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慧律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来源:   作者:慧律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律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

 

  华严经里讲的,你们桌上发的那四本里面有讲的,纵经尘点劫,也无法赞佛啊!就算你经过尘点劫一直赞叹佛,也没有办法赞叹佛的伟大,真性实相的道理,就是我们所讲的般若的东西,般若是一切法的根本。

  真性实相讲完了,我们讲一实谛。这个佛法透过文字的话,还要透过善知识,如果佛法透过文字而没有透过善知识,就会依文解义,就会变成三世佛冤,就会产生很可怕的错误思想,比如说底下一个一实谛,如果你把这个一实谛的[一]当作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这个一,一个数目字的开始,你就错误了,这个[一]是无始无终,是绝对的东西,因为没有办法形容,所以就用[一]来解释这种绝对的观念,因此这个一实谛就是绝对的实在,谛就是真理,意思就是般若是绝对实在存在的东西,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大智慧是绝对实实在在有的,只是因为我们今天迷惑了,没有开采出来。一实谛是真实的,谛就是不变的真理。

  底下这个比较简单,叫做自性清净心,这个都是禅宗在讲的。自性清净心,这个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用一颗清净心来代表一切,简单讲,我们今天所用的就不是清净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多层次面的心:世智辩聪的小聪明心;今天所用的是妄想心,我们今天所用的就是贪心、嗔恨心、愚痴、批判,我们今天一直每天所生活的、大部分的都是活在批判里面,很少把自己调整成圆融,很少的,看到别人犯戒就嫉恶如仇,你这样子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傻瓜!佛才不是用这种心来对待一切众生的,佛如果说看到持戒的就赞叹得不得了;看到行为不正的就嫉恶如仇,那你说他叫做佛吗?叫如如不动吗?佛会怜悯这些不持戒的人,佛赞叹持戒的人,但是在佛的心中,就永恒地远离这个对立的观念。我们今天如果用一个念头,是自性清净心,我们今天就不可能会产生痛苦。如果你有清净心,你就具足四个清净的角度,你会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完全是透过清净心来的,你也不会思善,也不思恶,没有对立。你没有男相,也没有女相,那就不会被感情所束缚。你没有所谓的持戒相,也没有所谓的破戒相,那就是所谓无生无作。你的内心里面,既不贡高我慢,也不会太过自卑,那就卑、慢同时解脱了。这个自性清净心,简单讲就是绝对的平等,内无所著,外无所惑,能得自性清净心。

  就我今天来讲的话,师父都觉得说:我很差,我不够资格来讲众生,我要好好地冷静来观照自己,我不看众生的缺点,我内心里面充满着诚实、慈悲喜舍,我二十四小时里面都在尽量观照自己,所以有人要请师父指点他的错误,我认为我自己错误就很多了,我哪里够资格?如果说你有佛法上不懂的,倒是我们可以参考参考,教你们我也不敢,教学相长吗。这个回光返照的功夫,第一个不看众生的过错,第二个,要先一直观照,发现自己的缺点,使他燃烧。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革除自己的错误,否则的话,习气不除,学佛无用。这是高僧大德,一再地开示我们:习气不除,学佛无益,一点用处都没有!学佛最大的本钱就是除掉习气,你不是来听一听,开大智慧,又跟人家找辩论,那你习气还是存在,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自性清净心,简单讲就是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名生起清净心。

  再来,如来藏,这个把它翻过来读就比较清楚,就是藏如来。如来藏是出自楞严经里面的,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在七年前,我讲过了楞严经,所以对如来藏不陌生。这个如来藏大乘起信论也谈到,楞伽经也谈到,这个如来藏就是众生都有蕴育着如来清净的本性,意思就是如来藏,就是我们把本性藏起来,还没有发挥,这个如来藏是就因地来讲的,就是这个般若清净如如不动的智慧,我们暂时被隐藏起来,简单讲,如来藏也可以解释说,这个本性里面,藏就是具足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也可以这样解释:如来藏,我们的本性,蕴藏着、蕴育着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那么也可以倒回来念,叫做藏如来,蕴藏着如来的智慧德性,每一个人都有,也可以这样讲。

