须用事。”】
你不能用这个东西派上用场,
【“或虽不为不净染污,”】
虽然没有脏,然而不住在里边,漏掉了也不行。这个比喻,比喻什么?比喻我们现在听法的时候,也是一样。听法的时候,第一个呢?
【“不属耳,”】
就是根本耳朵没放在这里,而他在那里听法,我们呢?两种情况,心里面胡思乱想,乃至于有的人,平常我们上课有这种情况,在学校里,老师上课,抽屉里面拿了一本小说,就在看小说;不看小说,胡思乱想,等到散乱心过去了以后,打瞌睡,一点用场都没有。我们平常的时候聊天,聊了个起劲,叫你去睡觉,叫你不要聊天,做不到,可是听法的时候他就打起瞌睡来了,一点用场都没有。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业障,碰见这种情况,好好忏悔,这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呢?
【“或虽属耳然有邪执,”】
他耳朵听见了,但是心里面有邪执,或等起心有过失,他这个邪是错的。执,可以说两种,可以说一种,他没办法跟那个法相顺,他听见了以后,听不进,他有他的执著。也许他在这里说,我在这里可要学的参禅,他在这儿教我念佛,不行,不行,这个没有用,现在这个时候你还讲这个干什么?诸如此类的事情,他心里面总有他的。还有呢等起心,就是他听了法跟它相应起来的这种,他有他特别的概念,这个里边有错误,没办法跟那个法相顺。譬如像我刚才说的,我自己以前的这种经验,我自己的过失,这个法师真正告诉我们,某人哪你该怎么办,我心里面怎么想?法师你告诉我这个,我还是个凡夫啊!说多了有的时候受不了,我乃至于跟他说:法师啊!我还是个凡夫啊!这个就是
【“等起心有过失等。”】
自己执著在这个,牢牢的不肯舍弃自己错误的见解,就这样,这个一点用场都没有。
【“虽无上说彼等众过,然听闻时,所受文义不能坚持,”】
上面你一步一步拿掉了以后,那么很好了吧?听过了记不住,也不想去记,那还是没用。所以正规的来说,一定要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然后听的时候,还要不要说拿我的想法去想,你一拿你的想法去想就不相应了。真正应该什么呢?以菩提心相应的心,你晓得真正要学无上菩提,要学一切法,他现在在教,全心全意先听懂了他说的什么,照著他去做,这才是我们相应的。听完了以后,牢牢的记在心里面,这个是我们必须要的条件。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面,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看看那个偈子,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人应该有这种心情,看看,“专事听法如渴饮,一心入于意语中”。就是全部的精神,全部精神不是要瞪大了眼睛去看他,当你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头的话,你自己不知不觉全部的精神,专事,这个专事,心志所在。换句话说,它真正重要的,心志在那里,你眼睛可以闭上,但是全部心志在那里。有的时候,我们有人习惯听的来劲,全部精神瞪大了。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跟仁法师听了法,听了全部精神在那里,眼睛瞪的大大的,仁法师常常跟我说:不要看我,可是过了一下,眼睛又瞪的大大的。以后慢慢的跟了他才晓得他为什么说:“我晚上不能讲法”,以后我发现他晚上固然不能讲,我也不能听,我晚上听了,我晚上也睡不著,全部精神贯注在那里,你自然而然就欢喜,精神就提起来,到那时候躺在床上睡不著。所以我现在感觉得很多人听了这个打瞌睡,那实在不相应,这个东西有毛病,那是种种善根可以,你真正要听法,不行的!专事,听这个法,那个时候就要像什么?像渴的不得了,看见那个水,你说摆在那里,你不去理他,会吗?当然不会!然后那个时候一心入于意语中,你全部的精神听他,他讲到那里,这意义把握住了,心里就相应了。你能这样的踊跃,听了法心里欢喜,心悲喜呀!佛法相应的必然情况。弘一大师走的时候,写了一个偈子叫“悲欣交集”,一点都没错,你到那个时候法相应的时候就会有这种心情,你也说不上来到底是悲是喜,说起来又悲又喜,悲闻法之太晚,喜从今天开始。实际上那个心情很混杂的,但是的的确确跟它相应。那个时候这种情况应该说,反过来我们应该听法,就应该有这种心情,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下面告诉我们怎么样?如果像上面这种情况
【“由忘念等之所失坏,则其闻法全无大益,故须离彼等。”】
在这种情况之下,听闻这佛法,没有大益,他写那个大字很有意思,还是有一点好处的,佛法这东西真了不起!那怕你讨厌他,那怕你在这个地方说辨别他,老师讲了半天,他自己呢?那怕你起了这个心,是,你起了这个心以后你要下地狱的,但是等到你地狱下面出来还靠这个力量你又上来了,佛法之美,它必定有好处。但是要想得到大好处,却得不到。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好处,每个人绝不希望听闻了佛法,先下了地狱回过头来再升天,没有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大好处,一定要把那个过失拿掉,过失拿掉的这个针对的这个方法,所以叫对治。
【“此三对治,”】
是什么呢?
【“经说三语,”】
经上面怎么说啊?
【“谓善谛听闻,意思念之。”】
听的时候好好听,然后呢?好好的听完了以后,如理思惟。
【“此亦犹如菩萨地说,‘希于遍知”】
你要希望得到这个,你一心好乐希求这个,遍知,正遍知,就是佛陀智慧,那怎么办呢?
