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1-32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31-32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卷A面
确信这个佛,不要信自己,说我要这个样,这个概念拿掉,他要告诉你怎么做,你听它招呼,它会带你最快速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呢?你自己了解了这个全盘的内容以外,然后你从这一部份摸熟了,马上换,摸熟了马上换,这两条路是可行之路,清楚不清楚?所以我们现在才刚开始的时候,真正重要的大家了解了,你了解了这个以后,去做的时候,就不会把我们有一点小小的体验,就死死的沈在这里。这个沈在这里的祸害很大、很大。习性,关于这个习性部份以后讲到业那一部份的话,我会详细的讲。等到大家了解这个习性以后,回过头来一观察的话,自己就晓得了,原来在这种状态当中。那时候我们就开始,开始可以多多少少有一点修行的样子。现在大家自己的习性什么都不知道,做起来还觉得自己很对,陷在那个习性当中,不行。那是简单的说一下,的的确确,我们正式的了解的人太少太少,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好好的认真的去学这个东西。关于要学这个东西的话,那要很详细的说明了,所以他下面说:
【“故能略摄所应修事,亦可别书。”】
所以尽管是讲修行,简单的说明这个修行的道理,也可以写一本书,不是三两句话就可说得清楚的。总之一句话你事情了解的越多、越清楚,将来做的时候,越占便宜、越快速、越省事、越省力,最后的结果是越好。
【“能不能现一切至言皆教授者,唯是于此修习道理,获与未获决定知解,随逐而成。”】
所以我们眼前能不能现下当时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什么道理啊?说所有的大经大论,这是我们最好的引导。关于这个概念一定要对于我们上面所说的道理好好认真的学习,不但学习,而且获得决定的认识。有了这个决定的认识,我们就会这样去做。没有这个决定认识啊,我们就不会。那么会是什么状态呢?会的话我们就会样样如是了解了,然后照著次第去进去的,一步则成;不会的时候,我们碰到什么,碰到什么就站在这个上头,然后自己觉得很得意、很欢喜。说到这里请大家再回过头来翻到第四十五页,讲那个正修的时候那一段话,除了前面告诉我们正式修习以外,它那一段当中第三行,它说“此复若随,任遇所缘,即使修者,则于所欲,如是次第,修习尔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那个已经讲过了,大家又提一下,概念是不是很清楚?不但如此,“返于如欲善所缘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碍。”这第二点。假定说你没有把完整的次第有正确认识,而这个正确的认识又没有产生决定胜解,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会照著你应该走的路子去走,那怎么办呢?你碰到一个,你马上照著去修。这个时候它不一定能够像你所想的生的起来、修的起来。就像我们现在的,我赶快念的一心不乱,念了个半天,这么简单的事情,心里面偏偏散乱!至于说要想得定,那更是比登天还难,不但如此“返于如遇善所缘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碍。”结果反而还成大障碍,这个是一个好可惜的事情。而这个大障碍,下面又告诉我们:“若从最初令成恶习,则终生善行是悉成过失。”我们就这个恶习当中,一生在这恶习当中,自己还不晓得,自己还觉得很对:“我还很认真努力修行噢!我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我啊!在这可不倒单,我在这儿一天只吃一餐,噢!这些东西,我这个是什么,,,”自己还执著在这个相上面,一生善行终成过失!这个,我们要弄得很清楚。现在我们重新再翻回去,翻到五十八页,继续下去。
【“况于法藏诸未学者,纵于经咒广大教典,诸久习者,至修道时,现见多成,自所学习经论对方。”】
那么上面有一部份人,实际上是大部份人,对于整个的完整的教法、法藏,没有学的人;那固然不谈,现在我们太多人要修行,可是不要求好好的学的,这真可怜,总是有一些人认真去学过了,显教也好,是密教也好,所以他纵于经咒广大的教典,久修习者,他说广大的教典,就是说,他自己去在经论当中摸索,得不到教授。教授跟教典这个概念大家要分得清楚。教典这个地方,“教典”这两个字主要的就是你自己读诵经、论、注、释,这样,这个叫做教典;教授的话,你也是在这个经、论注释上面,经过善知识告诉你:“这个关键在那里,这差得天差地远!”你有这个教授,听顺这个教授,决定没有错,你只要肯做一定成功。单单摸索那个教典的话,往往是弄错,而且弄错的十之八九,这一个地方就是指这一个。他尽管对这个教典有长久的修习,可是等到修道的时候,怎么样?就说现在我们要修啦,刚才学的那一点放在那里,另外跑著去修一套。这变成功什么?所学的经论的对方,两件事情拆开来了。那既然拆开来了,请问你前面学的要它干什么?就是这个。所以一再的比喻说,就像看了地图指示你到哪里去,看完了地图指示你到哪里去,等到你要到哪里去,这张地图不要,不但不要,而且走反方向,那干什么?所以有一种人他不要经论的,他本来说我没有学,那还至少没有学,现在你学了半天,你都不要了,请问你学它干什么?那真是个大浪费啊!而且这种人多半变成什么?变成三世怨。现在世间很多世智聪辨的人,往往有一部份这样来的,他因为辨别这个东西,结果脑筋是非常灵活,但是法义并没有入心。因为法义没有入心,下一次跟他就不相应了,但是辨别这个力量聪明才智在的,就变成功世智聪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等到你们对业相认识的时候,你自己也会看得清清楚楚。继续。
【“此亦虽应广为抉择,然恐文繁故不多说,”】
关于这一点,真正说起来应该很详细的来说明,但是如果这样说的话太多了,这里也不说。那么这个地方,不妨也讲一个故事,大家重新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前面已经说过了。阿底峡尊者三个学生,大家想一想看,两个学生老是跟著老师,一个学生是专门自修。结果自修这个人不如另外两个,他还没走上错路噢!为什么?这个答案你们自己去找。最后两句话
【“破于修理诸邪分别,已广释讫。”】
破于修理,现在破除这个修行错误的道理,都已经说明了。
【“今应显示,如前所说,如理依止善知识之弟子,尊重应当如何引导之次第。”】
好!有了前面这个基础,我们就说了,那么能够如理依止善知识的这个修学的人,在这种状态当中,那个善知识应该怎么样引导他?次第又是如何?在这里我们不妨翻到前面的那个科判。那个科判分四大部份;前面那个一、二、三都已经说过了;到最后正学习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个根本是亲近善知识。那么亲近了善知识以后,应该怎么办?看那个科判第一表的反面。第一表的反面,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学徒之次第,这个分两大部份.第一个道的根本亲近知识,现在了解了;下面既亲近已如何修心,这个次第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然后这个亲近以后的修习的次第又分成两部份:先于有暇身劝取心要;第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关于将来这一个修行的纲要,你一定要记得很清楚,心里面非常明白,然后你修的时候,等到做的时候,很多地方现出问题来了。这问题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你学过前面的次第,你只要稍微一想,晓得:“毛病在哪里?”然后这个时候,你从有毛病的地方去把它补足,马上整个的这个概念就现起,然后你的修行就可以步步上升。就像我们这个讲一个机器一样,机器万一有了毛病了,通常你晓得这个次第怎么样探索,打开来一看,晓得在那里,一摸就对,问题解决、机器就动;那么,现在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所以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第二依已”】
己经依止了善知识,那么怎么样修心呢?这个也分两部份:第一个
【“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什么叫“有暇身”?什么是“取心要”?心要这个就是中心、重要的,其它东西都是虚假的,你忙了一生,毫无意思!这个是中心、实在的、而正确的,这个是我们所需要的,怎么啊?劝勉怎么样做这个事情,我们真正要修行,最重要的条件有三个:对自己来说,第一个要有修法的心,那么要有修法的心,要想修法的话,要找到善知识,要找到善知识这是第一个;能够跟这个善知识相应的,你必需要有修行的本钱,这个是叫做“暇身”;以及你要修行正确的方法,这三样东西并起来,事情就成功。就像一个三角架一样,这个三个必不可少的。任何少掉一个,不行!那么既然如此说前面的善知识已经有了,现在呢我们要去修的要靠我们的这个身体。这个有暇的身,是非常的重要,千万不要让它轻轻放过,一直要把这个概念提起来,劝自己说:“不要浪费啊!这个人身何等难得,修行必定要靠这个!”那么劝勉自己修行。对于自己修行来说,这一点太重要了!假定这一点大家真的认识,我的感觉,我们现在常住的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了。我们现在常住的那个鸡毛蒜皮这种问题,都在这一点上面没认识,都是没认识。我们现在不妨看下去,这第一个。等到自己有了这个认识,然后才谈得上如何摄取心要,那时再进一步再谈修。我们现在这个都没有,马上就修了,所以修不成功,不妨顺著次第看看。
【“初中分三,一、正明暇满,二、思其义大,三、思惟难得。”】
第一个正释什么叫“暇满”?换句话这个暇满的人身是什么?它有什么殊胜的大的利益?而这个东西又是非常难得,分成三部份。假定我们了解了这个暇满的人身的内涵,它有这么大的意义,有这么难得的话,我们很宝贝绝对不愿意浪费。就像说我们现在生了一个必死之症,结果大幸而找到一个药,然后如法的吃下去的,一定能够把那个病弄好。那一种药我们非常珍贵,绝对不可能随便浪费掉,现在治这个必死病的这个药,就是现在我们修行的这个暇满的身,这个不得了的意义而非常难得。一步一步看下去。
【“初中分二,一、闲暇,二、圆满。”】
什么叫“暇”?什么叫“满”?
