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普献法师:菩萨学处 第七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1日
来源:   作者:普献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献法师:菩萨学处 第七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三)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壹、佛以二谛说法

  一、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我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如于无量劫,积智者所见。一切凡夫行,莫不速归尽,其性如虚空,故说无有尽。”

  这是华严经十六卷善慧菩萨所说的偈颂,各位念了这几段经文,可发现到从上一次到现在,都不断的在重复提醒我们,要我们离一切的执着、离一切的见。各位有没有觉得经典不断的在重复,离一切见、离一切相,就是要我们扫除一切错的知见,在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这个提醒对我们修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众生的特色就是执着,一种是对物的执着,一种是对内心的执着;对外在的执着,离不开人、事、物的种种执着,只要一有执着,就跟实相不相应,内心也就跟烦恼纠结在一起了。所以经文不断的、反反复复的提醒我们要扫除我们的一切执着,一切错误的知见。

  刚才说过了,我们众生的特色就是执着,先对外在的人物山川等一切事物执着,然后对内在身心执着,所以我们很容易走极端,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希望热热闹闹的,求名哪、求利啦、三五个朋友吃喝玩乐啦,觉得这样很舒畅,久而久之,你又不高兴如此喧哗的生活方式,又想追求宁静的世界,想一个人独处。说一个笑话:某甲独自到深山里去钓鱼,老半天也没钓到半条鱼,可是他还是呆呆傻傻的站在那边守着那个鱼钩与钓竿,某乙走过来说:某某人!我看你站老半天,根本没有钓到半条鱼,可是你为什么老是站在那边呢?某甲说:你要我怎么办?某乙说:你可以去买网子,然后撒下网子,你就可以钓很多鱼啊。甲说:我钓很多鱼做什么?乙:钓很多鱼以后,就可以卖啊,卖了鱼你就有钱,可以结婚生子。甲说:结婚生子又怎么样呢?乙答:结婚生子以后,你可以叫你儿子帮你赚更多钱,你有很多钱以后,可以打广告,创造你的知名度啊!甲叹了一口气说:我就是那个有知名度的人,我已经从无到有,已经十分有名了,但是自从出名之后,很多人一天到晚来拜访我,我被这些人困扰得太难过,所以躲到这深山里面来冷静一下啊!

  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拥有一颗动荡不安的心灵,对这颗不安的心灵,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个是透过生理的刺激与物质的占有,另一个是透过智慧的修学。首先来谈热热闹闹的声色刺激、物质的占有。我发现世间有些很奇特的现象,大部份现象跟我们不安的心灵有关系,当我们想要使不安的心变安定的时候,有一个方式叫做集物狂,收集很多很多的古物,收集很多很多的古董,一件一件把玩,觉得好舒服、好满足;他把物看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个古董要十万,二十万美金,没关系,我买!要一百万美金,没关系,我买!我拥有它,而你没有,显出我拥有的特色,表示我比人家行。小朋友喜欢收集邮票啦、香烟盒子啦,然后在同学当中炫耀说:你看!我有这么多香烟盒子!有一位先生从阿根廷去巴西,出门前儿子交代他说:老爸!你要记得帮我收集什么加什么东西。哇!这老爸满孝顺的,到了巴西以后真的到处找垃圾桶,寻找香烟盒,他要满足儿子的这种收集狂。你看我们世间的人,有些人是事业狂,他赚很多很多的钱、收集很多很多的古董,他人生的价值就在赚钱与拥有古董,其实愈是这样去收集的人,你会发现他内心不安的程度愈高。

  另外一种是集会狂。你看那些大的庙会,几千几万人聚集在一起,人潮使他产生一个被认同感:吔!跟我同样信仰的人满多的,我们有同一种嗜好、同一种信仰、同一种集会、同一种团体,我的生命不孤单!看到有这么多人跟他同样的嗜好,同样的信仰、同样的兴趣,他的生命好像找到了伴侣,所以他的心安下来了。所以每当有什么大庙会的时候,几万人挤在一起,他在人山人海中产生一个归属感、认同感,所以这个时候,他心灵上暂时得到一种释放:啊!安啦!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的嗜好、信仰、宗教,或是其他的什么,安啦!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政治,或者是宗教,往往就是利用这种狂热的气氛刺激,让你产生暂时的精神上的麻醉。

  还有一种刺激狂,那是属于生理上的刺激。眼睛看电视啦,耳朵听什么音响啦,吃喝唱跳啦,饮食男女啦,用种种生理上的刺激,以便麻醉不安的心灵,这个是属于比较下一等的刺激狂。这都是显示出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有一颗不安的心灵,需要这些生理的刺激以满足自己。你看巴西的足球比赛,尤其是国际上的足球比赛,整个巴西一切都停顿下来,上至总统下至贩夫走卒,全部都守在电视机旁看比赛,如果巴西打羸了的话,他们简直乐疯了,那种打羸了的刺激,使心灵得到很大的舒畅释放,所以这个时候,全国尽情狂欢,甚至还曾经跟邻国差点为了足球而打战,他们认为裁判评判不公正,所以准备以兵戎相见,这种刺激狂也是很可怕的,再不然就是想当政治人物,一呼百诺,满足自己的征服欲,这是支配狂。

  为什么众生会有不安的心灵?因为无明、愚痴!在还没有觉醒的时候,为了要安这颗迷惑的心,所以透过种种生理的刺激、物质的占有,来麻醉自己:我拥有很多的财富,有这么多的财富让我支配!有这么多的人物听我指挥!有这么多人跟我做同样的事情!藉以填补他心灵上的空虚、不安、欲求。世界上很多五花八门的奇怪现象,根源在什么地方?经过仔细的分析,原来我们拥有一颗不安的心灵、未曾觉醒的心灵,为了安这颗心,必定要设法找一个出路,所以全世界始终都是吵吵闹闹的,道理就在这里。人类都想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当然这目标可以透过政治、教育、经济的种种改善去达到某个程度,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没解决,和平幸福永远只是幻想而已。众生内心深处有很坚牢的执着,对自我身心执着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这个主体,有一个我以后,则必须有一个我所来归属于我、被我支配、被我利用、被我享受,愈多愈好,却不知道拥有愈多的属于“我”的东西,“我”就被“我所有”绑得愈紧,一旦“我所有”变动的时候,“我”就陷入痛苦之中,为什么?“我”跟“我所”中间系着一条无形的线,所以“我所”一变动的时候,也连带牵动着“我”的变动,使“我”痛苦不堪。这是我们众生相。

