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太虚法师: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1日
来源:   作者:太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虚法师: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各界欢迎会讲──

  一 发端

  在全国抗日空气极紧张的时候,承各界诸公能约我来此人民会场作公开讲演,使我有说不尽的欢谢!今天的讲题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这里应先略略的说明佛学的本身是个什么东西。

  一、佛法以众生世界为地,菩提心为种,大悲为根,智为全体,力为大用。佛陀为适应众生世界的要求,在众生世界中现身说法,才有佛法传播在世间,因此、我们知道佛法是非离开世间空虚的东西,它是依据人生世界实际的需要才发生的;若比它是一株树木,那末众生世界就是它生长所依的园地了。但是它怎样能生长呢?因为我们各各人都有心的,有心都有向上的志愿,想达到至高无上究竟的真、善、美,这是一切人类的本性如此;譬如流水一样,非流到海里是不止的。这里向上心的究竟完成,即是菩提,菩提就是无上觉的意思。发心求此无上觉的,即是菩提心,也就是佛法之种子。我们虽有此种子,须由闻佛陀说法,如受了春雨日光,才能勃发生长。这种生长,须以大悲为根,以天下人的饥寒为饥寒,一人有痛苦即同我自身有痛苦。再推开说,对于全众生界都起这种同体大悲,才是佛法的根底。每人都是全宇宙、全人类的分子,假使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以全人类为前提,以人的苦乐为苦乐,以人之事情为事情,那菩提才有根本,正如树木有根才能生枝叶花果一样。佛法的自体,简单说,就是智证。它并不是虚妄的假设,她完全是切实了知宇宙人生的真象,知道一切法都是息息相通,而以各各人的内心为主动力。所以有大悲大愿的心,澈始澈终都是智证的,并不是感情的作用。因为它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大悲为增上,智为体干,发为救人救世的作用,故叫做力为大用。

  二、佛法非离现实的,非消极的,非逃世的,非迷信的,非怯弱后退的。

  它既依人生世界,即不是离开现实人世的。平常人以为佛法不切于人生的实用,实在是一种错误!它是出发于向上心,并不是消极的,而且也不是逃世的;因为它是以大悲心为根本,以人生苦乐为苦乐的。刚才已经说过,他始终祗是明智,更不是迷信的事。人世才是一种迷信的黑漆团,为打破此黑漆团,才有佛法的明智。现在普通的寺院虽或带迷信之色彩,那是随著俗情而变现的,并非佛教本有之真象。佛法由大愿悲智而发生救人救世的精进力用,所以尤其不是怯弱后退的。

  三、中华民国今在天灾外患交迫中,须用大力为救济。佛法就是具有如是大力的。今全国民都是在天灾外患交迫之中,所以国人应当共同起来挽救此狂澜;因此我也来略谈力之佛法。我们平常读佛书,常见有“勤”、“勇”、“精进”、“狮子奋迅”、“法门龙象”、“降伏魔怨”等名词,这都是力之表示。今且从“大雄、大力、大无畏”说之。

  二 大雄

  通常寺院的中殿,都是写作大雄宝殿。大雄、就是大英雄的意思。即如佛的十号中有“无上丈夫调御士”一名,中国的文字上,凡能任大事、建大功、立大业者,称为大丈夫,称佛是无上丈夫,也是这个意思。而称为无上丈夫“调御士”者,因为、中国向以士为上首,能救民于水火,能为国作干城者,都叫做士君子,称佛为调御士者,因为佛对于全人类、全众生界能施种种方便,使由迷转悟,止恶行善,各各都能得大安乐的缘故。在这调御士用的无上丈夫,是谓大雄。又大雄乃是因他的道德高上,智力超人而尊称的,如现在的印度人,亦呼甘地为圣雄──圣雄也就是大雄的意思,──不过用字不同罢了,欲成此大雄,要实行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的十波罗密。如我国之伊尹以天下之任为己任,而施救济,孟子说他是:“圣之任者也”,即是施。伯夷、叔齐、恶色不入目,恶言不入耳,是圣之清者也,即是戒。柳下惠之和,即是忍。墨子之摩顶放踵,教人为善,昼夜不息,就是精进。颜回心斋,能坐忘自己,就是禅定。庄子能明是非平等,小大相齐,即是慧。老子的和光同尘,即是方便。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即是大愿。夏禹能疏九河,使千百年后受他的利益,即是力。周公的多才多艺,即是智。要之、此上的各种圣行,都是大雄所应完备的,要想成为大雄,必具有此诸圣的资格,悲智双运、福慧双修才可以。比方现在的中国,正在天灾外患交迫之中,国人若要救此大难,并不能专呼号叫喊就可以了,必须有共同的中心信仰。这中心信仰的所依,即是中心人物。要有高上的能拯人民于水火,代人受苦的大雄的修养的人物,负此救国救民的重任,领导全国国民,乃可救国难。