  再来,如如。这个如如,就是无法不如,这个如如,如果用比较贴切的,就是永远不起心、不动念,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法华经里讲法尔如是,就是讲如如,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自性空,没有所谓的对立,没有所谓的能所,没有所谓的分别,没有所谓的妄想,也没有所谓的颠倒、分别,统统没有,一切法皆如。为什么?因为一切法皆空。一切皆如、证悟到如如,简单讲就是,你要叫他动一个念头,那很难,他既不动心,也不动念了。意思就是般若也可以叫做如如不动的念头,那种叫做般若,所以,如如不动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他以为如如不动,就是像死人一样没有思想,也错误,这个如如不动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如如不动的意思就是:不思善、也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意思就是善恶清清楚楚,但是也不会说因为善而特别支持他;也不会因为恶而特别地排斥他。大彻悟的人,坏人到他面前来,他一样,索取他的生命、砸坏他的饭碗,他也一样这样,因为他证悟到毕竟空的道理,当下就是生,生死就是涅槃的东西,他哪里会去动一个念头,去想要挽回任何一件事情,他认为果报应该如此,他就应该这样走。就像目犍连一样,被压成、碎成肉酱,他一样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如如,就是心也如、境界也如,法尔如是,本来如是。只有这一句话,可以解释我们的一切道理。其实我们讲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讲实在话,那是方便讲而已,那是中国的东西,中国的东西其实有某些地方,有接受到老子的思想。所以,老子里面,他讲无为而治,讲无为的东西,因为老子最后一关没有打破,释迦牟尼佛这条路是走对了,而老子他那条路走错了,老子形容我们的本体空荡荡的,所以一切都无诤、一切都不计较,而且随缘,然后把心安住在死去沉沉里面,所以老子的思想里面很伟大,伟大意指老子的思想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它无诤,可以熄灭一切的争执,但是没有积极的精神,没有妙用的,而且他没有见到彻底本性的东西,所以老子这条路走错,释迦牟尼佛这条路走对了!他不但证悟到清清净净的本性,而且现神通妙用,无量的愿力,无量的愿力, 地藏菩萨讲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二个人走路,一个走对路,一个走错路。老子在中国来讲,道德经你去念念看,都是讲虚比实还伟大,都是讲无比有还伟大,都是讲柔比刚还伟大,意思是说刚的东西,你一拆就断掉,柔的东西你怎么摇它也不会断,你拼命地摇它,它也不会断,而刚,一推马上就断掉了。意思就是我们的个性要是柔和的话,那就好,就是佛教讲的智,柔软心。但是因为他一切都回归到自然,他也不会积极地去追求,然后他也不会去发很大的愿力,跟佛菩萨的不一样,菩萨那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那就是悟到自性清净心,虽度无量无边众生,而无众生可度。如如!为什么我们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不对的?这个刚听到师父这么讲很惊讶,很多人都很惊讶!从以前十几前学佛以来一直在讲这一句话呀,那一句叫做方便讲。我现在问你,随缘,你先告诉我,什么叫随缘?缘?你知道吗?缘是什么?有增有减叫做缘。就像一棵树,它要成长,要藉着日光、水份、肥料,否则你没有这个缘,它怎么成长?这要讲到缘,就有生灭。那我问你:随缘的东西,怎么能够不变呢?随缘一定要变的吗。你手指头拿出来,你指指看虚空那里随缘的东西,只要是缘的东西哪一个不变?你指出来。你说虚空不变,你晚上睡觉,你知道你睡在哪里吗?你知道你睡在哪一个空间吗?空间也是我们意识刻划起来的,它也会变,只要意识除掉,虚空就粉碎,虚空也会变,意识转,虚空就不存在,虚空也是色法的对立的存在,因为有色法显现虚空,因为有虚空显现色法,所以虚空与色法也是对立的,色心二法,完全唯心所造,也是因缘法,也是因缘法。只是方便比喻不动,常常拿虚空来作比喻。好啦,越讲越糊涂了,随缘不变不对,不变随缘也不对。我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因为我们今天研究的,很多都是中国后来古人注解的,那么古人注解如果不悟到本性的时候,他就穿插一些思想增加这些名词,所以只会死在文字上而已,所以你说古人注解是功德还是罪过,这很难讲的!很难讲的!除非你悟道,你知道他错在哪里,你悟道,你知道他错在哪里、清清楚楚。所以,我只能告诉诸位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只是方便讲,不是究竟意义。生灭法,反正我保持心如如不动。

