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来源:   作者:慧律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三

 

  讲题: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日期:2009.5.15-2009.5.23

  片数:共5片(本片为第3片)DVD

  [午二 同分妄见(分二)]

  [未初 征陈所见 二了无其实 今初]

  昨天我们讲别业妄见,别业妄见是惑现,同时加上业招;这个同分妄见只有惑现,没有业招。也就是说: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也就是看出去的环境、依报大略相同,人类的感受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还是有不同,因为同分妄见也是由别业妄见而影现出来的,虽是同分妄见,其实是各个的别业妄见所显现的。所以,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对每一个人的感受、受用也是不一样。所以,虽然说是同分妄见,其实也是别业妄见;这个同分妄见跟别业妄见它有交叉,所以,不一定站在哪一个角度。譬如说我们这个讲堂,从每一个人的角度来看,有别业妄见,也有同分妄见,讲堂每一个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样;但是,共同使用这个文殊讲堂,那么,以这个文殊讲堂为一个单位,叫做别业妄见的话,整个高雄市就是同分妄见。所以,看你的时空列出来的范围,一直往外推。时空性的不同,别业跟共业没有一定的区分,很难讲!但是,站在大原则上,别业妄见通常是指属于个人,含有业感、业招;同分妄见含有共同性的看法、感觉、感受、认同度。所以,大原则掌握住;但其实这里面有交叉,复杂性的。

  经文[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这个是佛当时在世在阐述当时的位置,当时候的国是很小的,以北印度来讲,就分成十六国,如果是以前,台湾这一块小土地就会分成好几国。以前的国是四个城门围起来就叫做一国,所以,它的范围非常小;但是,有某些国范围是很大的。你到台北市去看,它就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对不对?如果在以前,这个就算是一国。所以,以前的国它很小,因此国家很多。现在的国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国家就很大,像中国大陆一个国家,差不多比欧洲国家还大!所以,我们要了解,两千五百年前,佛陀所讲的这个陆地、国,跟现在是不一样的。

  [初句是征,阿难下陈其所见。此阎浮提,是须弥山南面洲名],须弥山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喜马拉雅山;这是有人主张这样子,有人不然,所以,须弥山是一个争论之点。[此洲多阎浮提树,故以立名。欧、亚各洲,都属南洲。除大海水者:四大部洲,俱在咸水海之中,除大海水,中间平原广陆,为陆居众生所依止者,有三千洲]。这个[洲]就是我们所讲的岛、陆地,有三千洲。[正中大洲],就是大的岛屿,或者大的陆地。[乃阎浮提中心点,东西括量(平声),略南北二字,含在其中,自东南徂西],[徂]就是往,或者是去。从东到西,[由南及北,包括量计,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小国则不计也]。我们现在全世界的国家,也不过二百个,以前就有二千三百个,所以,以前的国家是很小很小;我们知道个概念就行,没有一定要怎么样去解读。[其余小洲,皆布在大洲之外],就是小岛了,[亦在碱海之中,其间洲之大小不一],这中间的陆地,[洲]就是陆地,有大的陆地、小的陆地,就不一定。[大者或有三百国,二百国,小者或一国、二国,中者或三、四、五十不等]。三十、四十、五十都不一定。

  经文,[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惟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见也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蜺,种种恶相]。

  师父解释一下:阿难!若复在这里面,有一块小陆地,这小陆地就平分,只有两个国家,同在一块陆地上,这其中只有一个国家感受到恶的因缘、灾难。有灾难的这个小国,当土的众生,这个国家的众生,会睹诸一切,就是见到种种不祥的境界,有时候看到两个太阳或者是两个月亮,其中乃至看到种种不祥的,晕、适、偑、玦,这是形容月亮周围的气,种种的恶气,黑气、白气;彗、孛、飞、流,这是形容星星的光芒,放射的不一样;负、耳、虹、蜺,这是形容太阳。所以,前面四个字,形容月亮四周围的光气、恶相,彗、孛、飞、流是形容星星的恶相,像彗星、扫帚星等等,种种恶的现象;负、耳、虹、蜺,这是形容太阳四周围的阴阳之气,种种恶相。

  师父先简单解释一下:晕、适、偑、玦,这是形容月亮周围的种种气,恶气环匝,环匝就是整个围绕起来,叫做晕,就是恶气比较重的,环绕起来。黑气薄蚀,薄薄的一层黑气叫做适,这个[适]就是昏、暗的意思。恶气环匝就比较严重于晕;黑气如果是薄蚀,这个稍微比较轻微,但是,还是昏。白气在旁如衡璜,衡璜就是半璧形的玉,曰佩。它在形容什么?月亮这样子,半壁形,月环切成一半,也就是月亮在这边,两个朝外弧度的半月,这样弧度的恶气环绕在月亮的,这个叫做佩。

  [玦]呢?月亮外面有环把月亮包起来,向内弧的,把月亮包起来的叫做玦,两个半弧度分别往外的就叫做佩。彗、孛、飞、流,是指星星的恶相,这个彗,我们常讲的叫做彗星,带有尾巴,形状像扫帚的,俗称扫帚星。譬如说哈雷彗星这样跑过去,它拖着一条尾巴,这个亮度是拖在后面的,如果你有稍微一点天文的知识,都知道这个是水气,水气遇到热所放射出来的一个光芒。因为陨石本身上面有水气,消气高速的划过虚空产生热,热会蒸发彗星上面的水气,所以,你一看,它会燃烧放出这个水气,所以,我们在地上看上去的时候,它会变成拖着一条光。这个时候就叫做彗。

  [孛]不是这样子的,是星星有很强的光芒向周围射出去,光芒往外放;慢慢的去理解古时候的用字。[飞]就是从虚空划过;[流]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往下降,下注,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陨星,星星殒落。彗、孛、飞、流、负、耳、虹、蜺,光芒遍指是彗;俗呼扫帚星。芒气四出曰孛,这个字也可以念bo两种读音;绝迹横去,就是从空中过去,曰飞;光相下注,就是殒星降落,下注叫做流;此皆是星辰灾相,星辰种种灾相。负耳虹蜺,都是太阳旁边的种种气所造成的。也是一种恶的现象。负耳虹蜺,种种恶相者:负耳乃阴阳之气,如弓之背日,前面那个是针对月亮,现在是针对太阳。太阳旁边的气,如弓之背,就是月亮的佩的气,是弓箭倒背着,叫做负;如玦之傍,就是把太阳包起来,如玦之傍日者,太阳旁边的气包起来的。

  映日而晨出者名为虹,这个[虹]就是太阳的光线,照射于浮游的空中的水气,因为反射而生的彩色的弧形状,叫做虹。这个早上跟晚上又有一点不一样,早上晨出叫做虹,映日而出的这个叫做虹;对日而暮现的、黄昏才出现的,这个叫蜺;雄的叫做虹,雌的叫做蜺,这些都是阴阳的灾象,看到这些现象,国家就会有种种的问题,国土就会种种的灾难。这样简单介绍以后,好!我再念一遍,再来解释小字: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一个小小的岛、陆地,只有两个国,但是,只有一个国家,看到、感受到种种的恶缘、恶相、灾难,种种的天文恶相,或者是月亮、或者是太阳,或者是星星,种种恶相。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见一切不祥的境界。

