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1-22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1-22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一卷A面

  你们会清楚明白的晓得我现在造的业,染、杂、还是清净,那么清楚。因为你造的善业,根据了上面这样来,自然而然转趣善行。一切慢慢慢的向这一方面去,一切因果等等,这个次第这么清楚。这是你自己的,纯粹属于你自己的。下面呢?

  【“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像这样来的话,纯粹都是善的,你自己是善的,还有呢?引发你行为的最重要的,什么?你的同伴,因为你自己善了,自然而然你跟那些善友相应。善友也欢喜,你也欢喜他。反过来,对不起,我们欢喜的就是大家高兴,聊聊天、开开玩笑,说说人家闲话,这恶友,真正的这个彼此之间最重要的两个关键就在这里。因为你自己也好,你周围的这个同伴,上面的善知识,当然善知识,然后你的同行的、周围的同行善知识也都是善的,那种情况之下,你不会作恶,都是纯善的。我们平常常常说:到了极乐世界,没有你造恶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情况,假定你能够把握得住这一点的话,在这个娑婆世界,何尝有你造恶的地方?在娑婆世界不但没有造恶,还有比极乐世界更超胜的地方,极乐世界是的,他没有地方让你去造罪,但是你要增长功德就很难了,我不是说极乐世界不增长,当然一直在增长功德,比之于如法修行的娑婆世界的那种真正的修行人要难。为什么?没有这个境界引发你,你本来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力量不强,而在娑婆世界,你如法的去这样行持的话,坏的境界固然不能引动你,不但不能引动你,而且坏的境界碰到你身上,都转化成好的境界,这个却是极乐世界绝对没有的,这个才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真正重要,好处都从那里来啊?依靠善知识,要依靠善知识,你必须要自己具足这个条件,能够这么一来,能令自他呀不起忧恼。为什么不起忧恼?跟法相应。法的特质是什么?他能够净化杂染,净化烦恼,这个烦恼跟杂染就是忧恼的根本,没有了,当然你自己也不会有,你也不会让人家生起忧恼,那个时候真是随顺护自他故,那个才是真正的保护自己、是保护别人。我们世间也有保护的,这个国家,你随顺我这个国家法令,这个国家的法令在保护你,小的呢这个团体,乃至于黑道的兄弟们,他也是这样,你参加我这个团体,他会来保护你的,但这个不究竟,而且世间的所有这种保护,到的一点小的好处,付出无量的代价,佛法却却相反,刚开始做的时候蛮辛苦的,但是得到真正圆满的保护,究竟的保护,而且得到的最后好的结果,比起付出的代价那大得太多太多;换句话说,你虽然修行的时候一点辛苦,可是这个辛苦比之于你的收获是微乎其微。现在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贪眼前的便宜,那是害了。要真正修行的话,眼前是苦的,但是那个收获是非常的了不起,大而圆满。你能够这样做的话,那是能够圆满无上菩提的道,这个就是你真正的修道了,走上这条道路,步步上升,所以因为你能这样的话,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当然我们现在修行,当然好,你能够这样的话,那些人你才能够帮助他,这个才是真正的弘法利生!真正的弘法利生是这样来的,是自利而利他,你自己都作不到,谈什么利益啊?这不是很明白吗?而自己要做到呢,就是像上面,是故菩萨应依尊重。所以真正想修学圆满佛道,要求自利利他的那些人,这个就是菩萨,决定应该依止这个大善知识。那么这样的话呢能够圆满一切功德资粮,这个就是修学佛法中因地当中必需要的。这经上面,前面这个理论,然后呢祖师告诉我们的这种引经上面的一一证成,这个次第这么清楚。

  【“复次由其承事知识,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

  上面这个是主要的说:集聚资粮方面,我们晓得集聚资粮跟净除罪障,是可以说一而二、二而一,好像我们去赚钱,你赚了钱,你这个债还没有还清之前,这个叫做好像没有赚到,还了债,实际上你还是赚到了。等到你债还清楚了,那个时候纯粹是集聚资粮,好像在上面正的方向是增加了,当然这个里边有他不同的细的差别,但是有他共同的特点。那么上面主要的是说正面,下面这个地方是另外一面。你的很多罪障,也由于亲近知识,承事善知识,那么在这种状态当中,本来你应该到恶趣当中,受三恶道的种种这种恶业,这个是非常可怕!非常可怕!关于这一点,我们平常一定要好好的多修习。那个才能够体会得到三恶道的可怕,否则我们尽管嘴巴上面三恶道,三恶道,总觉得好像不关痛痒那样,所以心里面,他也不会有策励推动我们的力量,我们就不知不觉之下去造罪去了,你如法的去修持,那个时候你真正的感到三恶道的可怕,那个时候就认真修行。因为你能认真修行,所以把那些堕三恶道的因去掉了,眼前的;以往的呢?你也能够忏悔干净了,这对我们是最大的收获,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修行佛法第一件重要的就是这个。那么说因为你现在能够承事善知识,所以本来要堕落恶趣的这样可怕的,你现在身心上面稍微起一点病、恼,病是身上的痛苦,心里面跟著烦烦恼恼的就是这样,你稍微起一点,乃至于梦当中受一点这种恶劣的情况,都能够把这个在三恶道当中受的业清净,这个可便宜占大了!这便宜可占大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如果你们曾经看过经论上面说三恶道痛苦的话,这个地方可以思惟一下,否则等到后面了解了三恶道的情况,回过头来再看,那个时候才晓得。同时你们也不妨自己试一试看:当天气热的要命的时候,你不要去吹电扇,也不要用冷气。其实我们这个电扇跟冷气现在才有,叫你晒个太阳你就受不了,天气很冷的时候,叫你穿一件单衣,你说不定就很难受,那种感受比起地狱里来的话,那像天堂一样,那是绝对像天堂一样,我们都受不了,一点事情就受不了了,吃东西少吃一点,就受不了了,那个饿鬼是长劫饿的,这样啊!长劫这样饿!现在你能够承事善知识,把那些绝大的痛苦在少少的情况之下,就消除掉了,换句话说这件事情实在是一本万利。下面继续,

  【“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

  他下面总结,供养承事佛陀这个的善根,不得了,他现在不是供养一个,供养无量诸佛的善根。映蔽是什么?那就是遮盖这个意思,平常我们常常说映蔽,譬如说:我们日光灯,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那个日光灯的光都被那个太阳映蔽掉了,遮住了;换句话说完全看不见了。现在呢?你供养无量诸佛的这个善根,你只要供养你所亲近的这个善知识的话,这功德超过。这一点我们有的时候的确无法想像;不要说供养佛,我们看佛经上面很多例子,很多人不是供养佛,供养一个罗汉,供养一个辟支佛,乃至供养一个如法修行的人,那个福报就大得不得了。我们上次曾经讲的阿诺罗陀尊者,就是九十亿劫以前供养一个辟支佛一钵的稗子饭,稗子喔,还不是米饭,然后呢九十亿劫,一直天上人间,再没有穷过,你看看那个辟支佛怎么能跟佛比啊?然后要无量诸佛,这个福德之大不得了,现在你供养善知识,超过!千真万确,经上面处处地方这么说。

  【“地藏经云:”】

  下面又引地藏经:

  【“‘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

  假定说那个善知识摄受了你,那个是真正的善知识,你去依止一个善知识,善知识说好好你可以了,跟著他,那个他摄受,真正能够摄受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先说反面消除你罪障,本来你这个罪障要经过什么?无量俱胝劫,流转恶趣的这样的恶业,这个是非常可怕、非常巨大的这个,就算我们这一生一直把你呀这个苦行,那也不过是最长一百年,然后真正恶道当中一动就是劫,无量俱胝这个数字,你无法想像的。所以我常常说我们不妨自己试一试看,拿一把刀把那个手上面割一条缝,然后弄点盐巴放在那里试试看,我们一分钟都受不了,了。而这种感受比之于三恶道来那不晓得舒服多少倍,你完全无法想像的舒服!它现在呢?要比这不晓得大上多少倍的这种恶业,因为你承事供养善知识,结果那些恶业,就在现法当中,就是我们现身受一点小小的病苦,乃至于饿一点,换句话说身心上面稍为一点的损恼,消除掉了。所以前面一再告诉我们,我们亲近善知识,要视为庄严,莫觉如担!我们现在千万不要亲近善知识,还自己觉得这个不行,这个不好,住又住得不舒服,吃又吃得不痛快,等一下这个热又不行,冷又不行。这个完全是内心腐烂之相!这个是对我们一种最大损失。除了这个以外,下至呵斥,这个善知识对我们的呵斥,这样。这个呵斥那段公案,我建议你们看的那些祖师的传记,在在都说明,其实除了这个呵责以外,其他很多的苦恼,身心上的苦恼,对我们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庄严。

  【“或唯梦中亦能清净。”】

  这是消除罪障的那一面,集聚资粮呢?下面:

  【“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关于集聚资粮方面,经上面马上证明,说你在俱胝也是无量的佛,那个地方种种种的善根,包括什么啊?布施、,持戒、供养,这样这么多受学学处,所有的众善,各式各样的善,这个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你只要承事这个善知识做半天,只要做半天,就得到的功德能够超过了供养俱胝佛所行的这么多,很多好处,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你无法想像的多。这个引地藏经继续又说:

