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解脱之门:一、道次第、修心类 5、三十七菩萨行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来源:   作者:嘉色·妥美桑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解脱之门:一、道次第、修心类 5、三十七菩萨行

  嘉色·妥美桑波[1]造

  江波(仁钦曲札) 译

  敬礼观自在!

  虽观诸法无去来,然专精勤利众生,

  胜师[2]怙主观自在[3],我以三门恒敬礼。

  利乐生源诸正觉,修习正法[4]所出生,

  此复由赖知其行,故我当说菩萨行。

  1 今获难得暇满[5]舟,为出自他轮回海,

  尽昼夜中不放逸,闻思修是菩萨行。

  2 贪着[6]亲友如波涛,嗔恚仇敌似火烧,

  忘失取舍痴[7]暗覆,舍家乡是菩萨行。

  3 离恶境故惑[8]渐少,不散乱故善自增,

  净智于法生定解[9],住兰若[10]是菩萨行。

  4 将别久依亲友等,定弃劬劳所积财,

  识宾终舍身客驿,舍现世是菩萨行。

  5 与其为友三毒[11]增,闻思修业皆衰败,

  令失慈心[12]悲心[13]故,离恶友是菩萨行。

  6 若依止其能除过[14],功德[15]增如上弦月,

  于善知识较自身,犹珍视是菩萨行。

  7 自尚系于轮回狱,彼世间天[16]能救谁?

  故于无欺三宝尊,求皈依是菩萨行。

  8 难忍恶趣[17]诸痛苦,能仁说是罪业[18]果,

  虽有命难[19]于恶业,亦不作是菩萨行。

  9 三有[20]乐如草尖露,唯须臾[21]顷即坏灭,

  殊胜不变解脱位,应希求是菩萨行。

  10无边慈母若受苦,我一人乐有何义?

  为度无量有情故,发觉心[22]是菩萨行。

  11求自乐生一切苦,利他心生圆满觉。

  是故自乐他痛苦,正相换是菩萨行。

  12彼因大贪自教他,劫夺我之诸财者,

  我将身、物、三世善[23],回向彼是菩萨行。

  13我身虽无少分过,彼却欲行杀害者,

  我以悲心将诸罪,代他受是菩萨行。

  14于我致以众毁词,遍三千界宣扬者,

  我以悲心酬答彼,赞功德是菩萨行。

  15若于大庭广众中,对我揭短讥谤者,

  我视彼为善知识,恭敬礼是菩萨行。

  16我护其人如爱子,彼反视我为仇者,

  母亲之于罹病儿,增上悲是菩萨行。

  17与我若等若劣辈,因我慢[24]故轻毁者,

  我敬彼如上师尊,顶戴行是菩萨行。

  18若因贫穷遭人讥,复罹重病魔难时,

  思众生苦我代受,不怯弱是菩萨行。

  19若具名声众人敬,财宝富甲毗沙门,

  观有(三有)富乐如空壳,无骄举是菩萨行。

  20内之嗔敌若未逐,欲降外敌仇反增,

  是故应以慈悲军,伏自心是菩萨行。

  21众妙欲德[25]如盐水,受用无饱反增爱,

  是故于诸可贪物,当下舍是菩萨行。

  22凡所有相即自心,心性本离戏论际[26],

  知已诸相能所取,不作意是菩萨行。

  23若遇悦意诸境界,观其仿佛夏虹霓,

  相虽美丽然无实,舍贪着是菩萨行。

  24种种苦如梦儿死,幻相执实令生疲,

  是故值遇违缘时,观如幻是菩萨行。

  25为求菩提身尚舍[27],何况身外诸物等?

  是故不求异熟报,行布施[28]是菩萨行。

  26无戒自利尚落空,欲利他成可笑事,

  是故无意乐三有,护戒律[29]是菩萨行。

  27欲求善果诸佛子,视诸能害如宝藏,

  是故于一切无嗔,修忍辱[30]是菩萨行。

  28唯求自利声缘人,尚精进[31]如救头燃,

  利益众生功德源,发精进是菩萨行。

  29由见具足止[32]胜观[33],善能摧坏诸烦恼,

  故正越[34]彼四无色[35],修禅定[36]是菩萨行。

  30唯以五度无智度,不能圆满佛菩提,

  方便三轮皆清净[37],修智慧[38]是菩萨行。

  31若不观察自错误,行似正法实非法,

  是故恒应观自身,除错误是菩萨行。

  32若因烦恼而宣说,余诸菩萨之过失,

  自衰败故于菩萨,不言过是菩萨行。

  33为得利养互斗争,闻思修业亦衰败,

  故于亲友及施主,离贪着是菩萨行。

  34粗恶语令他心恼,佛子行持亦衰败,

  是故他人不乐语,应断除是菩萨行。

  35烦恼成习难遮故,念知(正念正知)人[39]持对治杖[40],

  贪等烦恼生无间,即摧坏是菩萨行。

  36总之随作何威仪,自心如何应了知,

  恒具正念与正知,利众生是菩萨行。

  37如是精进所修善,为除无边众生苦,

  以彼三轮精进慧,回菩提[41]是菩萨行。

  据显密论[42]所说义,复依正士诸善说,

  为利欲学菩萨道,著此三十七菩萨行。

  我慧低劣修持少,智者所喜韵律无,

  然依经论及师语,此菩萨行当无谬。

  菩萨诸般广大行,劣慧如我难测故,

  相违、不属诸过失[43],诸正士等请宽宥。

  此所作善愿众生,皆等怙主观自在,

  具足胜、俗菩提心[44],不住三有涅槃际[45]!