  有时候会看到二个太阳,有时候会看到二个月亮。其中乃至于月亮产生四周围有光气、有恶气的,这个叫做晕;月亮旁边黑气盖住的,这个叫做适。月亮旁边的气,背着弓箭形的,叫做佩;那么,包起来的,像玉佩断了一半包起来的,叫做玦。带着尾巴的光芒,叫做彗星;光芒四出的叫做孛星;从虚空飞过的叫做飞星;从空中下降的叫做流星。太阳旁边有阴阳之气,背对着太阳,如弓箭倒背的,这个是负;包着太阳的,这个叫做耳;虹跟蜺就是映着太阳的光,虹是早上,蜺是暮现,下午的;蜺跟霓字是通用的,种种的恶相。这样看了,底下的注解就好解释了。

  [此灾象,亦不是喻,乃举同分中之别分],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别分]就是不共业。虽然住在同一块陆地,不同的国家,看到的却不一样,所以,这个叫做共业中的别业。[易知之法,例彼同分难知之法],来推演、推论难知之法。[令难知者,亦易知也。别举此阎浮提洲中,有一小洲],一点点小陆地,[只有两国],这两个国家当然是很小啦。[以有两国,所见不同,方可验知,同分妄见。惟一国人,同感恶缘者:两国同洲],同一个陆地,[心行不同],有一个国家是作恶,有一个国家行善的人多。

  [惟独一国人,同感恶缘。注意‘感’字,乃依因感果],所以,一切众生共同造的业,必须共同承担。[感应不忒],[忒]就是差错,一点都不会差错。因果比电脑更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由妄惑为能感之恶因,而灾象为所感之恶缘。故彼小洲,当土众生,依妄惑妄现,种种不祥境界,为与本国众生同见,邻国不见,故知乃由妄惑,妄现咎征],妄现种种的不祥的征兆。[惟应此国,不应彼国]。现在就是讲国运要昌隆,人有命运,国家有国运。

  [或见二日],或者是看到两个太阳,[或见两月者],两个月亮。[儒云:‘天无二日’,既见二日、两月,自非吉祥之兆。如夏桀之亡,两日并照是也。其中乃至超略其余。恶气环匝曰晕;黑气薄蚀曰适;适昏也。白气在旁如衡璜],衡璜就是半壁形的玉;这个[璜]就是半壁形的玉,玉,只有一半。白气在旁如衡璜[曰佩];[佩]就是气的形态,是指形状,如半璧形的玉。[如半环]往内包的[曰玦];像环形可是有缺口的玉佩,叫做玦。[此日月之灾象也],但是,这里是指月亮。[如月晕七重],月亮有种种七重恶气。[汉高祖在平城,有重围之难],一层一层被围住之难。[彗孛飞流,负耳虹霓者:光芒遍指曰彗;俗呼扫帚星。芒气四出曰孛;绝迹横去],从空中飞过去[曰飞];绝迹横去叫做飞。[光相下注曰流];我们现在人很容易了解,流星、流星就是这个。[此皆星辰灾象。如宋襄公时,星陨如雨,秦始皇时,彗星遍出]。这个都是不好的。

  [宋景公时,荧惑在心,景公惧],这个荧惑在心,不是说迷惑在我们的心里,不是这个意思,完全跟你想像的是不一样。荧惑,[荧]它是火星,这个[心]不是我们那个人体的心,这个[心]是正中间的位置,天之正位,古时候天文学家把天分成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学家,把黄道,黄道就是太阳和月亮所绕过、所经过的天区,来区分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二十八个星座不是二十八颗星喔,是二十八个区域,东、南、西、北各有七个区域,每个区域不是不止一颗星。所以,在天文学家,把它划分成二十八个星座,就是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个区域,四方各有七宿xiu。二十八星宿把天文、虚空当中,人类所能看得到的这些星球,分二十八个区域。古时候的天文当然跟现在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现在都可以发射太空船、发射哈伯望远镜,毫无障碍!以前都是用肉眼。

  宋朝的时候,哪有办法发明这个天文望远镜?都是用肉眼这样看。现在不一样,现在发射那个哈伯望远镜,在这个地球的上空的轨道,很高的地方,没有高山、空气的阻隔,完全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把这个相片往太空站传送回来,现在可以到达几亿光年的距离;光年就是距离,用太阳的光速跑了几亿年啊!宋朝的这个天文学家,距离我们今天才一千年左右,就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了,我们现在很方便了,大家天文知识非常丰富。

  这个荧惑在心的这个心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的第五宿;苍龙就是东方。东方七星宿的第五星宿,有星星三颗,宋史天文志,宋朝的历史天文志;[志]就是记载的意思。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这句什么意思呢?在宋景公的时候,这个火星,[荧]就是火星的别名,这个火星刚好正对宋朝的天空,就是表示灾难要开始了。荧惑在心,[心]就是天空的正位,就是灾星现前的意思。宋景公的时候,这个火星、灾星现前了;荧惑,火星的别名,它会让我们迷惑,也可以解释说现惑,也可以说是火星的别名。就是火星刚好跑到宋景公那个时候国土的正位,那表示灾相现前。[心]是指位置,不是内在的心,叫荧惑在心。

  景公惧,天文现这个恶相,[召子韦],这个是天文学家,对天文有研究的。[而问焉。子韦曰:荧惑天罚也]。只要是火星正当虚空位置,确定在心的那个心宿,心宿有三颗星,正是天空的正位,那个时候意思就是说:灾难当头了。荧惑就是当火星灾难当头的时候,表示天罚,上苍要惩罚,会有种种的灾难。[心]宿,就是正当这个位置,跑到天之正位。[是宋之分野],[分野]就是改朝换代,国家的寿命差不多了,要改朝换代了。[祸当君身],火星现前,正当恶相,刚好对准着我们这个国家的上空,还是正位,这个灾难是会发生在君王身上,[虽然灾兆已现],子韦就告诉他说:[可以移之宰相]。我有办法把它移到宰相的身上。

  [景公曰:宰相所使之治国者,而移死焉不祥!寡人愿自当也]。[所使]就是皇上派出来,治理国家的。宰相是国家、皇上所派出来的,能治理国家的,而把这个死亡、不祥移死到宰相的身上,焉不祥,这个太不吉祥了,那谁来帮寡人治国呢?不行!寡人愿自当也,我来死!这个皇帝了不起![子韦曰:可移于民]。灾象现前,我们现在把这个灾难移到千百万的人民。[公曰:民死将谁君乎]?人民全部都死光了,有谁把我奉为皇帝呢?谁将我奉为君主?没有人民,当然没有皇帝了,这还用讲?[宁独死耳]。干脆我自己去死好了!