【“专注属耳,”】
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把耳朵听在那里。
【“意善敬住,”】
这个意,你心意要善要敬,要安住在这个地方。
【“以一切心思惟听闻。’”】
全部精神去听,这个是论上面告诉我们的。完了以后经上怎么讲啊?我们每看经典,尤其是大乘经典,他一定说,比如那一个人听闻,启发那个问了,佛陀就说善哉善哉,好极了,好极了,你问这个问题啊,然后呢他一定告诉我们“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个话,不一定用这个方式,可是很多经典上面都说这个“谛听善思”。平常我们看见那个佛经上面,好像这两句话无关紧要的,场面话交代一下,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这两句话是何等重要。所以本论的真正殊胜,列为四个大科,而这个是第三个主要的,你没有前面的准备,告诉你这个正闻没有用。你有了这个准备,来了,根据那里呀?佛经上说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们现在说,不要人讲自己可以看看佛经就看懂了,那这种都是天才,天才是当然的,普通一般人是绝不可能。经里面这个谛听善思,有这么深刻意义在,平常我们不了解,你了解了,你就做到了,那个时候你就步步向上了。这个是断器三过。这个过失要断除掉,断除了过失,然后呢,正面还要具足这个条件。“要具六想”,这个最起码的。不是说单单那个三个过失断掉了,后面还要有,不过这个地方最前面的最起码的这个要除掉,同样要具足的六样东西。这个六个东西,第一个,
【“于自安住如病想者。”】
听闻佛法第一个先自己说我现在在病当中。
【“如入行云:”】
这个入行论是叫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我们大藏经里这个名字不叫入菩萨行论,叫菩萨集学论,好像这样,我一下忘记掉了,这是寂天菩萨造的,可是我们大藏经里说是龙树菩萨造的。寂天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弟子,我不敢肯定这两个是一是二,说不定是寂天菩萨又把他师父说的这个内容增加修改一点,或者是我们传的人译错,这个不敢肯定。他怎么说?
【“‘若遭常病逼,尚须依医言。况长遭贪等,百过病所逼。’”】
说如果你遭到了一般普通的病苦所逼恼,那个时候你怎么办呢?一定要找医生,照著医生的话去做,何况我们无始长时遭到三毒贪等,各式各样的百病。这个百过不是一百样,这个百字,泛百,我们说泛百,泛百,是所有的。因为我们在无明长夜当中,我们没有一样对的,全部都是错的。我们为了这个大病所逼居然不知道,现在我们生了一点小病,我感冒,我头痛,我要去看医生,我在这躺一下。现在我们这么大病居然不管,这个人真可怜!所以第一件事情要了解,你了解了,你才肯去找医生,那个时候你听了有用了。所以他下面解释:
【“延长难疗,发猛利苦,贪等惑病,于长时中,而痛恼故,于彼应须了知是病。”】
说我们无明长夜当中,而这个病很难把它治得好,的的确确很难很难!而这个病,发猛利痛苦,我们眼前一切问题没有一个例外,都在这个里边。是什么?贪等就是三毒。举其纲要,整个说来,我们平常说的,以天台的说法,见、思、无明、尘沙,总之没有一点点例外的都在这个里头。时间呢?无始以来没有一分一秒曾经脱离过,这个痛苦的不得了,身上痛苦,心上懊恼,对于这个地方才是应该知道的,知道这个是病。
【“迦摩巴云:”】
那个祖师就告诉我们说:
【“‘若非实事,作实事修,虽成颠倒。”】
这是说假定你修行,修行而又修错了,是不对,颠倒,但是多多少少知道修行。我们现在什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怎么办?
【“然遭三毒,极大干病之所逼迫,病势极重,我等竟无能知自是病者。’”】
现在我们什么状态?我们遭到三毒大病,这个病是大的不得了。我们起心动念很清楚的,好的境相现起的时候,心里面觉得很欢喜,这是什么?贪相应法,非常明白。你这个欢喜,这个好,在贪当中,跟著它去掉了;不对的境界现起的话,你又觉得这个不对劲,嗔相应法。不在这个当中,什么状态?痴相应法。请问大家每一个人仔细检点检点看,有没有一个时候跳开这个的?可怜的是,可惜的是还不知道,病大的不得了,醒来的时候是如此,睡觉的时候也是如此,上天的时候是如此,下地狱的时候还是如此,小的时候如此,老的时候还是如此。病势极重,我等不知道这个是病,这第一个要知道的,想想看对不对?如果你听法,对这个不了解,那没有用,你了解了这个,一心一意才晓得我这么大的病,就会推动你去做。平常我们常常说,我现在感觉到要去修行佛法,这个的的确确,在座的诸位,不要说在家,出家人是这样,在家人也是这样,都是很难得有善根,要修行,要了生死!要修行,但是你真正跑到那里觉得就是提不起来,就是没劲,为什么?没有力量推动你,你不晓得自己病,如果你晓得自己病的话,这个推动的力量,必然。就像比如我们坐在这里,叫你去动一动,千难万难,一下忽然地震了,就是你生病爬不动,站起来跑的个快,我想这个我们人人都会体验到吧!眼前很简单,马上地震了,你马上跑,头痛也好脚痛也好,什么病都没有了,因为这个力量推动著你。现在告诉我们,假定你知道自己有这个病的话,你会一心一意去求了,所以他教我们具六想,它不是空话,有绝大的道理在,本论的真正殊胜的地方也就是这个。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一卷A面
假定你知道自己有这个病的话,你会一心一意去求,所以他教我们具六想,他不是空话,有绝大的道理在,本论真正殊胜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前面那个过失在的话,你没有用。然后过失去掉了,推动的力量没有,现在告诉你,一步一步的来。现在你有了这个病,进一步要怎么办呢?要去找医生!现在这个医生是什么?法师。所以说:进一步
【“于说法师住如医想者。”】
对于说法的这个法师,这是医生。