【“今初。如摄功德宝云:‘由戒断诸畜趣体,及八无暇常得暇。’”】
这个上面说,由于戒与持戒,宿生持戒的功德,才能够断除这个畜趣体,这个就是堕落畜生以及八无暇。为什么叫“无暇”?无暇就是没有空闲。你要做一件事情没空闲是不行的,那么现在我们修学佛法呢?也是这样。你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不能修学的,就是这个修学佛法的条件,叫做“暇满”。下面解释
【“谓离八无暇即是其暇,”】
只要把这个八样东西拿掉了,就是。所以平常我们说的八难,你离掉这个八难的话,就可以修行了。
【“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
这第一个。
【“生傍生,”】
这第二个。
【“饿鬼,”】
第三。
【“地狱,”】
是第四。
【“无佛教,”】
是第五。
【“及生边地,”】
是第六。
【“懱戾车,心智为騃哑,”】
是第七。
【“长寿天。”】
是第八。这就是八难。
【“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
随便这个八样当中,你一旦堕落在这个上面,你就没办法修行。
【“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
你只要离开这个八个难处,才能够有机会修行,所以当你得到的时候,要策励、努力!这个时候要断生死啊!下面是解释。
【“此复若无四众游行,是谓边地。”】
通常我们说人,就这样,好像简单讲到人身,人身;实际上这个暇满的人身,不那么简单,佛法里边讲的人身难得,是指离开八难这个人身,所以你虽然得到人身了,假定这一个地方没有四众游行的话,才叫边地,还是八难当中。什么是四众啊?就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一个不是这个样子,而是这个里边的真正的正法。所以在很多经典上面,特别说明沙门有四种:所谓胜义沙门、胜道沙门,然后呢似道沙门、命道沙门、污道沙门。什么叫“胜道沙门”?现证的、亲证这个法相的,那个都是圣者;什么叫做“似道沙门”?他们能够如法法相一点没有错的,告诉我们这个正确道理的,这叫似道沙门;什么叫“命道沙门”?他自己努力如法修持,然后在这个道上面,以法来养活他的慧命,以色来养活他的这个生命,这个叫命道沙门;“污道沙门”是什么?剃了这个头,穿了这个衣服不能如法去行的,这个叫污道沙门。我们自己想一想看,我们是什么沙门?这个也不去管它,这一个地方说四种,就是前面那个三种,不是这个污道沙门。污道沙门不行,不过就是污道沙门,这个地藏十轮经上说的非常清楚:在末法的时候,你真正要找的还只有污道沙门,那么那个时候这个污道沙门,他有一个标准的,就是得正见的,这个还是可以,你随顺的、随顺那个正见,因为所使的道就在这个里边嘛!如果说这个正见没有的话,那他不管做的好,没有用。总之,这个道就是如法的这个。换句话说,这个地方如果说没有这个正法的话,那么这个叫边地。为什么叫边地?所以说没有中道之处;中道说离断、常二边。这个文字大家都认识,容或有人不认识,你暂时记一下,说到后面那个毗钵舍那会说得很清楚,不仅仅是个理路,而且我们马上会感受到:边是什么?断、常为什么指它二边?中是什么?中道是什么?那个时时你就认得“道”,第一个。
【“愚哑缺耳,断支节等名根不具。”】
就算你生到人身,就算有佛法,可是呢,对不起!你愚痴、哑吧、耳朵缺、断支节,这个根不具。根不具,你没办法修行。尽管有人跟你讲,你听不懂,没有用;那么还有其它的这个根不具、没办法修行的,这个不算。第一个说明。第二个呢,就是诸根不具,我们眼前有看见很多人,好像诸根不具,好像没有关系
,这个原因是这样,我要说一下。真正修行的时候,那个根不具足,不行!它有它很特殊的原因在,尤其是那个性比较痴呆、迟钝的那些人。当然我们也看见,有的时候这个,譬如净土圣贤录,有痴头道士,他念佛成功了,那是特例;那个特例绝对不能拿这个特例来作为我们衡量的标准。譬如:我们现在说爱迪生这个特例,绝对不会说我们人人都是爱迪生,这个绝对不可能的,我们是用普遍的一般标准。一般标准修行的话,诸根不具,不行。第三类呢,就是妄执没有前世后世、业果、三宝,那个就是邪见,不信因果的。那么没有佛出世叫无佛教,这个很清楚明白。这个四样当中,第一样、第二样说没有四种游行,以及自己的迟钝,以及最后那个没有佛法,没有佛出世的这种情况之下,他不能了解应取应舍,,不了解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那么第三类:不能正信佛法,当然他不信佛法,不能信解正法,他正法不能信解,这个概念很清楚很明白。概念是很清楚很明白,实际上我们认识是一片模糊,我这个话怎么讲?所谓认识的话,了解了以后马上回过头来看看,说我能了解了“应取应舍”吗?我正信了佛法吗?这个就是真实重要的。假定说你了解了应取应舍的话,你就可以成就;假定你真正的信解了正法,你就可以成就。所以这两点是大有文章、大有学问。在晚上晚自习的时候,我要把它特别的指出来。那个时候真正愿意修行的同修,务必很切实的衡量一下心理,“对!我具不具?”如果不具的话,种善根。种善根是足足有余,种善根是好得很,但是真正要想正确的、如法上升,绝无可能。这个差别我们要分得清楚。因为种善根所以我们是绝对赞叹,因为我们要步步上升,所以是绝对严格认真,两个标准不同。继续下去。
【“三恶趣者,极难发生修法之心,设少生起,亦因苦逼不能修行。”】
除了这四样当中,地狱、饿鬼、畜牲,那个东西不可能修行佛法。就算偶然生起一点量,苦逼!没办法修行。我们不要说到三恶趣,在人道当中最苦、最苦的,比起三恶趣是不晓得要好多少,就算我们在人道当中,我们能修吗?今天牙齿痛了,今天头痛了,今天稍微一点不舒服,不要说有痛,今天吃过早饭了昏沉;肚子饿了是个虚弱。想想看,对不对?这个不行!所以说三恶道一旦堕落是绝无可能。还有呢
【“长寿天者,亲友书释中说是无想及无色天,”】
这个叫做长寿天。无想天就是第四天,色界第四天的无想天,寿非常长,那个无色界天是更上去。
【“八无暇论中,亦说常为欲事散乱诸欲界天。”】
这个亲友书当中说这个长寿天这是指无想天跟无色天,另外一个论当中说欲界天也是;那么下面说一下,为什么无想天不能修法呢?这个说在这个天,这就是色界第四禅当中的广果天,它想心所灭掉的,初生的时候它有想心所,一旦进入那个天当中,想心所灭掉了,既然想心所灭掉,它定在那里像木头一样,很长!到那时再出定;到临时离开要殁的时候,它动了一下,没有想心所,不能修行,所以它说像聚落外的阿兰若处,聚落是大家热闹的,有行为在这个里边发生的;外面寂静的,是一点名堂都没有的,就是这个。所以这个现行的心识通通没有,我们要修行、修心,要把那个行心所现起,然后修改它。你现在那个行心所没有的话,你怎么修改呢?所以这没有用。无色圣人,那么无色界也是,但是在无色界的圣人不是,他因为证了圣果了!那个是在无色界当中一生就是凡夫,为什么呀?因为这个地方,他没有善根修解脱道,所以叫无暇。那么欲界当中呢很散乱,又这地方太舒服,所以也没办法。这我们大家要了解的。
【“如亲友书释云:‘此八处中,以无闲暇,修作善品,故名无暇。’”】
这个八个地方根本不可能修行,所以叫做无暇。这个了解了,这暇满的特质,那么真实的内涵,留到晚上自习,所以希望各位在自习之前好好的体认一下。到那时候我一指出来的话,真正想修行的同修,马上就可以上路。这个很重要,这个概念很重要,否则你了解一点的文字的话,往往是自害,如果说你拿了这个文字还去衡量别人的话,那根本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
【“第二圆满。分二。”】
这个圆满有十个,两两分开;前面五个叫自圆满,后面五个叫他圆满。
【“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这五样东西。
【“言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
这个叫生中,这个叫中国,就是中道所在的这个国土,这个叫做中国。那么这个一定是什么?四众游行的地方;四众,佛陀也包含在里头。佛陀就是比丘,大比丘相,是现的大比丘相,所以我在僧数,佛自己在说我在僧数。当然他是佛宝,但是呢他自己是算在这个僧当中,所以四众当中包括佛、僧;他游行的地方,就是法也带了去了。
【“诸根具者,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
这个容易懂。
【“业未倒者,”】
什么叫业未倒?就是没有自作、叫教他五无间罪,我们常常说这个业障、业障,真正能够障碍我们修行的就是五无间罪,造了五无间罪,不管你怎么修行,不可能得果,你只要不造五无间罪的话,我们修行就是净除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平常常说,我是凡夫啊!我业障很重啊!那是自暴自弃,正因为你是凡夫、你业障,所以你要努力修行。大乘佛法当中,造的五无间罪都可以忏悔的,这个概念第一个要很清楚。
【“信依处者,谓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毗奈耶者此通三藏。”】
真正我们心依处什么?就是我们该信什么?信这个。这个毗奈耶不是单单指戒,是一切世间的、出世间的好事情都从这地方来。看哦!不但出世间,世间的所有的好事情,都从这个地方出来了。所以严格的说起来,你了解这一点,你不管你要求什么,就是世间的也从这地方来,这个就是通三藏。讲那个信依处真难,我们大家说信佛,我们何止信,乃至于出了家没有绝对的信心,不可能出家。是,所以刚才说种善根是足足有余,还透了三分,单单要想讲真正修持上去的话,还欠一大截,我们的信心的的确确还欠一大截。
【“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
这个五样东西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是修法必要的条件,所以叫做自满,自己具足了,还要外面同样的,要有相应的条件。
【“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卷B面
【“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那么这个下面解释。
【“言佛降世或出世者,谓经三大阿僧祇劫积集资粮,坐菩提座现正等觉。”】
这个就是佛降世,我们常常说佛出世,很轻易的一句话就佛出世,为什么他下面告诉我们,经这么多积集资粮,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告诉我们难能可贵,一个佛的出世,不晓得要经过多少时候,那个多少时候干什么啊?不是在这懒懒散散,是舍头目脑髓经过这么长的时候。今天我们这里常住,要你做点事情出坡,叫你做两个钟头,你还觉得累的要命,结果出了坡这个好处还是你得的,我们都不愿意去做,佛无量阿僧祇劫时候头目脑髓这个好处都是给人家的,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要体会不简单啊!然后呢他舍了头目脑髓这个功德还要回向给人家的。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地方去想,好的东西都给人家,单单佛够不够?不够喔!还要很多弟子,所以一大群的人不晓得多少人这么样努力做,这佛才能出世!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著眼,这才对!第二
【“说正法者,谓若佛陀或彼声闻宣说正法。”】
那个就是佛出世了说教法,大家就说佛出世了嘛当然讲,不简单喔!佛出世有不讲的喔!然后呢就算讲,讲的不多。那个刚才说不但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还要很多相应的人,那个说正法就要靠那些人,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话,佛就不说。看看!佛说法一定是什么?有人问,有因缘,一定有因缘,只有一个无问自说,这个无问自说还是有因缘喔!懂不懂?所以这两个真正出现在我们眼前是难得极了!然后第三个呢?