  二、积智者所见如实不颠倒

  所以世间所有一切的学说,包括宗教,如果不能在这个根本症结点去下功夫的时候,他所发展出来的学说,或者宗教,虽然在某一个时空当中,有利于某一个社会、某一群人、某一类众生,但是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则可能会危害人,为什么?对自我身心这一念执着没有勘破的时候,透过“我性”的阴影,所发展出来的学说、制度、思想、宗教信仰,一切一切,都只是我性学说、我性文化、我性宗教,只是众生思想上的癌症细胞,这些变质的细胞一旦扩散出来,一定造成互相残杀,你的民族消灭我的民族,我这个人种消灭你那个人种,我白种人杀掉你黑种人,我黑种人认为你白种人欺负我,起而抗争。白种人黑种人也是“我”扩张之下的产物,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人种,都是一个“我”的扩张而分别出来的。整个世界史,从过去一直到现在,我们都看到了,人类一直在这种我执的扩张当中挣扎,由于我执而引发没完没了的战乱,由于我执而兴起没落的政党,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和平幸福。问题的核心点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现在念到的这些经文中,一再的提醒我们,要我们透过智慧的修学,勘破对自我身心所产生的错觉、执着,用智慧去观照它,这样你的修行才能走上正轨,你才能真正彻悟宇宙的如实相,你所弘扬的宗教信仰学说,才能真正去造福人群;否则当你透过“我”这种观念思想去建立任何思想学说的话,发展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一定危害人类,这是很值得我们整个人类共同来深思的核心问题。现在我们念这些经文,虽然看来反反复复着同一件事,但是满重要的,所以我特别摘录下来给各位参考,希望各位不厌其烦的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指佛陀这希有难得的大勇健,如来佛成道的过程有许多魔来扰乱,但是佛如如不动,以智慧破魔考、破种种烦恼魔,所以我们这样称赞他——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来,是因为“离垢心解脱”,所以既能“自度”也“能度彼”。从微细微细的观点来看,“垢”就是一种我执,也就是执着在五蕴和合的身心当中有一个永远不变、单独存在的我、或者是灵魂、或者是生命、生命的主体、生命的主宰;我们可以用很多名词,来形容执着的对象。修道者、成佛的圣者,就是因为远离了这个执着而得到解脱。

  讲一个故事好了。甲和尚和乙和尚两个人在谈天,甲说:你是怎么开悟的?乙说:你又是怎么开悟的?甲和尚就说了:我开悟是很奇怪的,有一天,我站在河边,就看到一条狗走到水边想喝水,可是当它伸出头要喝水的时候,猛然看到水中也有一条狗张口要喝水,它就盯着那条水中的狗直看,愈看愈生气,它盯着它看,那狗也盯着它,它作出獠牙的样子,水中的狗居然也对着它露牙吐舌的,它忍不住大叫,水中的狗也吼了起来,其实它不知道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叫声,却把它幻想成河里面那条狗的声音,所以猛叫猛叫的;不知道水中的狗只是自己的投影,误以为是另外一条狗对它狂吠,所以它不停的在水边进进退退,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干脆跳进河里面去跟它决个胜负;但是当它跳到河里面的时候,有没有找到那条狗?它当然没有找到那条狗,而且那声音也没有了,猛喝了几口水,就爬上来了;我看到那条狗的行为,觉得很可笑,就开悟了。我们众生跟那条狗有什么差别?我们一直在幻想,幻想五蕴和合的身心之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这个我永远不死、永远不变,把这个单独存在的我称为灵魂,中国人称为三魂七魄,众生透过这个“我”,不断的投影、幻想,造成无穷的生死烦恼,我们被这个“我”的投影蒙骗了,所以我们害怕,在黑暗当中怕鬼,临命终时怕死,生病时怕种种折磨。由于内心有那份我的执着,所以我们不得解脱、不得自在。“我是这样开悟的!”甲和尚这么讲。

  经文里面的“离垢”不是指身上的尘垢,而是内心的尘垢——无明,也就是内心里最微细的执着,对自我身心的执着幻想——我执。诸佛、圣贤、菩萨,就是离了这个无明垢,断除了这个最微细的我的执着而得到解脱。经典里面说“离无明故慧解脱”、“离贪爱故心解脱”,解脱有两种:一种是慧解脱,一种是定解脱(或叫心解脱)所以“垢”就是内在身心之中最微细最坚牢的一种执着,断除了它,就解脱了,也自然有既自度又能度彼的功德了。

  “我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世间灯就是佛,佛陀断除了无明执着,内在身心的那种“我”的幻影已经没有了,所以佛好像一盏照亮众生生命的明灯。我们不是用三头六臂、飞檐走壁或者翻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来赞美佛陀,佛陀的特色是智慧,断除了我执,所以就能如实的对世间万事万物作正确的认识了解,丝毫错误都没有,叫“如实不颠倒”。世间的一切,在众生来看,都是一个一个的独立体,都是一个个实存的什么东西,这个叫做“不如实而颠倒”、“颠倒不如实”。佛陀有智慧,对一切眼见耳闻身感触,有形无形的,形而上形而下的一切事物,都能够如实不颠倒的先了解,所以被称为佛陀。

