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9章 衰微的基因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9章 衰微的基因
琼波浪觉发现,印度教文化已经渗透了当时印度百姓的日常生活,《阿含经》中曾批判过的一些场景又出现了。祭祀礼仪仍然遍布四处,多有宰牲者,血腥味无处不在。人们崇拜梵天、湿婆和毗湿奴,相对于佛教追求的终极空性,印度人更希望有个永恒的神我。
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印度教无疑也是个伟大的宗教,它的包容、自省和与时俱进,使它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再进化为印度教,它的生命一次次焕发出光明。它是非常成熟的宗教,跟佛教一样,为人类贡献了许多能清凉灵魂的智慧。
客观地看,琼波浪觉在尼泊尔的游学生涯中,对印度教是持排斥态度的。这可以理解。以正统佛教信仰者的目光来看,印度教中的许多宗教礼仪跟佛教相悖之处甚多。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佛教就跟婆罗门教有过激烈的交锋,双方互有胜负,但在印度大地上的较量,婆罗门教终于占了上风,甚至可以说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据一些学者称,印度教最终的占上风是在公元8世纪。当时,印度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叫商羯罗。据考证,他出生于南印度西海滨从科钦的小城阿屋依。他创立了吠檀多哲学派不二论的教义,其教义源自古代《奥义书》和一些婆罗门经典。商羯罗以注解《薄伽梵歌》的形式来宣扬自己的教义,从中提炼出了他的不二论精华,跟佛教中观派有了实质性的沟通,从而打破了佛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壁垒。有人甚至将商羯罗斥为隐形的佛教徒。但无论商羯罗实质上是否是佛教徒,其外相却被认为是印度教的思想家。他的努力,使许多信众接受了印度教,一些有名的佛教寺院也改宗信仰了印度教。若将印度的信众土壤比喻为一个蛋糕,当印度教切去很大的一块后,属于佛教和其他宗教的部分就越来越少了。那时,佛教寺院的僧侣补充也越来越困难了。
一位叫厄力奥特的著名佛教历史学家这样写道:“佛教教众和普通印度教徒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只有在佛教寺院内才能接触到鲜明的教义;这些寺院补充不良……但甚至寺院所教的教义类似印度教更大于类似于释迦牟尼的教导。正由于这种缺乏抗议的精神,这种对每个时代各种思想的柔顺适应性,才使印度的佛教丧失了个性和独立的存在。”
琼波浪觉后来创立的香巴噶举也面临了这种状况。虽然它有着无比殊胜的教法,但因为宗教哲学没能广传于世,他创教几百年后,教派便湮没无闻了。为了真正让香巴噶举独特的宗教哲学为世人知晓,我才写了《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和《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等作品。佛教在印度的衰亡告诉我们,单纯的柔顺应世,缺乏抗议精神,最终会导致自己被时代的喧嚣湮没。
有学者称,虽然佛教史家将佛教在印度的最终消亡归于伊斯兰大军的入侵,其实,在那些屠刀挥来之前,佛教在印度已经丧失了生命力。他们的例证是印度教同样经历了伊斯兰大军的血腥镇压,但它从血泊中站起后,马上就恢复了旺盛的生命力。
遗憾的是,琼波浪觉在印度大多着眼于具体教法,对宗教哲学的涉猎较少,这也成为香巴噶举后来衰微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教数千年的有效经验并没有给琼波浪觉带来有益的启迪。
以是因缘,在笔者发起的“香巴文化论坛”中,我才强调大手印文化的与时俱进与经世致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