  三 大力

  一、佛十力。佛经上说佛有十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即是决断的知道事理的对与不对。二、知业力,即是决知一切众生的业行。三、三昧力,决知诸禅定与八解脱等。四、知根力,决知一切众生之根性。五、知欲力,能知一切众生之希求。六、知性力,能知一切众生之种性。七、至道力,能知修何种善法得至无上菩提。八、宿命力,能知一切众生过去所经之事实。九、天眼力,能见远近一切事物,不为山川所障蔽。十、无漏力,永断一切烦恼习气而无过失。二、菩萨十力:一、发一切智心坚固,即是发菩提心永不退转。二、不舍众生大慈悲,即是大悲为根,度一切众生不愿舍离。三、具足大悲心,即是使大悲心圆满具足。四、信一切佛法精进。五、慧行禅定。六、除二边智,即是以清净智不住有无二边。七、成就众生。八、观法实相,即是以如实智亲见一切法之实相。九、入三解脱门,即是知一切法空、无相、无愿。三、五菩提分力:一、信、信实、德、能,信三宝清净的功德,此并不是一种迷信,正如孙先生所谓由有思想而有信仰,由信仰而后才发生力量是一样的。二、精进,虽然有了信仰,但是要发生力量,所以要有精进行。三、念,念就是明记不忘。四、定,此上三力都要有定力才能够凝固。五、慧,要有慧才能辨别事理。四、五不思议力:一、定,即是集中精神。比方现在的中国,大家真实团结起来即能御敌;我们个人的心力统一起来,也就能够发生非常的作用了。二、神通,神通即超人的一种不思议的力量。三、借识,此种借识力,很难说明;如现在流行的催眠术,也仿佛是其初步。所以、能够借用他力,这都是二人的心力相通发生的作用。四、善法,例如靠诵经、持咒发生的力。五、愿,即是志愿,能够有了志诚的愿力,无有不成的。因为此五种力量能起非常的作用,所以叫做不思议的力。

  四 大无畏

  一、佛四无畏:一、说一切智无畏,佛说我是一切知者:因为佛实在是一个智者,能知道一切的,所以无畏。二、说漏尽:因为佛实是诸漏已尽、无有过失的。三、说障道:因为佛是一大觉者,所以能够澈底说明世间何者是障道的而不畏惧。四、说苦尽:因为佛已离一切诸苦,且能知一切众生苦,所以他说明苦的离脱法,使大众如他同样的觉悟而得解脱。此外更有说佛有与此不同的四无畏,即“能持”、“知根”、“决疑”、“答问”的四种。二、菩萨五无畏:一、不活,现在的人都是为了怕生活不了,作乱作恶,但是菩萨并无此怖畏,因为菩萨的一切福德具足,没有怕不能生活的畏惧。二、恶名,现在的人都处处顾面子、要虚名,菩萨则不然,因为菩萨的功德完全无缺,所以他不怕恶的名誉。三、死,菩萨深达法相,知道死不过是生的变化,又因为菩萨福慧圆满,知道自己愈变愈好,死就是进化,所以也不畏死。四、恶道,不作恶业,故更不怕堕恶道。五、众威,因为菩萨于佛法中能真实的修养,知道大地众生乃至诸佛与自己皆是一体,所以虽在大众之中,全没有大众威德的怖畏。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乃是由德全智备所成的,不是聋子不怕雷,尤不是小人的无忌惮可比,乃是于佛法中真实修养才有的。

  五 结论

  现今要救中国,不在气的发泄,而应有力的修养。然一、力应包括身体力、武器力、经济力、知识力、道德力。身体力和武器力,是显而易见的。如社会中没有经济力,那末、前二种力即不能维持。而最紧要的还是智力,能够有了智力,一切器械可以自造,一切实业可以开发,就不至再求于外人。虽然如此,尤其是少不了道德力,假若没有道德力,那末各人就不免自私自利,不能有共同的信仰而涣散了。二、以知识力、道德力、为余力根本。然则怎样能有此力呢?须有中心的信仰,更要有中心的人物,能够如此,以上的诸力也有了根本了。而今中国民族尤需要者在道德力,中国人的智力并非真实不及欧美各国,实在是因为无有完备道德的中心人物,因此不能建立共同的中心信仰,所以成了“上无道揆,下无法守”了。至于天灾啊,外患啊,都是无有正当的思想和信仰,各人自私自利所造成的,今后若不从道德的根本上建立起来,虽是经济充足,枪炮坚利,有何用处!所以、非有真实的道德造成中心的信仰,是不能救国救民的。所以、我们对力的准备,应当从“道德力”准备起。若问什么是中华民国国民应准备的道德力?记得戴季陶先生近来有两句话最好,颇可为国民道德的标的,且用作结束吧:“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化城记)(见海刊十三卷二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