  所以如果我们想成佛的话,绝不是万物不思,不是什么都不想的坐在那边等入定,以为一入定就能开悟,不是这样子的。在定的当中,要去观察自我身心及外在世界存在的一切,是怎么存在的?为什么有这些东西?它是怎么产生的?噢!一切都是缘起的存在!透过时间来看,一切都是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化不停,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缘起无我的。有了这种从时间、空间的考查当中,去了解无常无我的正知正见以后,你的智慧成就、你的福德成就,你才能度众生、利益众生,你才能生死自在。所以“世间灯”是赞美佛点燃了生命的灯,对身心世界的幻相不再迷惑,能如实不颠倒的去了解身心世界的实相。如果我们众生能在无量无尽的时空当中“积智者所见”,且对于一切凡夫所行“莫不速归尽”,就远离了一切的知见、执着。

  佛陀悟到诸法的“如实性”,你不能去想像这个如实性到底是大或是小、是方或者是圆、是什么颜色、是存在什么地方,你这样想又是错的,因为“其性如虚空,故说无有尽。”一切诸法的实相,你不能用想像衡量它的质地好坏、数量多少、或者存在的有无,它已超越了这三个极限。我们对某样东西,总是从三个方向去看:第一到底这东西是有或没有——存在不存在,第二个是质量的好或者不好,第三个是数量的多少;凡夫总是这样用数量、质量、存在,来判定一件事物。但是对一切诸法的如实性就不能用这三方面来思考,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无有尽”,已经超越了数量、质量、存在的有无三个范围。所以我们说“开悟”“开悟”,开悟的人很难把那种开悟的境界告诉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众生思考的方式,都是有限有量、相对的,我们老是透过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存在的有无这三种观念去了解事物;可是诸法的如实相是超越这些狭隘观念的,无以名之,那就叫“真如”,或者叫“实际”,或者叫“如如不动”,或者叫“本地风光”,它虽有很多名词,无非就是表达超越了这个存在的有无、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超越这三种观念的束缚来形容他的悟境,因为开悟的境界绝不能用这些相对性的观念来形容。

  三、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

  “智者说无尽,此亦无所说,自性无尽故,得有难思尽。所说无尽中,无众生可得,知众生性尔,则见大名称。”

  大名称是指佛陀,佛陀就是悟到诸法如实性的人,因为悟了诸法的实相,所以他的生死自在、解脱了;众生知道有这么一位彻底断除了烦恼、明心见性、解脱自在、生死自在的觉悟者,所以用佛陀这个大名称来称呼他。

  “无见说为见,无生说众生,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能见及所见,见者悉除遣,不坏于真法,此人了知佛。”

  因为我们这次的主题是“念佛见佛,话无生。”这段经文就在说明我们的主题,可作为我们主题的支柱,帮我们厘清修行过程当中的错误知见。很多信佛念佛的人总抱着一种心态:我很虔诚的信佛、很虔诚的拜佛,希望佛现身给我看、告诉我什么,希望佛告诉我一两句话,我就开悟、明心见性。可是华严经所告诉我们的修行方法并不是那样,它要我们扫除内心一切的执着,所以它告诉我们“无见说为见,无生说众生,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无论众生也好、见也好,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言,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永远不变的主体,并没有一个见的东西存在。我们凡夫看见那朵花,“我”是“能见”,这“花”被我“所见”;但是悟到真理的圣者已经泯除了这种能所的对待,已经没有这种能所的观念,没有有一个能见的我,以及被我所见的什么真理;如果还有能所存在的话(有一个我的主体,以及有一个客观的理体被我所见。)就不成为圣者。当某一位圣者已经见到真理了,他已经见空成圣了,假如我们约世俗谛来讲,可以勉强说:有一个能见的圣者,这位圣者见到了最真确的真理,所以“无见说为见”;假若约一个见性成佛的人(胜义谛)来讲的话,并没有一个我能见到什么真理,他已经超越了这种能所的主观及客观的观念束缚。你看我们一个个众生就是众生,你我他、白种人、欧洲人、亚洲人、红种人、印第安人、蒙古利亚人,这么多的众生,你怎么说没有众生?还是有众生呀!在种种造作的业力牵引下,五蕴和合的色身一个个出现,还是有众生,你不能说没有喔!经典里面有的时候是约第一义(究竟义)来说的,有时又约世俗谛来讲,若约世俗谛来讲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约胜义谛来讲则“众生不可得”。

  再举个例子来讲。这个冰在寒冷的状态之下,是一个一个的冰块,当他们相互碰撞在一起的时候还有声音,它们的本质有没有差别?这个冰块跟那个冰块是不同的冰块,一但经阳光照射溶解以后,变成了一体,成了水,水的组成是H2O,那时再也分不出哪些水是属于哪一块冰溶化而来的。众生有一个我执,所以就有一个我所,进而有一个相对待的世界产生。所以一个一个的众生就像一个一个的冰块,互相碰撞来碰撞去,在矛盾、摩擦、冲突、对立之中挣扎受苦;如果透过宗教的信仰、宗教的理解,去观察身心的缘起性、念念的无常性,打破了执着的时候,众生还是众生,但是你并不会执着他是实实在在独存的独立体,所以“无生说众生”。

  约圣义谛来说,没有一个实在的众生被生出来,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众生死掉,生死不可得;但是在世俗谛来讲,喔!众生这么被生,众生又这么死去,今天有人生,今天也有人死,我们又不能否定这个现象。但是约圣者的心境来讲的话,生是如幻的生,灭是如幻的灭,就像这个影子,因为有桌子、有椅子、有灯光,所以才在这地方形成影子;我们说影子被生出来了,约现象界来讲,这句话没有错,现在当这灯还是继续照射,我们把花瓶拿走,影子就不见了,问这影子是从花瓶生出来的呢?还是从灯光生出来的?都不是!要有灯光、要有花瓶才会产生这影子,我们不能否定这影子是影子;这影子也有它的功能,我把书本放在影子之下,看不清楚书上的字,但是我把书移出影子的范围,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书本的内容;可见影子有它的功能、有它的作用,但是它并不是实存的,并不是永久存在的,现在我用手电筒来照这影子,影子就消灭了,影子到哪里去了?影子是回归到花瓶上吗?也不是喔!并没有一个影子可消灭到哪里去,或回归到哪里去,影子是如幻如化的,在这个时空当中,在灯光、桌子、花瓶等条件聚合之下,自然就有影子产生;表面看来似乎有影子这么一个东西存在,但实际上我们却抓不到它;它是确实有,但这有不是实有,而是如幻的有,是暂时的假有,它的灭也不是真正的灭掉,只要因缘具足,现象就出现了,因缘条件消失了,现象也跟着消失。