【“教法住世者,谓从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胜义正法,可现修证未坏灭故。”】
换句话说这个就是教法住世,这个教法住世不是说现在经论在那里,不是的,什么?他现证的状态,胜义正法住世这个才是。所以正法的时候才是,像法的时候这个教法就没有了。有点相似末法的时候更没有了,就指这个而言,不是我们的经论,既然不是我们的经,所以不是我们说好,听懂了,然后呢可以会说了,不是,要能够如法相应、亲自证得。第四
【“法住随转者,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
什么叫法住随转呢?这个法安住而且随著它能够转那个正*轮的,就是说前面说如是证正法者,就像上面说能够现证的,它确实因为他现证所以了解,说我亲自做到了,就这样。所以凡事真正做到了就晓得这样,这样正法的人,就像他所证的、跟他相应的全部内容,或者随顺的这个内容来告诉我们。随转随顺呢只是一个,就是整个圆满的内容,还有个随顺的就是,虽然不是那个圆满的,譬如我们现在说基础、前行然后正行,随顺就是他们基础前行,相顺的你懂的这个你慢慢走上去然后到那个状态,凡是这些东西都是的的确确圆满正确的把正确的道理告诉你,这个叫教授。关于这个教授告诉你该怎么做,该怎么不做,这个叫法住随教转。通常这个法住随教转,必定要什么啊?具足师承,以及如法验证,这两个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这个才谈的上法住随教转,如果说你没有师承自己看一点的话这个不算。仅管那个有了师承告诉你,你没有办法真正的照著他去验证的话,这个也只是他的随顺,似是而非的。你有善根的人可以,没有善根的人,听见这个仍旧种点善根,爬不上去,这个概念我们要正确的了解。最后
【“他悲愍者,谓有施者,及诸施主与衣服等。”】
就是你有修行的外缘,修行的外缘。
【“此五属于他身所有,是修法缘,故名他满。”】
这是外面来的所以叫做他满。
【“声闻地中所说前四他圆满者,现在不具。然说正法,法教安住,随住法转,尚有随顺堪为具足。”】
那么这个声闻地就是瑜珈师地论上面的十七第当中声闻地,他说这个前面这个他圆满四样东西现在不具足,佛己经走了,说教住、随教转这两个都没有,不过呢他还有随顺,什么叫做随顺呢?就是能够如这个正确的正法,能够如理的说明,不管是质、量、次第都能够正确圆满无误,而作意让我们如理思惟作意,这样去做的随顺法益无错能够上去的这个条件还具足。所以特别说明一下就随顺那一点来说它,必须要具足的条件是无误的师承。没有这个,这个也谈不到,这个都谈不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大家都说:“听见那个法很好。”但是叫你去修的话,你总觉得摸不上,为什么原因?就是缺少这个,他真正有这个法住随转乃至于随顺的话,你听完了你当然发心,了解、了解就是这个,可以走的上去的,你有了这个,下面只要肯走,一定走的上去,没有这个的话就算你想走的话摸了半天,在那儿辛苦无比。这个概念我们要清楚,在这里我们要感到幸运!第一个了解暇满的内容是什么,现在继续下去看看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场呢?
【“第二思惟暇满利大者。”】
这个地方两个字不要轻易放过“思惟”。这个暇满的利大这个是善知识告诉我们的,我们能不能派上用场,就看我们是否如理去思惟。你如果不如理思惟的话,这么难得的宝贝摆在这里的话,对你是一点用场都没有,就像一堆破铜烂铁,不要说破铜烂铁这个话说得不对,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你说,最好的、最好的,买来摆在那不晓得怎么用,是个累赘,这是个累赘。我想起来了不妨说一个故事大家去轻松轻松。在去年,洛杉矶有一个中国华侨,他不晓得是什么的,反正国内每一届的一个钜主,不晓得是纺织钜主还不晓得什么,是一个千万富豪,在洛杉矶买一栋房子,漂亮极了,就在这个好来坞那个地方,都是最高级全美最高级的住宅,一栋房子好几百万美金。现在拿我们国内也不算厉害,如果十年二十年,如果是伍佰万美金的话那不得了。伍佰万美金十年以前的话,算算台币多少?两亿多对不对?那一栋房子两亿多,里面的东西考究真是不得了。有一天一个朋友去看他,他就带他去花园看一周,每一个地方那的的确确是处理的实在好,那个朋友羡慕不止,结果再下去一看的话,这个朋友反过来,不但不羡慕他,只羡慕自己。为什么?他进去看了又客厅里每一个地方的陈设只有跑到那地方,下面一部份的陈设,他保护的好好的,坐下去不能坐,在那儿摆在那里看的,他心里想你这个东西摆在那儿看的你有什么用啊?所以他一天到晚紧张的要命,就怕把那套东西弄坏了,地道的一个守财奴啊!别人只要守的话,假若我只有一块钱我只要守一块钱偷了也无妨,他现在要守两亿的东西,不晓得要生多少眼睛瞪大了。小偷固然不行,朋友来了一碰,唉哟!不行不行,这个故事虽然说起来很可笑,在这地方要注意哦,所以我们虽然了解了这个东西,如果你不能善巧思惟、你不能运用的话,也就是毛病这个,他这位老朋友还觉得守守财,譬如最后最多是一个守财奴,我们懂得了佛法,不能如理在身心上去照的话,你一定会受大损害。我们通常的毛病是什么?懂得了、了解了深的佛法以后,然后呢一个照妖镜,你就去照人了,看这个家伙一无可取,那个家伙一无可取,天下没有一个可取的,只有我。注定你永远堕落,慢如高山法水不入!而且养成一个习惯,不知不觉当中他那个头就是歪的这个样,在任何情况之下就是这样,这个好可怕,所以在这地方,思惟两个字你要好好的,思惟的结果呢?真正你能够如法了解。所以我们常常说回光返照,什么叫回光返照?!平常你已经照外面,错啦!这个里边是一片黑暗,把这个光明照到里边来,这个叫内明啊!你照到里边里边清楚,没有错这么脏,你才能有机会洗的干净。是!你不懂的要靠善知识,懂得以后靠你,怎么办?就这个。关键在这里,所以“思惟”两个字不要轻轻放过,思惟的方向尤其不能弄错。平常我们思惟的方向,如果弄的不对,听的时候就听这个法讲的真没错,你看某人就是犯这个毛病,哪一个人就是这么不对,你听听愈听愈起劲,所以下了课你就告诉他:“你看,我说你一点都没错吧!你看那书本上就是那么说的。”我的天啊!佛法不是这样的,我们要了解内明的特质。
【“为欲引发毕竟乐故,若未清净修习正法,仅为命存以来引乐除苦而劬劳者,旁生亦有,故虽生善趣,等同旁生。”】
那么我们现在修学佛法是为了干什么?要想得到快乐。可是这个快乐不究竟的,如果说我们想真正得到快乐的话应该什么?得到毕竟乐。这个毕竟的乐跟普通的乐不一样。眼前我们得到的乐的话,苦是跟著来,而且得到一点小乐,后面得到大苦。我昨天回来的时候,这个路上看见好多大善知识。什么东西啊?你们看的清楚看不清楚,高速公路上面一个大车,一车车载了这个东西。我看了真是不禁流泪!我以前,也只是说这些堕落的真可怜,现在看见这种东西就策励自己:“大善知识!”一看见我就策励我自己:“日常啊!你自己觉得是个修行人,你像吗?”我真是背上面汗直流,一路上回来的时候,再累、再累回去的时候,磕头拜佛、理念还是要做,这些东西都要做。你晓得为什么原因吗?他们也要求快乐,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只贪眼前的快乐,你不做恶事就这样,做了点恶事那更不堪设想。这种人宿生都不是坏人,所以不会让你讨厌的,但是呢他就是那么懒惰,挺不起来的,就是这种情况。我是随便提,这有很多太多地方,你到后来你每一个地方你看那个行相看的很清楚,你一看,这个法相是法尔如是,所以为什么修学佛法一定要精进,而这个东西实际上无始以来的习气是人人如此的,我也是这样,累了休息一下,站起来了真辛苦,不知不觉著弄到后来,愈到后来愈是这个样,都是这个样,所以这种快乐是不究竟的,很可怕。那么要想得到毕究的快乐是什么?修习清净正法。一定要修,假定你不修清净正法,那么我们忙的什么?都是忙眼前的。这清净正法却不是我眼前的,为了学清净正法眼前绝是要很勤苦的,就这样。所以假定你说不修,只是为了眼前忙一些快乐的话,畜生也有。的的确确,而且畜生比我们强,远比我们好,你们相信不相信?我们不妨简单说一下,狮子不要说狮子蹦一跳,一只猫我们都跟不上他,然后苍蝇他会飞,你会飞吗?我不会飞。那个跳蚤咚一跳,你就抓不到它了,如果我在这地方跑一步跨不了多少!那狗的鼻子比我们强,有很多东西蝙蝠到了晚上看得见,我们看不见。我还看见过一种小虫,我们那时候叫他海陆空,这真厉害啊!他碰见谁他在那边游,就这样,然后在地上就爬了,一去抓他就飞了,那个人是万万赶不上。假定是我们周围的话,那说一个人那真是冤枉何必做那个人,这么大的身体,对吧?吃要吃那么多,做个跳蚤多好吃一点点就吃饱了,什么事情都不要做,我们人要做这么多事情,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何必做人?所以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如果你只忙这个的话,等同旁生!