  [子韦曰:可移于岁]。[岁]就是国运,就是年,就是年收入的意思。皇帝本来要死,把皇帝的死移到整个国家的灾难,可以化解掉;[岁]就是国运不昌,移于岁,意思就是:让今年五谷不丰收,可以把它变成国难,不要皇帝你死,把它变成国家的一种灾难。宋景公很慈悲的回答说,[公曰:岁饥民饥必死],岁饥就是这一年如果不丰收,那么,民饥必死,人民没有东西吃、没有饭吃了,那就一定会死![为人君欲杀其民以自活],哪有一个国王、皇帝要杀他自己的人民来自己活的?[其谁以我为君乎]?那么又有谁来奉我为君王呢?[是寡人之命固尽矣]!是我的命该尽了,[子无复言矣。][子]就是你,你不要再讲了,就让我死吧!

  [子韦北面再拜],子韦就是看天文的这个大臣,北面再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卑]就是低处,天是高高的;但是,他会听低处的人民的心声。我常对徒弟讲:你所做的一切事,天地有眼、天地有耳,你讲的细小的音声,天地也听得到;你所做的一切的恶事、或者是善事,天地也绝对看得到,你不要认为你旁边 没有人。一个佛弟子,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语言负责。所以,天之处高而听卑,天虽然在很高,但是,他会聆听卑下的地方,就是人们的声音。[君有仁人之言三],你有这个仁慈之心的人,讲的话非常的伟大,一点都不自私。[天必三赏君],上苍一定会赏你,[今夕星必徙舍],今夜这个星星必徙,[徙]就是迁移,[舍]就是位置。今天晚上,这个星宿一定会迁移它的本位。[君延寿二十一岁]。这么好?讲两、三句话,延寿二十一岁。那我现在讲:我愿意代大家死!是不是可以多活几年?这个就当作故事来听。

  [公曰:何以知之?]你怎么会知道?[对曰:‘君有三善,故三赏,星必三舍],[舍]就是三次的移动,[舍行]过[七星],[舍]就是移动,一移动就是七颗星,一颗星来当作一年的话,[星当一年],那么三舍,[三七二十一,故知延寿二十一年。臣请伏于陛下以伺之],[伺]就是等待一下。[星不徙],这个星星如果不移动,[臣请死之]。我自己请死,你赐我死罪。[公曰:可]。[可]就是好!我们等待一下。当天晚上,[其夜星三徙舍],真的移动,总共过二十一颗星。[如子韦之言。景公不忍损人利己,故得延寿]。

  诸位!这个值得我们佛弟子来效法、来赞叹,有这样的心,难能可贵![此诚为贤圣之君,实足为千古之模范也]。所以,死不足惜,重要的是你的那一颗心![负耳虹蜺,种种恶相者:负耳乃阴阳之气,如弓之背日者名负;如玦之傍日者],这个傍就是旁,[名耳;映日而晨出者为虹;对日而暮现见者为蜺];黄昏才出现的,这个叫蜺。[又雄曰虹,雌曰蜺,此皆阴阳之灾象。灾象尚多,总属恶缘感召之咎征],[征]就是原因。一个国家共同行善,会改变国运的,全国的人都好好的行善、诵经、念佛。这个国运它就会改。[故以种种恶相该之。初征陈所见竟]。

  [未二 了无其实]

  经文[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另外一个国家,看不到、也听不到,灾难只有这个国家看得到。所以,但此国人见,另外一个国家的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这个文字简单。

  [同一洲中,天原是一象,分有无,足知非实]。就是妄的意思,证明那是虚妄的,一国有,一国没有。[前必取两国者,以一国不足以显妄,若两国同见,亦不足以显妄,故曰:‘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但者独也,又非特不见,并亦不闻。虽此国惑同同见,毕竟非实]。虽然这个国家惑同而同见;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此说妄处,比别业中],比照讨论别业中所说的,[既略即、离],别业不是讲即,就是讲离;可是,在这里没有,[复缺妄因]。此说,就是同分妄见或者妄处,在这里指的妄处跟别业妄见来作一个比较,就略去了即和离,[略者,准上可思;缺者,待下进退合明中例出]。

  [进]就是把范围慢慢的扩大,[退]就是慢慢把范围浓缩、缩小。进,譬如说:眼睛,进,阿难的色身;进,阎浮提,再进,十方的虚空,依、正二报。好!退,把十方的虚空浓缩成阎浮提;再退,再把阎浮提退到阿难的本身;再退,再把阿难这个色身,退到一颗眼睛有眚病。所以,[进]就是范围越来越大,[退]就是把大的范围缩小。[合明]就是同时,一次讲进,一次讲退,一直来说,叫做合明中例出。[然此亦有两重易知:一者易知其为同分],容易知道那是共业所感的世间,为什么?[以举国皆见故];以全国都看得到,种种的灾象。[二者易知其为妄见],很容易了解那是妄,为什么?因为另外一个国家并没有看到这些恶相,[以彼国不见故],只有本国看到。[是以取此为能例焉。二各举易例竟]。

  [巳三 进退合明(分二)]

  [午初总标 二 别明 今初]

  进,刚刚已经讲过了,由见眚、眚影,就是一个人的眼睛,再进阿难的身,阿难的身再进,变阎浮提;阎浮提再进,就十方法界的依报、正报。而退的话,从十方法界变成阎浮提;再退,阿难的色身,再退变成眼睛来讨论,所以就是进退合明。就是范围愈来愈大叫做进、人愈来愈多叫做进;范围愈来愈小、人愈来愈少,这个叫做退,来说明。

  经文,[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二事就是眚影跟灾象,眼睛所产生的红热病的眚影,还有种种的灾象,刚刚讲的,一个是别业妄见,那个当然就是眚影了;现在是灾象,这个是同分妄见。

  [此总标例法。以即用也;二事乃眚影、灾象之事。进、退合明,按下三节之文,有分属进退合明];单进、单退叫做分属;如果进退同时解释,叫做合明。分开来讨论叫做分属,是分属进?还是分属退?有分开来,叫做分属;如果是进退一起讨论叫做合明。[交互进退合明二义]。就是各个角度交换过来讨论。[若约例处]:如果就举例的角度来说,[例汝]就像你阿难、[例彼、例阎浮提],三千洲中。[三番进退合明]:A[先进一人见眚影],[进]就是范围愈来愈扩大来谈。

  好!一个人眼睛有红热病,见了五光的圆影,这个时候慢慢的扩大,这是[别中之别],别业中的别业,只有他有这个见眚病,有看到眚影,这别中之别。[例阿难见身、界],扩大一点,就像阿难你现在见到你的五根身、五尘境,身、界[别业之妄],眼睛有赤眚,看到五重的圆影,就如同阿难你现在看到你的色身,还有五欲六尘,外面的五尘境,其实就是你卡住了一层无明,叫做别业之妄。[是以一人例多人],大家都这样,所有的众生都是卡住一层无明,所以,见有种种的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众生都卡住了一层无明,都没有成正等正觉。[属进别例别],这属于进,把范围小的别业妄见例别业妄见,[以合明]。