  【“‘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

  一切佛的所有的功德,所有的神变,换句话说所有的佛成就的一切,那里来的啊?都从这个地方来的,这个我们应该了解,都从亲近善知识来的。前面已经简单的说过了,这一点我们务必要知道,不过前面说的是一个大概的总纲,在我们没有正确认识之前,对这点只能说由于前面的经论佛菩萨的开示,来增长、来启发我们的信心,而我们继续学下去的话,我们会如实的了知为什么这样,到那时候,我们信心增强,功德增长。到那时候你就会完全不动摇,现在容或还会怀疑,说会吗?但愿你们有这个怀疑,然后根据这个怀疑努力去追寻,不要糊里糊涂的听见了,我信得过,这个没有用。真正的信得过,你的的确确把这个道理如实的了解,然后清楚明白的感受到,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动摇,那个才是真的。不是说我嘴巴我信得过,说过了以后,等一下碰见了小小的事情,你又烦烦恼恼的这样,不去毁谤那个善知识已经算很好了,这个完全是一点点佛面上的佛想,只是如此而已。所以我们对于这一点!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你自然而然会照著去做,那么在没有认识之前,我们产生了这个信心以后,也愿意去做,所以说现在我们应该什么?应该像承事佛那样的去亲近、依止、供养这个善知识。上面是经,下面是论,换句话说:佛是怎么讲的,菩萨是怎么讲的。他每一个地方层层给我们说明,来加强我们的认识、增长我们的信心。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薰。’”】

  在任何情况下,悉,换句话说:任何情况下绝不可以远离诸善士,这个诸善士包括你的尊重,以及你的同行善知识。换句话说:修行你绝不可以离开善知识,你一离开善知识,修行绝不成就。除非你自己有了相当成就,到了地上的菩萨,那可以远离,并不是一切时远离。真正说起来,到了地上的菩萨,他一切时都在亲近善知识,不过以我们眼前的眼光来看,我们看这个标准来看,那个时候他地上的菩萨可以离开佛菩萨,实际上那个时候众生对他来说也是善知识,这一点我想我们容或不太了解,为什么这个众生是他的善知识啊?地上菩萨行什么?广行六度,你如果在佛国土当中,还要你这个菩萨来布施吗?对呀!一定要在这个染污的秽土当中,穷苦当中,所以他缺财,你布施财;他缺法,你布施法;他有所畏惧,你布施无畏;你跑到净土当中,佛,你去受他布施,因为你到这个地方,在染污世界当中布施了,所以成就你的功德,所以那些人是你的善知识!但是在菩萨是这样的,在我们看起来,觉得他离开了佛,所以我说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容或看见他离开善知识,实际上他还是不离善知识,这个地方可以晓得,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可以远离诸善士,不可以。那么怎么办呢?在我们现在这个情况之下,以及一直上去,以调伏理修善行,什么叫调伏理啊?平常我们说:戒,戒。你可以广义的来说:所有的佛法;狭义来说是戒,而这个广义的调伏是从戒开始的。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啊?因为是烦恼杂染之心,都是恶的,随顺著我们自己,我想这个样,我欢喜那样,我要那样,这样才配我胃口。对不起,这个都是杂染,染污之法,现在你有正确的了解了,起心动念觉得哎呀不对呀!这个又随顺著我见,这个随顺著说:我惑,或者思烦恼、或者见烦恼,见烦恼是我的见解如此,思烦恼是贪嗔痴慢等等。正确的认识,然后呢把它去克服,这叫调伏,这个就是戒。戒的真正行相是这个,那么你怎么知道呢?你怎么知道这个,平常我们说我们当然理所当然的,你怎么知道那个我不对呢?这个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是绝无可能!所以不离开善知识,他指导你,告诉你正确的认识了以后,如法的去调伏,以调伏的理,如理的调伏自己的杂染烦恼之心,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就改过来了,所以这个本身就是修善行,靠善知识。所以说由近彼故,因为靠近了善知识,德尘,这个功德,他用个尘字美不可言,说平常我们做很多事情,慎重其事的这样来,好像有个收获,现在如果你亲近善知识的话,你处处地方都是增长功德,就像我们处处地方碰见那个灰尘,他现在处处地方碰上的都是功德,这么好啊!所以千真万确,你如果弄对了,由善知识能够如理如法的亲近承事、供养,照著去做的话,廿四小时吃饭睡觉无时不在增长功德,就像灰尘一样,你跑也跑不了,就碰到那里就沾到那里,这么个好法!说虽不故染自然薰!这么好法,我们现在,你拼命的努力,弄来弄去薰染了恶法,原因在那里?在这里。这个上头那个行相指的多清楚!不过这里有一点要说一下,尽管行相清楚了,听的时候,的确觉得好。但是我们不是说马上做到,为什么?无始以来的习气,只要你们听了欢喜了解了以后,那个时候你们马上有感受,觉得原来这么好,我想在座后面的几位初修的人,你们也可以说是幸运,一开始就听见这么好的、圆满的教法,还不一定了解这个真正的可贵。前面有几位久修上座,我想也许可能心情不太一样,在以前的经验比之于现在一听的话,立刻晓得为什么以前虽然想修,爬不上去,原来这个道理是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就是这样,所以很多以前想修的人,大家觉得很想修,弄了半天,就是好像没有味道,摸也摸不进去,舍吗?又舍不得;爬吗?又爬不上。现在这地方都告诉你道理在这里,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而这个道理不是讲空话,每一个地方就是把心里的行相指出来,清清楚楚。你不认真去想,那也就罢了,也没有用。如果你认真去想,你立刻就感受到,在你身心上面,就这样,而要认真去想的条件是什么?前面告诉我们的,断三过、具六想,还要具足弟子的行相,就是这些。那么上面是佛的经、菩萨的论,下面又有祖师亲自的验证,告诉我们这话,一层一层的,从深到浅,从浅到深。从深到浅,从浅到深是为什么?说理呀。从说明这个道理,然后引论跟经来证成;然后反过来也是,把这个经上面的道理说明了以后,再一步一步的推下来。因为根器的不同,层次的不同,所以自然而然他这么清楚明白,最上根的听了这个经了解了,不行,菩萨的论解释知道了,再不行,那么祖师们也跟我们最近,也可以说跟我们最相应,这是为什么他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这个层次也有他的这样的特别的意义在里头。祖师怎么讲呀?说:

  【“‘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著草秽,不沾金砂。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薰染,略有少过,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说我们就像破衣裳的那个过失,那个破衣裳怎么样?拖个破衣,平常我们穿的衣服蛮好的,下面撕破了拖在地上,结果那个拖在这个地上面,拖到那里,那个下面那个地上那个杂染一起都沾上了。我们现在比较好了,那下面还有磁砖扫得干干净净。如果我们到乡下去的话,那个地上面灰尘,然后呢牛屎一塌糊涂,你跑到那里这些东西就沾到那里,好的东西一点都沾不上的。那么我们现在也是一样,说善知识的功德你都沾不上,而一点的过失你就被染上了。他为什么要说这个话?这是他自己的切身的体验,以及他教诫弟子的所感受到看到的,用在我们眼前怎么样?就是前面所说的,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如果你自己不具足这个条件的话,善知识的真正的功德在那里,你看不见,但是善知识少少有一点过错你完全看见了,然后呢心里还嘀咕,然后你要去诽谤他,本来依靠的善知识,能够清净我们所有的罪障,结果因为你自己条件不够,他叫你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这个要做,那个不可以做。本来这些都是帮忙你修行,现在受不了觉得这样,这个地方这个人慈悲,这个善知识不慈悲,你心里嘀咕什么等等的话,不但没有帮忙你净除罪障、步步上升,而且你造了无量无边的罪过,由此堕落,所以他说像那个破衣服一样,好的你就是弄不上,坏的一点点你都碰上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一卷B面

  这样坏的一点点你都碰上了,这个好可怕!所以在这里他告诉我们,说略略亲近悉无所成,前面讲的那个道理,略略的意思一下没有用,他下面还有详细的说明的,所以我们这里不深入地去讲,这个是说依止善知识的殊胜的利益。那么再下面呢?不依止善知识有什么大的害处?

  【“第五不依过患者。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

  先把那个主要的原则告诉我们,假定说你想去亲近他,亲自去恳求他,做为你的善知识,而那个时候,你不能好好的如法的依止他,这种情况什么样呢?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眼前马上遭种种,这是花果喔!因为你造了绝大的恶业,那么将来呢?未来世,当堕恶趣。这个时间是无量无边,受不晓得多少苦。下面解释说明,先是用经上面来说明,

  【“金刚手灌顶续云:”】

  这个经典里面说,密续里边说:

  【“‘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

  那么这个经里边是佛跟金刚手菩萨的对语,金刚手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他在密教里是密部的主。说:佛陀呀!假定有人毁谤他的阿阇黎,他这个阿阇黎我们要了解是几种,于一般说五种:出家、羯摩、教授、授经、依止都是。不过这个地方他上面告诉我们,乃至于你听一四句偈,实际上你真正了解了以后,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阿阇黎,他成就你,使你成佛嘛。提婆达多就是世尊的一个最了不起的阿阇黎。我们总希望能够从我们佛开始,善知识开始一步一步上去,到最后任何人都是我们的阿阇黎,那时候我们就成就了。现在我们只看我们眼前看得见的,这就是我们的师长,说佛陀呀!假定有人毁谤自己的师长的话,那么他将感得什么样的异熟果报呢?换句话这个恶因将来结什么果报呢?