【“如遭极重风胆等病,便求善医,若得会遇发大欢喜,随教听受恭敬承事。”】
假定我们遭到了病去求医,而找到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好欢喜!一定跟著他告诉我们的,然后恭敬承受照道理去做,这个不必说人人都会。那怕小毛病,一下治好了你一定去找他,再远一点,如果大毛病的话,那不惜千里万里的去找。所以同样的为什么前面第一点,要教我们治的病,你晓得了病,你就拼命去找。找谁呢?找善知识,所以他下面说:
【“如是于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
我们真正的善知识要这样,就像你有病一样。第一个条件你有了,第二个自然跟著来。
【“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
碰到了以后不要觉得这是个担子。
【“应持为庄严。”】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现在遇见了善知识,平常真正的善知识,他不是像:“你好难得,你有善根噢!你怎么样!”假如你念点书他就捧你,你是个大学毕业,乃至于留学,你就轻飘飘地就坐在那地方,好了,好了,你在这个地方,像凤凰那样捧你,完了,没有用。反过来,倒是他处处磨折你,那说不定行。他如果真的有本事磨折你,那你真的碰到了,那时你千万不要觉得是个担子,那是个真正的庄严。同样的道理,碰见个好医生,他有本事跑得来,要该动手术,要干什么,老实不客气地就这样来了。当然现在这个医生,都是用种种方法,用糖浆来哄你。以前不是的,真正的好医生针对著「良乐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也是一样的利于行,修行亦是如此。我们有这么大的大病,一定针封著这个地方来的,所以你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个负担,要把它看成庄严。所以在这里我的的确确请了几本书:譬如一梦漫言,那是我们清初明朝末年,见月老人写的,以及历代祖师的传记,特别是密勒日巴尊者传,它有特别意义,你们好好地看,我们不是说学那一宗那一派,就看看人家为什么有这样成就的。然后,你不妨更大一点看这个大般若经的常啼菩萨,华严经当中的善财童子,他怎么承事善知识。我们现在不要说侍候善知识,给他做一点事不行,他样样东西侍候你,你还觉得不满意!那是我们跟法不相应!跟他不相应!不要说别的,就像我,我自己觉得已经很不成气候了。我的老师,今年春天我请他到莲社去的时候,下面有这么多同修,我晓得这个同修,不晓得老师怎么办,我自己来,他们吃那个茶很特别的,就是偶然一次做了,我一定尝尝,味道不对,全部重来,一定自己去弄。因为我没有真正地想,做得比较差,的的确确不如那些祖师们,可是我觉得比你们稍微好一点,所以我坐在这里跟你们讲,我但愿你们每个人比我好,那恭喜你们。这个地方要注意,遇到了以后,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负担,因为这个才是真正的庄严。当年,我这个师长告诉我,现在说你一句听不进,将来你会懊悔的。我好几个老师说他一直懊悔现在没有人骂他,我现在才感觉到,一点都没错。要怎么办呢?是
【“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你照著他去做。我们现在是依我行事,而总是,尽管讲完以后,他讲他的,我就不听他,他也莫奈何我,这个还算是好的,你不给他对嘴,已经是蛮好的。这个就不相应。所以一定要依教奉行,而且一心一意地恭敬去承事他,这个相应的。所以
【“摄德宝中作是说故:‘故诸勇求胜菩提,智者定应摧我慢,如诸病人亲医治,亲善知识应无懈。’”】
下面告诉我们说真正要求无上菩提的这种人,应该怎么办呢?勇求。修学佛法两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个正知见,第二个精进行,没有这两样东西谈不到。正知见的确难,你有了正知见,前面的那些道理都容易解决。譬如我们前面说过了,我们平常看见的这种觉得做不到的事,你有了正知见,理路上都清楚的事,怎么会做不到呢?必然做到的。就像刚才说的,你一天到晚看人家不是,你了解了正知见的话,怎么可以看人家不是,眼睛专门看著自己,就怕出一点点小毛病,道理很简单!现在在这个娑婆的恶世当中,一下不小心就出大毛病,就像现在遍地盗贼,你在这地方眼睛瞪大了就看一个小偷把你东西拿走,就怕一个强盗来把你东西抢走,你怎么可以东张西望?这个很明白的事情!你一望别的,你就完了!所以听懂了,一点都没错,可是你得到了正知见没有?还没有,这是人家告诉你的,你思相应慧生起的时候,你就有了正知见,这个道理下面会讲。下面呢要精进行。你懂得了,就是你相应了,如果不精进,还是没有用,你原地踏步,何况我们现在在门外,不晓得在那里,目标都没有做到。真正求法,一定要勇悍。我们不必说那个大善知识如何,所以一跑到这里来,我感动不已,我已经久已仰望我们这老和尚,来了以后,果然不错。我那天跑到医院里看到病房里面,他昏迷不省,张开了嘴巴在那儿念,听听干什么?他一下念念赞佛偈,一下念阿弥陀佛,一下念这个,表示他脑筋一直想这个。回来以后,我们说,老和尚,现在这里你是我们的精神支持,你好好休息!唉!他早晨一听见铃声,睡不著了,要去上早殿。那我们现在这个早殿,最好摇了铃再睡一下,这么早起来,这个就是真正的原因,在这地方。叫你做一点事情,委曲得不得了,总觉得营养也不够,叫你早一点进去,觉得空气又不好,不晓得在想些什么!心里面啊,问题就在这里。真正有正知见,真正精进行的人,这个是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现在我们要学的,最主要的、难克服的─摧我慢。这个我慢倒不一定是说,处处地方我对,你不对,就是当处处地方你以我为主的这种心理,障碍著你,这个是我慢相,这个我慢、我见、我爱、我痴!见解固然是我,然后我爱、我痴,你保护著我,也是我!总觉得这样子受不了,你要弄这个东西,这叫作我爱,这个无非都是在痴相当中。