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二章 听法 第二节 1 听法发心 2 广大意乐的菩提心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5日
来源:   作者:颜班•希热将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二章 听法 第二节 1 听法发心 2 广大意乐的菩提心

  听法的发心,包括三要行中的前行,对所有众生发出广大意乐的菩提心,以及以广大善巧的发心所作心识转换的观想。

  第二节2:广大意乐的菩提心

  在闻思修佛法时,能以三要行修持,是最殊胜不过的了。不管你学佛多久,作任何善法之前,一开始就要想:「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闻思修,不是只为了自己学习佛法,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离苦得乐,从轮回的束缚中得到解脱。」

  现在世俗的教育,大多是教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生存和生活的技巧和知识。有的教育对人性的善良具有正面的启发,有的则会作不当的引导和不良的示范,但总是为了追求自己在世间上的舒适、安乐、权势与富贵。而佛法教育的目的和世俗教育不一样。学佛是为了自己和众生,离苦得乐,觉悟自性本体,明心见性,最终从轮回中解脱,超越生死。所以,佛法是教导人明白因果,行善去恶,转化贪、瞋、痴、慢、疑,破除我执,证悟空性的真理和正道。

  虽然,在绝对的本体中,没有所谓的轮回与涅槃,但是对于在凡夫地的我们而言,脱离生死轮回,究竟成就,还是现阶段修行努力的目标。我们想要净化宿世所造作的恶业,想要脱离轮回,成就佛果,单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成佛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众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誓愿和信念为动力,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无止尽地对众生付出,依赖广大众生的力量,才有可能成就。

  无始以来,我们之所以一直在轮回中不断辗转,无法出离,是因为和众生之间的业债没有清净的缘故。业债就像借贷未还一样,我们向银行或向别人借钱,除非还清了这笔债,否则银行或债主会永远不断向我们索讨。在轮回的无数转生中,我们对众生曾造作的任何罪业都会成熟为恶的果报,我们在不同的时空,受着各种不同的痛苦,却不知其因。佛陀说:「地狱中燃烧的大火,和地狱中的恶鬼,都来自心中的恶念。」恐怖的地狱和庄严的极乐世界,都是我们的心所造作的。心中的善念成熟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就是清净的净土;罪业成熟时,就会感召可怕恐惧的地狱景象。

  我们的心就像是一面镜子,生生世世、分分秒秒,因为我们不断造业,累积了由业力所形成的灰尘和污垢,需要常常勤加擦拭,才会明亮。但是以本体性空的观点来讲,本性即是佛,不存在所谓的镜子和灰尘,也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说。站在中观论师或成就者们的角度,本觉上无舍取之心。可是身为凡夫的我们,要知道自己还没有成就,不是利根之器,还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忏悔业障,累积资粮,所以说,在修行道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是必须不断策励精进啊!

  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里,因为人心纯朴,普行孝道,伦理井然,守望相助,彼此相依共存,大家有深厚的情谊,普遍具有慈悲心,对他们劝发菩提心,也比较容易。随着时代的迅速变迁,人的杂念妄想日趋繁复,人与人的距离愈来愈远,关系越来越紧张,很多人的内心都非常冷漠,必须要处处提防别人。在这种状态下,人和人之间自然就不愿意亲近关怀。所以,要教导现在的人,对别人多慈悲一点,就很不容易了,何况要他对广阔的众生发出菩提心,那就更困难了。

  因为大多数的人没有办法理解菩提心,所以佛陀就用很简单的比喻说:「你们要把众生当作现世父母一样地看待。」无始以来,我们已经轮回过无数世了,也曾经反复投生到每一道中,无数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对待众生,要以对待现世父母一样来看待,这样就比较容易对众生发生出菩提心了。因为,天底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最伟大,无怨无悔,无远弗届,没有做过父母的人,也许很难体会这种心情。如果我们能先对现世的父母,发出菩提心,然后慢慢转移到周遭亲戚朋友们的身上,再扩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乃至于佛所说的三大千世界所有众生身上。对十方六道所有众生,发出广大的菩提心,才是救度自己最好的方法,也是修行成道最佳的妙方。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