  B[次退一国见灾象],[退]就是把大的范围再浓缩小的,次退一国见灾象。[同中之别],是共业中的别业,[例彼一人见眚影],就像一个人看到眚影一样。这是[别业之妄,是以多人]退回来[例一人],很多人看到种种的灾象,等同你一个人看到了五根还有外界,五根身还有六尘等等。是以多人例一人,[属退同例别],退同分妄见来例如别业妄见,因为灾难是同分妄见,各人就是别业妄见。[以合明]。就是用多退回来比例少,叫退同例别,退同分妄见,来例别业妄见以合明。

  C[后进一国所见灾象,同中之别],[进]就是范围再扩大,后进一国所见灾象,同中之别,共业中的别业。再扩大[例彼十方依、正,同分之同],共业中的共业,同分妄见中的同分妄见,十方众生就是同分妄见。[是以一国例诸国,属进同例同],这属于进同分妄见,例这个同分妄见,一国灾象是同分妄见,十方依正也是同分妄见。[以合明。此二进一退,分属合明也]。

  [若约结处]:结处就是最后了。[皆是、俱是、同是],这个看经文,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注意,这个就是[皆是]。再看经文,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注意那两个字:俱是。看经文,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注意[同是]那两个字。好,看若约结处:皆是、俱是、同是。[三番交互合明]。

  三个大段,甲:[先进眚影,别中之别],别业中之别业,[合明别业所见身、界],这是[别中之同]。意思是别业中的共业,[则此身、界,固无始根本见病之影,与眚影同一例也;退后身界],这别业中的共业,[别中之同,以合明前之眚影,别中之别]业,[则此眚影,虽枝末见病之影,亦由无始根本见病而来,与身界同一例也;二者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这个简单。

  乙:[次退]就是把范围缩小,[一国所见灾象],这是共业中的别业,叫做[同中之别],有的国家看到,有的国家没看到,[合明一病目人],眼睛有毛病的人,你的眼睛有问题,那就是只有你的眼睛,别人眼睛没有问题,合明一病目人,[所见眚影别中之别],只有你看到这个眚影。[则此眚影,亦是一人瘴恶所起,与灾象],共同见到一个国家的灾象,[同一例也];你的眼睛有毛病,等同一个国家有灾难,这样把它扩大范围就对。复进一病目人,所见眚影,合明一国,同见灾象,则此灾象,亦一国见病妄现],因为别国没有现,别国不见,当然就是妄现了。[与眚影同一例也];只要把范围扩大,你的眼睛,把它当作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或者十方世界,就这样子而已。[二者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两个都是无始来见病、见妄所生。

  丙:[后进一国同见灾象],[进]当然是范围再扩大,一个国家再扩大十方法界。[同中之别],也就是共业中的别业。[合明十方依、正,同分之同],共业中的共业,因为十方法界,不管你哪一个国土,都必须包含在里面。十方法界包含一切国土,一切国土都看到十方法界。[则此依、正,亦是众生瘴恶所起],瘴恶就是十方法界的依正,都是众生的业力、无明所感的、所感招而来的。也是众生瘴恶所起,[与灾象同一例也;复退十方]法界的[依、正,同分之同],共业中的共业,退回来,变成一国所现的灾难。[合一国所现灾象],只有这个国看得到,所以,它是共业中的别业,[同中之别],另外一个国家没有看到。[则此灾象亦是众生同分],就是共业所感[之惑所现,与十方依、正同一例也;二者同是觉明无漏妙心],因一念不觉,所以产生的[虚妄病缘],见病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众生的内心,都充满着无明病、执着病、大病、小病,就是没智慧;有智慧看:一切法无生、无相,究竟平等;可是,要一切众生看,他就每天都有事情,哄哄闹闹,闹到一辈子。

  后天的学问,他是愈读有时候就愈烦恼、愈执着,所以,知识不能解决烦恼,知识只能改善我们的生活,食衣住行等等,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一点;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生死疲劳的轮回问题。我尊敬、赞叹这些专家,因为我们要活在现实的社会里面,我们必须赞叹这些科学家、文学家、化学家、艺术学家,为什么?这些对人类的贡献很大!今天如果我们没有科学家,我们麦克风没有人发明,你讲经,没有办法用扩音器;没有摄影机,二楼、三楼闭路的,就没有人看到电视。我们要感谢他发明;可是,感谢他,他只能发明这个扩音器,或者是闭路的,或者是录音、录影,当然是贡献很大,但是,问题不能解决烦恼,因为他有漏。所有的只要意识心所产生的知识性的东西,都叫做不究竟;但是,不究竟是不究竟,这可是很重要!

  如果你今天生病,躺在那个地方,你没有这些医学不眠不休的研究,就拿重感冒来讲,你这是感染什么病毒啊?你不知道,你只有佛法没有用啊,佛法听了那么多,你躺在那边!为什么?人家一针打下去就健康啊!你懂佛法,因为你不懂病毒啊,譬如说:蛇咬到了,你用什么血清去解掉?你没有这种医学上的知识,死定了!所以,内心里面不能说:我学佛的人就有资格去高傲!你懂吗?不够资格,不行的,我们必须跟天地和谐、跟众生和谐、跟科学、医药理性、跟一切众生和谐。活在互助、互利、互补、互相尊重的一个立场,我们赞叹他;只要对国家、社会、文化、人类有所贡献的,我们都要如此的尊重跟赞叹。

  譬如说:农业!如果你今天只有学佛,好!这些农夫去耕种,如果没有这些农业专家,你得到病虫害,五谷不丰收,大家都没饭吃,你学什么佛?佛弟子要有很大的远见,要有整个大格局、宽大的心胸,来看待一切主观跟客观存在的环境,不能说:我学佛就是高高在上!内心没有一点感恩的心。就像有的居士,看了二、三本经典就起狂妄,对出家人不屑一顾一样的可怕。一个在家居士,你再有修行、再大的影响力,当然我们很赞叹你;但是,你能代表三宝吗?你有没有冷静想想看?你很了不起的居士,我们很赞叹,很有影响力,你是一个领导者,是没有错,我们赞叹你;但是,你能代表佛、法、僧三宝吗?不行!所有的居士都知道,你不能代表三宝。

  再来,你今天是佛陀的弟子,有叫你说学佛得到一点点佛学的概念,世尊是出家人啊,你今天拥有这么样一点智慧、知识,一点佛学的概念,得到如此的解脱,你够资格骄傲,看不起出家人吗?不行!释迦牟尼佛是出家人啊!好,再来,你今天要往生极乐世界,更不能狂妄、更不能骄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比丘啊,因地修行是法藏比丘啊!你学佛,来自于出家人的开导;你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出家人所创立的一个清净国土,你凭什么骄傲?所以,我看到在家居士骄傲、狂妄,我就很同情他!我们对在家居士,有能力,我们很赞叹;可是,在家居士,一定要认清自己在佛门里面所扮演的角色,他是辅助出家人来弘法利生;但是,如果说你真的很有修行、很有钱,你自己搞一个道场,心中也必须有三宝。毕竟你是佛陀的弟子、你是出家人的弟子!知道吗?要弄清楚在家居士扮演的角色,也不要莫名其妙的狂妄,来抬高自己、膨胀自己,这个是很要不得的在家居士!