  【“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

  世尊听了这话心里面马上觉得,说:“金刚手啊!你不要提这个事情,!你提起来那真是恐怖极了啊!不管任何人,天人世间大家都怕得要命!”但是还是要多多少少告诉你一点。说:

  【“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

  勇敢的人才能听,普通听见了这个吓都吓坏了。

  【“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说:我告诉你呀!这种人毁谤了自己的阿阇黎的话,他怎么样呀?堕落这个地方,无间地狱就是他的去处。这个地方是这个,时间呢?是无边劫,那你无法想像的痛苦啊!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可以毁谤老师。所以佛又告诉我们,假定说你们出家受不了,千万不要说,那地方不行,这样说:我现在自己条件不够,所以只好回去好好的努力,等到自己的条件够了再来。用到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如果这个地方待不下,最好的办法自己忏悔说:这个我现在条件不够,那离开。这个是最好最好的,真正说起来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才是!那么上面是经,下面五十颂,那就是菩萨集的,事师五十颂,就是论亦云:

  【“‘毁谤阿阇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神等,杀堕有情狱。”】

  前面就是这个,如果你毁谤阿阇黎的话,那是最大的愚痴,最愚痴的事情就是这个。那么要遭到什么啊?就这些,眼前的是啊疾疠诸病,反正世间所有的坏事情,通通可能碰的到,或者是全部碰到,或者碰到一部份。然后死了以后,堕落有情大地狱,大有情地狱。所以

  【“终不应恼乱,诸阿阇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要恼乱阿阇黎的心。他这地方特别说:不要恼乱阿阇黎的心。这换句话说:侍候阿阇黎,你要委屈求全,照著前面侍候阿阇黎的九心,说看这个师长欢喜什么,你委屈求全的,要想去体会他,这样才是我哪正确的做法。假定说你不了解又愚痴,这地方说的这点我们了解,实际上我们常常受不了,不能,那还是我们愚痴,就是我们无明炽盛,如果说你愚痴而做了以后,对不起,一定堕落。堕落到那里呀?无间地狱。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我说了这地方想起来了,这里,所以我觉得我非常欢喜,在这里跟各位同学共同研讨。有一天早晨,我在这里,真的还没有开始,时间还没到,大家已经到了大殿了,或者礼佛,或者站在这地方,那么有一个同修在后面按了一下那个电扇,他也怕热,吹,那时候我也不晓得什么?他不一定是看见了,回过头去就这么看了一下,他马上把那个电扇关掉了。那时候我心理非常赞叹,为什么?当天我没想这个事情,不过我前后曾经想过,我每次看见,一看见广老出来,我心里面总觉得,心里想这个他是我们的精神的、真正重要的背后的支持。依我现在的了解的话,一切在这个地方,只要他在这个场合之下,我们总是以他为主,你看他这个病的这么严重的人,跑到那个地方去,弱不禁风,你能吹那个风吗?前几次都这样,不过我觉得大家都非常好,还是尽量避开他,虽然避开他,那个风吹过来还是蛮大,我想讲了几次没讲,结果那天早晨,一看见,我心里真感动。所以平常的时候我们不大注意,而尤其是那个开关.那个同修,我最近那段时候的的确确在座有好几位,就是说很明确的,听见了以后马上身体力行,我们现在真正重要的,就是这种地方,所以呀慢慢的我们只要去改善,自然这种情况都会产生很好的效应,这就是我们共同研究了这个经论的真正好处。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

  下面还是这个次第,经、论、祖师讲的,那个祖师讲那个释难,也是亦引经云:

  【“‘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世贱族姓。’”】

  不要说你一心至诚请为阿阇黎,就算你在那个地方跟他听了一个颂字,前面的宝云经上面,好几个地方印证了。所以很多地方引经上面来说明,乃至于你只听一个偈子,如果说你不尊重他,不把他看做佛这样的话,你就要堕落,百世生犬中。这个百世生犬是很长的时候,以后出来的话呢,贱族姓,还是下贱。这个法的珍贵是无比的,我们现在所以不了解,是为什么啊?我们烦恼太盛,这个非常严重的烦恼炽盛当中,体会不到法的珍贵性,你只要真正肯如理去修的话,那时候你才会慢慢的,慢慢的感受的到。所以修行为什么第一步一定要忏悔,一定要慢慢的净除,愈净除,你那时候感受都来了,那时候感受你进步就快了。这是我顺便一提,继续下去。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不但是这样,不但是前面所说的,你的功德没有生起的,生不起来,已经生起来的,就会退失掉。这样,你不依止善知识,或者依止的不如法,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你不依止善知识,你要想生功德,无有是处,依止了不如法也更是如此,已经生起来了退失,没有生起来的生不起来。下面引那个经,

  【“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王经云:”】

  三摩地经,实际上这三摩地王经,有的地方加了一个王,有的地方不加,那没关系。

  【“‘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

  经上面告诉我们的,我们对这个师长住嫌恨心,嫌恨心─你讨厌他,因为讨厌就嗔恨心,就这个。然后呢?坚恶心,这个恶心还老在那个地方,这个坚恶心,这个软的起一念都不可以,你还把那个心老在这个地方,那是更可怕,前面告诉我们,你起一念的承事,就有这样的功德,你起一念的恶心,就这样长的劫数,你就住在恶道当中,所以说嫌恨心不可以,坚恶心更不可以,你只要一念恚恼,就是这样,恚是嗔,恼是恼乱,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能得功德无有是处,经上说的明明白白,你说要得到功德,!绝无可能,绝没有,应该怎么办呢?要作大师想。

  【“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

  前面说是你讨厌、厌恶,现在你不讨厌,不讨厌还不一定够,要至诚的恭敬,恭敬到什么程度啊?把他看成佛,如果说你不能作大师想,在这种情况之下,说功德未生不生,已生也是退失,这样喔!不但是自己的阿阇黎。下面看:

  【“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苾刍,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

  这是三乘的,说大乘的固然,本论主要的引导我们走上大乘的。就是小乘的,任何一乘的说法的那些比丘们,你对他如果不恭敬,不把他看成像自己的师长,像佛陀一样的话,这个时候你要想得到功德,都得不到。前面第一个是告诉我们毁谤不可以,那个地方就是说:你就是不毁谤你还要恭敬,不恭敬都得不到。不要说你大乘的,就是三乘的、小乘的,那说法比丘,你一定要把他看成像自己的尊长,现在我们这个了解,这个尊长我们会把他看成像所有的佛一样。如果你做不到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你要想得到法不可能,诸能得未得之法不可能,这已得者不退失,不可能。我们会想,会吗?好像我们平常的时候恭敬,当然有的人非常恭敬,可是有的人的的确确不一定恭敬,乃至于有的人,说毁谤随便的这个讨论,这我还不是懂得很多啊!那是我们对法完全没有了解,误解了。法的特质是什么?这个地方要处处地方要肯定一下,法的特质写在黑板上面,大家看一下。清净、寂静,如果我们笼统的说,清净跟寂静可以互通,如果严格一点说,清净是什么?就是在我们闻思慧当中,我们如理的了解,然后呢认真去做,那个时候还是我见还在,没有断,但是你随顺于法这样去做的,那个是清净;寂静呢?破掉了,那个是寂静,法的特质是这个。说现在懂了,懂了什么法?要懂这个,才真的懂法。假定说,这个文字语言算一算也算懂了的话,那这个录音带,留声机比我们懂得很多,书本比我们懂得更多!这个我们要懂得,不是说我听了一点,看了一点能说能道,这个叫懂得法,不是啊!这是懂得法必定须要的经过的几个步骤,这是他真正的重点,就是你听懂了以后,然后呢修学,净化你的杂染,然后呢能够静息你的染污、热恼,这个是法的特质。请问现在我们平常的时候听见那个善知识,嘀咕他,你心裹什么相啊?这不是明明热恼相吗?明明是杂染相吗?居然说这个懂了法,你懂在什么地方啊?颠倒啊!所以这个颠倒是莫胜于此啊!当你真正的跟法一点相应的话,你绝对找不到一点点这种状态,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文字不是说你看了一下懂了!懂了!那有这么容易的?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懂的话,那这个佛法一点都不值钱,也不能称为宝。这个地方,所以我再特别强调一点,说平常的时候你觉得好像是很懂,那个都是我们的烦恼相、慢心,都是傲心、都是热恼心,高慢跟人家较量,都是堕落之因,持了戒觉得我持戒,他不持戒,跟法差了十万八千里;懂了一点,我讲的对,他讲的不对,跟法差十万八千里;真正你跟法相应了以后,净化这个,净化你的杂染相,这个就对了。你等到有了这个体验以后,你自然晓得这地方的这句话的意思,你绝对不会对你的师长起一念不恭敬,不要说师长,就是那个世间的那个十恶不赦的众生,你也都不会起他恶心,那个时候才是跟法相应的心;你看见他十恶不赦的,你怜愍他,这个人真可怜,我怎么样方法救他?那时候跟法相应,那时候你真的懂了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说未得之法能得者是无有之处,已得者不退失无有是处,为什么啊?