你真正修学佛法,这个东西彻底要扫除,彻底扫除了,你就成就了,现在因地当中你怎么办呢?我懂得多少就下多少功夫,随时注意,它又来了,拿掉它,你能够拿掉几分,你就跟法相应几分。因地当中这样去,慢慢地果地当中慢慢地来了。现在大家总觉得修行很难,就我现在了解,天下没有比修行更容易的事情。大家听了话,觉得怎么会啊?我马上理路告诉你。你要学开汽车,现在很容易,到处有,对不起,没有汽车,你能吗?有了汽车,没马路行吗?有了马路,没汽油行吗?有了汽油,没人教你行吗?你还在这种条件!乃至于骑脚踏车,对不对?可是修行,你自己的事情,脑筋坏了,不行!脑筋坏了做什么事情不行,你只要脑筋好的人,你起心动念,莫非是这个,对不对?那一样事情比修行更容易的,它不要任何条件,就坐在这里也在修行。你做别的事情的话,白天忙完了,晚上总要休息吧!修行!睡觉你也在修行,做别的事,你吃饭总要停下来吧!它吃饭也在修行,所以你真正懂得了,二十四小时,无处不在修行,二十四小时无处不在净除罪障,积聚功德,修行这么容易!为什么原因得不到?没有正知见!没有精进行!现在我们要怎么办呢?第一个摧我慢,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不是说四个步骤分段,你任何四个当中走到一个,你就在修行当中。所以现在我的感觉,大家最难的就是求到善知识,而求到善知识真难的是伏这个东西,你只要这个找到了,下面问题都解决了,净土法门,也就是这个原则当中的一个特例,这个以后再讲。如诸病人,像病人亲近那个医生,这个善巧的医生遇见亲善知识,应该不要懈怠,真正亲近善知识不要一点懈怠。所以华严上面特别示给我们看,这是所以善财童子一生取办的原因。佛法不难,千真万确,一生可以成功!问题在你如理不如理。想想看,别的东西都那么难,修学佛法这么容易,别的东西都可以间断,修学佛法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当然一生取办。问题在那里?就是前面那些关键。你整个关键,一步步克服,每一个人都是善财童子,华严当中,真正圆满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我前面一再说,你懂得了这个佛法─本论,你就晓得了,法华、华严的差别在那里?佛出世的精神在那里?其实法华真正的意趣,还是通于华严的,我那天提了个头,这地方顺便说一下。法华里边那次公案,我随便提出来,大家如果没有听过的,以后慢慢的回味,如果晓得法华的,马上懂得这个公案。法华经一开头的时候,授记那些声闻等等,一个一个,乃至于凡夫,小低头,一合掌,皆已成佛道,授记这个,但是都是远得不得了,所以这个才是佛出世的究竟意趣。为了证明这件事情,那么多宝如来那个塔来证明,然后透过所有的化身释迦如来的语意以后,开了这个宝塔的门,最后那个跟这个来的人说,那好了,我们现在回去了吧!那个时候释迦如来怎么说?慢慢的,你先不要回去,看看我们这个世界上面宏扬法华经的效果如何?说完了以后,文殊师利菩萨来了。从那里来?从龙宫,是无量无边的人!那是干什么啊?他在说法华经。“你在干什么?”“我在龙宫当中说法华经。”“那么你在这地方说法华经,说的效果怎么样啊?”“你看!”结果他说完了,龙女出来了,“八岁成佛”这个公案,大家晓得吧?晓得,马上转过来。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关键,说明了我们从这地方看,就是说,文殊师利菩萨就在那个龙宫,给他们说佛出世的─法华的真正意趣的重点、概念,你要把握住─佛出世的真正重要的关键,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把他无量无边证得的真实内容和盘托出,告诉众生,也教你去做这个,这个才是法华的真正意趣,所以实际上,就是最直接的成佛的这个。文殊菩萨说:“我在龙宫里面讲这些,效果呢?你看!”马上就有一个龙女她听了发菩提心,当下成佛,不是吗?我们真正了解了,你要从这地方去著眼,才了解佛法的真正圆教可贵的地方。这个绝不是说单单圆教,通于我们一切众生的。这里还有一个妙呢!就是佛在这地方说法华经,那些人都是转了个半天,结果另外一个人说法华经,还不是佛,是菩萨讲的,在龙宫当中,讲了半天,就一生取办,你们有没有注意,有没有疑问啊?这都是大关键的问题!这个公案,就在华严上面得到了最佳的答案。华严是最了不起的经,但是佛没有说!刚开始的时候,世主妙严品,拿我们世间来说,也可以说土地,神王,一个一个都在说,什么地神、天神,那一个神那一个神,乃至于通到菩萨,佛没有讲,一直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的人也是一样,第一个是和尚,第二个是和尚,下面后头都是在家人,最后一个是和尚,当然里边还包括这个比丘跟比丘尼,尤其是后面那个什么地神,主林神,主风神……主什么神,也是这些!奇怪!佛亲口讲的,大部份的弟子就是罗汉。结果那个地方佛没有讲,就让善财童子一生取办,这么一个内容。然后在法华里面,也是同样的,佛在那里说了那么多,他就说:“我多生多劫教你们,你们总是不能听我的。所以我虽然那个甘露雨下来,可是你们只能接受一点点。小草嘛,吸收一点点,长一棵小草。中草嘛,吸收多一点,长个中草。大草嘛,吸收多一点,长个大草,乃至于树也是如此。所以,虽然我是把最好的法给了你们,你们就转了大圈子!”你们说,这个对我们有用吗?有用。我们就仔细反省一下,善知识给我们讲了以后,我们是不是依教奉行?我们知道不行,我现在是个凡夫,教我做这个,做不到!那是什么?你完全排斥在外头。那时我就是吸收我那一点点;所以这是小草,或者是中草,或者是大草,你能够依教奉行,恭敬承事,能够勇求的话,那对了,你一生取办,概念就在这里,清楚明白,想想看,对不对?所以这个是第二条,晓得自己病找医生。找了医生以后怎么办?要吃药了。所以
【“于所教诫起药品想者。如诸病者,于其医师所配药品,起大珍爱。”】
医师现在开的药品,照著去好好地做。
【“于说法师,所说教授,及其教诫,见重要已,应多励力,珍爱执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门,而致损坏。”】
