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解脫:第二十三天 金刚乘、四摄与发心仪轨(预备)
掌中解脫:第二十三天 金刚乘、四摄与发心仪轨(预备)
(嘉杰‧帕绷喀仁波切先引用法王宗喀巴大师的言教,「如是三主道诸要」等 1,简述纠正动机之法。在回顾了已讲的各科之后,大师接着说:)
庚三、学不共金刚乘之理
如前所述,我们首先应当依靠下士道、中士道,生起出离心的体验;然后依靠上士道发起菩提心的体验;再对空性见获得定解,此后方进入密宗。
如果不作这些准备直接进入密宗,我们的努力就无法成为解脱与无上菩提的方便。就像小孩骑野马,不仅无益,反而有极大的危险。生起「三主要道」体验之后再进入密宗道,密宗的迅捷特色将因此而决定得到体现。
据说密宗教法比佛还要稀有,如果依靠无上瑜伽之道,我们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即可获得无学双运位,因此一定要学习密宗道。只是为了扫除现前的违缘,去求一些诸如「马头」、「金刚手」等随许 2是不够的。我们应当依止合格的金刚阿阇黎,在「集密」、「胜乐」、「怖畏」任何一位本尊的曼荼罗中,妥善地获得决定培植四身种子的清净四灌顶,如护眼珠般爱护灌顶时所接受的三昧耶与律仪,在这基础上听闻二次第甚深引导并作实修。如此便完成了对整个教法的修持,这是极大的成就!
若能妥善地学习这些修道之法,对于从依止善知识开始,至无学双运之间的显密妙道,便能获得彻底的了解。
(帕绷喀大师说,按照轨矩,在有很多弟子未得无上部灌顶的情况下,「学者金刚乘之理」这一节只提一百科判,而不细讲。)
己二、成熟他相续学四摄之理
《经庄严论》中说:
「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
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如此颂所言,菩萨必须努力饶益其它有情,并以「四摄」的方式来成熟有情的相续。
「四摄」之中第一为「布施」,由于凡夫容易受财物的诱惑,所以先布施财物让他们欢喜,摄受为眷属,再逐渐引入正道。
第二为「爱语」,和他们谈谈与世间道理相符合的话,此外,更主要的是根据他们的根机与喜好,为之说法。
第三为「利行」,要设法使他们一步步去学习为他们所开示的、符合其根机的正法之道。
第四为「同事」,自己也要照着为他人开示的内容身体力行。必须以此「四摄」来利益有情。
上述为正行的内容。
己二、以仪轨受持发心
前面我曾提到,「以仪轨受持发心」一科留待后面再讲,现在补讲这部分内容。
此科分两大段:(庚一)未得律仪令得之理;(庚二)已得守护不退之理。
庚一、未得律仪令得之理
所谓「以仪轨受持发心」,是指先要对菩提心有所体验,再去受戒,律仪才会生起;没有任何体验,只是跟着句子念诵,是没有益处的。但是纵然没有体验,受戒还是能培植习气的。所以,大家对此要郑重其事,这很重要。已经生起体验的诸位,明日受戒时要认真地观修所缘,凭借殊胜境而获菩萨律仪,发心也将增长并坚固。
发心仪轨有三种形式:无预备法的为略轨;预备、正行在同日完成的为中轨;一天为预备、一天为正行的为广轨,这次按广轨来传。
如果在灌顶、引导很传经等之后传发心仪轨,由于这些法不同于「菩提道次第引导」,所以轨矩上在前行阶段,需要详细讲解全部共同道次第。这次因为与「菩提道次第引导」一起传授,前行内容已在前面详细地介绍过了,所以没有必要再作重述。(帕绷喀大师又指出,今后准备为他人传发心仪轨者,必须记住是否配合「道次第」讲解其间的区别。)
(接着,预会大众念诵了「加行法」,其中供养蔓系长颂,曼荼罗计数多遍。奉献了求法曼荼罗之后,大师简要地开示了前行纠正动机之法,然后说:)
今晚与明日早晨,大众务必尽力观修以前所讲的所缘。明天我们要恭请诸佛菩萨来作发心的见证而作顶礼、供养等事,如果像穷人请转轮王来家中,让转轮王坐在污秽骯脏、积满灰土的环境中十分不妥,现在散会后要认真打扫会场,但不要伤及虫蚊,然后喷洒香水,铺设鲜花,阿阇黎的法座要用花与珍宝装饰。
至于供品,阿底峡尊者曾经讲过:「藏人供养太恶不生发心」,所以供品不应太差,据说应奉献全部财产的六分之一。无论如何,大家要尽可能陈设丰盛供品,让自己的同伴吃一惊!
