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无著声闻地说“贤首 当知如是所缘,甚为微细...”应如何正解,而生起认识?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无著声闻地说“贤首 当知如是所缘,甚为微细...”应如何正解,而生起认识?
【第二二八则】
问:无著声闻地说:“贤首:当知如是所缘,甚为微细,难可通达!汝应发起猛利欲乐,为求通达,发起精进。”吾人对此论义,应如何正解,而生起认识?
答:“贤首”之称,乃造论时,无著菩萨对人之尊称,如佛说“善男子”之类,非必即其弟子。“当知如是所缘”。此中所缘谓止总相,此为共通解释。另有一种解释:谓修定以心为主(以心为所缘)者,无相、无分别、寂静之三种相,决定现起。故此一种解释为此以心为所缘者之所缘,“甚为微细,难可通达”。吾人应知菩萨亦谓“难可通达”者,谓讲说时难解。谓诸经教,如辨中边论等,文简意深,初如何令心住(粘合)于所缘?次如何防护此心?沉掉如何发生?如何对治?依如何次第而趣入?如何成就住心?成住心时象征?成止之量?虽皆为学者所应知,然不经宗喀巴大师抉择,吾人如堕五里雾中,决难通达也。故应于此“发起猛利欲乐,为求通达,发起精进”。以心为所缘者,于未得定之前(如第七住),虽有“色等境相”,随一现起,若不理之,彼色声等相,自然寂静,唯有内心之了别明显及适乐之相而现,是谓“无相”。如水泡不久仍与水相合于无形。自身等山河大地房屋等,皆空无所有。此非以中观见遮实有之空性,亦非无上密中之“空明”。此乃遮有碍触尘而现之空境,出定时会有身似忽然重生之感觉现起。又其所现空境,乃定后感觉,非定中所感。因其定中,心与虚空如一,更不起自觉之故。若以佛像为所缘者,此时心与佛像合一,此外一无所觉。对治昏沉清净者后之“明了”分,能察微尘数;对治掉举清净者后之“住分”厚故,于睡眠不同往昔,觉与定合。以上据声闻地说“具作意相”。知此则自修定时,自知已至何阶段,不致误谓已证空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