  在家居士不可以动一念的狂妄之心,也不可以看到泛泛平凡的出家人就看不起,现比丘相就是佛相!但是话讲回来,咱们比丘或者是比丘尼,都必须要自我冷静的检讨,人家在家居士赚来的血汗钱,这样供养你,你够不够资格让人家供养?你经教通吗?你心性明吗?持戒清净吗?冷静想想看,有德行让人家供养吗?凭什么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供养你、赞叹你?是因为你有德行,你经教通达,悟明心性,能弘法利生;如果不能弘法利生,至少三业清净,身、口、意都清净,让人家有值得供养的一个角度,众生才有信心。所以,出家人检讨、在家人不狂妄,如鸟之双翼,出家、在家,大家咱们合作,佛教哪有不兴盛的?是不是?

  所以,在家居士应当知道,你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绝对不能看不起出家人,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态!你听经闻法都来自于出家人、你将来往生极乐世界,都要靠出家人,你凭什么看不起出家人?搞不清楚状态!好!讲完了,大家互相勉励一下,我讲的难道没有道理吗?要摆平自己,做一个佛陀谦卑的弟子,跟着佛陀的正见跑,永远不要动到一个念头:骄傲的心。佛陀在比丘戒里面讲:法欲灭时,白衣上座,比丘下座。换句话说:一个国家,那个佛法会不会灭,就看那个国家的状况,如果都是在家居士上台讲经说法,做佛事的时候,全部都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坐在下座,这个国家的正法就要灭亡,这个在戒律学讲得很清楚的;台湾很好,全部都是比丘上座,居士下座,要不然你们要讲《楞严经》的举手,所以,比丘上座,白衣下座。摸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家、在家如鸟之双翼,如火车的双轨,相辅相成,佛教就会兴盛,了解自己的立场。

  底下,[此各具进退交互合明也。释疑:此中第一番交互合明,以眚影合明身界,固是以易知例难知;以身界合明眚影,究属何意?当知:身界虚妄,固比眚影之难知],就是眼睛看到了这个圆影,这大家都很容易了解;但是,身界虚妄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当知身界虚妄,当然比眼睛的眚影之难知。[而目眚远因],而眼睛看到这个圆影,它的远因来探讨,[皆是无始见病所成,更不易晓]。无始见病就更微细了,更不容易了解。

  [第二番交互合明,以一人所见眚影,合明一国所见灾象,固是以易知例难知];当然是以容易了解的来例这个难知的。[以灾象合明眚影,究属何意?当知:灾象虚妄,固比妄眚之难知,而眚影远因,俱是无始见妄所生,更不易晓。第三番交互合明,以一国灾象,合明十方依、正,固是以易知例难知,以十方依、正,合明一国灾象,究属何意?当知:十方依、正虚妄,固比灾象之难知,而灾象远因,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虚妄病缘,岂人所易晓耶?盖必交互合明者,要显本末见病,皆无始无明,以为其咎,此处预为发挥,到下文自易明了也。初总标竟]。

  打开《楞严经》表解:

  看左边——进退合明;看上面——二种妄见三番进退合明表约例处、结、分属,交互进退合明。二种妄见——别业妄见、同分妄见。别中之别,例如眚影;别中之同,如身境;同中之别,例如灾象;同中之同,例如诸国。现在别中之别(灯影)、别中之同(身境)来讨论,意思就是:先讨论灯影还有身境。看右边——约分属,约交互,分属就是单进或者是单退,叫做分属。进以合明,进一人的灯影,因为眼睛出毛病,来合阿难的身界,一个人眼睛出毛病,等同阿难你本身卡住了无明,不知道内在的身、外在的界是虚妄,一样不知道,没有办法觉察。例汝今以目观见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其实都是无始以来的见病。

  好!约分属的左边,底下约交互,交互就是同时讲进,还同时讲退,一下讲进,同时也讲退。诸位看!约交互,进退同时讨论叫做交互。进退合明——进一人的灯影,就如同阿难你现在的身界;退,阿难你现在不能了解你的身界,就如同一个人的灯影,眼睛出问题的灯影。阿难!你现在是虚妄的根身、器界,你都不知道是无始来的见病,就像一个人眼睛出问题了,有红热病,就看到灯影一样;你看到今天的阿难的身界,就等同眼睛出状况,因为阿难你的心,也是无明的见病,而你没有觉察。所以,退阿难的身界,把范围再缩小,变成你一人的灯影,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好!看中间,中间别中之别(灯影),跟同中之别(灾象)来讨论,看中间,约分属,约交互的第二组,第二组的上去——有(灯影)还有(灾象),看得到吧?别中之别(灯影),还有同中之别(灾象),画下来,约分属,单进或者单退,单退以合明——退一国的灾象,就如同你一个人眼睛有毛病看到的灯影——例彼妄见别业一人。约交互——进退一起讨论——退一国的灾象,就如同一个人的灯影;进一个人的灯影,就如同一国的灾象、灾难——皆是无始见妄所成。

  再看最后那一对,约分属,约交互,这里只讨论灾象,同中之别还有同中之同,同中之别就是(灾象),同中之同就是(诸国),约分属就是单进或单退,单进,进以合明——进一国灾象,合十方依正——例阎浮提三千洲中,这是进,把范围再扩大,一个国家再扩大十方法界,扩大叫做进。譬如说:阎浮提三千洲中,再扩大十方法界就进。最后一行,约交互——进退合明——进一国灾象,扩大,十方法界就像一国的灾象,都是无始的见病;退十方法界的依正,退回来,等同一国的灾难,你看到十方法界种种的妄相,就如同看到一国的灾象一样,就是无始来的见病,同时觉明虚妄病缘。

  诸位看最右边,进跟退,进就是范围愈来愈大。退就是范围愈来愈小,叫进退合明。看右侧,皆是无始见病所成;皆是无始见妄所成;同是觉明虚妄病缘,这个在强调什么?在强调无论是别业妄见、同分妄见,都是无始见病。意思是:无始以来,我们都卡住了一层无明在看这个世间,一直轮回,而没有人指引我们觉悟,没有!