【“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著,深阱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
就像那个大象,那个大象看见阱边有点草就吃了,不晓得那个旁边有个深阱,那个象一陷就陷在里头,因为他太重爬不起来了。你要想贪著这个深阱旁边吃的话一定堕下去,那我们现在贪现实的快乐也是如此,这东西很可怕。
【“总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随一身,不为完具,须得如前所说之身。”】
总之,你真正要想修行正法的话,这个随便一个身,普通的人身不行的,特别是大乘道,真正修大乘道普通的身绝对做不到,要怎么办?要前面所说的,这个要离八难,要具十圆满。所以下面就引
【“如弟子书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说这个佛道以什么能够引导众生,以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呢?他一定要能发广大的心。这种人才能够修学的,这个就是前面所说的修大乘道。那么要修这个大乘道,这个道不是下面这些人做得到的,下面是什么?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就是个我们常常了解的,天尽管比我们好,龙尽管比我们好,乃至于金翅鸟,金翅鸟这个翅膀一展,两个翅膀之间都参佰多少陆拾万里,参佰参拾陆万里不晓得多少,这么大,他然后那个翅膀一拍海水整个的分开,再大的大龙一下就被他吃掉了,这么个厉害法,所以也没有用。这不管那一些,
【“入胎经亦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
真正修行都要靠人的,就是生在人当中,也有无边种苦,这六道当中没有一个地方安乐的,但是他真的殊胜的地方,殊胜到什么程度呀?经俱胝劫也难获得,这个人身之难,不要说得到的暇满的人身,就是得到不暇满的不满的人身也是难极难极!实际上我们一看就晓得了。现在我们地球上有四十亿人口,请问碰到佛法的有几个?碰到了佛法了,信受接触佛法的有几个?接触信受了如法修行的有几个?你如果这么一步一步深入的话,他的亿分之一都找不到。的的确确千真万确的,我们中国号说有十亿人口,请问十亿人口当中有几个信佛的?见到佛的有几个?没有几个。见到了信的有几个?信了能如法行的有几个?这个的的确确难了。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大家都乃至于出了家的,自己反省反省,还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这个说的好听,好像还是一个脚,这个就是说晓得门在那里,乃至于说门在那里不知道,就在这个地方空转,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样,所以下面
【“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
这个事实,六道当中尽管天比我们好,但是天上的人要快死的时候,其他的人就说:“希望你下一生,生到安乐趣!”安乐趣是什么?人道。换句话,天把我们人看的更好,我们现在就是想天,那真颠倒,也许有人说我们没想天,最好!最好不要去想。什么叫想天呢?就是贪图眼前快乐,就是想天,非常简单。嘴巴上面说没有用,贪图眼前快乐,快乐吗?天就是最快乐的地方。真正修行不是这样,真正修行贪图那个法乐,善法欲所以策励大精进,那是非常艰苦的去做,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
天上都把这个暇满人生做为他要求的,真正愿处。
【“又有欲天,昔人世时,由其修道习气深厚,堪为新证见谛之身,”】
那么真正说修学佛法只有人道,其他都不可以的,但是欲界天在一种条件之下他可以的,就是他人当中如果修行已经修的很有成就了,习气很重了,那么虽然生到天上,他可以见地况且见道。所以佛出世的时候,有很多帝释什么等等听了佛讲了,他就见道了,他宿生都已经修行,如果宿生没有修行都没有用。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真正的修行的的确确人道当中。
【“然上界身,则定无新得圣道者,”】
欲界是如此,再上去的话绝无可能。
【“如前所说,欲天亦多成无暇处,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
所以说他既然也前生修了以后才看证道,那么初修的人说,他也不成,所以它对初修来说,天上欲天还是无暇处,所以真正最初修道人身第一。
【“此复俱卢洲人,不堪为诸律仪所依,故赞三洲之身,其中尤以瞻部洲身,为所称叹。”】
北俱卢洲的人没办法,不能为诸律仪所依,律仪就是我们的戒,这地方特别,北俱卢洲的人没办法持戒学佛的,所以真正这个三洲,而这个里边南瞻部洲是最好,这个是所称叹的。现在我们说我们倒认识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这个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我们不妨说我们现在是东胜神洲,法是有的,但是并不是最好的,虽然不是最好的,还可以。就像前面说的,他是圆满不具足了,还有随顺,所以的的确确这种状态,我们不妨从这个概念上面去体会他。
【“是故应当作是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
所以这个是我们应当思惟的,“思惟”两个字重要啊!我们肯思惟的话,这一生我们有成就,不肯思惟的话,尽管听到这个圆满的教法,还是没有用,白白浪费掉了,怎么思惟啊?现在得到这样难得的,!真是千难万担,怎么可以让他空空的浪费,得不到结果!这个难得到什么程度?我们刚才说我们看人身四十亿当中有几个人修学佛法的,那简直是亿亿都找不到,如果我们更看六道的话,那你不得了,那得到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人身的话,那个比例那真是天文数字当中,这是沧海一粟,我们天天走过去,门口就看见很多善知识,日夜不停的忙,你数数看,成千上万。我们在任何情况,就是我们这么小小的南菩陀里边的蚂蚁成千上万,不晓得多多少少。现在这里还好,以前我们小的时候,那个没有卫生设备的,每天早晨,跑过去一看,那个清理的地方,那些众生成千上万,上面是飞的,下面是钻的,没有一个地方例外的。所以你可以想像当中,这个人身之难得啊!现在我们得到了这个,空无果利。
【“我若令此空无利者,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而为重大呀。”】
假定我现在得到了,居然白白浪费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愚痴,更自欺的?我们现在别人稍微对你有点不好,乃至疏忽了一点,你就受不了,觉得别人,实际上别人不会伤害你,我们真正伤害我们自己的是自欺啊!自己还觉得占了便宜了,我这个多吃了一点,我这个少做了一点,自己害自己!然后我这个见解,我这个对,都是自己害自己!就是我们愚痴!所以一开头就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要了解,我们无始三毒大病当中,你有了这个你就真正行了!所以昨天晚上有一位同修跑得来跟我谈了,他觉得现在真是越来越欢喜。前天有一个同学也跟我说:“以前我在这儿忙,看到别人不做,心里面真觉得我做,现在欢喜了。”我真赞叹!真赞叹!说起来那同一位法师,你别看他,他这么听他却能够做到这个,他一个人忙,以前跟著我忙你们不做,他现在听了法以后觉得我做,他很欢喜。很简单啊!我在这里集聚资粮,他有这个好的钱要赚,他就不赚,我们大家还笑他,老了好像怎么样,他这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修习佛法应从这个地方做起。昨天另外一个同学也是这样说,以前看见有的时候这个环境当中,真是这么啰嗦,现在不,你了解这个佛法,在那儿做也好,人家嘀咕你也好,他觉得净化自己,好啊!佛法真正美就是美在这里。那个时候才真正不是愚蒙,不是自欺。所以现在不要说人家对不起你,要了解我自己对不起我自己,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
【“曾数驰奔诸恶趣等无暇险处,一次得脱,此若空耗仍还彼处者,我似无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
无始以来一直在恶道当中干什么?奔驰啊!平常我们人身当中安安稳稳,在恶道当中你简直是,这个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不要等到蚂蚁地地笃笃一天到晚,这个我们想像在地狱当中,这种恶鬼他一天到晚烧得他拼命的到处躲躲不掉,就是这种状态,那个奔驰两个字,他心里面就是绝大痛苦的状态。我们一直在这个地方,偶然一次脱逃,结果跑到人身当中又空空的浪费,而且还什么?仍旧到那个地方去。这个是真可惜,我是无心,所以人家说你这个木头,你这个畜生,我们真受不了,其实自己想想的话,我们就是木头,就是畜生,还是幸好人家来告诉我了,我要赶快努力,这真是像被明咒被人家蒙蔽了一样。
【“由此等门应数数修,”】
应该照著上面的数数修,这个什么修啊?思惟修。所以现在了解了,平常我们提不起来,当你这一点你能思惟观察的话,那你真的会很努力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一卷A面
这一点你能够思惟观察的话,那你真的会很努力!