明天传发心时,为了发起菩提心,要修积净净障、防护中断等法。虽说最理想的作法,是在明日早晨念诵《甘珠尔》 3。再不然,擅长念诵的人,一定要认真地念诵《般若八千颂》与《贤劫经》。此外,还要施水供、部多朵玛,所以我们先施放三分朵玛 4,然后再进入正行。
世俗人在除旧迎新时,都要盛装庆祝一番,我们要发菩提心、入大乘道成为佛子,为何不来庆祝一下呢? 明日早晨请大家沐浴更衣,出家人要披上法衣、祖衣等,像过去诸佛所作,手上捧着发心的供养来到这里。
当大家进入会场时,不要指会场看成是一幢普通的房屋,而应视作无量宫,并有四门,四方有四大天王及千万名眷属保卫守护,外围四周有善品天神为了得到发心而等待着。室内四面壁画上,绘有我们的大师在有学道时修菩萨行的故事,应把壁画想象成活生生的样子,对之随喜并作发愿。
第二次集会的时候,礼请上师到场,为了菩提心的生起,要广修「加行法」,认真地积资净障。修的时候,对积资净障的所缘要郑重。大家必须将上师视为真正的薄伽梵释迦牟尼,对上师所开示的每一种所缘相,都要认真地观修。
总的来说,为利一切有情而愿成佛之心为「愿心」,发心之后想学菩萨行之心为「行心」,前者好比准备去印度,后者则如正式上路 5。
以仪轨执受持发心有两种情形,根据《菩萨地》中的说法,愿心与行心需要各别受;根据《入行论》中的说法,愿心与行心可同时受。这两种作法实际上并无区别。有人认为这两种作法分属中观派与唯识派,然而这两派在发菩提心仪轨方面并无分歧。自宗则主张,前一种作法是对只能发心但不能学菩萨行者说的,后一种作法则是对两者俱能说的。明日所传的仪轨是愿心、行心一起并受。
(接着,我们献了酬谢曼荼罗。在《道次第愿》之后,由大宝上师带头,念了「殊胜大宝菩提心」等 6偈颂三遍,「愿诸父母有情具安乐」 7等颂文、「吉祥上师寿坚固」8等颂文各一遍。随后又念诵《格鲁圣教弘扬愿文》9,预备法会至此结束。)
注释:
1、引自《三主要道》,全颂为:「如是三主道诸要,子能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起精进,速疾成办究竟愿!」
2、随许:认可修持本尊、念诵密咒的密宗仪式,受法者通常需要先获得正式密宗灌顶。
3、藏文大藏经的经藏部分。
4、供养上、中、下三等宾客的朵玛。上宾指上师三宝;中宾指十方守护神;下宾指六道有情尤其是害人的鬼怪等。
5、《入行论》中说:「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如人皆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6、出处不详。全颂为:「殊胜大宝菩提心,若未生者令生起,若已生者令不退,辗转向上愿增长!」
7、见龙树《发菩提心仪轨》。全颂为:「愿诸父母具安乐,愿诸恶趣常空无,诸凡各方菩萨众,彼等诸愿悉成就!」
8、出处不详。全颂为:「吉祥上师寿坚固,自他积资净障已,等空众生安乐源,佛位速疾愿获得!」
9、贡唐‧贡却丹贝准美着,汉译全文见拙译《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之附录(台北:经续法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