  [午二 别明(分二)]

  [未初 例明别业]

  [二 例明同分 (未初又分三)]

  [申初 举能例法牒定眚妄]

  [二 就所例法进别合别]

  [三 结见见即离释迷闷 今初]

  这个表格看完了,看完再来的话,就不是很困难了。

  经文[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现在开始来别明了。说:阿难!如彼众生,就像那一位众生,别业妄见,只有他眼睛看得到,瞩灯光中,所现的圆影,也只有他看得到,虽然这个灯光所现的圆影,好象是实实在在的,好象有那个,虽现似境,似境就是不是真境,虽现相似之境,其实是妄境。终彼见者,终彼就是推究的原因、终究的原因;[彼]是别业的众生,终彼见者,那是个人眼睛出问题的别业的众生,目眚所成,就是眼睛出了毛病,所以,才看到五重的圆影。我们现在也是,看到种种的相,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无始见病的认同跟执着,而不知道山非山、树非树、花非花,不知道山河大地——河非河,星球非星球,都不晓得众相本空,以为它是实在的,就产生种种的心态的贪瞋痴,这个就是五重圆影。从五根身,本来就是如来藏性,却在不生灭的如来藏性里面,一直见到生灭的妄执、妄分别、妄法执、妄颠倒,今天问题就是出在无始见病。

  [此例明别业],这个例明别业妄见,[重举能例之法,牒定眚见],[牒]就是依据,依据什么?眚见,就是眼睛有红热病,看到这个圆影,来看、来讨论,[全体虚妄]。如第二月、如眚影,就是五重圆影,全体是虚妄,[观佛直呼前之眚影,为别业妄见,可以证知不是譬喻。要知]道[灯原无影,眚见似有,故云:如彼众生,有了别业(目有赤眚),故成妄见];我们今天看出去,都是虚妄不实在的能所。[见已成妄,故瞩(看也)灯光中],看这个灯光中,[所以现出五色圆影]。

  我们根身本来就是如来藏性,后面讲: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五阴——色、受、想、行、识,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可是我们把这个如来藏性加了一层圆影,所以,我们有种种情绪化的。[虽似现前境界,但是幻有,而非实有]。当你体会到这个幻有,有什么重要性?觉悟到幻,可以疏导自己的情绪,当你不愉快的时候,体会那个幻、不实在的,你的情绪千万不要受影响,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你了解那是幻有,根本就是不实在的,没有什么好情绪变化的;虽然知道没有什么好情绪变化的,可是,无始劫来那个习气很难!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要善于疏导自己的情绪。你要了解,但是幻有,而非实有。[其故何也?终彼见者(指病目人),目眚所成故。终者究极之谓也,追究到底,实因别业众生,目有赤眚所成。合前文见病为影竟]。

  经文,[眚即见劳,非色所造]。

  [劳]就是病,眚就是见所成病,瞪发劳相。非色所造,非灯明所造之色,意思就是:灯本来就没有五色的圆影,灯本来好好的在那边,哪有五色圆影?一片光明,多出来的那个圆影没有啊,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出那个灯的圆影。眚即见劳,非色所造,意思: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到那个圆影,这绝对不是灯所造出来的颜色。

  [首句,重申目眚所成之义。劳即圆影之劳相,谓目有眚病,即见如斯,妄发五色之劳相,不病则无见也。次句重申,虽似前境之义。色指灯上五色,谓此圆影之劳相,非灯上本有之色,亦非灯明所造之色,故曰:‘非色所造’。但眚见似有],只有眼睛有毛病看得到,但是,要了解妄体本空、本无,[妄体本无也]。今天我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统统无体,没有体性,缘起无自性。[是则所见之圆影,固是目眚所发之劳相,即能见之眚见,亦是菩提心中,瞪发劳相,合前影见俱眚]。是一样的道理。

  经文[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但是,如果有人能够见到眼睛的毛病,这个时候眼睛就没毛病了,所以,终无见咎,终无见性之病。然见眚者,终无见咎就是:如果有一个人,能够看到眼睛的毛病好了,就看不到圆影、圆光、圆影的出现,终无见性的种种毛病了,见性无病了。一个人豁然开悟,大彻大悟,无明破了,一切无始劫来见病统统除掉,所看就绝对一真,一切法无相无生,平等无二。

  [此明真见无病。然字转语之辞。见眚者:即能见此眚之真体,由来无病,终不堕眚病之中,故曰:‘终无见咎’。咎即病也。以眚不能自见其眚],有毛病的眼睛,当然没有办法发现那个有毛病的眼睛。[今既见眚,自体即离眚妄;如人堕水],就像一个人落入水中。[一经见水],只要看到水,就是离水。知道吧!意思就是:一个人在迷糊当中,只要有一天醒过来了,他就不在迷中了。一个人堕入水中,拉起来的时候,看到水就是离开水了;一个人看到自己以前迷,这个时候就是悟。[则身已离水。合前]面[见眚非病。下文觉所觉眚],[觉]就是真觉;所觉,就是能缘、所缘,就是见相二分,这个[所觉]是两个:能、所的意思,你不要讲:上面这个[觉]是能,[所觉]是所,这不对的!上面这个[觉]是真觉,真觉觉悟到能缘、所缘尽不可得,见相二分都是来自于自体分。所以,觉所觉眚就是:真觉觉悟到能所平等不二。

  [觉非眚中];这个真觉就不会堕入眚中了。[又彼见真精,性非眚者],当我们这个见性,纯一无杂的真精,那个如来藏性,并没有任何的见病,所以,如来藏性绝对不是带有见病、无明的见。[皆指真见之体]。体本无生灭,[初举能例法牒定眚妄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意识心,识心无体,因性而有,因识体——识的体性而有。所以,我们了解说妄识本来就不生,妄本来就无体。你看到什么,直入无分别处;看到什么,直入无执着处,这个就是如来藏性,但莫随境界而转。有功夫的人,直下无心便是道,无心就是没有执着心、分别心、颠倒的心,这样就契入了真如。同时要真的有那个能力,在一切病苦当中、在一切得失当中、在一切男女的欲望当中,也能如如不动。所以,当一个人见性的时候,山河大地统统平等心性,也不再什么杀、盗、淫、妄、酒,统统没有,统统放下,唯是一心。见性,心性就清净,身、口、意就会清净。

  [申二 就所例法进别合别 (分二)]

  [酉初 总成例意]

  [二 详应前文 今初]

  经文[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就像你今天眼睛看出去,山河大地、花草树林、日月星辰、种种国土,以及看到一切众生相,其实这些都是无始以来,心性当中,卡住了一层无明的见病。见病是什么意思?就是看什么就落入主观意识、看什么就是二分法、看什么就是能所、看什么统统执着、看什么都不顺、看什么都分别,只要看就烦恼,看男,男相;看女,女相,严重的对立、严重的烦恼,看什么着什么,就叫做见病所成。什么叫做众生?就看什么统统执着,没有一样不执着,叫做见病所成,不知道那个是虚妄不实的缘起法,都不知道!