  【“由不恭敬,沉没法故。’”】

  法这个东西是无比的珍贵,佛陀他老人家自己,一听见人家讲法,他马上竖起耳朵来了。阿含里面就有这段公案,佛陀不大舒服躺在那里,那么弟子们讲法,阿难他们正在讨论,谈到精进,佛陀马上就坐起来,阿难哪!你刚才谈精进啊?是啊!他无比的欢喜、无比的赞叹、无比的恭敬,为什么?佛陀之所以成佛原因就这样。他生病了,他一听见这个,马上至诚恭敬的,躺在那里马上坐起来,他没有一点点说,这些小孩子还讲那个东西,跑到我面前来班门弄斧,对不起,如果这样的话,他完全不是佛了。所以这个地方,这是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人必须应该了解的。你不是要学佛吗?看看佛是什么样子的啊?你懂得了这点,你才会了解,为什么桑博瓦跑到任何地方,听见了两个人讲经,他跑的去听,听完了又说我的恶业,佛陀不是很明白吗?成了佛了,他的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还是没了问题的,还是个初果的罗汉,讲到两个字,他好高兴,内心当中生起来了,恭敬法。所以我们现在反省一下,我们有没有恭敬?等你有了恭敬的话,你怎么可能去毁谤?你怎么可能去嫌恨?没有啦!这里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验,那就开始慢慢的懂了。

  【“设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

  前面是不亲近善知识的过患,这个里边就特别告诉我们,亲近恶友、恶知识的可怕的地方,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在正式说这些道理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有情他就是有这样特别的东西叫情,情这个东西不是你一个人单独生起来的,情这个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增长的,所以你绝不可能离开人家而独居,不可能的。但是实际上有没有?六道当中有的,阿鼻地狱的众生,他一个人,就他一个人,还有呢?生到天上的无色界当中众生,他是一个人,这样,有这两种人都是不能修行的人,他只是受那个果报。除了这个以外的话,他一定在“共”,其他的有情共处当中,那个时候如果你不亲近善知识,你一定亲近的就是恶知识,这个概念我们要清楚。所以我们在没有谈这个恶知识对我们害处之前,我们要了解,没有中立可能的,绝无中立可能,在这个地方如果要修学佛法的话,你要了解这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关于恶知识特别的行相等一下再讲,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你不亲近善知识,然后亲近的时候,恶知识跟恶友的话那怎么办呢?把你的功德渐渐的损减,一切的罪恶渐渐的增长,能够生起所有一切不是你欢喜的,一切的坏处都从这个地方来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一定要远离,那么这个地方呢特别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你一定要亲近善知识,而在任何情况之下,一定要远离恶知识,为什么呀?因为你亲近善知识,一切的功德增长,亲近恶知识呢,一切的过恶生长。现在休息。现在我们就看一看,这个恶知识,经上面先说明,这个道理前面已经告诉我们了,亲近善知识跟恶知识之间,那么这个地方我特别提醒大家,你不亲近善知识,你必定亲近恶知识,这个里边并没有中立可言,不进则退。你拼命上进都不一定进的去,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所以这个地方没有选择的,不是我站在那里,我说赞成不赞成啊?也没有人举手,有人赞成的也不举手,有人不赞成的也不举手,这可以中立的,现在这里没有中立,你只有亲近一面。那么这个道理,目前眼前也许不一定了解,你们好好的修学下去,等到你觉得对法的行相有正确的认识的时候,你这个概念会很清楚。我说这个法相清楚的时候,不是说你文字上面能够辨别的清楚,法相真的清楚,就是你内心的行相看的很清楚,起心动念就是这样。然后那时候,你看别人大概也可以了解的,那时候你就很清楚、很明白的,这中间绝无选择的余地。我告诉你们,我自己的一个痛苦的经验,二十多年了,那时候我出家没多久,我这个胃一直不大好,那时候就比较弱,跑到那个地方去的时候,有一个法师I他非常好,非常同情我,看见了,这个人他多多少少大概也听说了我出家的因缘背景,所以很承蒙他看得起,他就来跟我说,送点衣服给我,然后就说某人啊!你身体不大好,要好好的多保重,小心啊!那时候我觉得这个法师真好,真慈悲啊!然后他就告诉你,你吃东西,这个小心,那个小心,那时我真的很感谢他,但是我后来了解,恶知识!我真进一步了解的什么啊?他的恶的真正可怕的地方,平常我们在恶当中不自己晓得在为恶,他倒是一番好心,那时候我处处地方觉得真是这个!这样啊!等到后来我慢慢的了解了,有很多人他往往一生在无病呻吟,还有呢自己觉得病,就受了那个病的磨折,我自己总觉得自己好像是蛮不错的样子,同样的受了这个困扰一生。我不妨把这个公案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作为你们一个最好的参考,千万你们不要跌这个觔斗。我从好的方面去说,我刚开始的时候,住在福严精舍,那么后来,福严精舍因为办学,我就到同净兰若,那时候还承常法师亲自送我去,那么常法师就给仁法师讲,说法师啊!这个人很不错的,不过他身体就比较差一点,那么承蒙仁法师也看得起,所以第一天晚上住在那儿,第二天早晨吃早饭的时候,仁法师就说,身体好像不大好,你自己小心啊!我就跟仁法师说,法师啊!你不要把我看成病人,我可不愿意把自己看成病人!仁法师很听得进这句话,我以后所以能跟他多少年,始终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承蒙他摄受的,当时有两个大原因,一个原因我跟你们说过了,一个就是我这句话,我心里的确是这样,我一直觉得不能把自己看成病人,从不把自己看成病人,尽管如此,所以有很多小小的事情,向来是我也不喜欢吃药,吃药,吃它干什么?病倒再说,吃药增加麻烦,打起精神来做,但是后来因为我这个胃一直弱,后来到了美国了,那时候胃已经动过手术,动过手术总觉得这个地方不大对,到现在我还记得,就是第一个前面这个很慈悲的那个法师告诉我的,他身体也不大好,很多人都有胃病,他就说这个胃病应该怎么样?怎么现象啊?我就受了这个影向,牢牢的觉得,他也看了很多医学的书,现在我发现这叫什么啊?见取,这众生的这个见,见何之难拔!到了那个时候又胃不大好,那么就看医生,那时看了几次医生,觉得没问题;但是我受了先天的影响,我晓得那个中医治本的,西医治标的,西医往往等到你那个病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治了,我心里总觉得想,他是现在检查,检查不出来,但是那个根不拔掉总归在,所以自己以为自以为是,他医生说,你不必吃这个药,既然我想不对,我又拖了那么久,我主动的自己去买那个药来吃,前前后后吃了一年多。我现在这个胃不好,我现在回想起来,受这个绝大的影响,往往心里面自己觉得有病,就害在这个上头。所以,以后当然这个世法上面,佛法上面亦复如是,往往我们自己觉得,他在安慰你、帮忙你,然后呢?让你向上这个精进的这个一股力量。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二卷A面

  让你向上这个精进的这个一股力量,拿掉了,人家釜底抽薪,是把你坏的事情釜底抽薪,这种人就是把你好的事情釜底抽薪。你听了这个话觉得很来劲,本来你准备打起精神来向上冲的,他告诉你:“某人啊,你身体不好,好好的休息休息,营养营养。”你说:“对啊!早晨起来多睡一会。”然后呢这个地方该要要冲的地方,那个冲劲,他就不知不觉就把他拿掉了。真正可怕的还是这一些,这个时侯,你一定要有什么?要有自己的具慧才能够辨别得出来。所以他前面告诉我们具三相,正住还不够,还要具慧,那个时候,你才辨别得出来,他是正说还是似说--似是而非的这种说法。看文:

  【“念住经云:‘为贪嗔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

  一切的善法的根本是善知识;一切的恶法的根本就是恶知识,这恶知识就是你旁边那些人。他自己在无明当中,还是告诉你,就像毒树一样,毒树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根毒全部都毒,那个风吹过,吹过毒树的风吹到你身上,你就中了毒了,你完全不觉得,吹到身上你觉得蛮凉快。然后太阳来的时候,你就坐在树底下,觉得还很荫,你中了毒了。这个恶知识就这么个可怕法。

  【“涅槃经云:”】

  用不同的经典来告诉我们、教诫我们。

  【“‘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

  我们也对恶知识应该这样,就像这个菩萨防备恶知识,怎么个防备法?对这个恶知识的怕,怕到极点。醉象,在印度是最可怕的是大象,那个象己经调伏了,他平常不会乱发脾气的,一旦吃醉了,那就乱搞,这个野象,在还没有调伏的那个野象在森林当中,只要这个象群走过去,狮子老虎都会让开的,你可想而知,这个象多厉害,所以当那个醉象来的时候,那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可以说可怕极了,但是菩萨对这个恶友的恐怖远超过那个醉象,为什么啊?那个醉象最多把你命送掉,恶知识,不但把你的善根、命送掉,把你的净心,换句话说,把你的善根是连根铲除,这么可怕。这醉象把你这一生弄死如此而已,恶知识一定把你送到地狱里面去,这么可怕。这一生弄死,最多痛苦短短的没有几个小时,到地狱里是无量无边劫。所以