【“如圣勇云:‘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
我们得到了什么样难得的机会能够下什么种子?下那个度脱生死、超脱彼岸,那个殊胜妙菩提种子的这种状态当中,就像得到一个最殊胜的如意宝珠,这个宝珠集种种的功德,这样能够超脱生死,在这种状态当中怎么可以白白浪费而让他得不到结果,绝不可能,绝不可以,得到了这样的难得的人身,一定要得到这个好的果报,超脱生死轮回,这才行。
【“入行论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
这个论上面,换句话说,前面一再的把祖师菩萨的这种话来策励我们,说我们得到这样难得的暇满以后,而我们不好好的修行,那是自己欺骗自己,这个是最大的愚痴,而这个是再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愚痴,再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自欺,不要自害!
【“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
假定我了解了这个东西还退却,不认真努力,为什么啊?还是因为愚痴,这个愚痴无始以来的习性在这地方,一时拿不过,所以我们要忏悔,所以我们要思惟,假定你不这样去做的话,听懂了没有用,那么仍旧在那儿马马虎虎,退却,就是提不起来,到那个时候临终起大忧恼,来不及了,那时候来不及了。
【“若难忍狱火,常烧我身者,粗猛恶作火,定当烧我心。”】
如果到那个时候,这个地狱之火一直要烧我的心,无法忍受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是果!这个果怎么来的?一定前面的因,将来也是如此,现在我们看看现在就可以了,猛利恶作火定当烧我心,恶作是什么?悔恼。这是猛利的悔恼一定烧我的心,这个是以后等流,因为是等流,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得到的,怎么体会呢?我们常常这样想,心里面就会浮浮泛泛的,做这个也不是,做那个也不是,“恶作火”。现在我们经常在这种状态当中,想想看对不对?如果你跟法相应了以后这种心情没有的,再不然就痴痴呆呆那地方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眼前的因就是将来种的一定堕落这个果,我们眼前必定要好好的策励,所以这个行相很清楚很明白。
【“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这都是策励自己的,说现在非常难得获得这样有大利益的一个状态─这个人身,这个是难得极了,假定我是正确了解而仍旧没有好好利用被引到地狱里去的话,我算什么?!我有心吗?我是木头吗?我到底什么东西在这地方障碍住了,这个话不是真正的说一下,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就用他这个方法不断的找这个答案,不断的找答案,总要把自己策动这个心,说一定要努力!不要马虎啊!那就对了。
【“敦巴亦谓慬哦瓦云:”】
那么除了上面那个菩萨的论以外,下面就引那个祖师的这个实际上的状态给我们看看,说这些大祖师们怎么说的
【“‘忆念已得暇满人身乎。’”】
那老师告诉那弟子的时候,每次都说你有没有想想得到暇满人身啊!他们都是这样的,印度当年都是这样的,现在西藏也是如此,所以西藏传那个仪轨当中,一开头他一定这样的“暇满人身宝难得易失”,一开头就告诉,实际上不是念一遍,就要我们认真去想,你看那种大成就者,都是这样。
【“慬哦亦于每次修时必诵一遍,”】
这个祖师每次修的时候他一诵,他实际上诵,不是嘴巴里面,心里面就跟他相应了,将来我们看下去就会晓得这个祖师的这个行持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说如救头燃,他一想到一点都不可放松,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说,火烧头燃尚可暂置,无常盛火应速除灭,头上著了火没关系,暂时停一下,我们要干什么?努力摆在消除那个无常盛火,这么精进努力!因为唯一的得到人身才可以消除无常盛火,这是千真万确,火烧头,身上著火什么状态他都不管。我们现在能这么安乐还不肯去管,所以这个东西这是我们要真正策动的,所以前面告诉我们,我是什么状态,就是从这个地方找到答案,然后呢想办法推动自己,也这样去做。
【“入中论颂中:‘若时自在转顺住,设不于此自任持,堕险成他自在转,后以何事从彼出。’”】
这个入中论颂上面有这么一段话,说假定那个时候你能够得到自在,得到自在就是我们得到暇满两样东西,能够随顺正法好好去做,而那个时候你不努力而认真去做,那个时候你又堕落了,又堕落的时候,他自在,样样东西要听他们招呼的,怎么叫听他们招呼的?地狱里边这猛火、饿鬼饿得要命,畜牲不管是那一个,那时候一天都是被外面在转,请问那个时候你怎么修行?这个文字很好懂,入中论颂这一点、这个话,这个地方说一下,这个上面你看不见的,平常我们看入中论颂的话,就是随便这么一句话看过了,这个里边所以摆这一段话,它有它的意义在,意义是什么?那些大经大论次第无误,一点都不错,所以我们平常学的时候,总是赶快前面的翻过去,看看它里边讲的重要是什么,所以我们得不到好处,不但是论,经也是如此的,这怎么讲呢?经上面一定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平常我们看经的时候向来这些话翻过,赶快翻过,看看里边告诉我们怎么念佛的,怎么样念得一心不乱,金刚经怎么样告诉我们说“应无所住”就行了,前面那个基础不要,就是说不管若经若论,它前面的次第告诉我们这样。所以说你只要真的次第、基础,步步这样努力做对
的话,一定有成就,差别在此。那么下面说,
【“而为心要,应如是学。”】
这个入中论上面告诉我们这个是心要,我们不要看那个中间才是心要,确实前面这地方就开始。所以祖师也说、经上也说,初、中、后都善,初善也善,中善也善,后善也善,有的人说初中后善是指前面那个“宗序”,中间的“正宗”到后来的“结”,说初中善;有的祖师说这个初中善,戒善、定善、慧善,那都没关系,换句话说这个次第本身是必然的一点都不能错,这我们要了解的,我们真正要学要从这个地方学。
【“如其观待毕竟义大,如是观待现时亦然,”】
像上面告诉我们,就是我们好好的认识观察,说这个暇满人身有这样殊胜究竟的大利益,不但是究竟而眼前也是,对我们眼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这究竟固然重要,眼前怎么重要呢?下面
【“谓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属圆满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办,此诸道理亦应思惟。”】
你眼前求些什么?眼前求叫增上生嘛!眼前增上生就是自己的受用、眷属,各式各样的圆满,这个圆满还是要什么?还是要修这些东西,要修这些东西还是要拿我们暇满的人身,这个道理应该正确的思惟。懂得了这个,在懂得这个道理说增上生以及究竟决定胜以前,那个时候我们才去看那个“了凡四训”跟“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些殊胜利益。在这个之次第当中晓得怎么一步生生增上,我们下脚第一步怎么下脚向上去,没有认识这个之前看那些东西往往会害一个“三世怨”,尽管眼前得到好处的,就这样,这地方顺便一提。
【“如是观待若增上生,若决定胜,义大之身。”】
像我们前面这样的观察不管就眼前的、就究竟的殊胜的利益,说这个难得,这个人身之难得啊!你了解这个那怎么办呢?自然我们去努力,所以
【“若不昼夜殷勤励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坏,如至宝洲空手而返,后世亦当匮乏安乐,莫得暇身。”】
假定你了解了这个而不努力,不管是白天乃至于晚上也要拼命努力,它现在已经告诉我们了,说白天要怎么努力,晚上要怎么努力,努力什么?努力这个“因”,你能够集这个“因”,将来就感得这个果,所以像这个地方,它处处地方不像我们平常一般的文字,一定讲“此二之因”,这个就是法相真正的美的地方、好的地方。我为什么要这样说?这两个字“此二之因”提醒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啊?修行是件苦事情,提醒我们。我们往往不了解总觉得在这地方像顺世外道一样,只谈眼前的快乐,只谈眼前的随顺适意,随顺著自己的我见,我要这个样,这个对,那个对,然后找种种快乐,你认识这两个字的话,你晓得很清楚,不是说我觉得这个对,不是,我这个错的,不是眼前的快乐,现在应该辛苦的,然后努力种这个因,才能够感得将来这个果。所以这个不是说这本书是西藏翻译过来的,真正圆满的教授,法相清楚的都是这个样的,它有它的特别的理由,这我随便一提。实际上这个理由,就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认识,以及将来最重要的行持,都在这个上头,那么我们了解了、把握住了,绝对不会让它空空的浪费掉了,如果浪费掉了就像什么?到了宝洲空手而返一样,结果呢?“后世亦当匮乏安乐”以后得不到快乐,而且得不到暇身。
