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二、无始生死求真我·和合增上行大乘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来源: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二、无始生死求真我·和合增上行大乘

 

  (7月18日)

  1、增上团队法摄受·兼济天下大乘心

  【认识团体】:

  ——从一般世俗社会的标准来看,以一些个人比较渺小、有局限性的认识来分析,我们的一些行为是很不容易被接受的。

  [喻]:比如说,我们大家到寺庙里面来学佛,从北京市城里要坐车一、两个小时过来,回去又要两个小时。我们在这里听听经、听听法、念念经,大家交流交流。如果不学佛法的人,他是很难理解我们来到寺庙里边的一种意义。不学佛法的人更是希望礼拜六、礼拜天最好不要出门,同自己家里面的亲人在一起团聚,大家一起吃饭,或者大家一起去做一些事情。不学佛法的人不容易体会,我们学佛人的那种心情、那种发心,以及我们所作所为的一种意义。

  更不用说出家了,因为出家更是长年累月、年年月月不跟自己家里的人在一起。到寺庙里边来,跟很多很多原来不认识的人在一起。也就是,原来大家是很不熟悉的人,到庙里边越来越熟悉,反而变成一家人,原来是一家人的,反而不跟自己家人在一起,这在一般常理上面是很费解的,也是不容易接受的。

  ——也就是,来到寺庙里面,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因为靠佛法的摄受,大家彼此之间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大家见面都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内心没有障碍,没有疙瘩,没有隔阂。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家来到这里发心清净,目标也很清楚,都是要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要很好地发心,要培养好的习惯。

  【对比观思】:

  ——大家都认识到说,来寺庙就是来查找自己的问题,来克服和对治自己内心里边的问题的,自然而然对外在的一些行为就不会去计较,对外在的生活差一点,好一点就不会去在意。

  ——因为大家不是以物质条件的多少、优劣作为标准的,而是以内心当中的成就作为标准。

  ——这个标准跟自己在家里面是不一样的。家里面的标准就是,子女对父母,或者父母对子女,都总是要给对方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总是在物质上面着眼,物质是主要的。虽然对于一家人如何相处,大家也会讲一些道理,但都是很简单的道理。

  ——但是,在庙里我们所听到的道理,这里所传播的道理是不一样的。

  【显正破邪】:

  ——庙里面讲的道理是更究竟、更圆满、更全面的。

  ——因为我们是把所有的人类、所有的众生,作为自己要面对的对象,并且这些众生都是平等的,冤亲平等,没有仇人。

  ——大家都是众生,都是佛弟子,都有习气、毛病,都有问题和烦恼,都是在修行,都是一样的。

  ——我们只有建立这样一些观念,一种佛法的知见,才能够做到如何“兼济天下”,

  ——也就是,过去讲的“小善独善其身,大善兼济天下。”

  ——一个人如果仅仅是独善其身,不管别人,不顾别人,不理别人,人的心量就很小,心胸就会很狭隘,那么他的人格自然就是有问题的,不会圆满,智慧和慈悲的力量也会很弱,生命的意义就会很渺小,更不要说有什么终极的目标、有什么成佛的愿心。

  2、生死轮转无其始·无限生命显真义

  【认识生命】:

  ——无始以来,我们不断地生死轮回。从无始生死轮回的链条上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个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而已。

  ——也就是说,家里父母、兄弟、姐妹这种人伦关系仅仅是今生今世的。

  [喻]:比如说,这一世你的父母生了你,那你父母去世以后,也可能再投胎,再生到你家里面,可能就会变成你儿子的儿子,就会变成孙子。

  ——也就是,我们在生死轮回过程当中都是曾经互为父母。

  ——所以,《梵网经》里面讲到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看成自己的父母。

  【如法思维】:

  ——如果我们从无始无终的无限生命来看待、推演这个问题,那这个命题是能够成立的。

  ——我们是从无限生命、从无有穷尽的时空来认识自己的生命,还是仅仅从一生一世来认识自己生命的,还是只是从今天、眼前这样一个境界上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得出来的结论和答案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在更长远、更宽广的这样一个境界上来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附录·思考题』:

  1.我们在寺庙里和家里生活的标准有何不同?

  2.为什么寺庙里告诉我们的道理更究竟、圆满?

  3.我们应该从什么视角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返回目录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