  生命也是如此,我们的生我们的死,也是这样如幻如化,这是圣者体悟的境界。佛陀告诉我们生死就是这样,虽然我们不断的生啊死啊,但是在不断的生死当中,我们找不到一个独存的生、独存的死。我们众生的智慧,没有办法去了解这一点,所以我们就以为生比较好,厌恶惧怕死亡,以为死后冷冰冰的,一切成空。圣者泯除了这种实在生实在死的错误观念,生死在他来讲是如幻的生如幻的死,就像这影子般如幻的生如幻的灭。所以若胜义谛来讲的时候,一切不可得;若约凡夫世俗谛来讲的话,一切善恶因果宛然,一切生死现象是存在的,但这个存在不是实有,而是暂时有,是假有,是如幻的有。在众生的心念里面,生是实生——实实在在的生,灭是实实在在的灭——实灭。实生实灭在理论上已经不通了,圣者的心境里面,一切是如幻的生、如幻的灭,生无所从来、死无所从去,生死都只是如幻的现象而已;所以经上说“自性无尽故,得有难思尽。所说无尽中,无众生可得,知众生性尔,则见大名称。无见说为见,无生说众生,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能见及所见,见者悉除遣,不坏于真法,此人了知佛。”这种知一切法如幻的人才叫真正见佛的人,这是回归到我们主题了。

  真正的见佛是见到诸法的如实相,见到一切法的虚幻性,生是如幻的生,灭是如幻的灭,“了知无体性”!所以能见也好、所见也好,一切都是相对待的;在凡夫来讲一切是有,但在圣者则没有能见所见的概念。为什么要一再反复强调这个观念?为什么我老是绕着这个世俗谛和胜义谛打转?我是希望各位了解烦恼的根源:如果你老是执着有一个能见所见的我,那你会一再追究我是什么,进一步的这个我从哪里来、最初的我又从哪里来,因此产生宗教形而上的上帝;为了追究我的灵魂是怎么来的,你会再建立一个“来”将自己的执着合理化:我是能见,能见的这个我又是从哪里来?那就会创造出宗教上的什么上帝。所以我常常讲“上帝就是自我的投影”,你在内心的思考当中,执着有一个我的时候,到最后不能解决哲学上的逻辑问题的时候,就只好去假设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创造我,而事实上是我创造了上帝,是我们人类共同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解决这个理论,否则当我们一再对生命追究到最初最初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建立这个理论了。但是佛陀说,如果你建立这样的本体论的话,你就永远不能见真理,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若去思考我从哪里来,就是戏论,戏论的人就是永不见佛的人。

  经典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但见于法,不见于我。”你依法修行、打坐、内观,到很高境界的时候,你只是见到一切法如幻如化,见到一切法都是在生灭变化当中而已,你绝对找不到一个永恒的主体,找不到实存的我,所以开悟的人讲“但见于法不见于我”。我们众生总希望建立万事万物怎么来的理念,佛陀怎么讲呢?佛陀说这万事万物就是从万事万物来的,意思是说:万法是从万法因缘和合当中产生的现象,也就是从万法不同的排列组合当中产生出万事万物来,你不必在这万事万物之外去假设有一个什么主体来创造万事万物,佛法不用这种创造理论。

  贰、依缘立命安身

  佛法说:万事万物就是万事万物自己去排列组合而来的。一粒种子有泥土、空气、阳光、水份,加上人工培植的条件组合,就能发芽成长开出花朵,你不必在人工、水份、泥土、阳光、空气之外,再找一个什么东西来制造这棵花木及花朵,只要因缘条件和合,它就自然会有花朵这个现象产生,而且会不断的复制,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这就是真理缘起的定律,也就在说明因缘和合之下产生的如幻现象,没有种种因缘和合就没有种种现象。比如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是不是哪一种神明注定要我生病?不是喔!是你的饮食不当,生活没有规律,加上烦恼郁闷,才产生一些身心的疾病,当我把这些促使我生病的条件排除之后,我的健康就有起色了,所以佛法讲缘起——因缘和合生起这缘生缘灭现象,最主要是希望你开悟,希望你达到无我的最高境界;至少你从这些理论里面,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包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健全发展。

  当你懂得缘起的道理,就懂得利用它去开创更好的因缘,找到能促使你事业发展、身体健康的那些因素,努力的去实践它,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不但可以改善你身心的健康,促进家庭的幸福,你的事业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兴盛,也都有迹象可寻。你想成功,就必须找出成功的必备因素,然后一一的去实践,绝不是向外去寻找一个什么无形的力量,让它给我们什么成就。佛法讲的因缘论是最健康的一种思考模式。

  一、常生欢喜心利己又利他

  讲到这地方,我又想到我们大家比较关心的身体健康,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我最近看了一些书,发现很有道理。小孩子的病大部份都是由吃来的,因为小孩子都是直觉反应,肚子饿了就要吃,不管对健康好不好都要吃,尤其是那种冰冷的东西吃下去最舒服了,小孩子喜欢吃冰、吃垃圾食品、喝垃圾饮料,所以小孩子常患气喘,再不然就拉肚子或身体不舒服;二十岁以后的病,尤其是四、五十岁以后的病,大致说来,心理因素也占有很重要的份量,你们要记住这句话,我们成年人的病,大部份都是心身症,我们的病大都是心理不健全而产生的,尤其是各种慢性病,例如癌症、高血压等,大部份都是从心理产生出来的,所以万病还是从心,当然你不当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会使潜伏的病加速的开展出来。