  [此举所例法。例者同一例也,若约三番,分属进退合明,此乃第一番,进以合明;进前眚目见圆影,易知之别业,例今好眼],你的眼睛好好的,[见身界,难知之别业]。你今天眼睛好好的看,一般众生:事实就是我的根身、器界,就这么清楚明了,这当然是真的,哪里是妄呢?所以,这个就不知道难知的别业之妄。[今日目观者;就今眼前,亲住亲见之近境],一切众生都着为实际的,[山河国土,及诸众生,即所见身界,皆是无始根本见病所成之影,与圆影枝末见病之影,同一例]。意思都是见病的问题。[又皆是二字,有注家云:所见身界之相分,与能见之见分,皆是根本无明,动彼净心,而成业识,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于无相真理中,妄现所见之相分,故见、相二分,皆是根本见病所成,即影、见俱眚也]。也就是影、见俱眚,[此解于文虽顺,于义未足]。

  [结处须以见圆影,与见依、正皆是无始见病所成,于义方足]。意思就是:见圆影还有见到依正,都是无始见病所成,全部把它包括在内,这样在义理上才足够。[此属交互进退合明,进圆影合明身界,则身界固无始见病所成,与眚见圆影,同一例虚妄也;退身界合明圆影,而圆影虽为枝末见病所成,亦不离根本见病,以末由本起,亦与身界同一例见妄也。初总成例意竟]。

  [酉二 详应前文]

  经文[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楞严经》的文字这么简单,义理却是很深,这个不是中文系的来就看得懂,谁看得懂啊?没有人看得来!好!解释一下:上面的[见]就是见分,见与见[所]缘,能见所缘。[见缘]就是见所缘,当然就是相分了,简单讲就是见分与相分。似现前境,因为见分是能缘,见缘是所缘,就是相分,能缘之见分,与所缘的相分(就是见缘),似现前境。这样能所不断,好象真的看到前面的境界,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元我觉明,见所缘眚,元就是本来是出自于我,这个觉明就是觉上安一个明,不是本觉;觉上安一个明就以为是觉,就是明觉,就前面所讲的: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道理一样。

  本觉上还安一个明,叫做头上安头,本觉就本觉,是绝对的觉,不需要你去明,不必加一个动作;本觉如果再加一个动作,那么,就变成妄觉。所以,这个[觉明]就是觉上加明,就是妄觉的意思。出自于哪里呢?觉见即眚。觉上加一个觉就是妄觉,这个妄觉一产生,见就是见分,所缘就是相分,问题就出来了。眚就是转真见变成妄见,眚,因为能所就显现出来,见所缘眚,就是能缘的见分、所缘的相分,是如此的不间断,那么,真见就消失,转真见变成妄见了。觉见即眚意思是说:就算你这个妄觉、妄明所发出来的能见的见性,因为带有妄,所以叫做觉见。加一个明的觉所发出来的能见性,亦即是眚,也是有问题。它不是本觉、不是本明,它是妄觉、妄明。所以,觉见即眚,就算是觉明所发出来的能见,也就是见性的病根,因为是从妄觉发出来的。本觉明心就是本来的妙明真觉,就是本觉妙明的真心。觉缘非眚,它有妙用,所以,这个本觉的妙用一显现,就没有能所了。

  注意听!这个[缘]就是能所,就是见相二分、能所二缘。[觉]跟[缘]要分开来解释,[觉]就是本觉,当本觉觉悟到能所二缘、见相二分,是来自同一个本觉,就没有能所了,就消失了。意思就是:本觉的妙明真心遍及一切,能所二缘知道都是妄,这个觉体当然就不会堕入妄中,实在是非有眚妄见可以比,所以叫做非眚,绝对不是眚见可以比,叫做觉缘非眚。本觉妙用现前的时候,发现见相二分、能所二缘,不堕入虚妄的妄觉当中,当然就没有病了,本觉妙明真心就遍一切了,能所双亡,妄就消除,见性就没有毛病了。

  好!这整段我把它贯串起来,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这个见分与见所缘的相分,看起来有那么一回事,就像示现在前面的,真正的现在我前面的境界一样,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统统出在于:我的本觉上面还加一个明,变成了妄觉,就是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个见分以及所缘的相分,见分跟所缘产生了问题的时候,这个真见就消失了,就转真见变成妄见,就算这个妄觉所发出来的能见之见性,也是问题的见性,即是眚。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悟了,本觉妙明的真心,这个时候的本觉,悟到了能所见相二分,能缘、所缘都不可得,这个时候,真觉就没有毛病;真觉没有毛病,本觉妙明的真心就遍一切,能所二缘都是妄,知道就是绝对的觉体,这个觉体(觉性之本体)就不会堕落虚妄当中,当然就不是有眚妄见可以比,当然就是非眚。

  [初二句,妄境似有。见即见分,合上]面[以目观见。见缘即见所缘之相分,合上]面的[国土众生。此见、相二分,依自证分而起],见相二分就如同蜗牛上面两个触角,自证分如同蜗牛的身体,蜗牛的触角收回来,其实是蜗牛的一个身体而已;蜗牛的身体伸出去变成两只角,两只角其实是同一个身体,所以,用这个蜗牛来比喻非常的恰当。依自证分而起,[属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无自性,总是因缘生,无自性的。

  [依他如幻,非有似有,故曰似现前境。诘其根本],讨论、探究到它的根本原因,[元我真觉堕在妄明之中],在觉上面还加一个明,这个问题就出来了。[以为其咎,觉明二字,亦即四卷中,性觉必明],本性本来就真觉,不必加一个明,必明就是加一个明,觉上加明就是妄觉。[妄为明觉]。就是加一层功夫让它觉,那死定了,那不是本觉。[性觉即自性之觉体,本具妙明之德用,不假明而明之],如果假一个明,那就不是本觉了,本觉它自然会觉,不需要加一个明。[设若必定加明于觉体之上,则此必明一念,即是妄为,不当为而为也。即转妙明为无明,性觉成妄觉,由此妄觉,遂起见、相二分之妄。觉明乃为根本无明,诸妄总因]。在第[四卷]当中,[三种忽生相续,无不因此而成]。

  诸位看一下《楞严经表解》,忽生三种相续:

  三种相续之因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三个。如果你没有断烦恼、没有了生死,你继续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绝对成住坏空,一直让你轮回有个地方。再来,众生相续,只要杀盗淫没有断,你就会继续来投胎,跟父母有缘,这是众生相续。众生相续以后,你怎么样?果报一直现前,业果相续。这个业果相续,杀生、杀贪为本;或者是盗贪为本;或者是淫贪、淫欲,你爱我心,我爱你心,你怜我色,我怜你色,爱来爱去,就一直堕落下去,所以,业果就相续了。所以,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只要你没有了生死、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就一直继续下去。

  [见所缘眚者:见即转相之见分],我们《大乘起信论》讲:业相、转相、现相,业相就是相分、转相就是见分、现相就是妄现境界,见就是转相之见分,[所缘即现相之相分,皆由无明之力,转真见成妄见]。那个本觉消失了、智慧消失了,统统用无明在见。[此见即眚见],见性出了问题,看什么统统不顺,看什么统统执着。[遂有所缘依、正之眚影],所以,我们看依报、看正报,统统出现问题,着为真实。[合上见病为影。觉见即眚者:接上句,谓非但所缘是眚],所缘是相分,就是能缘的觉明,[即觉明所发之能见],就是能缘,也是问题,也就是眚,[亦即是眚,以俱依无明而有,妄体本无,合上影见俱眚也]。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者:此]说[明真体非病];我们的真心本体是没有病的。[上觉字],上面这个[觉]字[指真体,下]面[觉字指妙用。缘字双摄见分、相分,能、所二缘。谓本觉妙明]的[真心,遍觉能、所二缘皆妄],妄放下就是绝对的。[此觉体自不堕妄中,实非有眚妄见可比,故曰:‘非眚’,合上见眚非病]。见到了毛病,当然就不病了,把病去了。[《正脉》云:此阿难所见身境,即有两重难知:一者难知其为别业,以与众同住,彼此不异也]。我阿难这个色身,跟大众的众生同住共见啊,怎么会是妄呢?