佛也是一样,像医生一样。佛没有办法把我们叫你说加被你,让你成佛。佛只是如理地把他悟证的法告诉你,你如法行持,很清楚,理论是如此,事实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佛例外的,都是大慈大悲,没有一个佛例外的,都是大智慧。他的慈悲心要救渡一切人,他的智慧了解一切,他的力量能作一切。如果是他能够把我们转化成佛的话,当然绝对会做!现在做不到,明白表示,就是这样。所以每一个佛都是说:“我没办法把你转化成佛,我只有告诉你怎么成。告诉,是非我不行,成不成,是要你如理去行持。”医生跟佛一样,他告诉你这个教诫,你听了这个教诫以后,说这个重要!应该怎么办?应多励力,要努力,这个才是我们珍爱执著之处,我们不应该珍爱执著这个我。我这个不行,不应该执著这个见,不应该执著这个情,应该执著这个法,你能这样做,那么就对了。这个六想当中,第一个自己病,无明大病,这是一切病的病根所在,这是我们修学佛法首先必须应该认识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现在所以大部份人,所听懂的道理做不到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对于这一点没有正确的认识,认识的都是文字上的。然后把那文字上的还要告诉别人去,结果有一点功效,种下一点善根的种子,但是对于整个的佛法来说,眼前产生不了功效,不但产生不到功效,反而成为斗诤之因,这是我们应该为了这个要深深地痛心疾首努力改过的。这个关键,本论顺著次第一步一步告诉我们,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把听闻的道理应用在身心上面,净化罪障,然后把烦恼慢慢地净化,积聚资粮,净除自己。等到你自己能够净除了,那个时候进一步去告诉别人,这才是真正弘法!所以在座的各位,尤其是这里非常难得,将来出去都是佛门龙象,说到这里,我勉励各位同修,大家应该有这个志趣,不要忙著去说法,千万不要忙著去说法,像普通这样说法,已经很多人啦!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我们自己,至少把这个法懂得怎么净化自己身心,那个时候才告诉别人,帮助就大了。法的真正的目的是净化身心,要净化,你至少晓得自己毛病在那里。所以不是说贪、嗔、痴,文字认得很容易,要想认得自己这个身心上贪、嗔、痴的行相,这个是重要的。认得了,还要晓得怎么去对治它,它有什么缺陷?对治了有什么好处?就是这样,这些都应该要知道。第一点要晓得自己是病,因为有了病,所以就努力去找医生,你有了这个,那时候找到了医生,你觉得这个医生,就是我的最好的庄严,医我的病,你没有这个概念的话,那麻烦就来了!我们跑到那里去求学问的,求学问的,世间的,我们反正付一点学费,然后向这个老师求一点学问,就是如此而已,大家互相这么交换,世间的交换。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老师说一点什么听不进的话,他自己就不服气,大家就争执。现在佛门当中也都是如此,这是一点用场都没有。所以我昨天已经鼓励大家看看祖师们的传记,不管是中国的,可惜西藏的祖师传记比较少,还有偶然有一点印度的传记,尤其是密勒日巴尊者传,所以鼓励大家去看,看看他们是怎么成就的,必须要师弟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你才能够真正的调伏自己的烦恼,要不然自己心里面都是烦恼,讲的佛法都是空话。所以第二─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他的教诫就是药品,拿这个药品干什么?进一步去治病。所以我们看第四,十八页的第五行文字:
【“于殷重修起疗病想者。”】
现在我们知道有病,找到医生,得到医生开的药,紧跟著自己去吃药治病。世间身体上的是吃药治病,在出世,我们整个的身心上面照著这个法师所开的这个法药去修行,这个才真正修行。你懂得了这个去修行的话,不管你做什么,都在这儿增长功德,净除罪障;拜佛、念佛、参禅、早晚课、听经,乃至于你睡觉吃饭,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也许我们说,古人他说:穿衣、吃饭无不是道,那是开悟了以后的事情,这是没有错。但是开悟是对我们现在来说,这个结果,你因地当中,要怎么样做,才能够感得这个果。假定你因地当中一点消息都没有,请问那个果能天上掉下来吗?佛法会是讲天上掉下来那个果吗?当然不会。那么现在我们因地当中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修行。闻、思二个阶段,应该怎么修?拿这个闻思阶段的修作为因,你才能够感得、得到这个修相应的这个果!这个次第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那么对我们现在来说,目前这个完整的教授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所以你要了解它,然后在起心动念之间都跟法相应,拿这个心念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我们现在下面看文:
【“犹如病者,见若不服医所配药,病则不瘥,即便饮服。”】
就像病人,这医生虽然开了药方,也给了你药,假定你不吃的话,那个病不会好,所以我们紧跟著要去吃。那么对我们现在呢?就是:
【“于说法师所垂教授,若不修习,亦见不能摧伏贪等,则应殷重而起修习,不应无修,唯爱多积异类文辞,而为究竟。”】