  有一位信徒,家中好几代都没有患癌症的,可是现在突然间他的妈妈患了癌症,我去看她,我说:你们兄弟姊妹当中,可能有一个比较不孝顺喔!她很惊讶师父怎么知道的呢?我说:你们兄弟姊妹当中一定有一个让父母很操心。他说:对啊!最小的弟弟整天吃喝玩乐的,也不结婚,到处拈花惹草的,做出很多不名誉的事情,让母亲很操心。问题就在这里,这位母亲一辈子就是为了这最小的宝宝操心,最后得癌症。他以为我会算命,其实我不会算命,我只是从心理学上来推论而已。我曾遇到一位女众师父患了乳癌,我说:大概是有个徒弟让你很操心哪?她说:何止一个,有两个。我说:难怪!有两个“教授”,所以把你搅得患了乳癌。出家人都吃素嘛,也不去复杂的场所,怎么还会得乳癌?我们身上所长的肿瘤,都是长期以来的饮食不当,加上心理上的“郁卒”而来,也就是郁闷心胸不舒畅而来。

  日本有一个医学博士,这位医学博士很有意思,八岁就会看病、会中医把脉,后来大学的时候念西医,他对人作过研究,当你感受到紧张压力的时候,比如夫妻子女、事业社会给你压力的时候,你动了一个念头:我好苦!我好难过!我好恨!我好讨厌!你的生理就分泌出一种有毒的物质出来,而且可以被测验出来;当你发出欢喜心,用积极乐观光明的念头说:啊!没关系!慢慢来!我欢喜!我接纳!我了解!冷静去研究解决方法时,脑部就不断的分泌B-endorphine,这种内分泌素会帮你治病,甚至癌症都可以对付。所以他现在所开的医院完全不用药物,就只用运动、冥想方法治病,教病人尽量去想那些很愉快的、很健康的情境,配合某些运动。很多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就靠这些运动以及快乐的想法让脑部不断分泌B-endorphine,居然病就好了。他又对高中生作五种免疫测验。高三要考大学的高中生,在心理压力之下,免疫系统多半都很差,你看有些人要考试的时候就生病、肚子痛,什么花样都来,你们这些即将考大学的人应该这么想:没关系!没关系!我不懂的,别人也不一定懂,我考不上的学校,别人不见得考得上!没关系!我尽力好好考就好了!用这种冷静的心去接受考试,胜算反而较大;如果你先否定自己:糟糕,我没考上怎么办呢?啊!没面子!这辈子真是见不得人啊!你的免疫系统就随着你情绪的低落而破坏了,这时候你就容易感冒、头痛、头昏、消化不良,你当然就考不上了。所以每当考试的时候就会生病的人要特别小心。

  日常生活当中,来自这个社会、家庭、夫妻、婚姻、事业的一切压力,造成了我们人类健康的恶化,本来我们人应该活到一百二十岁才正常,可是现在的人能活到七、八十岁已经不容易了;按照我们人类脑部的发达以及生理构造来讲,正常人应该活一百二十岁,七、八十岁算是夭寿,真的是夭寿。所以这位医学博士在他的著作里面很赞美出家人,很赞叹修道的人,他说修道的人吃的东西虽然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动物性的食物,只有青菜、豆类,似乎不够营养,可是不少人都活到一百多岁,像虚云老和尚就活了一百二十岁。他将这现象归功于修行人的明心见性——无我相,因为没有能所对立,所见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能够被接纳,没有仇敌、没有怨恨;他不像我们经常动坏念头,不会感到这人可恶、这人可厌,难怪他的脑部不断在分泌B-endorphine脑啡,藉着这神奇的分泌,不断帮他修复损伤的组织,当然就健康长寿啰!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佛法讲无我,还真有医学根据喔!因为无我之后,你就没有对立概念了,没有敌对观念,自然就满腔欢喜。

  你看寺庙里一定摆着一尊弥勒佛,肚子大大的,耳朵长长的,小孩子很喜欢在他耳朵上这么拉呀拉的,在他的布袋上捏啊捏的,在他肚脐上摸来摸去,他永远是笑嘻嘻的,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喔!你看我们大年初一的时候,一定先到寺庙去拜拜,一进寺庙就是大肚子弥勒佛,满腔欢喜的招呼我们,要我们修欢喜法门,让我们的B-endorphine不断分泌出来,让我们身心健康。寺庙里面摆弥勒佛的道理是这样子的,后来我才悟到这个道理。你平时要养成一个习惯:我要让我的B-endorphine不断分泌出来。我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这边稍为碰了一下子,有点痛,但是我当下就想:起欢喜心!起欢喜心!让我这B-endorphine分泌出来,分泌出来!让它止痛,让它消炎!起初当然是很痛,我就坐下来好欢喜的观想:我前世造了什么孽了?因为我的业障现前才碰一下跌倒,这一跌把我这业障消掉了,好高兴哦!好高兴哦!今天我又消了一个业障,真的好高兴好高兴!一、两个小时以后,它就不痛了,这观想非常有效果。如果这时候你抱怨:哎呀!这个人真可恶,怎么把东西摆在这边让我跌倒,愈想愈生气,我相信你的毒素就愈分泌愈多,伤痛就一直拖延没有办法好。