  【“又说彼二,一唯坏肉身,一兼坏法身。”】

  这我们可以分别的清楚。

  【“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

  醉象任何一样东西的伤害,他没办法把你送到恶趣。但是恶知识一定把你送到三恶道当中。

  【“谛者品亦云:‘若为恶友蛇执心,弃善知识疗毒药,此等虽闻正法宝,呜呼放逸堕险处。’”】

  万一、一旦你亲近了恶知识,这个恶知识像毒蛇一样,而居然你执取不舍,你还以为他,依靠他,就相当于这恶知识把你的心抓住了一样,那个时候,你一定远离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什么啊?治疗我们无始三毒大病的对治之良药,这个东西你不要,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你听见了正法宝没有用,尽管你听见了,不要说听见了,乃至于你讲能说能道没有用。下面最后一句“呜呼放逸堕险处。”险处就是三恶道,放逸的话,精进的相反,本来佛法照著如理行持的,现在对你听见了没有帮助,你没有照著去做,而且不听,世间的恶人还不一定一定堕到无间地狱,也不一定堕落地狱里面去,这个修学佛法的而不能亲近善知识,走错的话,是一定堕落,而这个里边真正最可怕的,就是那个引导你的人─恶知识,这点我们一定要了解。

  【“亲友集云:‘无信而悭○,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

  这个就是指出恶知识的行相,恶友的行相。第一句话己经包含了全部了,无信─没有信,那么这个信,大家要注意,不是说我信佛,不是,不是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不算,信的特别的行相--是净心为信。那我们怎么判断那个净心为信呢?所以一定要具慧。信的特质你能够净除烦恼的,如果你正确的了解了以后,这个人一开口,你已经了解了。平常我们常常会谈论是非,一开口你晓得,对不起,他既然在这个是非当中,他这个心当中不干净,在烦恼染污当中,马上远离,所以真正修行人,他必然是。你说真正修行人是非都不谈吗?谈!什么情况下呢?要辨别清楚,怎么样去恶从善,他辨别得很清楚,是!但是他绝对不是像世间上面的这种,谈论是非的方式。这个我们要差别弄得很清楚,修行绝对不是大糊涂蛋,修行是决定大智慧,他对任何一个行相判别得非常清楚,是、非,但是他的判别是什么?晓得怎么去去染转净,这个坏的,你怎么样去净除他,怎么样防止自己不受染,净化,然后怎么样去帮助别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有这个毛病你如何去帮助他,当然你还晓得他的病根何在,所以你一定,对方也知道他,可是这种知道的,跟平常,我们在烦恼当中这个行相绝大的不同,你后者的知道,你完全不动,所以你能够他的是非看得很清楚。另外一种的话,你自己完全缠在里面,你也不晓得自己染污不染污,实际上呢,一团黑,所以前者是正分别,这我们必须要的,后者是妄分别,这是我们要去掉的,而我们所以能够去掉妄分别,就是靠你那个正分别。在前头我们刚开始的正分别,是跟闻思相应的,等到你证到无分别智的时候,那个时候如如不动,那个是修相应的,但是修相应的这个如如不动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这个又错了,所以根本、后得等这种行相,慢慢地慢慢地我们了解,我们千万不要现在说:“你不要去妄分别。”实际上呢掉在大无明、大糊涂当中,什么是非不辨这个叫做修行,假定这样修行的话,那太容易了,你只要睡在那里的话,他不是修行吗?你在这儿什么都是不分别当中。所以佛经上面也说,那个螺蛳蚌蛤那种人,他是无分别,他岂不是也得了无分别智了吗?他根本分别不清楚是非善恶来的,所以这个我们要弄得很清楚,随便一提,这里你要分别得很清楚信的行相,把握住这点,好了,然后呢下面悭贪、妄语、离间等等!那是更糟糕的,更粗猛的,我们容易了解,妄语、离间,凡是这种人,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千万不可以亲近,不要跟那些人,这是恶人,所以这个恶人绝对不是今天跟你吵架,跟你骂,跟你吵,不是。佛法上面这个我们要了解。

  【“若自不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

  如果说,你自己虽然不作,你一旦亲近了那些人,对不起,人家总觉得你,实际上你自己也一定沾上,人就是这样!譬如现在人家随便来说,以我来说,我跑到很多地方,当然现在年纪比较大了,认识的人比较多了,以前我跑到什么地方,人家常常问,某人啊,你那里来啊?我就告诉他,我在那里,依止某法师,他一听,好好好,欢迎欢迎,为什么啊?我现在就沾了光了,不是我自己好,那就是我亲近的善知识。反过来,你今天什么地方,他一听的话,他虽然说好好好,心里面在这里好,心里面就想办法,怎么挡住你。我想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吧!就这样,实际上呢?从外面也说明里边,那恶名也增长。

  【“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

  实际上呢,你一旦亲近他了以后,不但名誉坏,实际上状态呢?就这个,你一亲近他,对不起,他的过错你都沾上了,就像那个毒箭放在你的袋里一样,那个毒箭沾了那个,碰到什么,什么地方就中毒,虽然你自己不毒,可是你靠在那个地方,一靠近你也完了,所以

  【“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非有令新增长。”】

  这就是恶知识的特征,如一靠近他,那个罪过性罪遮罪种种恶因,以前有的你不能减,我们修行佛法,以前有的,要减掉它,现在你靠得了,不能减,不但不能减,你原来没有的,他也会让你增长,我们修行应该去掉他,跟他相反吧!所以他修行要靠善知识,要远离恶知识。

  【‘知识敦巴云:‘“下者虽与上伴共住,仅成中等,上者若与下者共住,不待劬劳,而成下趣。’”】

  所以这个善知识告诉我们,下等的人,虽然跟那个上等人住在一块的话,勉勉强强跟成个中等,所以向上爬不容易;但是上等人如果说跟一个下等人,不待劬劳,你不要花气力的,跟他一样,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修学佛法如逆水行舟,拚命努力都来不及,所以为什么佛在世的时候处处地方重视,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注意,修学佛法为什么常常说千万不要迁就情面,情面这个东西,就是本身最大的染污,在佛门当中,真正的大坏蛋倒是没有的,就是自己不晓得自己在无明当中,往往受这个害,然后呢我们情面所累,就跟著下去了,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情,我们今天虽然末法,在这种环境之下,居然还能够出家,那好不简单、好不简单!在座的诸位都是这样,大有前途,各种条件这么好,今天能够出了家了,要想把宿生的善根继续,记住!第一个重要的--要靠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否则把宿生的难得难得积下来的这个善根,不知不觉当中害了,把自己送下地狱,那就太划不来。那么前面重要的己经都一一指出来,每一个行相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为了加深这个概念起见,请大家看一下这个科判。这个科判在最前面,最前面第一张的反面,“如何正依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正式修学佛法就是我们前面的基本的几个条件都具足了,然后呢,正式修学佛法之后,这里面分成功二部份,道的根本─亲近善知识,那么亲近善知识又分成功六个项目,第一个说明所依善知识的相,第二个说明能依学者之相。善知识应该有什么条件?那么自己去依靠他的,应该具足什么样的状态?每一个项目当中啊,要仔细地自己检点,然后呢有了这个条件,怎么样的依止?怎么样去依止他,后面又特别说明依止的殊胜利益,以及不依止的大的祸害,你每一个次第都认识、都了解、都做到了,那修学佛法真正说起来己经过半,“行百里者,所以九十里,过半。”你己经跑了九十里了,这千真万确的,将来你们自己好好的努力走上去看,如果说你一旦真正的依止到这个善知识的话,修行事情不难,这一句话我先说在这个地方,现在大家不妨慢慢地努力下去,如果说你们这一生体会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大家那个时候,大家值得谈恭喜恭喜。最后

  【“第六摄彼等义者。”】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个文,这个摄彼等义是什么意思呀?就是说,前面的主要的项目都己经说了,还有一点的结论以及有所遗漏的,没有交待清楚的,这个地方说一下。因为这个修学佛法,这一点太重要太重要了,所以把重要的几个大纲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交待的清清楚楚。现在我们看:

  【“世遍赞说尊长瑜伽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

  为什么一般普遍的、共同的、没有例外的,特别强调赞叹、来称扬、来重视这个亲近善知识的这个道理呢?尊长瑜伽教授,教授,换句话说,我们修学佛法的重要的纲要,重点,这个重点说明什么?尊长瑜伽。说依止这个善知识,怎么样才能够依止善知识相应?瑜伽二个字是做对,不是说我懂得一个道理,道理懂了以后,你做了没有?做了以后,是对不对?对了以后,是不是跟他所说的相应?这个是我们修学佛法第一个重要,你做对了,下面的问题都解决了,可以这么说。就像前面所说的,已经告诉我们清清楚楚,然后呢下面要叮嘱几件事情,你道理虽然懂了,你虽然去做了,要殷重的去修,不是马马虎虎,所以说:

  【“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

  假定你虽然修了,修的一趟二趟,没有用。所缘境就是我们所修的对象,我们心里面一定有一个所缘的对象,你念阿弥陀佛,就念阿弥陀佛,现在我们所缘的什么啊?贪嗔痴相,这是我们所缘的,不知不觉当中,所以才叫无明!所以叫大无明,所以叫痴相,就是这个,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清楚很明白。当眼前好吃东西摆在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心眼比这个眼睛瞪得更大,那就是我们心缘这个东西的时候。反过来有一个冤家对头在眼前的时候,尽管你的面孔上还带著三分的笑,你这个眼睛也瞪得这么的大,那时候你心里就缘著这个东西,现在我们缘什么?缘这个法─怎么依靠善知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修的时候,次第就是照著前面告诉我们,他不是说一趟二趟,一趟二趟都不够,何况是我们懂了懂了,听懂了,书本一合,这个不够的。不过目前既然我们的重点先要了解、认识,重点是摆在这个上头的,是!有能力马上就修,没有能力,先把本论的整个的次第纲要了解了,然后一步一步的慢慢地深入,这样的作法,应该这样的认识,那么下面就是策励我们。

  【“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须恒亲近,无错引导,最胜知识。”】

  现在我们自己问一下看,我是不是?是什么呢?至心欲行法者,你是不是真正要想修行要走的路,现在有很多人说,我真是一心想修行,一心想念佛。不管你是哪一个,这看看是不是真正的心里面至心要想做这个。要想做这个,那么须恒,恒字恒常不断,亲近,亲近什么啊?最殊胜的善知识。这个最殊胜的善知识一定能够引导你,没有一点错误的,这是必需要的。

  【“尔时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时,恐有所失。’”】

  怎么依靠呢?这个祖师告诉我们清清楚楚,你依靠他的时候那是战兢愓厉,就怕有一点点做的不对,这个是需要。说到这里,我也觉得我们在座的同学当中,在座同学处处作为,可以做为我的老师,刚才说的固然是,其他的处处也是。有一天我在房间里面,听见那个电话响了,我就拿起电话来,一看那个电话不是我,找别人的,马上有一位同学:“找那一个?”他本来在那儿自己用功,听见了以后,真是我的善知识,尽管我,实在是谈不到什么,可是在那个地方,也只是像那个什么录音带一样,把那个我老师告诉我的,告诉你们一遍,但是他心目当中就很认真的这样,我觉得这是我的善知识。是说明什么?说明真正的依善知识的相,就是他处处地方一心一意的。我看见古来很多那种大德们,他的的确确,就像是所谓的孝子心一样,他一天到晚想,这个善知识怎么样,他怎么样去承事他,就怕一点点的小小的错误的地方失责,说到这里,譬如我们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离开这里,那个离开这里的我没留他。他一来的时候,我对他印象很好,觉得这样,总是不管任何人,现在只要他肯跑到佛门当中,我总是无比的赞叹。他来了第二天早晨,正好有居士们来给我什么开心果,好像,然后呢我放在我房里,第二天早晨我就拿出去,我就跟他说:某人啊,你去供供佛,就这样,等一下拿到斋堂。他拿了这个东西放在那里一放,也就不管他了,那我也没有说他,又过了个半天这样。后来总算看见供在那里,我就跟他说:那么供好了,你收上去。他说下午供的,要摆到明天。结果交到他手上开始,到等到斋堂上面,三天以后。我一看非常可惜,我在那个时候心里想,我不晓得用什么方式能够帮他忙,但是我一定要努力去帮他忙。我所以说的这二个公案,同样地这二个人,我心里面,拿世间一般来说,说不定你们会欢喜那个人,但是我自己那时候开始,处处地方告诉我,这二个都是我善知识,我可不要学这个,应该学那个,是这里随便一提。所以他们真正的依止善知识,的的确确的有他成就的条件在,这是我们应该学的地方。下面告诉我们

  【“谓若不知依止轨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亏损。”】

  这是假定我们不晓得依止的道理去依止的话,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受害。这个是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要特别警惕的,要非常警惕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很多人跑的来说,这个地方佛学院我去念书,你要想去念一张文凭,不要来;上次说的混混,那更不可以,一定要在这个概念上面,一开始弄得很清楚。所以对这地方的来说,在座的同修来的,极大部分我跟你们说,来了--试!试一个月到三个月,觉得不对,慢慢的回去,正好。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这里,你弄得不对的话,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损害,这又何必。

  【“故此依止知识法类,较余一切极为重要。”】

  比下面的都重要。这是基础,你有了基础的话,上面慢慢的没关系;反过来,你没有基础,急急忙忙找到善知识,垮下来了有什么用?所以他这个地方,大师特别告诉我们说,

  【“见是究竟欲乐根本,故特引诸无垢经论,并以易解,能动心意,符合经义,诸善士语,而为庄严,将粗次第,略为建设。广如余处,应当了知。”】

  所以现在大师,说他看见了这个是我们究竟欲乐的根本,我们现在要得到的真正的好处,应该是究竟的,这个就是成佛!成佛!这个要想得到成佛,这根本在那里?就在这个地方,依止善知识。所以他特别引经、论、袓师的语录。而这个经论是什么?无垢。这个无垢,实际上这个里面有二个条件,第一个这个经论本身是跟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法完全相应的,这个话怎么讲?譬如说像大乘法,那么就跟大乘相应的;如果说是学性宗,那么性宗相应的。所以他经论本身固然是没有错,还有呢机本身也是完全相应。这个机就不大容易,佛说的这个道理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应机本身又有相当的条件,现在大师离开我们有几百年了,所以我们要检点检点自己,使得我们也能够应他,那就对了。引了这个经论以后还什么啊?以易解,能动心意,这二句话。他虽然现在在这个地方,讲了经论,可是如果说,不说清楚我们还是不了解。我跟大家研究,我也本著这个原则,所以有很多好像很通俗,原因为什么?因为通俗,所以我们容易了解;因为通俗,所以我们立刻感受到,这样才对。感受到了什么?能动心意,能动心意的。那要转过来,否则的话,我们无始的无明像生牛皮一样,一动不动,那讲了半天有什么用?听了半天有什么用?所以这个时候原因是为什么?大师一番的苦心,我们现在也很认真的在这个地方学,而这样的解释却是符合经义的。能动心意不一定符合经义,讲得天花乱坠,讲错掉了,这个又害了,他还要经义完全符合。而把深奥的经义,经过这样的说明,我们如实的了解。那么这个大师也说“诸善士语”,那就是袓师的语录,这个地方真正庄严,这个才是我们的庄严。而这个地方所说的还是什么啊?“粗次第”,这是大纲,略为建设。所以在这个地方原则都有了,这个重要的一点都不欠。那么现在呢剩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修行。如果要想了解得更多,“广如余处”,这我们自己去找。下面又来一段叮嘱,这个叮嘱实际上跟我们实际的状态完全相应的。

  【“我等烦恼,极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师道理,知亦不行,诸闻法者,反起无量依师之罪,即于此罪亦难发生悔防等心,”】

  这是实际上的状态,我们现在怎么办啊?糟糕,烦恼非常的粗、非常的重,粗是指这个行相,重是指这个量。质、量又粗是又重,这样。那个时候完全要靠善知识来净化它,却偏偏又不了解,不了解依师的道理,这第一个难关。了解了以后呢,知亦不行,知道了不照著去做。在这种状态下,闻法者反起无量依师之罪,本来依止了善知识的话,是净除罪障、积聚资粮,因为我们没有能够正确的如法行持,所以反而增长了很多罪过。那有了罪过怎么办呢?马上忏悔啊!结果呢?即于此罪亦难发生防悔之心,要去忏悔,已经造的要去忏悔,没有造的要防护。这个真正忏悔的时候,一定要这样的,这是大师特别这个地方,真是老婆心切。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二卷B面

  大师特别这个地方,真是老婆心切。我经常犯的,这个地方经常犯的就是这个,仔细翻翻、仔细的翻翻看。所以

  【“故应了知如前所说,胜利过患,数数思惟,”】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前面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看那个道理,这个道理就实说来就是对我们最切身相关的。他照著去做,对你有这样殊胜的大利益;不照著去做,对你有这样的严重的害处。那么为什么我们了解了以后做不到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这个业力很重。所以他下面告诉我们,我们真正重要的应该什么?数数思惟。这个“数”就是我们的业流,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业流非常强,所以听的时候尽管很好,听完了,这个业流又来了。那么你唯一的办法怎么办呢?就是听完了以后,马上去思惟、观察、深入,那个才是真正产生功效的。所以以前最早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往往有这个感受,说这个佛法上的道理是明明知道了,但是呢就偏偏做不到。为什么?跟大家提过这个事情,我想在座的一定有同修有这个感受,原因在那里啊?就是这个,对治它的方法呢?数数思惟。第一个不懂,固然一点办法都没有,懂了以后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如法的修持。所以这个地方,现在的修持是思惟、多去思惟,思惟说你做的有什么殊胜的好处?不做有怎么严重的害处?有了这个,你会心里想努力去做了。那么进一步,你就觉得如何做法?然后你这样去做,那就知道了、你也做得到。所以我们前面说得明明知道了偏偏做不到,实际上没有正确的如法的知道。