【“若不得此,众苦续生,更有何事较此欺诳。”】
假定你得不到后面的,以后的安乐也得不到,暇身也得不到,请问那时候是什么状态?众苦续生,永远在受苦,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欺诳!我们真可怜眼前贪一点小便宜,将来受大苦,所以我刚才说这个善知识,这个善知识真好,实际上我们眼前都可以体会得到的,体会得到什么?他真正的重要就是愚痴,真正重要的愚痴,平常我们看见那些动物,狗啊!猪啊!那个尤其聪明的,狗什么?你给它吃东西,它马上就围绕著来,给你吃,这假定这个猪像我们人一样聪明说这个主人养他干什么的话,它看见了主人来逃都来不及,对不对?所以我们现在生为人,还自己还自命为是修学佛法的人,真是啊!刚才说的话一点都不偏,的的确确我们了解这个,自己,至少我,我自己一直在这反省,真是畜牲都不如,这样身为一个人要是看见他给我吃了以后,要杀我的话,这东西我连忙逃都来了及,我绝对不想去吃它,至少你不吃他瘦一点,挨到最后挨刀了,你有多一点逃走的机会,对不对?想想看,所以我们真正了解了,那个时候就不会讨这种小便宜受大损害,所以这个了解因果的关系在这里,这个要清楚明白的。了解道理了,道理是了解了,下面是“应勤思惟”,正确的了解以后还要努力的如理思惟。前面是正知见,下面这个地方呢?正思惟、正精进,你能够这样去做,得到了保持著相应的正念的话,那就差不多了,修行就是这些。所以修行不是说单单两个腿一盘,坐在那里,不是,就要怎么样得到那个正知见,怎么样去正思惟、正知见,使得这个正知正念相续、继续不断的在你脑筋当中维持著,然后你起心动念,身口行为都跟善法相应,那个才是真正的修行,那时候你拜佛也得,念佛也得,乃至于吃饭、睡觉也得,当然你坐起来盘著腿在那观想什么,当然更是;反过来你这个没有得到的话,对不起!做什么都是空费力,所以憨山大师的“费闲歌”就是从这个地方著眼的。
【“如圣勇云:‘若众善富人,由无量劫得,愚故于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难忍忧恼室,如商至宝洲,空手返自家,”】
就像很多善富人,他无量劫得到了这个暇满的人身,现在却是愚痴,愚痴到什么程度?只把宿生积累的这个福浪费掉了,而不趁这个机会好好的来修习,集一点福德、智慧,所以我们现在眼前这东西,都是我们宿生勤苦所得的,我们常常觉得投一点机、取一点巧,可以得到一点好处,对不起,你宿生没有修集的话,投机取巧得不到,你所以能够得到的话就是你努力集的,这是该得的,你何必枉费心机呢?这个我们要了解的,由于这样的话你们就心安理得,凡是你有的,绝不欠少你,而真正重要的我们努力,努力怎么样修,再集下一世的,生生增上,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面不了解,愚痴,不好好的去集那个福德的话,将来到坏的地方去了,就像到了宝洲空手而返,如果我们这一生不好好的,
【“无十善业道,后亦不能得,”】
你现在不修,将来怎么可能?将来怎么可能得这个善恶业道所集的人身,暇满人身的果报呢?那得不到的话,
【“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乐,”】
到那时候永远受苦了。
【“他欺无过此,无过此大愚。’”】
所以每个祖师、每一个经论都是告诉我们,再没有比这个更愚痴的,再没有比这个更自欺的,所以现在不要说被人家欺了以后发脾气,要晓得对自欺发脾气,那就有希望了,所以真正修学佛法,不是跟别人恼,要跟自己的烦恼斗,那个时候我们就有希望了。
【“如是思后,当发极大取心要欲。”】
来了,你经过这样的思惟,这个思是思惟,现在我们单单听,这是闻,所以第一件事情你们一定要听懂,如果听得不懂的话一定要去找同学,真正我们彼此间谈是须要的,要谈这个才是我们该谈的!刚才老师说的什么?经、佛菩萨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把握住,把握住了紧跟著想─思惟,等到你这样的思惟的时候,那时候心里面觉得对啊!你会逼不及待的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干什么?“取心要欲”,说现在什么事情都不要。一心一意只要去做这一件事情,这个是坚实的中心,重要的,这个叫做善法欲,你有了善法欲,成功了,就会精进了,不要人家来催你,人家不催你,你都拼命去努力了,何况人家来催你?
【“如入行论云:‘与此工价已,令今作我利,于此无恩利,不应与一切。’”】
就世间的来说,你要雇一个工人,给了他的工价以后,应该给你做一点事情,对你有好处的,对不对?当然嘛!现在假定说是对你没有好处的话,你什么东西都不应该给他,这是千真万确的,你请一位工人来,这个工人要一佰块钱或者一千块钱,那你要把这工做完,!如果说来了以后他不给你做工的话,你当然不会给他,现在我们得到了这个难得的人身还给它这么吃,还给它穿,给它住,吃了这个还不行,还要等一下没水果也不行,等一下这个没豆腐也不行,没这个也不行,结果吃了这么多对你有多少好处啊?这个要思惟、思惟哦!如果说对我们没有好处的话,这些东西都不应该给它。
【“又云:‘由依人身筏,当度大苦流,此筏后难得,愚莫时中眠。’”】
我们得到了这个人身宝筏,这个宝筏是渡生死大苦流,这个宝筏以后是好难得、好难得啊!所以千千万万不要白白的浪费,但我们不是有意的浪费,我们是愚痴,所以我们赶快策励自己,趁这个时间还在的时候,绝对不要在那儿浪费。这个眠不是说到了晚上这个眠,就是我们在痴痴呆呆的无明大梦当中就是眠,这个无明当中,破这个无明大梦,就是我们真正用功的地方,所以这个包括了正知见,第一个要把这个正知见建立起来,那个时候你才会不能忍受,不能忍受什么?不能忍受说I起心动念,我要这个样,觉得来了、来了,这个才是我要跟他斗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叫这个人这样,叫这个人那样,不是;叫我,好家伙某人你又来了,你又想贪这个,你又想占便宜,你又觉得这个,那个才对。
【“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应如是思,发起摄取心要欲乐。”】
这个是这个祖师的一个比喻,他那个每一个比喻有他特别的说明,这个说明在这里不讲,关于那些祖师的语录当中,他每一个都有很有趣的公案,可是那一种,一个故事可以说一个钟头,都是策励我们的重要的内涵,那么前面是说重大的意义,有了这个重大的意义以后,那你就会努力的去做了,不够!还要“难得”,你想又有这么大的好处,又这么的难得,那时候我们真的拼命了,真正的把这个两样东西如果说你能做到的话,我们人人都可能说,火烧头燃尚可舍置,头上著了火了,你可以放得下,千真万确,你们不妨去试试看。所以我那一天曾经跟你们,很早以前跟你们说,最早以前洛杉机那个同修,再说一遍。他就是想那个东西,他还不是想这个,他还不是想暇满人身,一想到他整个的什么事情都没劲了,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全部精神贯在那里修行,现在我们尽管懂了这个道理,修行就是修不起来,就是前面这个没有,所以我们现在继续的看。
【“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
那个经上就有这么一段公案,那个佛有一次跟阿难说,他用那个爪在地上挑了一点土,说阿难啊!你看那个大地的土多还是我手指上那个土多?你们大家可以分别得出来的,这个大地像地球一样的土比起那个手指上的一点点能比吗?完全不能比!下面他真正告诉我们说:
【“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没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
说现在我们一般的人从善趣,善趣当中就是指人天,从人天死了以后生到堕落的人就像大地土,而能够继续不断的保持人身的,就像那个手上那么一点点。所以要晓得真正再得人身的机会是难之又难。
今天翻到六十三页,这个暇满人身难得的程度,这个我们实在无法想像,所以佛陀用一个事实来让我们体会这个难得的程度,说从我们现在的人身或者天道说善趣,然后死了以后往生,不是往生,再投生,再投生能够保持善趣的就像爪上那么一点点,就手指上面,你那个手指再大你能够抄多少土呢?然后失掉了人身,而堕落三恶道的像大地土,这样。换句话说,我们不一定是善趣,在我们生死过程当中整个的六道当中,这一生接触了向下去的,以及向上的比例之差就这么多,堕落恶道的,大地这么多,从这个地方透脱出来得到善趣的像爪上那么一点点,那这个比例你简直无法想,现在我们说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千万分之一,这些数字都没办法比,没办法比的,这个失掉人身这个机会之大实在这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难呢?