  [二者难知其为妄见,以与众见同,信其实有也]。我阿难有,你们大家都有啊![故以前眚影],在前面讲的眚影,[两重易知者例之]。来这里比例发明出来,让大家难知变成易知。[问:身境同见,何以类眚影之别见]?身境是实实在在的,身体跟外境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看得到,同住共见,为什么用这个眼睛的看到圆影、不实在的,来比喻这个别见?[类]就是比类发明眚影之别见?别业妄见呢?这句话问的好!就是说:我们这个色身,还有外界的环境,大家都同住共见,这个是的的确确的,为什么比类那个不实在的眚影、别业妄见呢?这个是不是比类不对呢?

  [答:众生依自心法界,而迷起梦境],所以,我们现在都在作梦,放下,梦就醒了,就是这么简单!那个放下是真的放下,完全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法界唯心,梦境非有,故为别为妄,见同众人,不过业同同见耳],我们造的业相同,大家同见;大家同见,虽是同见,其实是各个别业。[岂同外教共一而实有乎]?你说外道讲山河大地共同一个,以为是共一,在佛教不是这样。底下就比喻得最好:[譬如千灯一室],一个房间里面摆了一千个灯,共一室,这灯一照,好象一种光,其实是千灯,各个灯所照的,对不对?[虽同处而各别光满];你看,我们这个灯那么多,上面看有多少要照,文殊讲堂讲经的,抬头一望,哇!灯这么多,你知道你的光从哪一盏灯照下来的吗?你能分别吗?不行!对不对?你伸手掌,看得到手掌,你能够分辨说哪一盏灯才照到我的手?综合了,看到的是同一种光。同一种光,看起来同一种,其实是怎么样?各个光,每一个光。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看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好象是同一个,其实是什么?是各个的别业妄见,只是一分相同的同分妄见。知道吗?佛法真是奥妙![又如群翳观灯],众多人的眼睛有毛病,看这盏灯,[似同轮而实各病];看起来好象都有五轮的圆影,其实是每一个人眼睛都有毛病。诸位!看了山河大地,好象共一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其实是各个无明的见病。这个就有好处了,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心里摆平了,就全世界都平了,这个好修!所以,你要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众生的见病是很刚强难化的,你不用、不需要改变别人,你怎么样?改变自己就好,心里这一盏无明的见病把它摆平了,世界就平,就无一法不平。

  这个有好处,了解这个道理:喔!问题出在我自己,我把我自己修养的好,众生的缺点看到当作没看到;众生的是非,听到当作没有听到,天地万物跟我都没事,因为见性独立存在嘛!所有的问题,既然是自心性的问题,那么,我一定要给自己解脱的机会,放下,放下直通菩提之道,没有别的,就是你自心性上见病的问题,你没有办法改变众生的见病,改变自己的见病总可以。对不对?所以,改变自己的观念,放下;如果你体悟到,也没有东西可以放下,日子很好过!似同轮而实各病,[及其一人病愈,只消一人之轮],如果有一个人成佛,没有办法改变所有的众生,只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只消一个人的轮,[轮]就是五光的圆影。譬如说成佛,那只有一个人成佛,只有一个人成佛,你没有办法改变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没有办法把它变成净土的;要所有的人同时成佛,那不得了了!这个就不叫做娑婆世界,这个叫做诸佛净土。

  在座诸位!有的人讲:要把人间变成佛国、变成佛的净土。发愿虽好、愿力虽好,我们赞叹;但是,怎么样?不可能!众生的贪瞋痴有多重?你讲两句就翻脸了!触碰到一点敏感的问题,他就会让你死的,为了一个停车格可以杀人、放火的;跟他无缘无故,只要一言不合,就开车撞死你了;为了领那个保险金,害死对方!这个娑婆世界,像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有的法师想要把这个人间变成净土,不可能!应该讲:难如登天,一切众生贪瞋痴那么严重,你怎么去改变他?能够改变我们有缘的众生,就算不错了!

  我的话:我只能改变跟师父有缘的众生,让他契入佛性;我没有能力改变这些没有缘的众生,就是佛来也没有办法、菩萨来也没有办法!因此我们要很了解,佛菩萨加被我们,力量有限,我们要加被自己,力量就无限。也可以说:佛菩萨的威力无限;但是,你不开采自己的心性,力道不大,相应不起来。佛菩萨就像一个大磁场、大磁铁,可是,你自己如果不把自己变成一块铁,吸不过去的。所以,净土法门,话说是靠佛力;但是,终究还是免不了要自力,自己的力量。如果把净土法门讲得很简单,说:我只要念佛,不改变自己的贪瞋痴,阿弥陀佛临命终一定会来接引。

  诸位!贪瞋痴就是心灵的绝缘体,因为你心中没佛,是嘴巴在念佛,不改变你的心性、不改变你的心境,你没有把这个心、把你本身变成一块大磁铁,可以吸过去的铁,佛怎么接引你啊?研究净土法门的人,应当了解净土的思想,以免误导众生,把它看得太简单了。净土法门里面讲得很清楚:若一日到七日,注意那四个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三昧的功夫。你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成就菩提之道了,斯为菩提,这个才是真的菩提。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们看经典都看到一半,都故意不把那个难的看清楚。

  话讲回来,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如果佛有这么大的神通本领,这些阿罗汉为什么要自修、要自我观照!佛为什么不说:你们好好的放下,临命终靠我就好?佛靠得住吗?可以变成我们增上缘,能够变成我们的亲因缘吗?这两个问题要弄得很清楚啊!佛能变成我们的增上缘,来加被我们;能变成我们的亲因缘吗?亲因缘要靠自己!对不对?所以,把净土法门讲得太过简单的,实在是有时候会误了众生![你念佛就可以往生!]你只能说:这个法师慈悲,是一种善巧方便的勉励,就像小孩子念佛就有糖果吃一样的.

  在临命终可不是这样子的,你在病苦的时候,有没有失去正念?你在欲望现前的时候,有没有失去正念?你在贪吃、好吃的东西现前的时候,你有没有失去正念?你现在碰到一点小事情,烦恼都不断,你临命终都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现在活着都没掌控自己,临命终你有把握吗?临命终那个要一心不乱,佛号不断。所以,不能把净土法门讲得很容易、很简单;讲的很容易、很简单,那是为了鼓励这些年岁很大的人,这老菩萨来,你叫他听这个《楞严经》,他没有办法,说:老菩萨,你就好好的念佛,有希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出家人慈悲这样鼓励的,那么,对于年轻人、知识青年,还要很久才会往生的,要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会往生的,要好好的告诉他真相:往生净土需要你亲因缘,就是你发自内心里面的坚定,念佛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听经闻法,以后理念清楚了,才知道说我们要稳扎、稳打,要取得上品上生。

返回目录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