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太虚法师: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7日
来源:   作者:太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虚法师: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

 

  ──十九年冬作──

  建僧二万人分三大类支配如下:

  一、学僧

  沙弥僧至比丘僧,总数约五千人,年龄十八以上,三十以下。甲、律仪院二年,每省一所;每所五十人至八十人,全国约二千人;年龄十八岁至二十岁。初出家者入之,为沙弥僧;此院毕业以上者,为比丘僧,称上士。乙、普通教理院四年,三省一所;每所一百人至三百人,全国约二千三百人,年龄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经律仪院毕业升入,毕业称学士。丙、高等教理院全国一所,约六百人,年龄二十五岁至二十七岁,从普通教理院毕业升入,毕业称博士。丁、观行参学处(附德僧林内)三年,约一百人,年龄二十八岁至三十岁。期满,称大士,毕业为菩萨僧。

  二、职僧

  菩萨僧、总数约一万二千人,年龄二十以上或三十以上,出家二年或十年以上。甲、布教堂甲等十所,大都市设之;乙等三十所,省会设之;丙等百所,繁盛县市设之;丁等千所,普通县市设之;戊等二千所,乡镇设之,兼办民众教育或国民小学。全国约四千五百人,将阶级表列如下:

  ┌───────┬───────┬───────┬───────┬─────┐

  │甲 等 七 人│乙 等 五 人│丙 等 三 人│丁     等│戊   等│

  ├───────┼───────┼───────┼───────┼─────┤

  │甲等布教师一人│乙等布教师一人│丙等布教师一人│甲等布教士一人│布教士一人│

  ├───────┼───────┼───────┼───────┼─────┤

  │乙等布教师二人│乙等布教士一人│乙等布教士一人│丙等布教士一人│     │

  ├───────┼───────┼───────┼───────┼─────┤

  │甲等布教士二人│丙等布教士一人│事 务 员 一 人│       │     │

  ├───────┼───────┼───────┼───────┼─────┤

  │事 务 员 二 人│事 务 员 二 人│       │       │     │

  └───────┴───────┴───────┴───────┴─────┘

  乙、律仪院教职员约六百人。丙、普通教理院教职员约三百人。丁、高等教理院教职员约百人。戊、德僧教职员约五百人。己、县省国三级教务机关,职员约三千五百人。庚、佛教文化事业职员,若图书馆、博物馆、编译所、出版所,约千人。辛、佛教慈善事业职员,若慈幼院、赈灾局、施医院、济贫等局,约千五百余人。三、德僧  长老僧、总数约三千人,年龄五十以上,出家三十年以上。甲、专修林十所,共持律或参禅等,每所百人至二百人。乙、杂修林十所,各持咒或念佛等,每所百人至二百人。

  四级学僧与九级职僧相关表,职僧九级,例:一、国会长,二、省会长,三、县会长、四、甲科长,五、乙科长、六、甲科员,七、乙科员,八、甲事务员,九、乙事务员。

  上士─┬─职僧可渐升至第四级职僧

  └─学士─┬─即充第八级职僧可渐升至第三级职僧

  └─博士─┬─即充第七级职僧可渐升至第二级职僧

  └─大士──即充第六级职僧可渐升至第一级职僧

  学僧、职僧、德僧相关表:

  上士……职僧、三十年以上………………………………………………德僧

  上士……学士……职僧、二十六年以上…………………………………德僧

  上士……学士……博士……职僧、二十三年以上………………………德僧

  上士……学士……博士……大士……职僧、二十年以上………………德僧

  其渐次之进行程序如下:

  第一期

  一、以三宝之信,六度之行,向国民作种种宣传,吸收出家新分子及转移一般民众,对于佛教与寺僧之观念。二、设一“律仪院师范研究部”,约国中年龄三十以上,出家十年以上,有志整僧兴教,而对于律学有素养及传律有经验者,二十人至二百人,按其研究成绩,一年或数年后,次第担任设立律仪院,以训练新出家之沙弥。三、设一“教理院师范研究部”,约国中年龄二十五以上,出家七年以上,有志整僧兴教,而对于教理有素养及讲学有经验之法师,二十人至二百人,按其研究成绩,三年或数年后,次第担任设立普通教理院,以至高等教理院。四、设一“佛教职僧考试委员会”,制定各级职僧及各种职僧事业之类别,按年考试青年壮年有志有学之出家三年以上僧众,而分别任以各种职僧之职业,渐次举办布教、教务、文化、慈善等事业。

  第二期

  一、先渐次将各省律仪院完全设立。二、稍后亦渐次将各区普通教理院完全设立。三、布教等事业渐次举办。四、设立高等教理院。

  第三期

  一、布教等事业渐次完全举办。二、德僧之专修林、杂修林、次第举办以至完全成立。三、完成学僧、职僧、德僧之系统组织,而为住持中国佛教之教团,以将佛之教化普及全国民心,而造成国民思想信仰之重心。(见学僧之路)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