  我们现在用一句话能够形容我们真如本性般若的思想,只能用一句话,也是我最为欣赏的,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本来就是了不可得,本来就是不可思不可议,本来就是不可讨论的东西,没有所谓的因缘果,佛性是超因、超缘、超果的,超越因缘果、是不昧因缘果,意思就是生灭法当下,就是自性本空,就是不生不灭法。随缘当体即空,所以我们讲不变,因为不变的自性,所以我们能够随缘,方便讲是这样,毕竟讲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叫做如如不动的东西。

  所以要先放下你们那个观念,听经闻法,你不要认为这不重要,这个文字你都看得懂,这个注解你回去看,每一个字也懂,你去看斌宗大师注解,你也许看得懂,但是这种东西,你就听不到。所以我们说,听经闻法的重要远超过自己的看书,就是这样的东西。因为自性上的东西,你自己看,你没有悟道,你怎么知道他在讲什么东西?他错了你也不晓得他错在哪里。

  底下再讲到实际。这个实际意思就是说:般若的东西是真实性存在的,是那么的清清楚楚、贴贴切切的,六根门头里面清清楚楚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不是乌托邦,般若不是一种妄想,是一种自性的光明、自性的智慧,实际。

  再来谈到一乘,一乘就是法华经讲的实相,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了佛方便说以外,佛法当中的大白牛车,法华经用种种的比喻,佛所讲的法都是一乘实相的,简单讲就是一切如,一切皆如,所以我们说,天台宗的思想,是占了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天台宗的思想,一念三千,还讲到十如是,因为我们很多的经文,都是用天台宗的思想去发挥的,所以天台宗的教观纲宗,天台宗的入门,不讲一定不行,你看大藏经,将来一定要谈到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不开这个课,以后你自己看经典,你怎么看也看不懂,你不晓得他在讲什么东西。

  唯识我们要开,像上次我们开的那个唯识才简介,一问都听不懂。奇怪!根器怎么那么[利]呢?一问统统听不懂。出去不要讲,你是慧老的徒弟,笑死人了。我们调查过,百分之九十八都听不懂,那不晓得怎么样开唯识课程呢?真的很头大了!本来我一直想开唯识,我看看干脆算了,先开教观纲宗好了。程度那么高,来讲的人,那个还是成大的,还成功大学的呢,还中钢上班呢,还当工程师呢,都听不懂。当工程师听不懂,那你们当什么师啊?佛法这种东西,实在很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在为了你们要开什么课程,很伤脑筋,不晓得怎么办?放下你们也很可怜,做法师的人难为,师道难为,要顾虑到众生的根器,要顾虑到影响你们将来自己阅读经典的,你们天台宗不懂,那将来看法华玄义、法华经那你怎么看得懂呢?所以一乘是法华经讲的,讲的意思就是实相的道理,就是大白牛车,用羊车、鹿车、牛车、还有大白牛车来比喻,那就是一乘,一乘当然就是绝对的。

  法性。法性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这个法性就是固定的,一切皆空,空性。所谓性就是不变的东西,法性就是一切法如如,没有所谓的对立,没有所谓的分别,没有所谓的妄想,法性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就是法性的意思。

  首楞严。楞严、首楞严意思就是定慧均等,叫做楞严、首楞严,又有一种叫做究竟坚固,所以说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不动转。“舜若多性可销亡”,是说空性如果可以把它去除掉,如果空可以把它消掉。“烁迦罗心不动转”就是坚固不坏的定力、愿力,也不会改变,还是要度众生。每天做早课的时候说,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不动转,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又开始气喘了)