【“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难得。”】
我们会想,为什么原因这样难啊?下面就引那个经论告诉我们。
【“如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
下面解释
【“谓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胜妙品,由是亦多往恶趣故。’”】
就算在善趣当中的人也都做种种不善,这个整个的业,粗粗的大别不外乎这个十善业,反过来就是十恶业,那么现在呢?在人身当中都是如此,所以都结果造了恶业当然到恶趣,在畜牲地狱当中他根本就没办法造善业的,这个我们要了解,一天到晚这么痛苦,然后做了畜牲以外,那个畜牲他有辨别的能力吗?不可能!这猫啊!狗啊!它一天到晚做的工作,一天到晚做了什么业?它没有做善业的可能,这我们要了解,唯一的就是人道当中,而我们人道当中也都是造这个十不善业,到现在为止我们还说实在,并不了解我们到底造了善业恶业,而我们还自己觉得自己很不错了,说起出来真是可怜!我们真正糟糕的就是我们在造恶业我们不知道,这个地方暂且不讲,等到下面详细这个业道的时候说明了,请大家仔细好好的观察,我想我们立刻会感受得到我们起心动念、身口的行为,真正跟善法相应的实在很有限!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卅一卷B面
真正跟法相应的,实在很有限!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你造的因都是恶的,当然只有堕落,不但是如此,而且我们往往一个不小心就引起极可怕的严重的后果。下面看
【“又如于菩萨所,起嗔恚心,一一刹那,尚须经劫住阿鼻狱,”】
说我们平常如果对于一个发心的菩萨你起了一刹那的嗔恚心,这种嗔心要嘛不发,一发的话都是很长的,现在你拿一刹那,一刹那这个你就要经这么长的劫数要到阿鼻地狱,所以实际上堕落的业是容易而且长,而且可怕,但是菩萨他并不是说把两个字写在面孔上让你知道,你并不晓得那个是菩萨,尤其是我们现在动不动总是看别人错的,你怎么晓得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尤其是更进一步,我们出了家进了佛法圈子里面,这佛法的的确确有很多再来人,有各式各样的,从信位的到一步一步的上去的很多菩萨,我们既然看不起人家的话,请问这个罪过你怎么担当得了,这千真万确的事实!由此可以想见我们堕落恶趣,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心,要这么长的,一刹那嗔心要这么经劫的住在阿鼻地狱,假定你这个坚执不舍的话,那不晓得要多少时候的堕落。上面也告诉我们的,那怕这个人曾经跟你讲过一四句偈,很简单的佛法上的恩惠,如果你不把他很尊敬的对待他的话,你就百世生犬中,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堕落的也是不晓得的多大,上升的可能是绝少绝少!那么修学佛法尚且如此,不修学佛法呢?我们现在看看世间,很明白的事实。
【“如是若能决定净治往昔所造恶趣之因,防护新造,则诸善趣虽非希贵,然能尔者,实极稀少。”】
真实说起来,假定我们了解了佛法,能够净除罪障、忏悔业障,把以前造恶业,这个恶业要堕落恶趣的这种业因,通通能够清净净除,决定能够这样去做,然后呢真正忏悔了,还要后面不再犯,新造的也能够防住了,那么在这种情状之下,当然我们的行为都是善净之业,有了这个善净之业,自然可以往生人天,这个虽然不是绝对的稀奇,绝对的难能可贵,但是真正能够这样做的,实际上面非常少,非常少。那么假定
【“若未如是修则定往恶趣,既入恶趣则不能修善,相续为恶,故经多劫,虽善趣名亦不得闻,故极难得。”】
假定没有像上面这样的修持的话,一定堕落,因为你造的业因是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呢?一旦进入恶趣了以后,你就没办法真正修行,于是我们永远在恶性循环当中,所以长劫以来连它善趣的名字都听不见,所以说这个暇满的人身是难得极了。我们晚上,是今天晚上对吧?所以要温习说“了凡四训”跟“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它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涵,他们两位表面上看起来那都是非常好的好人,结果实际上如何?不一定,尤其是后者,他自己还觉得蛮好,结果实际上却却相反,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大抵都是如此,坏的那根本不谈,所以这个详细的情况,我们分两部份,在温习的时候我先把那个行相指出来,然后我们再向后去的时候,这个理念,每一部份会很清楚很明白,那时我们了解这两个东西一比较、一印证的话,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有极端正确的认识,所以眼前在这里我不深入的去讲,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听了非常欢喜,觉得好啊!好啊!这个还只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如何真正在我们身心上面去运用,换句话说怎么样脚踏实地的修持,到现在为止,说实在还没有正式提到,这是前面因为听得很欢喜,引发我们这种好乐心,你一心一意向上策发推动我们的心,然后我们慢慢慢慢的,在净除罪障、集聚资粮,这样的向前渐渐进步当中,一旦听见这个相应的正确的内容的话,我们就很快容易相应,这个是我在这地方顺便说明。下面又引菩萨的这个论上面。
【“入行论云:‘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恶全无善。”】
像我现在这样的行为,造了这样的业因的话,将来人身都难得,假定说得不到人身的话,那么你一天到晚只有做恶,完全没有善业,没有善业的话,当然永远在恶道当中轮转,所以我们趁有得到人身的时候赶快努力!
【“若时能善行,然我不做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
现在是真正可以修行的时候,而我们不去努力一但堕落了以后,到那时候身心两个绝端的苦恼,我们怎么还能修行呢?就我们眼前来说今天我们精神很旺健,在那地方都没办法修行,说起来说这个课听起来还蛮起劲的,可是听的时候,难免有的时候听的时候,就是稍微有一点点心神不集中就漏掉了,或者到那个时候就想这个时间这么牢,不快一点下课;反过来等到你真正稍微一点不舒服的时候,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一件事情听课是如此,拜佛呢?上早晚殿呢?仔细想想看,你这样的精神好的时候都没办法真的能够相应,坏了以后又行吗?不行。我们碰见稍微一点事情心里就烦烦躁躁的,不晓得怎么办是好,请问到那个时候到了恶道当中行吗?我们现在不必说恶道,拿我们眼前马上体验一下,不要说人家来打你一下,人家来骂你一下,你心里面烦的要命,不要人家来骂你,人家瞪你一眼,你心里想这个家伙为什么瞪我,好端端的?你心里想嘀咕个半天,这个是非常明确的,不要说他瞪你一下,你告诉别人,叫他这样去做,他不听你的话,你想这个家伙不听我的话,我心里都是忿,生烦恼,实际上你要去在这地方影响别人!那我们就实际上这样个状态,居然我们自己还觉得我自己在修行,那真是不晓得颠倒到那里去了,稍微有一点点小小的不舒服,那自己就早不行啦!所以我自己记得当年我刚出家的时候跟那个善知识的时候,有一天法师出去到汐止去,两个人一起去的,那么趴一下不小心撞到一个石头上面,那个腿上面撞破了,要我们这里大惊小怪,好像陪著客人去的话,他觉得陪著旁边的人不要这种小事惊动他,然后汐止咚咚咚咚跑回来,我们那时候住在新店,整个的半条裤子统统都是沾著血,他也不动声色,就是这样回来了,我看见他,法师你怎么一回事情?小事情,你自己去忙,你这个干什么?要我们平常的时候,来了招呼你,他不让我招呼,我在那偷偷的看他,他完了以后告诉我,那跟某人出去,不小心碰破了,这样啊!所以这种精神我到现在始终为止记得牢牢的,乃至于跑到这地方来,我现在自己晓得常常精神不济,有的时候站在那里忽然间要倒下来的样子,可是我觉得这是我老师的告诉我,我常常想著佛陀,佛陀因地当中多生多劫他昏迷了,他自己说我多生多劫以来为了这个生死,今天难得有这个机会咬紧牙关来,你咬紧牙关撑下去的话,也就过去了,这个意志力真正重要的还是第一,说这个地方我为什么特别欢喜呢?我常常看见我们的老和尚坐在这里,我觉得这个善知识,我心里面觉得没错没错!我们要用这个方式慢慢慢的撑起来,从这个地方你们可以随时随地自己好好的对比观察一下那个心里的行相,所以常常记得这个话,还没有作先打了退堂鼓了,那件事情是一定不成功,反过来再困难的事情,你说你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就算你那个身体失坏了,你这个意志力下去的话,将来就是保证你成功的,就靠这个。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真正重要的就是这个东西。所以趁我们现在能够修行的时候,不要浪费它,千万不要浪费它。
【“未能作诸善,然已作众恶,经百俱胝劫,不闻善趣名。”】
这个很容易了解,好事没作坏事作了,这种情况之下,不晓得经过多少,你没办法乃至于善趣的名字都听不见。
【“是故薄伽梵,说人极难得,如龟项趣入,海漂轭木孔。虽刹那作罪,尚住无间劫,况无始生死,作恶岂善趣。’”】
那么所以佛告诉我们说这个人身非常难得难得到什么程度啊?他举一个比喻,说大海里边有一只盲眼的乌龟,这只乌龟眼睛瞎的,然后它过多少时候,有的经上没有说时间,有的说过一百年它这么头出来,跑到上面透口气,然后整个大海上面有一个木片,木片上面有个孔,你想想看这个盲眼的乌龟能够碰到这个木头的时间有多少?这个机会简直没有,居然现在它那个盲眼的乌龟一百年冒一次,而大海上面漂著这么一个木头,里面有一个孔,它一出来正好在那个孔里边,我们得到人身的机会也这么难得,所以这一点事情我们特别注意。这个说到这里我前面漏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很重要很重要的,重新现在倒回来。请看这一页的第四行,现在就是我们这一页第四行上面已经说,对于菩萨起了嗔心一一刹那还要经过劫数,这么刹那数,譬如说一刹那就一劫,两刹那就是两劫,住在阿鼻地狱。下面有一句话