  此为利自他故,说教理出家师无著造于欧曲仁钦浦。

  【注释】

  [1]无著上师(嘉色·妥美桑波):西藏佛教萨迦派一著名上师(1295-1369),著有《三心要义摄义》、《零散口授类》等多种作品。

  [2]胜师:指功德深厚、恩德较余为胜之师。此指论主无著菩萨之根本上师。

  [3]怙主观自在:以大悲眼视三界有情较余为胜之怙主,是论主之本尊。

  [4]正法:指诸正士所修之涅槃及六度等能得圆满菩提方便之道谛法,亦即灭道之法。

  [5]暇满:具足暇满之人身,即解脱地狱、饿鬼、傍生、边地蔑涙车、长寿天、邪见、无佛教、根不具等修正法之八无暇;具足生人中、诸根具、业未倒、信处等五自圆满;佛出世、说正法、教法住世、法住随转、他悲悯等五他圆满,亦即具足暇满十八法之殊胜人身者。

  [6]贪着:耽着三界有漏蕴,能生三有痛苦。

  [7]痴:不正观法理或颠倒分别之愚痴。

  [8]惑:即烦恼,策发不善业令心极不寂静之心所。

  [9]定解:于甚深义生起决定了解、信受。

  [10]兰若:寂静处,无散乱境或集会喧杂声。

  [11]三毒:贪、嗔、痴。

  [12]慈心:愿一切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且与安乐不离之心。

  [13]悲心: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之心。

  [14]除过:除尽一切与正法相违之三门诸行。

  [15]功德:指五道十地等功德。

  [16]世间天:梵天、遍入天等未解脱三有怖畏之大天神,亦表地神、城隍等。

  [17]恶趣:由造大不善业因,感生领受纯大苦聚恶果之处。亦即地狱、饿鬼、畜生三趣。

  [18]罪业:能生不可爱自果有记异熟之不善法或犯戒罪。

  [19]命难:命为身暖及识所依之根,不相应行之一。命难意为有生命危险。

  [20]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即有漏三界轮回。

  [21]须臾:一昼夜三十分之一。

  [22]觉心:即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之心,乃大乘道命根。分愿心和行心二种。

  [23]三世善:正作、将作、已作三种善。

  [24]我慢:观待他人自诩为胜,详分有七种。

  [25]欲德:五欲功德,色等五欲有令意满足之力。或译作欲尘。

  [26]离戏论际:心性本性无始以来远离执相戏论所执之有无是非等边际。

  [27]身尚舍:菩萨布施相违品中有受用贪等七种,贪外物为七贪之首,以彼所表七种贪皆应断。《经庄严论》:“菩萨布施者,不贪非无贪。”意为受用贪、推延贪、执唯此即可贪、与欲求贪、异熟贪、贪着彼相违品不正断随眠、及散动(此复有二:作意散动乐小乘故;分别散动,分别施者、受者、施物)。为除七贪七说施无贪性,余五度亦例此应知。

  [28]布施:身、受用、三世善根一切不贪,舍于有情者为其自性。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

  [29]戒律:为利自他,身口意三所断相违品,一切正防护者为其体性。分律仪戒、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三种。

  [30]忍辱:总忍耐损害境,别忍耐对利生事厌倦及由此所生之苦为其体性。分思择法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三种。

  [31]精进:《入行论》云:“精进喜善行。”总欢喜善行,别于利生事欢喜殷重。分披甲精进、加行精进及不退转精进三种。

  [32]止:梵音为奢摩他,为一切三摩地之因,于外境息灭散乱,一心安住所修静虑。

  [33]胜观:梵音为毗钵舍那。亦为一切三摩地之因。以智慧眼观察事物自性差别。

  [34]正越:具足超越缘四无色禅定或等至之功德。

  [35]四无色:三界之一无色界,其地无粗色唯意净色,离欲色贪,具无色贪,分说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

  [36]禅定:总于所缘心住不动,别于利生事一心专注,分义分别静虑、缘真如静虑及善无漏静虑三种。

  [37]三轮清净:三轮指所作之三轮,亦即作者、作业、所作事。清净者于三轮不染实执耽着之垢。

  [38]智慧:分别一切法或于一切法观无所缘者为其体性。分闻、思、修三慧。

  [39]念知人:指正念、正知。不念取舍之处为正念;于自三门作侦察之心为正知。

  [40]对治杖:贪嗔分别生起无间即能摧伏之对治法。

  [41]回菩提:令善根转为菩提之因。

  [42]显密论:显密指显密教典;论指具足杀烦恼敌、救三有功德之善说。

  [43]诸过失:此指造论之过失。

  [44]胜、俗菩提心:现证空性为胜义菩提心,愿行二心即世俗菩提心。

  [45]不住三有涅槃际:以证无我慧不住三界轮回边际;以方便大悲不住声、缘独自涅槃边际。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