  二、铲除伤害思想的癌细胞

  这两三天我感受很深,我们本身就有治病的能量,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万能的医生,但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去戕害它,吃许多伤害它的食物,又时时刻刻动恶念,生活不规律,懒得运动,所以这个万能的医生被我们弄得遍体鳞伤,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你只好靠打针吃药来恢复健康。可见我们人真的是很笨,这叫无明,我们本身存在着这么好的医生,我们却不知道好好珍惜。这个身体的医生也可以透过断食方法发挥最大的治病功能,在某段时间内,什么都不要吃,让他充分的将体内废物排出,并且进行组织的修复工作。你要学习时时刻刻保持欢喜心,不要生敌对的心,不要见到什么事情都觉得可恨可恶可厌,你要把可厌可恨可恶从记忆体中清除掉,在你的记忆体里面没有可恨可恶可厌这些字眼:啊!一切我都可以接受!一切一切我都以欢喜心来认识它、了解它!这样子经常生欢喜心的话,你的免疫系统也跟着你的心情起舞,当身体的良医。有一句话叫和气生财,我们看到和气生财这四个字,以为做生意的人才适用,因为生意人如果没有一个笑咪咪的脸,就不能赚钱,其实这和气生财也适用于各行各业,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在事业上打拼。

  所以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这些理论,要我们扫除自己内心深处的最微细的执着,因为你只要存有微细的执着,就会产生敌对的观念,这是人类先天性的、最危险的一种癌症细胞,这种思想上的癌症细胞,必须被扫除掉,才能见到诸法的如实相,才能够从凡夫转为圣贤,这是一个圣贤关,如果你没有通过这个关卡的话,所发展出来的东西,到最后一定要危害人类,我这几年来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在追求和平幸福、快乐,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这些东西,可是为什么这个世间永远不能和平?有再好的制度、再好的什么凯因斯的经济理论,最后还是不能拯救人类,因为他们不能从根去着手,佛法里面就探讨到这一点,人类思想的癌症细胞如果不除掉的话,我执如果没有泯灭的话,人类就永远在斗争当中过日子,只能勉强的在某一个时期稍为好一点;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永远没有停止的在打呀打的,道理就在这里。

  叁、安住如实法乐

  “若人了知佛及佛所说法,则能照世间,如佛卢舍那。正觉善开示一法清净道,精进慧大士演说无量法。”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佛之所以成佛的原理,以及佛陀所说的法的特色所在,扫除了我见、身见的话,这个人就能够对世间不迷惑,像圆满报身卢舍那佛这么光明的去照耀世间。“正觉”指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佛陀能够善巧方便的开示远离我见、身见的这种清净道,把佛的本意作了精辟的发挥,告诉我们见佛的原理、见佛的方法,这是精进慧菩萨赞美佛陀的方法。

  一、生灭本如幻外求为苦本

  “若有若无有,彼想皆除灭,如是能见佛,安住于实际。”

  刚刚我们讲过了,对于一切法,听到的、看到的、触摸得到的、想像得到的,在我们众生心海里面都是实有,以为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等到一切法的因缘和合归于消散,我们众生又会产生一个实实在在没有的概念,我们众生就在有无有无当中作强烈的对比。圣者就不是这样,当花朵开了,是啊!很漂亮!有红的、花的、绿的,但这只是如幻如化、因缘和合而已,因为有人工、有种子、有水、有泥巴、有阳光、有空气等因素聚合,所以展现这样的现象出来了,过了几天以后花又谢了。花谢并不是断灭——什么都没有了。因缘聚合时它叫花,因缘消散就是花谢,被丢弃在一旁也改变了称呼,叫做垃圾。垃圾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垃圾,把垃圾堆起来叫堆肥,是一种肥料,把肥料拿去撒在花种的土地上,它又可制造一朵花出来。可见花的名词千差万别,盛开时叫做花朵,谢了变成垃圾,垃圾又被制成肥料,肥料又产生花朵出来。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变化过程当中的一小段而已,一个一个的过程串在一起,分不出起点,也没有一个终结点。宇宙的一切现象不断的在变化,不断的改变名称,改变形容词,但众生就是拼命的执着那一段,认为它永远如此、永远不变:噢!实实在在的一个东西生出来了!噢!它消灭了!它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在佛法立场来看这是很可笑的,生只是如幻的生,灭也是如幻的灭,灭不是断灭,不是没有了,还是有,还是存在,只是改变它的存在方式而已。

  众生的生死也是这样,我们前生造的业力牵引,现出了现在活生生的我们,能蹦能跳、能享受、能呼叫,等这个业力尽了,又有死亡现象,但死亡不是断灭,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按照你前生的业力、习气,藉父母的因缘,又出现另一个新生命,我们称为投胎转世。众生就这样不断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因为沉沦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当中,从来不动脑筋去观察自己内在的身心问题的症结点,从来不用心向内去探讨,只一昧的往外去追求,以为我拥有的很多就会快乐,我占有很多,就显出我的本事能力;众生如此一昧的往外追求,所以我们称为“外道”。在佛法来说,这些外在的物质的确可以维持生命的存在,但生命真正的快乐并不是这样子向外求来的,向外求来的东西只会束缚你,你目前拥有的并不一定就能享有,只是多了一种牵挂,多了一个束缚。你会怀疑我这师父头脑有毛病了,拥有愈多东西,应当愈快乐才对啊,师父却一直强调拥有是束缚;有个信徒,他买了一栋房子,没有去住,只是想等它涨价以后,将来老年的时候可以作养老之用,所以只偶尔去度度假,作休闲之用;有一天小偷进去把电话切掉,把东西全偷了,我告诉他把房子卖掉,反正你现在不住它,卖掉就不用为维修等事情操心,你一天到晚操心电话被人偷,担心玻璃被打破,里面的花草没去整理的话,又会杂草及蚊虫满天飞。

  所以拥有愈多东西,不见得会愈快乐,你拥有的不一定就是你享有的,你拥有的我也许可以享有,现在下着大雨,我可以走到你的屋檐底下去避雨——我在享有你房子的功能;这个收音机是你的,你在听音乐,我在旁边也可以听啊——我在享有你收音机的功能;现在你开着收音机,虽播放着很好的音乐,可是你正在伤心,并没有在享受那音乐,我正好心情很高兴的时候,听到了音乐,虽然不是我的收音机,可是我也在享用这美好的音乐。世间的事情也是这样,你拥有的不见得享用到,你享有的也不一定都是你拥有的;山河大地啦、日月山川啦、什么风景区啦,这些都是大家共有的,不是归你一人所有,你只要到山上去,就可以吸吸那些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走到外面就可以晒到太阳,伸几个懒腰。这个是我们世间的一切问题的核心,如果人类一直往外去追求或追寻的时候,就叫“外道”,就像那一望无边际的海洋,你往外去追寻,起初实在很刺激,但是愈向外,海水愈深,海浪也愈来愈大,虽然愈来愈刺激,但危险也愈高;若你愈往内陆游过来的时候,噢!脚踩到了实地,不禁松了一口气——你脚踏实地了。