  所以说很多人念楞严咒,念到前面不晓得那一句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中道,就是不偏空、不偏有,意思就是般若是坦荡荡,一切法不可得,愈是大智慧的人,不着边际,不着空有,当体即中。中道是对空、有讲的,其实也没有中道,中道也是多余的。你为什么有八正道?因为有八邪道。你如果说你本身就是行八正道,那你说哪来的邪?所以说这个中,就像路的中间,路有左边、右边,所以讲我走在路的中间。你说这个飞机飞到虚空里面去,飞到虚空,那我现在问你:哪边是左边、哪边是右边?飞机一直飞,不是飞在中间,那你的定位目标在哪里?哪里是左边、哪里是右边?太空船飞到外太空去的时候,哪里是左边右边?意思就是说,没有偏空,也没有偏有的话,就没有所为的中道。中道是破除义,是除掉执著叫做中道, 要了解古人的意思。所以也没有所谓中道,有歪道才要讲中道。八正道是对八邪道讲的,那如果没有八邪道,你讲什么八正道?连八正道也没有。空、有是对立的,空跟有是衬托出中道,中道是衬托空跟有的,你不执著就是中道嘛,傻瓜!就是这么简单!easy easy no difficult 很简单!师父,你那个英文怎么那么生硬呢?傻瓜,故意念的吗,念英文,no difficult 你看!多标准。 所以中道的问题,就是你一切法不可得,不偏空,不偏有,那么就是破除的意思,不执著就是中道,你执著中道也是歪道,对不对?你执著一个中道,你也是歪道,中就是破除义,不是真的有一个中。

  最后讲一个毕竟空。毕竟空就是彻底的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以前我们一听到一丝不挂,这个人实在很粗鲁,不太文雅,其实不是,这一丝不挂是佛教的,就是一点烦恼也不放在心里,那叫一丝不挂。后来的人,把它变成丝袜的丝,人家那个丝是指烦恼,一点烦恼,就是一尘不染的意思,一丝不挂跟一尘不染就是同样的意思,那后来的人,奇怪!佛教讲的名词,禅宗讲的一丝不挂,也被用到一个不正当的场所,你看!一丝不挂,多丢人!这就糟糕了。你看!“赤棵棵的”,不是赤裸裸的。所以说毕竟空就是所讲的赤裸裸的;一丝不挂的,无所住名毕竟空。什么叫毕竟空呢?一尘不染,绝对的空,意思是说,连一个起心一个动念都没有,心就是安住在如如不变的本性里面。看左边智度论里面讲的:[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之众生类,为之立名字。]大智度论里面讲,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就讲三论,加上大智度论,就是四论宗,所以三论宗,又叫四论宗,也对。这个大智度论我很想讲,但是大智度论就是太多了,这个大智度论的内容我告诉你,你一生一死就看这大智度论就不得了,真的!你要开大智慧,二部经一定要看,一个是楞严经,一个是大智度论,你要开大智慧,这二部经一定要看。但是这个大智度论就是很多,有十册,有的把它印成四册,大智度论有一百卷呢,开玩笑!不过太好了,大智度论。解释大般若经叫做大智度论,论就是问答,所以你看大智度论就是问、答,统统是问跟答,就是大智度论。而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的名,随众生之类,为之立名字。所以般若你也可以讲真性实相;可以讲一实谛;可以讲自性清净心;可以讲如来藏;也可以讲如如;也可以讲实际;也可以讲一乘;也可以讲法性;也可以讲楞严;也可以讲中道;也可以讲毕竟空。