对于说法的这个师长,所告诉我们的这个教授,假定你不照著他去修习的话,修就是修改,习就是不断地照著这个办法去做、做、做,就是这样。修改些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行,以前我们的行是跟无明、烦恼相应的,见、思二惑,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点小聪明,这种小聪明,真正说起来是害我们的,无始以来害我们的,就是这个。我们真正的唯一的救怙就是佛法,第一个要把这个东西拿掉。我们现在这个小聪明,自己的见解,就是见惑,这个大冤家是这个东西,我们的习性叫思惑,与情绪相应的。那么细的部份就是尘沙无明等等……都是这个东西,要把它修改过来。但是一次还不行,所以不断地、不断地努力修习,不可以不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一卷B面
但是一次还不行,所以不断地、不断地努力修习,不可以不修。平常我们修学佛法重重难关。第一重难关呢?说我要修行,不要听的。这个道理以前讲过很多,不一定是说他的错,看见太多人讲了说了半天,一点样子都没有。所以真正有志气的人,觉得那些人讲了半天没有用,我可不学那个。他这个志气倒是本身好的,但是这种情况是前面说法的人的错误,并不是说真正的佛法不要讲说、不要听闻的。现在第一个难关如果克服,真正要修行,你必定要懂得修行的道理,要懂得道理,要去听闻,结果听闻了以后他真正要做的,是照著去修习。假定说现在听完了,说我懂了,懂了不修行的话,这个没有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什么?听得很多,觉得这就是修行,害了下面这个毛病─多积异类文辞。你无非是做得可以说文字很通达,就是这样。这个经上怎么讲,中观怎么讲,唯识怎么讲,小乘怎么讲,大乘怎么讲。一大堆参考书,一大堆资料,把人家弄得越弄越头痛,以为这个就是佛法,这个不是的,这点我们要了解。所以近代现在这个佛法从清末开始又惭惭的恢复了,各宗各派的气象蓬勃。其中尤其是法相一宗。譬如说当年太虚大师也是,欧阳竟无先生也是,韩清净等,我曾听说过,很早以前听说过人家赞叹这个,后来我出了家以后,有机会看,人家就告诉我,法相这个东西真难学!这唯识,不晓得多少名词,越学越头痛,背得你晕头脑胀。我刚开始是欢喜念佛,也觉得有这个感觉,一直等到后来过了一些年,我总算幸运,自己的障碍除掉了,发现那法相之美,美不可言!初机修学佛法,你只有走这条路,如果说你不走这条路,那条路我是觉得非常辛苦,当然,你宿生有大善根不在此例,因为你早就修过了。那么关键在那里?这个就是我的经验,假定你把它看成单单是文字,那么麻烦就来了。有很多人,他宿生有这个习气,他是个念书人,碰见了书,书不怕多的,然后说的头头是道,说完了以后,也到此为止。对修行上面,更进一步暂时停在那里,这种情况之下对于不欢喜念书的人,这是件苦事情。但真正的法相是这个嘛?不是,指出来法的行相是什么,这个叫法相。你说贪,贪是什么样子呢?你说嗔,嗔是什么样子?你要认得它!那个时候,非要靠那个经论指授给你看,这个叫法相,是指这个,那里是讲文字叫法相,这文字,只是法相百千万分当中的一个东西。所以你如果有了这个的话,经过他一指,你认得了,你认得了你才有机会净除它。否则你不认识,你说修行,去掉贪嗔痴,贪是什么?不知道,嗔是什么?不知道,你怎么去除掉它?很明白。像拔草一样,你说要拔草,跑到那地方去,茫茫一片,那没有用!所以我常常说的,我这个善知识,当年我刚依靠他之前,我旁边有好几个人常常说笑话,说这个法师,大家已经出坡去了,他是做什么事情,拿起全部精神来就做,就出坡去了。跑到这个花圃里边、苗圃里边把那个草拔掉,他做的一定是最快,全部打起精神来。结果等到他拔光了,你就看,草固然没有了,菜、花也通通拔掉了。那时常常会笑,我那时也笑,现在才慢慢的觉得问题就在这个上头,你必定先要认得。所以修行一定要两样事情,第一个正知见,然后精进行。我刚才说那个善知识,他两样东西都具足,正因为他具足,那个精力他不会用在这种小事情上的,你叫他管这个,很多事情,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真正的重点把得很牢,我到现在对他始终一生佩服不尽,感激不尽,受用也从这地方来的。这个虽然是个笑话,我是说明,现在如果我们讲修行,固然你这个园圃的事情你不了解,刚开始当然你可以样样拔掉,现在如果叫你学种菜的话,然后你这样去做,你怎么种菜?现在就是耕耘我们这个心田,你心里面那一个是杂草,那一个应该保留你不知道,一股脑儿乱来的话,你能修行吗?要想认得这个,就是说这个才是真正的法相,以后我们真的讲的重点就偏重在这地方,这一点大家要注意要了解,否则的话是你自己对不起你自己。我们好好的世间可以做个很好的人,放弃了不干,跑到这地方来,那不是自己耽搁自己一生嘛?所以这地方告诉我们说不要多积异类文辞,然后你靠著这个指导认得,认得了去做的话,那真省事、真省力!你心一动,那心相就记得了,晓得这是什么,不对你把它改过来,对了把它增上,这个时候是你内心感到无比的欢善,这是法喜。眼前那些东西动不了你,否则你一天到晚在这里直转,自己还觉得意,得意了半天,将来你下去,把别人也拖下去,这东西很可怕的,而且很现实的。下面继续下去。
【“是亦犹如害重癞疾,手足脱落,若仅习近一二次药,全无所济。”】
我们是修了,而单单修够不够?不够,所以前面告诉我们殷重修。什么叫殷重?很郑重,很殷切的。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因为我们这个无始长夜无明大病,就像我们现在害了很重的麻疯病,这个癞病就是麻疯,这个麻疯害了以后,会手脚鼻子耳朵,不晓得什么地方,它会掉掉的,碰到了这么严重的病的话,你随便的一两次药的话,一点用场都没有。所以他说:
【“我等自从无始,而遭烦恼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义,仅一二次,非为完足。故于圆具一切道分,应勤励力,如瀑流水,以观察慧而正思惟。”】
