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四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四讲

 

  第三十四讲  十月五日

  【狮子贤义疏】:

  加行能作相之智所作等智自性云何?此颂文词类之分说有三颂如下。

  颂云  烦恼计执身  不共对治品  净觉难决定  作大无所缘

  遮止现错失  悉作道所缘  不共无执着  无存在生动

  真如无所缘  即此十六种  如序所陈列  四相说如是

  如是等颂云者:於贪欲等烦恼,此身常住之恶取,即此等因量不如理之作意等,於中能作,欲贪於无欲贪等上不随顺品,及对治体空性等,是一切智性之寂然自性四种也。於依胜义无有情涅槃离言难言,馀乘中非罪堕性相决定(之法等)同一边限(皆空),长恒时中修办所作殊宝之大性应作,修行所作及修行人法无所缘,正真现法失实全盘遮止。如是所云,是彼清净道性之自性五也。一切智性及道智性所摄正真之差别所缘;世间成就执持等,於中相返不共同之教;於色等无着无知者;所作知识无所缘无体故;真如性无行作;色等之自性无,生无;真质与无质等三如性无所缘。如是等所云者,一切种智性之自性七也。如是自性十六,如其所有一切智性三种之加行体相,及如如具足作用,总彼等四种自性之相性,应受持也。

  【清凉记】:

  “烦恼计执身”等三颂,为加行之自性相,有十六法。此理能知,方能起加行,应多参阅经文。

  【狮子贤义疏】:

  复次一总计算,此等之相,共有九十一种也。解脱分全善根具足者,若依此中所说,任於何种加行,完全知解出生解脱分全之道。

  颂云  无相净施等  善巧於正行  一切种智品  顺解脱全分

  如是颂云者:无量所缘之智相,从施等波罗蜜多乃至依於一切种智体性,相续中心能力等生起善巧之道,於一切种智现圆观证。其中解脱之分全,是所乐欲成立故。彼中善巧之作云何?依彼经教故。此中颂句之分别云。

  信佛等所缘  精进行施等  意乐圆满念  等持无乱心

  知一切法相  般若五种等  利根菩提全  钝根难全证

  如是等颂云者:信、精益、念、定、般若(五者),具足殊胜差别,不是了知彼诸根自性也。如数对境大觉佛、布施,心念“宝等”胜上之利益,行相无错乱分别,之法本净,一切完全了知五等之境,此之五相,是称善巧也。然此等五一切,非是无上菩提正得者也。是以此信等大力锐利精勤,於无上正等圆满菩提证观容易(障阻稀薄),若钝根故难也(障重力小)。以此所云者,是於此法具有大力势者(菩萨人)。若中品者,证独觉菩提;诸小品者,证声闻菩提;此说以外,是称动摇不决定性也。有志於解脱分全生起,於中决定能作开悟之分或全之出离者云何?

  颂云  暖等所缘者  一切有情赞  於彼心平等  说十种清净

  有罪能忏除  自住施等中  亦引他安住  赞称同即顶

  如是能成忍  自他依谛知  如是世第一  成就有情等

  如是颂云:欲令一切种种现法圆证者,自心发起平等、慈心、利益、无恚怒、无种种逼害心五种。对他发起父母心、兄弟姐妹心、儿女心、师友朋伴心、亲谊私爱人之亲眷心,别又五种。以此於诸有情作清净之所缘之十法者,是暖成就应受持者也。

  总其不善及善,於中依数断修之门,背舍、契入之主宰性具足。即以此门,引他诸罪作业应当背弃,施等善中依止安住,此清净加行之相自他有二。乃至引导自他契入真如门等於中赞称,复能共同作事,此二种法,若细分别者,行相无尽无边随智善巧。以如是所作等,於诸有情作所缘者。成就顶法也。

  於顶成就,自他因缘详细审辩,所缘及行相清净。如其性加行,乃至赞称,共同同事,诸相清净。依此自他因缘,缘於苦等诸谛者,忍位是也。如前自他之因缘具足,其中唯作转依(修),及能作解脱等清净行相,於诸有情作所缘者,是胜法者也。

