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4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来源: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4

 

  [时间:080614]

  “课堂笔记之五

  一、本周法师外出,贤乙法师课前引导

  1、大家知道以放录相的方式上课后内心是什么感觉?(同学回答)

  法师每天承担学法都很忙,但法师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心力?因为法师发过愿,要把师父理念讲好,法师内心有这样强大的愿力。我们是什么状态呢?法师这周外出办事情,是否会觉得没有所缘了而散乱?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状态。

  2、如果法师看到我们的状态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有没有辜负师父和法师的期望呢?虽然法师人不在,我们能否体会到法师的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呢?法师走之前花了很强的心力备课并录相,今晚放给大家看。

  大家的学修小结要抓紧写,等法师回来,作为迎接法师最好的礼物。

  3、各组汇报考勤情况。”

  二、放录相,录相中法师的课前引导

  1、今天以特别的方式给大家上课,虽然人不在,但心一直没有离开大家,虽然看不见大家,但对大家的状况是很了解的。刚才有的同学合掌没有合好,这是习气,不容易改;有的同学从山下赶来上课,很辛苦;有的同学课前有静坐祈求……。

  2、大家看录相上课,人没有现前,但佛法却有一直传递出来,之前一直备课,就去体会什么叫空性呢?经论上讲说法者是空、所讲的法也是空、听法者亦是空,什么不是空的呢?就是我们造的业。那么,我们当下有没有如理听闻呢?请大家调整闻法的动机,以菩提心的意乐上这堂课。

  3、上堂课留了作业:我们相信了前生后世、相信了生命无限,为什么要相信业果?

  ①大家课下有没有思惟?思惟了的同学继续,没思惟的同学要注意改善。

  ②对无限生命有了思考的同学,行为一定会发生变化,因为对生命的认识就不同了。对无限生命没有认识的人容易及时行乐、任意而为,思惟过后认识就会不同。

  ③建议大家做一个规划,怎样安排自己每一年、每一天的生活。并不是说每个同学都要出家,而是说要规划自己的生命。

  4、上堂课中讲到同学在师父房间不同的情况,最近有人就开始不遵守常住的作息了。引导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不遵守作息,大家要如理领会法师所说的意思。

  �0�2

  三、文章内容:“一个人死了以后还会去投生,死后的状态与生前的形象都不再有关系了,这时就进入到中阴身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根本无明的一种状态,根本无明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后就是‘行’开始起作用了。......”

  (一)这里把有情轮回的内在原因讲了出来。

  前面讲生命无限是轮回的外在现象,即有六道轮回;考虑大家学广论的进度,把十二缘起给大家略讲一下。

  1、要有一个基本概念,人死了之后还会去投生,人死后到下一生投生前的状态叫中有,其身体即中阴身。如有人发生车祸时,感觉自己好象离开了身体,就与中阴身的状态类似,但并不是真正的中阴身。

  2、文章这里讲中阴身是根本无明的状态,是完全被习气所束缚的一种状态。

  (1)如同做梦一样,在梦中我们学的佛法很难现起来,梦里完全由习气主导我们的行为,白天我们还能如理取舍,晚上做梦就随着习气漂流。中阴身也是这样,是一生业力的呈现,他下一生去哪里就是他眼睛看到的情景。如一个人要下地狱,生前是杀猪的就看到杀猪的情景,等走过去时杀猪的情景就消失了,就成了地狱。

  (2)广论P177页:“第四死后成办中有之理者。如前所说识从何舍,即于彼处,无间而成。......”广论中讲下地狱的人是没有中阴身的,还详细讲了造善业多的人中阴身是什么状态、造恶业多的人中阴身是什么状态。

  3、为什么说在这种根本无明状态下后面就是“行”呢?“行”就是造业。

  (1)在这种无明状态下是没有办法的,如我们走路、逛街,也没有刻意去记这里卖什么、那里卖什么,也没有刻意去看哪个人,但过后我们看到一个人觉得很面熟,就是在走路逛街时看到过的,这就是我们不知不觉在造业。有正知见的人就知道走路是为了什么,看到一个人也清楚知道自己和他的状态。如果没有正知见,就会被我们的无明习气所束缚,比如我们不想发火,境界来了,一定会发火;我们不想昏沉,境界来了,一定会昏沉。这就是我们被无明束缚得很紧,毫无办法。