我们现在从无始以来,遭到这个烦恼大病。所逼所恼,尽管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个完整的教授,了解了这个佛告诉我们真正的内涵,你虽然能修,但是修一两次,不够,假定说我们不知道的话,更不谈。所以我们真正说起来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圆具一切道分,要整个的内容通通了解,通通认识,然后去修。我们在这个地方大家容或有一点疑问,是啊!等到你样样了解了,你做,怎么行?不,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要了解的。我现在举一个很简单的譬喻。譬如说我们要造一个高楼大厦,造这个高楼大厦,不是叫你一口气就把它造起来,要造高楼大厦你必须把那高楼大厦次第步骤完全把握住,照著这个次第步骤去做的话,必定没问题。如果你把握不住这个的话,那么你东摸西摸,摸得一无是处,我想我们大家了解。譬如说你随便造个小房子,你说没关系,反正地上草拔掉一点,大一点好了,万一觉得不对,重来可以。你造高楼大厦你行吗?你一定要每个步骤弄得非常完整,绝对不是说要造房子,反正我砖头水泥通通进来就算了,你把它通通进来了以后,对不起他说要挖地基,你怎么办?再搬出去,搬出去了重来。你搬了几趟以后,钱固然花掉,钢筋烂掉,水泥硬掉了,完了,我们这个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一生,生命是快速得很,你浪费,要不了多少,一生就完了。然后养成这习惯,下一生又来,匆匆忙忙的碰上了,等到你碰完了,觉得不对重来的话,那一生又完了!那个还算是你没出大毛病,如果出了毛病的话,下一生人身得不到,就到地狱里去,这一转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那是个事实。所以他说的圆具一切,那是你把握住。比如说我们造房子,我不急著去造,先说我造这房子要多大?然后请一个好的建筑师画一个蓝图,这个次第怎么一步步上来?表面上你没有动,可是你将来要嘛不动,一动的话一路上去,高楼大厦成功了,这不是很简单嘛?所以一开头我特别告诉大家,你们记住华严、法华的真实境界,拿著这个好好的。这样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一定是一门深入,相当于我们造房子,我们真正做的时候,一定是照著这个次第步骤完完整整,这样才是大王路。本论真正可贵的地方就在这上头。把握住这个,去努力,做的时候如瀑流水,像瀑布一样,万马奔腾,永不停驰的,这样来。他这个地方叫我们修行,有意思!他不是说叫我们赶快去拜佛,赶快念佛,赶快参禅打坐,他叫我们干什么?观察慧而正思惟,这是我们眼前真正应该做到的。这观察慧跟正思惟是什么意思?我们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话,愚痴、邪见,我们要想破除它唯一的正对治是智慧,闻思修慧。闻是从善知识那里开始的,然后从善知识得到你正确的教授,这是从外面来的。你听懂了以后,你开始的第一步什么?就是思惟,那个思惟,就是不断的把听懂的道理,观察,这个对不对?这个错不错?这个是什么一回事情?要观察什么?要观察自己的心行相,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叫内明。所以古来人,古德们总是告诉我们消归自性。什么叫消归自性?就是回过头来,在你自己的心性上面找这个问题去,这个才是真的法相。而我们心性的所以起心动念,那来的啊?有几个原因。简单的说,第一个,就是心里的种子,无始的识种,外面是外境的引诱,加上根,三识和合触,因为世间讲心理的,好像是心理跟物理,内外是两样事情。佛法不是,这个我们要了解的,也不是心物一元论,它是缘起论,这样当我们谈到一个心理行相的话,一定有外面的东西在里边。你看见这个人,这个人对你笑一笑,你觉得很欢喜。你看见这个好吃的,你就贪,这个人对你瞪大了眼睛骂你几句,你就嗔,所以这个嗔贪的是你内心的,可是跟外面的外境却有这样的关系,这个我们以后再谈,我这里顺便一提。所以在这个时候都要靠什么?观察,观察去思惟,就这样,这个叫做正思惟,叫做如理作意。我们修行的第一步是这个,因为我们经过观察,经过思惟才晓得我们现在心里面一天到晚无始以来的妄念如瀑流水,现在唯一的办法说要阻止它,有种种: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等。而这个里边的一个殊胜的法门,那时候你念阿弥陀佛,那个时候你心里面了解了,一心一意的去念,如正在念的时候,当然!然后你不断的去观察,那个正知,观察这个叫正知,晓得它对了,就让它念下去,不对了,把它拉回来。然后在这地方开出来说,你要对治这个产生这样的功效是─念佛,当对治这个产生这样的功效是─拜佛,然后要叫你去径行,要叫你去打坐,他那个中心,都在从这上面开始的。所以八正道当中,正见下面第二个是正思惟,这个次第有它的必然如此的,修行的最佳指导在此。
【“如大德月大阿阇黎赞悔中云:‘此中心亦恒愚昧,长时习近重病○,如具癞者断手足,依少服药有何益。’”】
所以下面这一个大阿阇黎说我们的心一直长夜无明当中─愚痴,为这个无明所遮盖,所以我们平常的习性、认识,都是跟三毒相应的那个大病。这个病的就像什么?病当中最利害的是麻疯,那个手足都断掉了,现在要去治疗它的话,一点点药是不行啊!看下面。
【“由是于自作病者想,极为切要。如有此想,余想皆起。”】
这个是最重要的,你这个认识一起来,其他的都起来了,这个想产生功效与否,对我们能否修行,产生的最直接的关系。现在这个道理,佛菩萨、祖师告诉我们了,我们能不能真的应用,就靠什么?靠能不能正思惟。就在正思惟之前,它还有一个关键,所以,以后慢慢的我们会照著这个次第去讲,然后一步一步来修习。所以在这里,在这个地方,我明天会给大家简单的说明一下。以后我们这地方的进度,原则上面这个学院跟常住是完全合起来的,希望每一位同修都得到这个相应的好处。那么假定说不这样,产生什么效果呢?
【“此若仅是空言,则亦不为除烦恼故修教授义,唯乐多闻。”】
假定说这个观念是空话,就是讲,讲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听,听得津津有味,讲完了,听完了书本一合,照样的如此这般,那这个就是空话。这种情况他不为除烦恼,除烦恼才修那个教授,我们只是好乐听闻,这样的话没有意思,就像什么?
【“犹如病者,求医师已,而不服药。”】
找了医生不吃药有用吗?