  现在我们动不动说,你就不要妄分别,你不要分别就行了嘛!好像这一句话说起来好简单,结果真的做到了吗?对不起!一百个人,一百个人做不到,说实在话是这样。为什么原因?就这个次第你根本,就是把这个大原则,我们就像看那个太空上面的人造火箭,这人造火箭大家知道了,知道是知道了,它在天上、我在地上,相距十万八千里,了不相干。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每一个地方的次第告诉我们,我们就可以如实的走上去了。

  【“于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诸罪,应由至心而悔,多发防护之心,自应励备法器诸法,数思圆满德相知识,积集资粮,广发大愿,为如是师,乃至未证菩提以来摄受之因。”】

  说我们以前无始以来没有如法依止,那些罪过现在了解了,第一件事就把它忏悔,以往的忏悔。以后千万不能再做,所以防护以后。罪障消除了以后,自己努力去修习,使自己成一个法器,成了法器才能够接受佛法,能够接受佛法如理修学,才能够成就,那个完全靠善知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修行的是怎么?是这一件事情,然后数数思惟说圆满善知识德相,这样。现在我们偏偏没有,为什么?很简单--业感缘起、障碍重重。所以因为这样了解了,只要你肯努力,于是罪障除掉了,资粮积聚了,你只要下这个因,将来一定感这个果。那你现在忏除罪障、积聚资粮,为什么?说目的是为求这个,所以他说积集资粮、广发大愿,说我要成无上菩提,要想成无上菩提必定要走这个路,这就是我们现在发的愿。你能这样做的话,那么种了这个正确的因,因为得到了这个正确的因,所以你将来得到这个果。所以在你还没有证得无上大菩提因之前,你一直这样子努力,这样努力有这个因,将来自然感这个果。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忙的就是忙这个,你有了这个因种下去了以后,自然而然将来文殊师利菩萨,也会跑到佛城的东边跑得来说,某人啊现在你要求了,你要怎么做啊,五十三员大善知识都等在那个地方,他已经等了无量无边劫了,我们就是不成气候。这个话我想我们大家了解,没有一个佛菩萨例外的,他要救我们,无量无边劫都等著我们,就是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没有成就这个法器。一生取办不难,关键在那里?就在这里。

  【“若如是者,不久,当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识不知厌足善财童子。”】

  我们能够这样去做的话,不要多久,为什么?罪障清除掉了,资粮集聚嘛!你有这个因,当然马上就感得这个果,这不简单嘛!所以我们想,成佛遥远得不得了,不遥远!善财童子一生取办,你只要因地做对了,就是啊!那么这两位是,一个是大般若经当中的常啼菩萨,一个是华严经当中的善财童子,这个公案在这里不详细说了。常啼佛子就是大般若经当中的,为什么叫常啼?他为了求善知识痛哭流涕,乃至于他自己把那心都挖出来给人家,求善知识这样艰难法。善财童子,那我们比较更熟悉一点,你能够这样做,不要多久就可以、就得到,那么这个是善知识那方面。我们现在晓得了,原来修学佛法从这里上去,我们要感到庆幸,真正难的你找不到这条路,现在找到了,走起来是容易的,将来你如果正确的了解的话,我现在的认识,不走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走是一件很省力的事情。我们大家会想,那个修起来这么个难,你怎么说这个不走是难,是走反而是容易。这个道理说起来真简单,我们人人都可以体会得到,就这样。平常我们修行,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业障在这里,所以这修行的真正很多状态、障碍没除,重重障碍你当然没办法,资粮没积聚、路途不晓得,所以难。等到你真正了解了以后,为什么容易?清除掉了,当然容易。譬如我们现在来说,世间的很多好的事情,哪有一个人不想的?人人想,叫你不去做,谁都不愿意。有一个好东西摆在那里,叫你说坐在那里你慢慢的去吃,你受不了。为什么好东西在那里的话,叫你不去吃,我们的的确确,就一个劲儿叫你坐在那里,坐不住,站起来去走是远比坐在那里来的容易,那我想我们大家体会得到的,对不对?为什么?那就是你内心当中,如实的了解这个对你有好处,然后升起来推动你的力量,那个时候做起来就很容易了。佛法也是如此,现在我们脑筋里都有的染污,等到你真正认识了我们真正要求的一切好处,都是靠什么?这个法财,佛法之财,那时叫你不做是难的,叫你做是容易的,我想这个大家可以体会得到。最后说一个最切实的一个例子,那现在我们大家住在这个地方,忽然之间大地震了,人人夺门而出,叫你坐在这里真难,要有一点本事,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你还坐得住,否则的话一定逃出去,是不是逃出去比坐在这里远来的容易啊!所以我们不能做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如实的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所以真正难的话,还是在正知见,你正确的了解了以后,人人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修行真容易,现在的难关就在这里,他一关一关给我们的突破,每一个地方指出世间的真相来。好,我们继续下去,说现在晓得了这个亲近善知识,那么善知识就要修,所以前面、后面都要修。所以这个修的时候,把那个修的道理,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现在我们很多人动不动讲修行修行,说起来怎么修行都不知道,我们把下面这个简单的这个道理一看,我们那时候才晓得修行原来要这样的,那个时候再谈修行不晚!下面看

  【“略说修习轨理,”】

  这是把他修行的纲要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方式是怎么样的?道理是什么?说修行的道理是这样的,应该如何的方式去做。现在我们看,

  【“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第一个呢先正明修的方法,第二个有很多错误的,这个错误的一定要拿掉,这个非常重要,那个错误的不拿掉,你弄不上去的。譬如我们现在烧饭也是一样,烧菜也是一样,你泥巴、毒药你不拿掉去烧的话,对不起!这个吃下去把你吃死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修行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太多的这种错误的概念梗在那个地方,弄了个半天,不得进步。真的说起来不得进步是大幸,实际上你进步了─堕落,因为那错的嘛!就像刚才说的那个比喻当中,你那个菜,农药没拿掉,泥巴没拿掉,不烧摆在那里还好,烧好了吃下去的话,不死也得大病一场。所以他下面这个破除邪执非常重要的,那我们一条条看下去。那个正明修法分成功两样,

  【“一、正修时应如何,”】

  正确修的时候怎么办?

  【“二、未修中间应如何。”】

  在没有修的时候如何。平常我们这样修,譬如说我们讲早晚殿、礼佛、念佛、打坐,那么早晚殿下来以后怎么办?打坐完了又怎么办?他这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告诉我们。你真正了解了,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一点都没有错,二十四小时,所有的时间都可以利用,时间是这样,做事情呢,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在修行,这么好法。打坐的时候固然是,下来还是;吃饭的时候固然是,睡觉也是!现在我们真可怜,不要说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不行,就是打坐的时候也不行,打坐打妄想,然后上早晚殿也不行,真是可怜!现在看看他怎么告诉我们的。好,我们现在继续下去,说这个正修行是先讲分成三部分,

  【“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结。”】

  说做的时候前面要有什么准备,有了这个准备正式做的时候如何做法,做完了以后应该怎么样来回向,他每一个地方非常清楚!其实我们中国的袓师没有一个例外的,不要说很深的大经大论,天台的小止观,这个我想最简单吧,他也说的很清楚,你还没打坐的时候前面应该怎么办,做完了,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坐完了以后说入、住、出,三个很清楚嘛!入是前面的加行,住是正行,出,出的时候就是这个地方结行。所以凡是正确圆满的教授、无垢的教授,一定这个次第完整的,绝对不是我们现在修行,你不要分别,如如不动就好了,那有这么简单的事情!佛陀已经是十地菩萨了,最后生菩萨,不是十地菩萨,等觉上面他还要修了很长一段时候,要这么苦行!那我们就是一句话,居然就把事情弄了结了,那不是一个大误解吗?很清楚。我们现在看下去,说这个地方,现在正修的加行是怎么样的,

  【“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师传记,”】

  这个有六个。下面这句话记住,凡是这个地方表示我们现在这个地方的教授有圆满传承,绝对不是现在我们乱来的,同时我们听见了这个以后,要晓得说有的人告诉你这样,有的人告诉你那样,你看看他告诉你的传承如何。所以我当年去学的时候,刚开始的讲一般道理,他没有;正规讲的时候,这个老师一定说的我这个师承那里来的,说的很清楚,说我的老师谁,老师的老师谁,然后追逐上去的时候,阿底峡尊者什么。上面大家晓得就不谈了,这个地方你别小看他一句话,所以以后我们真正学的时候,你了解一点普通知识没关系,反正随便谈谈,你要真正的摸进去的时候,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看下面的这些条件,

  【“谓善洒扫所住处所,庄严安布身语意像。”】

  那个就是净地跟奉圣,我们把佛的擅场弄弄干净,弄得非常干净,然后把佛像安布起来,这是第一个。“身语意像”身像就是现在我们的,或者是雕塑的,或者是画的;语就是经典;那么意是什么呢?意就是我们自己了。真正说起来,这个身语意像,意就是教授的,这个善知识的教授,供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意也可以说就是亲近的善知识,才能够把真正的重要,能够传递到你心上去,第一个。第二呢,