【“况内相续。现有往昔多生所造众多恶业,果未出生,对治未坏,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耶。”】
这句话,内相续就是我们身心,现在我们人身是从无始向前到以后的无始在轮转,那么这个轮转的上下根据什么?根据我们以前所造的业,善业上升,恶业下降,而我们现在身心里边总结起来到现在为止,以往多生多劫所造的恶业不晓得多多少少,造的这个恶业还没结果之前,他一直在,一直要等到结了果,所以说这些恶业,果未出生,还没结果,那么没结果他有一个办法可以拿掉它的,怎么办呢?就是“修习对治道”,佛法是专门对治,针对著这个对治它,如果你能够把它禁止、关禁的话,那么这个恶业它就不会感果。现在的情况既没有感果,也没有对治,在这种状态当中有这么多恶业摆在这里,请问结果是什么?自然一定感得恶果,所以说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因为前面有人问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难得人身呢?原因就是这样,所以这一点补说一下。然后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刚才在入行论这个话,这个是这一页的倒数第四行,括弧下面。
【“若作是念,由受恶趣苦尽昔恶业已,仍可生乐趣,故非难脱也。”】
有人这样想,好了好了,那么既然要受,等到你受了这个恶趣的苦以后,那么以往的恶业不是就感了果就没有了吗?这岂不是到那时候可以再生到乐趣当中,想起来应该不难吧!我们有人会这样想,下面看
【“即受彼苦之时,时时为恶,从恶趣没后,仍须转恶趣,故难脱离。”】
我们要了解,我们正在受这个苦的时候,那时候是,你现在受苦是把以前的恶业感得果了,是没错,可是当我们现在在受苦的时候,岂不是又在造将来的业因?对呀!那么现在你造什么业因啊?这个是决定的因素哦!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我们现在继续的造恶业,所以对不起!这是恶性循环,所以说恶趣出来了以后你没有机会脱离,我们同样的在我们当下的身心上面,就可以感受到这一件事情,我们现在受的倒不一定是地狱恶鬼畜牲的恶业,但是我们也同样的在人当中也有善的好报,以及恶的恶报。那个时候我们看看当这个果报现起的时候,我们心里面继续造的什么业因,这个就很清楚明白的判断出来我们下一生到那里去,是,眼前的这个乐苦,这是以往的业因,等到感了那个业就算了,请问快乐现起的时候你做什么?增长贪,对不对?这个好的事情自己觉得很得意、很快乐,然后不顺你心的事情现起的时候你增长什么?嗔,对不对?就凭这个贪跟嗔,你就能够上升了吗?然后不苦不乐现前的时候干什么?痴,凭这个你就能上升了吗?想想看对不对?就算眼前我做的事情很多事情,总觉得配我口味作的好起劲,不配我味口就不行,然后作很多事情大家吵吵闹闹、争争论论太多这种状态,想想看对是不对?杂染之业都是!那现在我们人身当中都是如此,何况你堕落了畜牲,现在我们总算起来有理智能辨别,总算看起来,他这个不合理,他这个错了,你自己还觉得很英雄的样子嫉恶如仇,世间这种人;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还觉得很不错的,我们有能力去判别人家是非,可惜自己的是非一点都没看见,你嫉恶如仇的心情是什么啊?是嗔相应法,对不起,嗔相应法就能升天了吗?又很多人因为嫉恶如仇,所以他做了很多的大功德,这是修罗业!然后有很多人他因为这样,所以他也是自己,“他不行,我来”,这样,是的的确确尽了很大的力量,出了很多的钱,然后这种人感得如果不作修罗就是大力鬼神,否则畜牲当中大力的狮子、老虎这种就是这样,他那个力气大得不得了,他这个心里就这么猛利的情况,他就是不能容别人,这个情形很清楚很明白,这法相如此。然后对你跟你好一点,你不辨是非,他对你好的,你总归保护他,这个贪相应法。所以自己好好的这地方检查一下,那我们人身当中能辨别是非的尚且如此,到了这个恶道,然后你能够脱离了吗?这不是说这个业。感得了以后那就可以了,当这个恶业感果的时候,你又辗转的造更多恶业。所以有太多这种典型的公案。佛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这个给孤独长老为佛贡献那个给孤独园,然后呢舍利弗尊者做监工,佛跑得去看看,有的时候看见鸽子,有的时候看见蚂蚁,佛看见了就现出笑容,那么尊者通常问,弟子们同时问,佛陀绝对不会轻易的任何动容,笑了!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某人啊!你看见没有地上这些鸽子或者是蚂蚁,他是多少大劫以来就在这个里边,八万大劫,一动就是八万大劫,然后我向前去看,还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够从这个蚂蚁或者从鸽子身当中透脱出来,一掉下去你就没有机会跑出来。今天我在这地方跟你们做个实验,那个蚂蚁,那是我们说过的,蚂蚁平常你看它的业非常清楚,一天到晚嗒嗒嗒……的这样跑,平常跑的时候慢慢吞吞的跑,你只要一旦一碰到它的时候,它那个蚂蚁的反应很奇怪,一碰到它,它有两个反应,一个反应它就马上两个牙齿对著你,跟你准备斗,还有一个反应,它就跑著更快嗒嗒嗒这样跑,你说这个地方也看得出来,那就是它的宿生的业,我们人当中有没有?有!你们仔细去看看。现在我们平常都是没有什么事情,就这么晃晃荡荡的就在那里,尽管你坐在这里,心里也就是这样,这个是心相,法尔如此的,然后你眼前一个境况一对,引起你注意的就什么状态啊?就这个状态,你不欢喜的,心里面就给他准备跟他斗,就这样。还有一种情况就觉得是斗不过他的,你赶快跑,是不是这个样?然后我今天要跟你们作的什么一个实验呢?我们晓得这个蚂蚁很欢喜吃糖或者什么东西,你们如果看见那个蚂蚁的时候,你们去弄点糖它平常一沾到这个上面不肯跑的,这蚂蚁斗的时候,你拿那个糖水对著那个蚂蚁头上面点它一下,看看它什么反应,然后把那个反应告诉我,我再来告诉你,这个里面都是我们处处体会的,这个听清楚没有?听清楚了。下面我们继续下去。
【“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脱离,谓正受彼时,复起诸余恶。’”】
就是这个。
【“如是思惟难得之后,应作是念,而发欲乐摄取心要,”】
上面这个道理我们懂了,下面告诉我们如是思惟,记得哦!不是听懂了就算了,不是听懂算了,听己经难得了,我们己经得到了这个,然后呢是不是真正对我们有用,就在下面这个思惟。所以千万注意,这么难得的机会得到了,你们去好好的思惟,这样思惟的话,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下面那个答案对你们就派上用场。那时候应该怎么想呢?说这个人身真是这么难得,意义这么的大,然后呢说在这种情况之下跑得去贪著世间的东西,那自己伤害自己,天底下再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自己伤害自己,自己欺骗自己,唯一应该做的,干什么?要摄取心要,发这个大的善法欲。
【“谓若使此身为恶行者,是徒耗费,应修正法而度时期。”】
是说假定我们得到了这个难得的暇满人身再去做这个恶行,这个恶行应该说跟正法不相应的这个叫恶行,不是我们今天去跟人家吵架、跟人家打架,绝对不是!就是精神好的痴痴呆呆坐在这里都不行,何况是不相应的?这恶行两个字的定义我们要了解,世间的是一个标准,出家又是一个标准,就算是你那个打坐,糊里糊涂是恶行。就算你那里拜佛,脑筋里面糊里糊涂恶行,就算你念佛,脑筋里胡思乱想是恶行。这个恶行跟善行的标准,这我们要很清楚明白的了解,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应修正法,假定你真正能够修正法的话,那么不管你是礼佛、拜佛、看经,乃至于睡觉乃至于吃饭都在这儿真正的增长善净之业。
【“如亲友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
所以这个亲友书上面告诉我们,我们从旁生离开了以后得到人身这么难法,就像那个乌龟遇到海里面的木头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个人身,要赶快修佛法,一定要得到正确的好结果,就像什么呢?
【“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
就像你用种种的宝贝,无价的牟尼宝珠等等,然后装饰一个最珍贵的金子做的器具,居然拿它来干什么?装脏东西,装那个脏东西,现在我们这个人身也是一样,难得得到了这样无比的、美妙的东西,居然你去造恶业,实在是这个愚痴,那是再没有比这个更厉害了,现在我们总觉得很聪明,我们现在常常说用那个小聪明去害自己,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情,好的是我们现在这个聪明还没有世智聪辩,赶快改过来,还正好。
【“弟子书中亦云:‘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
我们要修证所思义,这次第就是这样─听闻、思惟、修证,现在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这个。上面把经论上面的道理告诉我们,下面是引祖师的榜样。
【“此又如大瑜伽师谓慬哦云:‘应略休息。’答云:‘实当如是,然此暇满,实为难得。’”】
那个就是典型的他们师徒两个人说,他那个大瑜伽师,就是老师;慬哦就是弟子,换句话说这个阿底峡尊者的弟子跟再传弟子,两位。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