  我们内心深处也是这样的,你我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无上的法乐等待你我去享用。现在整个世界文明,一味的告诉我们要往外去追寻,我们拥有这个世界还不够,老是想到另一个世界——外太空去,我们现在不是针对着它的对错作探讨,只是研究人类这个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为了在外太空的时候我们能生存,所以我们就在这世界里面,依假设的状况先建立一个实验室,把十几个科学家、医学家、物理学家、太空专家等等关在里面,结果这十几个人在里面并没有实验成功,他们在里面打架;我最近阅读牛顿杂志的一篇文章,报导美国有一个太空实验站,模拟了人类到外太空的生存环境,把这十几个人隔绝在模拟环境下去生存,他们要去耕种,要去生产,要学习处理与利用他们的排泄物,结果实验没做成,反而在里面打架,因为他们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整天见面的就只这几个人,却有许多繁复的工作要不断去做,每个人都变得心烦气噪,看谁都不顺眼。你想想看,他们在这个地球里面就已经不能安下心来了,还梦想到另一个星球去开拓新世界?很遗憾的,他们一定没学静坐,没有学佛,不知往内心深处去探讨,所以当内心里面的无明烦恼发作的时候,就以整人为快乐之本,用打架来发泄苦闷。

  整个人类如果只是一直往外去放射能量,去追求一个另外的世界,绝不会使世界变得更好,那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问题的核心是你拥有一颗不安的心,这颗不安的心,如果不透过内观去作彻底的剖析,进而扫除我执我见,并且去降伏其心、安住其心的话,即使把你送到一个最美好的天堂,无忧无虑、衣食无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世界,你还会在那边打架,你还是不会快乐,你还是会无聊。现在人类科技只能到达月球,但是登陆月球以后,苏联说,这个区域是他发现的,美国说那个区域是他先占有的,其它国家也不干示弱的加入争夺行列,地球这边吵不够,到月球还在打战,而且打得更猛烈,争相比较谁的武器最厉害。追求物质文明并没有错,我们不能否定科学带给我们很多方便,让我们生活上的方便性得到改善,但是人类如果一味的往外去追寻,往物质的层面、往外太空去发展的时候,最后只引来更惨烈的残杀,为了消灭对手,不断制造什么死光啦、毒气啦、原子炸弹啦、核子炸弹啦,一旦失控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生命便全部一起毁灭掉。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远远跟不上物质文明,这是人类最大的危机。人类只一味的往外追寻,认为拥有很多的时候就会快乐、就会有幸福,而不知道所发明的、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却是支配束缚自己身心的凶手。所以佛法不拒绝知识科学的发展,不否定它带给我们很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物质文明必须被妥善的利用,而不是滥用。如果我们台北市没有冷气,你能过生活吗?科学的发明对我们来讲还是有很大利益的,一场演讲如果没有麦克风的话,怎么让几万人同时听到?所以佛法并不否定这种科学的、物质的发明,但是如果人类不知道赶紧的往内心去探讨精神文明,不知道去发掘无尽的内在的宝藏,物质文明只是使人类自取灭亡而已。

  二、此中无少物但有假名字

  宗教信仰与修学,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它能够挽救人类的命运,使我们整个人类能够永续的生存经营下去。从内心方面来探讨,因我们众生对这活生生的身心产生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又会导致我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执着,幻想内心当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独立的、独存的实我,这种错觉有些地方写“萨迦耶见”,有些地方写“身见”,有些地方写“我见”,有些地方叫“我执”,民间就把它叫做“灵魂”,某些宗教无以名之,就说是上帝创造的一个灵魂;在佛法来讲的话,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见解,必须透过智慧去内观并加以泯除,泯除了这些错误的执着之后,生死解脱自在、烦恼解脱自在,一切世间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人类的根本问题。所以这些经文不断的强调又强调,就是要我们扫除这些错误知见、身见。

  “我闻最胜教,即生智慧光,普照十方界,悉见一切佛。此中无少物,但有假名字,若计有我人,则为入险道。”

  我们的一切问题就是向内执取自我、向外执为我所,而这个向内执着内在的自我、跟外在世界的一切一切,都“但有假名字”,都只是一个暂时的、假存的集合名词而已。我们说这个叫花,这叫杯子,这叫毛巾,请问什么叫毛巾?毛巾是一条一条的纱织起来的,本来叫纱,把它串织在一块的时候,叫做布,可以做衣服也可以做毛巾床单等,当这毛巾很脏的时候,我不把它当毛巾用,我把它用来擦拭,就叫抹布,这条抹布用过一阵子,实在烂得不成样了,我把它丢掉,就成了垃圾,垃圾腐烂以后就叫肥料,都是假名字嘛。当我们要建造房屋的时候,需要用许多建材,建材包括有钢筋、有水泥、有砂石,排列组合以后就叫房子,房子依形状结构不同又分为平房、大厦、阁楼等,其实所有名称都只是那一堆建材凑合而成。我们把某些零件集合在一起,加上四个轮子,装上一个方向盘,给它特定的动力系统,我们就给它一个名字“车子”,但是当你把那些组合拆开的时候,就叫零件,集合在一起又成为不同的车子;它会动、也会走,好像有一个灵魂开着它走,但是你找得到车子的本体(灵魂)吗?它只是在因缘和合的时候才会动,你根本找不到车子的灵魂。

