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
(8月20日 中)
(4)因明逻辑
因缘所生法,由因和缘的和合而感得果。一切事物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任何一个事物的呈现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
物质的因会感得物质的果:比如桌子、椅子、山河大地等等都是物质层面上呈现的果,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作而成的,它的因是同质因。
精神的因会感得精神的果:精神即心识,一个人的精神由很多的积淀而成。如跟一个学佛的人讲佛法,他就能接受、知道,因为他以前就看过佛教的书、学过佛法。心识呈现的果相,因是过去累积的,也是同质因。
物质和精神之间有相依而没有相生的关系,同等性质的因生出同等性质的果。
心识是前后相续的,大家听过一个词“等流”,一个人的性格脾气是过去累积相续而来的。相续而来有一个过程,由因到果,表现出来就是刹那刹那极短时间相续地过来,而呈现出我们目前的心里状态,如呈现一个出家法师、居士、不学佛的人。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即色法和心法组成的。色法有质碍,碰到就被挡住,心法包括受想行识。
物质的身体也是有因的,最初父母给我们的时候就是父精母血,现在的话叫精卵。这一生我们最开始的念头在母亲的身体里前七天是一种凝滑的状态,有暖有识。精神的部分在此时的作用早晚有不同,不断的生长,十二缘起里讲就是名色的结合,名色结合就生出六根,有了六根就有六触、就有了感受。所以入胎苦、住胎也苦。
心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母胎里的第一念一定是从过去生的最后一念等流过来的。所以物质的因生物质、精神的因生精神,是不会乱的。
为什么有隔胎之迷呢?从前一生最后一念到今生第一念,有的人会隔有的人不会隔,如果一生善业多的人在母胎中的苦受比较少,出生后就会记得前生,而恶业多的人在母胎中的苦受很大,出生时的痛苦也很大,出生后就会忘记。
所以物质和精神都是同质因而来,精神可以和物质相依,心法可以依在色法中。
6、知道了生命无限后为什么要相信业果?
我们相信了人有前生后世,相信了生命无限,为什么要相信业果呢?知道了生命无限,就要重新安排我们的生活、修行,按无限生命来安排我们的衣食住行。
深信业果依法行持课堂笔记之四
三、贤乙法师带复习、分享心得体会
1、反省闻法动机:观照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对自己作病者想?对法师作医者想?可能我们会偶尔这么作意,但要做到持续这样安立并不容易。不能这样安立,就非常容易非理作意,课堂闻法的受用就会打大折扣。所以法师随时都会调整我们听闻的状态。
2、复习的重点放在分享自己的受用上,因为一方面提练要点很难,另一方面希望大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想上完课后怎么办?以前自己每次整理完笔记交给法师后就像完成任务了,一周五天都没有关系了,现在要和大家研讨,就要在生活中去观察,把法师讲的状态拿来一个一个去观察自己,内心感受就会很不一样。
3、这样观察之后,可以留心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别人谈话的内容有何不同,是真的内心有体会、与同行善友之间互相切磋呢,还是空谈理论、或是没有感受怕交谈、或是常讲一些无意义语?所以复习的重点会放在上一节课内容的实践体会上,而不是整理理路,有的同学一看整理的讲纲就怕了,本来有感觉的看了反而没感觉了。
4、上次课法师讲了“过日子”的状态,并帮助我们认识体会这种状态,当自己真正去体会时,发现实际上法师是帮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就看我们愿不愿意从这一点趣入。实际上重复性的过日子的状态只是一个侧面,真正去观察会发现,我们的状态还远不止这一点。
5、如果你就某一个法深入进去了、有体验了,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们看别人身上没什么可学的,这是一种世俗眼光,会屏蔽掉别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法师一再强调我们听闻时不要非理作意,因为我们对非理作意太习惯了。
6、目前的复习主要采取心得分享的方式进行,并不是很希望大家提太多的问题,基于的考虑打个比喻来说,我们去医院开药,还没吃药就问医生这个药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和以前吃的不一样等等一大串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将我们的病症告诉给医生,老老实实地服用医生开的药,用心地观察身体的康复情况就好了。过多的质疑会障碍我们如理如量的听闻。
7、现在已学了三十多堂课了,要花三到四堂课与大家分享理念课背后的一些缘起,才能慢慢趣入后面所学的许多内容。法师说过,理念课的目的是把大家依师的水平提高一个台阶。我们要想想自己目前的台阶在哪里?下一个台阶在哪里?圆满的弟子相又是什么?
8、法师曾说自己这一生在修证上也许不会取得多么大的功德,但会因为能够拉近与师父的业缘而感到非常满足。我们常常对着虚空发大愿、遇到人时起嗔心、遇到事时无心力。我们可以检点一下内心,当我们内心想到同行、想到法师和师父时是什么感觉?想到亲人时又是什么感觉?然后我们就可以掂量一下,下一生我们会和怎样的人在一起。这关乎到我们一生一生增上环境的营造,关乎到无限生命中我们修行的快慢。法师讲的每一个和师父互动的例子,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如理依师。反省一下自己与法师之间的互动,再对照一下法师与师父之间的互动,一对比就知道自己的希求心有多么的不够。
9、自己大部份受用是在和法师的随谈互动中得到的,正如法师说许多受用是在和师父的随谈中得到的一样。因为很多情况下只有我们面对一个有法的人的时候才知道法是什么,才能真实地体验到法的内涵。所以有句话叫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不只是单靠看书和通过课上的讲授学来的。
10、与大家分享是希望我们生起向人学习的心,策发广大希求心,向同行善友学习。法师向同行学习的方便善巧在师父身上都用到了,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希求心,使得师父的心相续能在法师身上得到体现。我们常觉得法师上课讲的是别人,不是我,很多非理作意。
11、我们要真正的走上去,在依师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障碍要突破。比如,法师看到我们的不足,希望帮助我们成长,有时只是旁敲侧击一下,或者轻微地呵斥一下,自己那颗保护自我、非理作意的心念就会冒出来。这些心念无形中会让自己远离善知识。这些境界的突破要靠我们至诚的忏悔以及强大改善自己的愿心。
12、师父让我们承担不仅仅说让我们干好而已,我们往往很难体会到师父背后真正的用意。师父让我们做某件事情,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个平台,一个可以不断亲近请益善知识的平台。通过这样不断的亲近和请益,让我们在承担的过程中,内心能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和成长。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