  此上所说者,是决定开悟分判全之“界限”也。此中所明者,种种道体一切种种行相,修行之分别。如其位次,於一切种智性等现证行相三种,依此决定分辩世间开悟分全,现观解证前行之相,亦以此於超出世间得见,如修道上,解证一切种种,现前圆证三智等中之修行故。是以此摄持向上复向上之殊胜品类依住之僧故。是以一切种智殊胜道所摄之无漏智慧,小中大此等实作生起故。是生起节制恭谨提防罪咎及消灭故。如是等决定确实分判(开悟证解)分全等道显示之说,是修行者最所应知也。於此还灭之菩萨僧(不退),如其所说,决定成办开悟,分或完全,出生成就,是不退转之菩萨僧之性相者也。

  【清凉记】:

  “无相净施等”一颂,名顺解脱分总相。

  “信佛等所缘”等二颂,明彼善巧之三种根。

  “暖等所缘者”等三颂,明顺抉择分。

  【狮子贤义疏】:

  颂云  摄受决择支  见修道等类  住是中菩萨  是彼还灭僧

  此颂所云者:谁能勇猛坚固,决定开解证悟,决择之分全四支等,及见道、修道、中间把握成就。彼与彼中证解之理,於中安住。如是者,是曰有学菩萨於还灭中不退转之僧也。

  此中性相(分析)有总略之说,今初之一颂,决定开解出离中加行道分全住位等之总性相者。

  颂云  色等转诸徵(表相等) 说相有二十决择支分住 还灭之性相

  如是颂云者:於色等业背舍,及疑心等相清净,二十种决定开解之分全,於此中住等,是不退转之性相应知所作也。又此退舍等相,其相云何?於此指示之故,类中分别文义有六颂。

  颂云  由色转变等  疑惑无暇尽  自安住善法  亦令他安住

  依他行施等  甚深义无疑  身等修慈行  不共於五盖

  伏习气随眠  具正念正知  衣等常清净  身不生诸虫

  心无曲杜多  亦无悭执等  具足法性行  利他受狱苦

  非以他牵引  异道相似教  知是魔所为  佛喜之善行

  表相二十等  所有暖顶忍  胜法等住类  不退大菩提

  如是颂云:一多自性无性之色等法业背舍回转。依智得信,尽诸疑盖,愿道成就。於颠倒之见,地狱、饿鬼、畜生之众生,未闻佛说、难闻佛说,边地下贱众生,诸根不全、痴呆愚鲁盲聋喑哑,长寿诸天,如是等无暇有情八种今尽。大悲自在於他善法加行,自他易地。於他有情之境作施等事悉皆回向。了知正法甚深之义而不作疑惑。於他利益性趣入所为之业及意业。清净加行圆满之障盖五种等,贪欲希望、及害心、此二之不明,掉举恶作疑等清净不与同行。修行对治之行相,於中无明等习气随眠一切调伏。常时平等修行吸摄之性如其念知具足。清净染污诸行之衣等,於中完全行使清洁。如是等十一种。

  世间善根现业圣性之身,八万诸虫不生。善根清净,心无谄曲。不追求财物荣誉等,不可见性之命运,如何少壮,邀结(人缘)等一切弃舍,正真受持杜多功德之行。於布施等殊胜修行成就,施矛盾之悭贪、及淫欲犯戒等不为。一切法正真能作摄持法性之性,及不违般若波罗蜜,并具有能行。自行利他所作修行於利他义乐入地狱。如是等六种。

  证解大意法性,非他劝诱牵引而行大觉之方便智中善巧性之道见。及不受相似所说罪恶之魔教魔性之证。此中所作分别二种。

  三轮清净之行,一切诸佛欢喜,是为一种。如其次第,分别暖顶忍胜法等中住位之菩萨,为无上菩提故,不退转相决择之二十种,於此应知所作也。

  决定开悟分全之故。於四加行不退之相性作如是。以下是见道之不退性相,文词分别一颂,说云:

  见道中忍智  十六刹那心  不退菩萨者  性相如是知

  如是一颂云者:谓於苦谛等门中,法、类、智、忍、及刹那证智之十六心,是菩萨见道中住之不退转之性相也。

  此诸刹那中摄取种种共同之行相,此行相等文义分别,说有五颂。

  颂云  遣还色等想  心坚小乘体  倒错静虑等  诸支分悉尽

  身心轻安性  巧便於欲行  恒修行梵净  善清净正命

  蕴等作中断  资粮及根等  战争舍物悭  加行与随行

  破彼彼依住  不缘尘许法  於自地决定  安住三地中

  法义命等舍  若十六刹那  具慧住见道  不退之表相

  此所云者:

  一、法性空性之色等法上,计度分别及业回反(背舍)。

  二、於佛等之加持无上菩提心,心性坚固。

  三、大乘法殊胜具足之修行声闻缘觉乘心业行相倒错净。

  四、於法炽然种种开解具力之静虑,及无色摄入沉怠性等中生出之支分,正真圆满尽净。

  如是等四者,苦相是也。

  一、不善及离性之身心轻安。

  二、调伏有情方便善巧能现前无失,不入於欲贪罪行。

  三、罪失所缘之境,随见随除,恒常修行净梵之行。

  四、依清净士夫正法养命,於资具再再清净。

  如是等四者,集相是也。

  一、於空性住之蕴处界等,作加行等,或加行之加行之非应作者。此等加行,或继续加行,於彼蕴住各各中断阻碍,非是随顺彼类。

  二、作净之性,了知能作中断之资粮等,於前如何加行,及相续加行,於彼蕴住各各灭除阻碍。

  三、所取能取分别罪患,悉皆知之,於菩提资粮施等如前说加行,随续加行,依止付托,於彼蕴住各各阻碍灭除。

  四、二取所作故,於彼体断所作性之根本,及依止城市聚落等战争持久,如前加行,及继续随行,於彼蕴住发展随行阻止。

  如是等四者,是灭相也。

  一、於施等殊胜差分了解,悭吝贪淫等之戒,於中加行及随加行,於彼蕴住各各阻碍不作。

  二、一切清净解脱之门三种自性,是所了解,而於法少如微尘亦不缘观。

  三、现前大意获得一切智性三种主宰之自体三者,如其所有之决定性住。

  四、若一次为一切种智性等之法义致力,虽生命而亦弃舍不顾。

  如是等四者,是道谛之相也。

  如是忍智刹那相十六种之所摄。彼等正真获得者,世间清洁,所取能取现前失实悉皆清净,於色想背舍等生起之故。随心所摄自分共同之果,是菩萨见道中住之不退转相也。诸瑜伽师所说者,调伏有情之须要不能自在,属取一切证知,随顺真实。以如是等正知所作,而亦近顺前教所属真实,以此教彼,若不然者,瑜伽相续中,各各自明之刹那等,云何是如其彼彼大意能作之相性体耶。

  【清凉记】:

  “由色转变等”六颂,广释加行道菩萨不退相。

  “见道中忍智”等六颂是见道不退相。未得不退相,只是假见道。此非只讲空理,应引以自鉴。顶加行以杜多功德为中坚。见道十六刹那先广在四加行中修。此中所说四加行最广,馀处仅说定道支分而已。大毗婆沙有此义而未说从小转大之法。“身心轻安”,不能专於定学中求,此中特指明与戒合修之要。苦集谛欲转清净,别解脱戒最要。空性不可夹杂世间染污。好事中沾附染法,亦令三宝消灭,持法之人应警觉。“安住二地”谓心安住三智,义详经中。此诸相修行人随时应观,令理论与事实相合,大般若与别解脱戒相合。后世不遵此法,故多坐空无实际之病。此文非难解,但事须熟练。先无此练修,后即不能不退。他处未具体说,本论特详。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