  你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我今天才讲二个字,才讲二个字。

  我以前初学佛,到逢甲大学的旁边有一间寺庙,叫做[般若]然后一个[学],苑是一个草字头,再一个怨恨的怨没有心部,[般若学苑],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四个字念错了二个字,念:[般若学宛](即按普通话念)也没学佛,不知道啊,[ban ruo xue wan],大家都在笑我,我也不知道你在笑什么东西?就问说:这[般若学宛]难道有错吗?不是这样念啦,四个字念二个字错,就五十分而已。我说那怎么念?应该念:般若学苑,(读音分别为:波热学院)。所以念错时,有时笑死人。那一天有一个人来说:师父!我还没有[贩依]。奇怪,你讲什么,我听不懂?没有[贩依]?后来才知道没有皈依,我说那个不念[贩],那个念[皈],是皈依。所以人家觉得很好笑,还没[贩依]我以为还没有吃饭呢?所以说,研究经典可以让人家认识很多。

  翻开45页,今天我们从[波罗蜜多]。上个礼拜我们讲了般若,它有不同的名相,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之类,为之立名字。这个礼拜我们从波罗蜜多,先谈这个多字。这个多字是结尾语,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就像那个[了],这个波罗[密]有的是用[虫]有的是用[山],这个密字就是翻译的音而已,波罗蜜翻译成中文有四种意思,第一,就是到彼岸,[多]就是[了],应时到彼岸了。

  般若波罗密多,意思就是大智慧到达彼岸了。心经就是一部最重要的经典。到彼岸,我们说生死是此岸,涅槃不生不死是彼岸,中间叫做烦恼的河流。我们在生死的凡夫此岸,依着佛讲的经典来悟入,然后渡烦恼的生死河,达到不生不死的彼岸,所以,波罗蜜翻译成中文第一个意思叫做到彼岸。

  第二个叫做度无极。度就是度化的度,无极,这不是无极老母,无极是超越到没有个底限的境界。简单讲,这个度,就是把我们的生命超越到不能用时间、空间去描述的那种解脱的状态,就是度无极,也就是没有穷尽,那么也只有佛法才有办法。

  波罗蜜的第三种意思,就是远离,远离什么呢?远离颠倒,远离妄想。凡夫俗子,有着种种的颠倒,以假为真,以无常的世间当作永恒的,以苦的世间当作可追求的,都颠倒了。妄想就是不能克制这个念头。他习惯以自己的思惟方式,用自我的标准状态,来批判、来衡量,来过活他的日子。所以妄想跟颠倒离不开执著,你妄想、颠倒,就一定执著37:33那么波罗蜜,就是能够远离这些颠倒妄想,意思就是,般若就是大智慧,能够让我们远离这个颠倒、妄想的世间,而过着一个透视、解脱,无量慈悲喜舍、庄严的日子。我们每天过的是离不开这些错觉,所以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佛陀说你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候也会错误的,要相信真理。真理必须要长远的时间道理都不改变,放诸四海而皆准,才能称为永恒的真理。我们今天不能远离颠倒、不能远离梦想,那我们的日子没有一天会过着真实的生命,我们没有过过一天真实、真正的生命,我们每天所过的生命里面,都是充满着错觉,强烈的主观自我意识,拥有自己的观念,然后做批判,烦恼得不得了。

  第四,波罗蜜翻译成中文的第四种意思,那就是究竟涅槃。意思就是大智慧能够让我们达到究竟涅槃,所以究竟涅槃不是有余涅槃,也不是偏空的涅槃,不是小乘的涅槃,是究竟不生不灭的佛果的涅槃。波罗蜜就是能够让我们达到究竟涅槃的,就是大智慧。如果把般若波罗密多连接起来讲,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大智慧度我们,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的束缚;大智慧能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大智慧能够到达究竟涅槃境界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所以为什么般若波罗密多这么多人诵?早课、晚课,小孩子的学习也是从这部经典,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诸位看,上二个字译彼岸,下二个字翻译成到,有的人讲法不是这样子,所以因为对字的认知不太相同,所以有时候翻译的有一点出入,但是我们晓得波罗蜜多就[到彼岸了],也就可以了。生死喻此岸,烦恼喻中流,中间的河流。譬如说,你要从这个地方坐船,通过这个河流才能到达对岸,涅槃就是彼岸了,彼岸就是不生不灭的彼岸。

返回目录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