  【“由无谄诳求诸供具,端正陈设。”】

  供养,第二个。所以种种的庄严,这是为什么?譬如说像小乘当中,这个破坏鬼神村(指草木等)不可以。乃至于唱念,不可以。但是在大乘当中,现在这里我们这个地方要供养佛,这些都可以了,这是庄严供养,第二。第三呢,

  【“次如声闻地中所说:‘从昏睡盖,净治心时,须为经行。除此从余,贪欲等盖,净治心时,应于床座,或小座等,结跏趺坐。’故于安乐卧具,端正其身,结跏趺坐,或半跏趺,随宜威仪。”】

  那么第三个呢,就是正式开始修的时候,一定有姿势的。那么姿势怎么办呢?他就告诉我们了,假定说你昏沉重,那么经行。平常的时候呢,主要的是打坐,除贪欲等等盖的话,那么应该打坐。这个打坐的时候,怎么办呢?他不要求我们苦行的,“安乐卧具”,坐的越舒服越好,不过不要贪舒服哦!他所以舒服就是不要你心里面,真正做的时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你全部的精神对住在你这个心念上头,现在很多人家,刚刚修行的时候,他先不讲心里怎么用这个功,他先讲怎么打坐,然后学那个不倒单,弄的个苦不堪言,就是这样,那真自己跟自己做冤家,这个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当年我的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管那双跏不双跏,你能坐固然好,不能坐,两脚伸开。当时我听了,别人告诉我这么认真坐,他怎么告诉我这样的?后来真正的好处就是这样。所以有一段时候专门跟他去坐的时候,他乃至于说:好,你睡下来。妙啊!你照著他办法去做,怎么做就怎么得到好处。但是正规的来修的话,最好是打坐,那是千真万确的。其他的就是这种情况下怎么调治你的,在这里现在我们暂时不谈。这是告诉我们的这个理路,就随自己的相应的为宜,所以说你拜也可以,是行也可以,乃至于睡也可以,后面就告诉我们睡觉的时候该怎么用功,吃饭的时候该怎么用功。当然这个这是修礼仪,正修的时候主要的是打坐。那么再下面这个,第四个

  【“既安住已,归依发心,”】

  下面是归依了、发心了,归依跟发心是两件事情。

  【“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这个归依也好,这个发心也好,要怎么办啊?这句话注意,要跟相续和合,而且决定要做到。什么是相续?身心,就是我们的身心。为什么叫和合?或者说什么是和合?我们现在说皈依佛不堕地狱,然后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念过了。请问这样的皈依和合与否?跟身心和合否?不和合,跟嘴巴和合的,耳朵和合的,所以袓师告诉我们,这个叫若耳出口子学。他下面说得很有意思,口耳之间短短数寸,何以美语堂堂七尺之躯?我们这个身体堂堂七尺,你耳朵听见了,嘴巴里念出来这么一点点,这个一点点东西,没办法对你的真正的身心有好处;实际上呢里边意思就说,你真正要皈依的话,身心要和合,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一心一意皈投、依靠,你没别的了。现在我们皈投的依靠的什么?无明相应的东西,平常的时候痴痴呆呆睡觉,这是我们要皈投依靠的,吃饭这是我们要皈投依靠的,聊天是我们要皈投依靠的,我们都在这个里边。碰见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大家起争论就是这个,当你真正皈投依靠的话,那些人都不要了,一心一意抱著这个三宝。如果说你现在念佛旳话,你的确会这样的,那有一点闲功夫,这个是真正跟身心和合的时候。所以这个皈依也好,发心也好,绝定要做到这一点,这个是原则。那么他现在的皈依怎么办呢?现在说

  【“于前虚空明现观想,”】

  就是说教我们观想,说前面的上虚空当中--观想,要观想到什么?显现,而且很清楚的显现。显现些谁啊?这个传承。这个传承分成功两部份,一个是“广大行派”一个是“深见派”,一个是代表方便慈悲,一个是代表智慧;一个就是弥勒菩萨所传的无著菩萨这样下来的,一个就是文殊菩萨、龙树菩萨传下来的。从佛开始传到这两个菩萨,然后每一个传承,代代不断的一直传到你的老师这样,老师传到你的身心上面。还有呢除了这个

  【“复有无量诸佛菩萨,声闻独觉,及护法众为资粮田。”】

  就是这个。这个传承,从佛菩萨开始一直传下来,传下来,周围上虚空当中无量无边的佛菩萨,还有声闻、缘觉及护法,这个就是你要归依的对象。正式我们修行从那里?从皈依开始,发心等等。皈依,皈依谁?皈依这个。所以平常我们真正真的念佛、念佛,什么叫南无?南无就是皈依嘛!就是这一个,真正要念就是这个。这个是完整的教授,在这个完整的教授当中,我们修的就我们相应的各别的法门,那你说一心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懂得怎么去念这个,懂得了这个总则以后,然后用那个总则当中修你的特别法门,就非常容易。关于皈依的道理后面也有详细说明,假定你真实懂了,照著去做就对了。万一不行怎么办呢?他下面告诉我们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都还不够,所以

  【“又自相续中,若无能生道之顺缘,积集资粮,及除逆缘净治业障二助缘者,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

  假定我们自己的身心上头,这样子我们没有这个善根,这个善根需要什么?要罪障净除、资粮集聚。这个资粮是顺道的那个顺缘,所以能生起的这个顺缘是什么--积聚资粮。还有呢?障碍要除掉,所以逆缘就是障碍,如果说障碍没有净除,资粮没有积聚,这个两个不具足,这两个什么?修道的助缘,如果是没有这个,你拼命的虽然去,跑到那里要想观想什么,没有用!所以如果说你没有两个助缘努力去修这个行相的正因;所谓正因,就是现在你因地当中努力--观,观了半天嘛接得过,就观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两个助缘,你怎么弄也弄不起来。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是故次应修习七支以治身心,摄尽集净诸扼要处。”】

  那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下面这个七样东西,来调治自己的身心。这个怎么调治呢?就是净除罪障、集聚资粮,这个七样东西,包含了所有的净除罪障跟集聚资粮的重要,实际上这个七样东西就是我们的十大愿王。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个十大愿王,好像是善财童子到最后导归极乐,现在我了解,是的,最后是拿这个导归极乐,千真万确。请问现在你下脚第一步,我们绝对不是凭空,你下脚第一步因地当中走对了,始终走这个走上去,假定你因地当中把这个拿下去,现在做对了,你就走这条直路,最后你拿这个功德圆满的时候--成佛。为什么?成佛没有别的,把那个障碍彻底净除,把那个功德圆满的集聚。现在这两样东西,这个七样东西也好,这个十样东西,包含了所有的净除罪障、积聚资粮。当然嘛!所以你因地当中第一步是这个,到最后一步还是这个,圆成佛道。这样的好法,这么的简单!现在我们妄说,这个十大愿王好像善财童子,到了那个时候才修的。不是的,现在下脚第一步修,你能下脚第一步修,你是走的个直路,如果说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要求往生的话,那上品。关于这一个十个内容啊,这里不细细的讲,我这是比较简单一点的说明。他为什么说成七支呢?说成七支不是十支呢?这个地方有几个开合不同,我们现在这个属于礼敬,是礼敬一支,然后称赞是一支;他那个礼敬并在一块的,所以摒掉一支。还有呢?他后面那个回向,我们这个回向,从常随佛学、恒顺众生,以及普皆回向,三支,分三支。他现在这个里面三支并成一支,又少掉两支,所以这个前面少掉一支,后面少掉两支,最后合成七支。而这个七支的内容,跟我们的十大愿王,完全一模一样,你们不妨把那个先看一看。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十二页,关于这一部份,现在就讲关于正规的修习,现在我们讲修行、修行,他有他的原理,有他的方法,那么平常的时候广泛的来说,那么二十四小时时间,任何事情没有一个不在修,乃至于吃饭、睡觉。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原则,把握不住这个原则去修的话,那尽管形式在这个地方,实际上内涵不是。所以我在这个黑板写这句话,“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太多的人,不管是打坐、参禅、拜佛、念佛,为什么修了半天效果不太明显,或者不大。效果是毕竟有的,这一点我们是肯定的,所以不大的意思怎么说?你学禅希望开悟,弄了半天没有消息;学净,希望往生,弄了半天没有消息;学教亦复如是。所以这个道理我们应该了解,了解了这个道理照著去做的时候,那么你行、住、坐、卧随宜威仪都是。当然最主要的是在做的时候,乃至于做了以后怎么办,他都有完整的理论,以及正确的方法,我昨天已经简单的说了,一共有六个步骤,实际上前天、昨天已经说了五个。那个地方到这里为止,只是讲皈依,实际上我们修学佛法,整个的就是皈依开始,这个是一个关键所在。谈到皈依,我们想像当中,好像很简单嘛!跑到庙里边跟一个师父,然后呢受个三皈依,磕几个头,然后呢有的时候送一点供养,一个红包,好了,就算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