  (2)“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就是十二因缘在流转。”上堂课讲到名色,名就是心法,色就是物质。(法师讲解了十二缘起的次第的安立和大概内涵)

  4、我们的习气大都是和无明相应的,顺着习气的当下是很难有正念的。

  (1)我们可以去观察,有的人很聪明,读了硕士、博士,但有哪一个人不是顺着习气走的呢?

  (2)我们有好的习气、坏的习气,好的习气固然值得赞叹,但顺着习气的当下是很难有正念的。

  ①比如一个人平常是个老好人,见谁都只会好好好,习气的特点就是粘着在一点上,其他方面都看不到。而有正念的人不仅能看到一点,其他方面也都能看得到。

  ②又如有同学觉得理念课要好好复习、复习很重要,这本来很好,但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复习的时候又忽略了周围的人,缺少了对周围人的观照和互动。

  (3)任何一个习气发挥过度了就是无明,观顾不到更多缘起,就随着习气而转。

  (二)为什么相信了无限生命,还要相信业果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追求快乐,所以要寻找得到快乐的方法。

  1、因为每个人的认识不同,所以采取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①有的人认为只有这一生的快乐,那为什么要出家呢?还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徒增很多痛苦。事实上,正是因为认识到现在可能痛苦一点,但将来能更好,能令自他都得到解脱,所以才选择出家。这就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一样了。

  ②佛说推动我们一生一生流转的就是业力,决定我们苦乐的关键也是业力,所以理由很简单,因为业果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它。

  2、为什么业果是真实的呢?

  (1)有人说我不相信因果,因为我没有看到啊!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因为你没有看到它就没有。很多祖师大德通过亲身的修证体验认识到了业果存在的真实性。

  (2)我们现在看经论很难领会佛的本意,当我们得到禅定、证得空性后再看经论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业果生起信心,靠的是对佛陀的信心。

  (3)业果是佛从觉悟、从大圆满智慧中流露出来的,佛有六种神通,佛以天眼通、宿命通完全彻底看得清清楚楚事实的真相,然后告诉我们。其实即使佛不告诉我们,业果也是存在的:造善业感得乐果、造恶业感得苦果!所以我们要相信。

  3、我们怎样趣入呢?靠信!信心的程度很重要。

  (1)念佛的同学知道,念佛有几分信心就能得几分加持,我们依靠佛才能体会凡夫体会不到的境界。

  (2)我们的问题就在信心不够,汉地的修行人很多都是如此。以前有一个西藏的堪布来访,说曾有一个汉地的修行人学了十几年的经论最后却不想修行了,因为他无法相信轮回和因果。

  (3)就是说我们信根的种子一开始就没有培养。如一个人从小在家里受因果思想的熏习,从小长大一、二十年,他就很容易相信,有的沙弥同学就是这样,问他信不信轮回、信不信因果,他说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就是相信,不用考虑了,这就是家庭环境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大环境也是同样,汉地普遍人的信根很弱,各位也是一样。

  4、怎样增长信心呢?就是要通过实践去抉择。

  (1)如果我们深切观察到自己被业习气束缚得很紧,观察到我们所领受的种种苦的原因是集,确定不疑的对此生起信解,此时生起的信心就是净信。这种信与我们平常闻法时产生的信是不一样的。

  (2)大家有时间要静下来重新抉择,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来做长期义工、为什么要出家?这是要常常抉择的,不是说抉择了一次就可以不管了,常常抉择我们的道心才能越来越坚固。我们对业果难以相信就是因为信根不够,所以要常常思惟抉择。

  (3)文章中师父讲了很多《贤愚经》的故事,等下跟大家讲观察后的体会。

返回目录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