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八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八讲

 

  第十八讲  九月九日

  次说圆满摄持。

  【狮子贤义疏】:

  又於此后摄持总教之类,复作

  颂云  使心无畏(一)等  示诸自性无  舍离(二)不共类  全具(三)善摄持

  如是颂云:(一)为使此心无迷惑惊惧等,思想方便善巧,如心意向实,能究竟无我等教,能作指示。(二)不合方类之法上悭吝等舍。(三)及得无不具足之善知识体摄受。以此应完全摄持之,依止修行成就无不具足,於中决定能作部分或齐全之证,如其所说,乃至见道等中,乐速容易,亦能作发起别馀修行成就所依之因素也。

  【清凉记】:

  谓:

  一、心不惊怖,方便善巧。

  二、如有情利乐为说一切法无我。

  三、能舍与般若不顺品类之法执(错失覆护不舍)。

  自能以此三法摄持,亦得全备此三法之善知识所摄持。依此修行,於四谛十六行观能证一分或全分,乃至见道,平稳迅速,亦能发起别馀三身五智成就之因也。

  【狮子贤义疏】:

  颂云  於六法(一至六)契证  对治(七)生正灭(断也) 彼(八)等永尽除  般若(九)悲皆具

  有学(十)不共法    利他(十一)之位次   二智(十二)易著力  所依(十三)种应知

  今者,初於世间决择开解之部分及齐全(四加行)等证如前显示者。

  此下所明,从於世间超出见道及修道(见修二)者。

  从此(第七)以下者,由此等道力出生之贼心应抛弃之门,增进不善巧,相似相等之对治,及不随顺之方类,生与灭之察照者。

  从此(第八)以下,於彼无所缘彼体上生及灭与具分之分别能断者(非理)。

  如是(第九)以下,具足道愿及施等方便善巧之空性。於世间及涅槃皆不住之性相、般若、与方便者。

  从此(第十)以下,如是生起声闻等中不共之法者。

  如是第(十一)以下,是思想见等,如其趣入等密意参究之门。乃至三乘道中建立次第性相之义,义生之位次者。

  从此第(十二)以下,尽其所有轮回无量,而为他义成就双运之智慧出生故,是此中之住位住者。

  於彼第(十三)士夫之义利一切所作具足圆满者。成就法之住品不同之分别,诸菩萨等有十三种故。

  【清凉记】:

  第四一切种智之种性,有十三法:

  初、世间道之四加行为四一-四。

  五、出世间道见道为五。

  六、修道为六。

  七、次由此等道力,对治生起,为七。

  八、或将不顺方类灭开出为第八。“贼心”者,即是偷心,偷心不去,道不可成。“增进不善巧”者,谓不求上进,修行缺支,或不依次第也。“相似”者,谓见貌似修行而不真诚。“相等”者,谓力量仅够不充沛也。“生灭察照”者,谓观察修行因果,知其缺点也。

  九、“所缘体上知生灭”即念头之生灭。“具分”者,谓严重之非理分别也。

  十、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方便善巧。

  十一、由悲智力,成为不共之殊胜声闻。菩萨悲胜,缘觉智胜,悲智俱增,故成殊胜。

  十二、三乘者,教流之大组织,适应各各思想决择见地而建立。宗派者,修行之趣向。若无趣向,即成腹行无方。修行总趣向成佛。故本论首以一切种智十法提纲,端其趣向也。趣入依四谛十六行观,大小乘共,六度亦四谛所摄也。“密意”即不了义教,以时机不能明说者,如佛言“止止不须说”者是也。华严多密意,以对菩萨说法,对凡夫遂成密意也。“参究”者,谓应广学也。“位次”者,十地、二十僧等,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密意即亦摄密教。密教即总持。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摄持无量功德,名无尽藏。增上者,向上不息也。有慧无念,不能摄持;有念无慧,死法无用。念即十无尽藏之持无尽藏也。任持即归纳,不能归纳,则法各孤立,成为见子打子,不能会通。此陀罗尼门,略有四种:

  (一)法陀罗尼。以一法为中心,即摄其类聚。如以蕴为中心,即摄色受想行识。以色为中心,即摄五根五境及无表色共为十一,法数决定,不可增减,由佛现量观见而说故。如是法法各成轮围,为法缘起。三大寺以此立教。六足论、大般若经、皆法总持之模范,因内地辩论之法未立,故应用少也。

  (二)义陀罗尼。有法即有义,善不善、常无常、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皆法上之义也。

  (三)咒陀罗尼。即以文字总持法义。如文殊咒五字即摄五智,亦摄所有一切智之品类。华严八十卷,四十二字母摄之。(四)忍陀罗尼、有方精进,坐静成就,得定开解,而成忍智也。佛法广大,非一众生根器一时能完全应用,故有显密诸乘之分。根本乘者,从自身起修依三学直接断自身之烦恼也。殊胜乘者,以利他而断自烦恼,利根依此行之,成就速疾也。然有利他之发心,亦必依根本之坚稳自行,方能利他。后世唯取圆教,将根本乘割去,是大错失。普贤行愿品是次第之教,从发愿起,不离坚稳自行,故能成就不思议解脱。不从根本,唯依普贤三昧品普贤行品,无下手处也。密乘者,即不离显教之特殊教义,以烦恼断烦恼,以毒攻毒之治法也。故必於别解脱戒中小戒亦不犯,方可学密。蛇咬不着方可捉蛇。别解脱戒事相熟,外缘防护谨严,方可用烦恼断烦恼也。不依戒尚不能起四根本定,何由起大乘百千三昧?教乘难断之诤,依宗大师之解释(如金刚大总持次第所说),则无不释然也。

  十三、尽轮回际无相任运利他之智慧出生。此十二及十三,或合为一科。

  【狮子贤义疏】:

  如彼所说法之根本成就者,唯是法界之自性之种性是也。若彼法界性唯是圣者证法成就之因,实则彼彼体性具有之菩萨,无上大觉之法等,成就之体,是自性住之种性也。若是则此下立彼时彼彼之总别住位非是。应彼菩萨非是菩萨也。是劣慧士夫思想之面目。不须接受,乃至於中别类分别文

  颂云  法性无别故    异类非相应

  所说如是,以此观之,是彼声闻乘等证见位次之所缘也,是圣法(根本)所作之证故。以法界性为因之自性,种种契入为门,乃至安立种姓之言说也。

  此中根本接受法性之见解易易者,如彼世间事喻受持之。

  颂云  由能依法别    说彼所依异

  颂如是云者,喻如泥水现业工作,加以火焰,依托交互而瓶等有(是能依法差别)。蜜蜂与金器(所依)等,彼所依性空,云何有异能依者。故三乘法(因果次第)所摄所证(分位)异性,是由能依(法性)不同性(因果差别)故。凡如是等所说,是修行成就之所依也。

  【清凉记】:

  此十三种修行成就之位次,自四加行乃至成佛,悉皆圆满。即此十三位次法之所依,称为法界体性,亦称为种性。由法之组织、能修之人、与所修之行,三缘和合而出生成就。若许有自性种性决定,则不须依法修行,亦能成佛。或难言:若种性非实有,则三乘种性皆空,法性无别,不应有不同之种性矣。答云:三乘四果,皆依修行分位,假立名言。由能依所证之法别,说彼所依人有三乘四果位次之异。如由水泥成瓶,由蜂成蜜,由金成器,瓶蜜器等既成,不可复执其经过之缘起为有非有。三乘四果修证经过之位次,亦不可执实有非有也。火车经过太原,招呼太原客人下车,不可执此人实是太原客人非太原客人也。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