【“若唯爱著所配药品,病终无脱。”】
不能脱!这个地方,我想我们在座很多同修可能会有这种念头,是啊!我并没有不想修,我想修,但是为什么心里边就提不起来呢?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概念?有没有这样的痛苦?我想很多同修有。所以上次我曾经问过一个问题,说我们现在明明了解了,偏偏做不到,关键在那里?现在我们一定要从这地方找到病根所在。实际上本论后面,这个所以教授,教授,不一定本论,反正有圆满传承教授的话,都在这个地方会给我们指出一条最好的路线来。这条路线,那个善知识、佛菩萨会告诉我们的。在这里注意喔!修不修靠大家自己,如果是你不照著去做的话,仅管最好的方法你会听得很欢喜,这个时候,没多大用处。
【“三摩地王经云:‘诸人病已身遭苦,无数年中未暂离,彼因重病久恼故,为疗病故亦求医。彼若数数勤访求,获遇黠慧明了医,医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药。受其珍贵众良药,若不服用疗病药,非医致使非药过,唯是病者自过失。”】
这个地方先停一下。这个经上面告诉我们,大家身体上面遭到了这个病苦,多少年来这个病苦一直没有能够弄得好,因为这个重病所困苦所以找医生,好辛苦的去求访,幸运而找到了真正精彩的黠慧精明,黠慧,就是很聪明的,的的确确的好医生,而这个医生呢?也的的确确肯帮助我们。现在这个医生,是佛、大医王,他不但有智慧,了解怎么救我们,而且有悲心,也愿意救我们,而这个悲跟智,都是无上的大悲大智,了解圆满,没有一点点遗漏的。我们所有的病,病根、病因、治好的状态他都知道,然后呢悲心也是究竟圆满的,我们没有一个人例外的,他都要把我们救到最究竟的地步,不到究竟,绝不罢手。那么在这种情况这个医生教我们要吃这个药,是的,现在我们受到了这个好药,假定不照著他开的药,告诉我们的方法去吃的话,这个不是医生的过失,也不是这个药不好,这是病人自己的过失!在这里我觉得我愿意诸位同修跟我一样的,自己闭上眼睛,想一想我该怎么办?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我们幸运,遇见了,了解了这个法,以后要策励自己。我们常常觉得我.我.我.是,后面告诉用我慢,什么叫我慢?这个慢倒不像普通的慢一样,是我自己一定要做得起来,一定要成功它。所以现在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的,我们要跟谁斗?不是要征服别人,要征服自己的烦恼,这个就是大丈夫。你跟别人斗没有用,你不斗他,他到最后也是死的,天下没有一个人不死的,所以你不必去斗他,那一个人都要死,再大的冤家仇敌他到最后也要死的。只有一样东西─烦恼,那真是永远存在的,你有本事征服那个烦恼,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我们要有这个志气才对。
【“如是于此教出家,遍了力根静虑已,若于修行不精进,不勤现证岂涅槃。’”】
现在我们普遍的都了解了,说五根、五力,这个止观的方法,假定不照著去做,做而不努力精进的话,那么没有办法真正的验证;没办法验证,痛苦不能了。所以
【“又云:‘我虽宣说极善法,汝若闻已不实行,如诸病者负药囊,终不能医自体病。’”】
这个经上面佛陀说:我现在已经把最圆满的教法告诉你了,你假定不照著去做,那就像病人把药背在身上却医不好病,这是经上面告诉我们的。那个菩萨在论上面怎么说呢?
【“入行论亦云:”】
入行就是入菩萨行,我们修习菩萨人,怎么开始下手去做。说
【“‘此等应身行,唯言说何益,若唯诵药方,岂益诸病者。’”】
这个要身体做的,单单讲没有用。就像治身体上的病一样,要拿这个药吃的,不是叫你念的,单单念没有用处。所以
【“故于殷重修,应当发起疗病之想。”】
所以对我们认真的修行,要晓得这个是在治我们的病。
【“言殷重者,谓于善知识教授,诸取舍处,如实行持。”】
这个殷重是什么?对于善知识告诉我们的这个佛法里边的诀窍、精要,那一个该舍,那一个该取,如实的,实实在在的,照著它去做,这个才对。你要去做,它还有一个条件。
【“此复行持,须先了知,知则须闻,闻已了知,所有须要,即是行持。”】
所以你真正去做的话,你一定要懂得你怎么去做。你要晓得怎么去做,一定要从善知识那儿听闻。所以对自己来说,听闻是第一个关口,听了以后要的的确确的、如实的了知,那么照著这个所晓得的,照著他去深入,这个就是行持。讲起来,那个听闻很容易,实际上我现在才有这个经验,听闻不大容易。我以前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后来自己也亲自碰见了。相传以前那个军队里边,一个传令兵,不像现在的电话电报很方便,所以一个命令叫那个传令兵来,那个传令兵传的时候很有意思,站在那个指挥官前面,指挥官告诉他如此这般讲一遍,讲完了以后,一定要叫那传令兵重覆一遍,就这样。我们刚听见时觉得很奇怪,简单的告诉你几句话,这下还要重覆吗?这一定要重覆,重覆了一遍不够,往往还要重覆两遍。当时我就觉得这很奇怪,后来我自己试,我也听人家讲,乃至于现在告诉别人,你们可以试一试看。昨天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一个小故事。因为我当年记得我也是有一个同修,我就告诉他这一件事情这样的,他懂了懂了,然后就说你把我告诉你的话,简单的说一遍,他回答了半天,吱吱呀呀,不知道答到那里去了。我晓得不仅仅是他,三、四十年以前我就遭遇到这个经验,多少年以后你们不妨自己想一想看,我们以为是这个情况,一听就懂,不那么简单!所以你听完了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好好的真正去看,凡是用过功的人,是,他已经摸索了很久了,一听,诀窍把住了,他通了,这种人只有绝少数的人。大部分人听了一遍,听的时候满来劲,听过了以后脑筋一片糊涂,又是那老毛病现起了。这是我们所以说为什么不能用功的原因,这个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这地方特别提这件事情来,是策励大家真正想用功的人,必定要改头换面,换另外一个方法,这也是为了什么我们这里这个学院的内容有一套不同以前的办法,顺便一提。这个事情我明天会宣布,到那时候给大家说,这个是一个很特别的理由在的。现在我们讲,说这样做才是行持。
【“故于闻义,应随力能,而起行持,是极扼要。”】
对于听闻这个道理,随自己的力量去做,这是最重要。你一定要听了马上去做,并不是叫你听懂了,马上做得到,一定做不到的!我告诉你。刚才说的乃至于听,叫你重覆一遍,你都不能重覆的,你就能做得到了吗?这个是为什么闻思等等的必然的关系。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