  在五蕴和合的色受想行识当中,给我们一个错觉:喔!这是我!这是一个真正的我!其实存在的万事万物,地水火风四大排列组合之中,这个叫花朵,那个叫桌子,却都是“但有假名”,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主体,找不到主体或灵魂那个东西,因为一切是缘起,缘起必定空性——找不到实体性,所以在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当中,人类不断的在我执之中打转,因为执“我”,相对的就有对立的“人”相产生,如此的不断在发展“我性”文化、“实存”文化,“则为入险道”。因我们执着我,因执着而起身见,因我又起我所见,自然就不断造业,造了恶业就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对整个人类来讲,造恶业会使人类陷入灾难、战争、冲突、矛盾对立之中,所以称为险道。

  “诸取着凡夫,计身为实有,如来非所取,彼终不得见。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于无量劫中,流转生死海。”

  这是讲我们凡夫的毛病。我们这些凡夫就是爱取着、执着,审计执着色身是实实在在、永远不变的实有体。我们想见到如来,并不是从如来色身三十二相、八十庄严好去执取的,如来不是透过色声去求取的,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不是像你这样去想像、这样去执取的,没有慧眼的人终不能见佛,而且在无量劫当中,流转生死大海,头出头没,一下生天,一下堕地狱,一下当饿鬼,一下做人,无法了生脱死。

  三、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你不要以为有一个真正的生,或有一个真正的涅槃,了生死证涅槃是约世俗谛来讲,勉强说是有,在证悟的圣者则不会说:啊!我已了生死!我证到涅槃了!有个生死被我所证!举个例子来讲。这是太阳,这是一个地球,地球绕着太阳,这么转啊转的,地球也在转——自转,绕太阳叫公转,一个公转就一年,一个自转是一天,假如太阳在这边,面对太阳这边的地方是白天,然后等地球转到另一边的时候,这边则是黑夜;在我们的观念里面是:太阳出来了——白天,太阳下山了——晚上。所以说日出名昼、日没名夜,似乎有这么一个白天生出来、黑夜消灭,也似乎好像有一个白天消灭、黑夜生出来了;其实我们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没有一个真正的白天生、白天灭,只是地球物理位置的变化,当这边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这么转过来背向太阳则叫黑夜,没有一个实在的黑夜,也没有一个实在的白天,但是我们却能真正感受是白天是黑夜,像现在我们的感受是黑夜,是不是?生死也是如此,圣者来看的话,没有真正生的那个东西,也没有真正死的那个东西,只是如幻的生、如幻的死——只是有幻生幻死的这么一个现象,而且我们却很深刻的感受这一份生与死的滋味,尤其是当我们父母、妻子、儿女,甚至我们本身要死时,那一刹那的可怕,真是刻骨铭心、令人哀伤;可是在一位真正的圣者来看,生是如幻的生,死是如幻的死,幻生幻死,正如日出名昼、日没名夜,没有实在的昼、没有实在的夜。如果有实在的昼,那就永远是昼,永远是白天,如果有实实在在不变、单独存在的夜晚,那就永远是夜晚,现在一个物理变化的时候,黑夜与白天就改变了,可见白天或黑夜都不是实存的。

  我们对生死也应作如是观,要用华严经、中观这些经典中了生死的方法去了生死,它告诉我们:生不可得、死也不可得,他用这样子的观念让我们去面对生死。这生死问题如果不解决,烦恼就永远存在。在健康心理学来讲,当一个人内心中,始终有个生死的阴影存在的时候,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也就永远不得健康的生理。一个扫除了生死阴影的人,才是有健康心灵的人,所以一个有健康心灵的人,对生死自然会看得很淡。经文里讲“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这有诤的诤就是一种执着,你执着有一个实在的生,有个实在的死,贪生怕死,这是一种执着;若你不去执着,当下就涅槃自在解脱。生死与涅槃两者都是缘起、如幻如化的;就像那白天跟黑夜不可得,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白天与黑夜,当地球转到我们这边的时候,我们现在是黑夜,阿根廷现在却是白天,我们这边夏天,它那边是冬天,所以夏天时去阿根廷不错,你从这边赶到日夜颠倒的阿根廷,一定会有时差现象。所以“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就是告诉我们:若我们去执着为实实在在的生、实实在在的灭,就陷入生死当中不得自在;若不执着了,连生死这念头都把它除掉了,当下就是涅槃。生死即涅槃也是一种假名而已,都是不可得、空洞的、假有的名词而已。

  四、平等显实相永断分别根

  “若逐假名字,取着此二法,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

  学佛人要注意,你如果想:哪一尊佛最殊胜?这就错了,佛佛平等,没有哪一尊佛最胜、哪一佛最利益的;一切佛都体悟到诸法的如实相,心不颠倒,所以一切佛都是平等平等;我们世间的语言,则都是相对性的。所以这段经文很重要。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平等乃能见,如法佛亦然。正觉过去世,未来及现在,永断分别根,是故说名佛。”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了解什么叫佛。我们嘴巴常常念佛念佛。什么是佛?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永断分别根”!“正觉过去世,未来及现在,永断分别根。”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的执着断除了、不执为实有了,功德圆满,那才是真正的佛。你要见佛成佛,一定要在断除分别执着这些方面下功夫,这跟我们世俗想像的那种成佛方式不太一样,一般说我闭关、我入定、我念佛,我就可以成佛了,不是这样的!你有没有断除你的身见、我见?你有没有断除这些执着?你不在这方面下功夫的话,就不可能断除实见,实实在在的实有见如果没有断除,就永远不能见佛、不能成佛。

  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知见很重要,八正道的第一个就是正见,正见以后才是正思惟,然后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然后才正念、正定,有一定的过程,所以我这整个讲座在正见的建立方面占有非常大的份量,都是在解释众生生死的症结点,把握住这些症结点,才能对生死重点作突破,这一个生死重点突破的时候,你的烦恼才有根本解决的可能。

返回目录

---------------------------------------------------------------------------------------------------------

更多普献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