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慧净法师:譬喻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5日
来源:   作者:慧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慧净法师:譬喻

 

  佛法幽玄,佛力绝思,佛力之极,在于弥陀救度众生之超世愿力;释尊极赞弥陀而言:「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又赞:「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佛中之王,诸佛不及,《大经》言:「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故弥陀救度法门,《小经》言:「难信之法」,亦言:「极难信法」,《大经》更言:「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以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言:「三贤十圣,弗测所窥;况我轻毛,敢知旨趣。」昙鸾大师言:「非常之言,不入非人之耳。」古人亦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弥陀本愿他力之救度,深具佛智不可思议之力用,致使凡圣善恶,平等往生,皆悉成佛。如此力用,贤圣不测,何况凡智能知,故不可以常情测量。然为除众生疑惑,经论祖释,多以譬喻说明,令众生容易理解领会,使众生破疑生信,信知念佛功德具足不可思议之无上大利。

  一般法门之譬喻,如有名的《金刚经》六喻、《法华经》七喻、《般若经》十喻、《维摩经》十喻、如来藏九喻、狮虫喻、盲龟浮木喻、无常之虎喻等。净土法门则《无量寿经》列举往生人自利利他之胜德二十三喻之外,尚有多类譬喻。而《易行品》有难行易行之判,步行乘船之喻;《 往生论注》第亦有自力他力之释,并举他力十喻;《安乐集》第亦有他力七喻,乃至三十喻;《往生要集》仿之,亦另举他力十喻;《观经疏》亦多设譬喻,其中「二河白道喻」更为念佛人用以守护信心。

  今则略举《 往生论注》、《安乐集》、《往生要集》等喻如下。

  一、《 往生论注》他力十喻

  1.鹄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子,经泶不坏。( 《往生论注》第四三页)

  「住持」者,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持子,经泶不坏。安乐国为正觉善住持,其国岂有非正觉事耶!是故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2.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 《往生论注》第四九页)

  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3.千年闇室,光至即明。( 《往生论注》第六七页)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

  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4.闻除毒鼓,箭出毒除。( 《往生论注》第六七页)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首楞严经言:譬如有药,名曰灭除。若斗战时,用以涂鼓,闻鼓声者,箭出毒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首楞严三昧,闻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拔出。)

  5.不朽药力,不烂不燋。( 《往生论注》第八九页)

  住名不异不灭,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不烂,在火不燋,得因缘则生。何以故?不朽药力故。

  若人一生安乐净土,后时意愿生三界,教化众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虽生三界杂生水火中,无上菩提种子,毕竟不朽。何以故?以经正觉阿弥陀善住持故。

  6.净珠置水,水即清净。( 《往生论注》第九四页)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7.裹珠玄黄,水即玄黄。( 《往生论注》第九五页)

  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

  8.冰上燃火,冰解火灭。( 《往生论注》第九五页)

  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9.如好坚树,十地横超。( 《往生论注》第一○二页)

  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

  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

  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10.劣夫从王,游四天下。( 《往生论注》第一二二页)

  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二、《 安乐集》他力七喻(其它计三十喻)

  《 安乐集》第二大门之三,广施问答言:

  问曰:但一切众生,从旷大劫来,备造有漏之业,系属三界。云何不断三界系业,直尔少时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便出三界者。此系业之义,复欲云何?

  答曰:有二种解释:一就法来破,二借喻以显。

  言就法者:诸佛如来有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不思议智力者: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为远,以远为近;以轻为重,以重为轻。

  有如是等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自下第二有七番,并借喻以显。

  1.百年积薪,半日焚尽

  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积高千仞;豆许火焚,半日便尽。

  岂可得言,百年之薪,半日不尽也!

  2.跛脚乘船,一日千里

  譬如癖者,寄载他船;因风帆势,一日至于千里。

  岂可得言,癖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也!

  3.瑞物贡王,顿获富贵

  亦如下贱贫人,获一瑞物,而以贡王。王庆所得,加诸重赏。斯须之顷,富贵盈望。

  岂可得言,以数十年仕,备尽辛勤上下,尚不达而归者;言彼富贵,无此事也!

  4.从轮王行,劣夫腾空

  犹如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行,便乘虚空,飞腾自在。

  岂可得言,以劣夫之力,必不能升虚空也!

  5.童子挥剑,巨索倏断

  又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倏尔两分。

  岂可得言,童子之力,不能断索也!

  6.犀牛触泥,死者还活

  又如鸩鸟入水,鱼蚌斯毙皆死;犀角触泥,死者还活。

  岂可得言,性命一断,不可生也!

  7.鹄唤子安,千龄更苏

  亦如黄鹄唤子安,子安还活。

  岂可得言,坟下千龄,决无可苏也!

  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开万闭,无量无边。汝岂得以有碍之识,疑彼无碍之法乎!又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汝以三界系业为重,疑彼少时念佛为轻,不得往生安乐国,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 《安乐集》第四六至四九页)

  8.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安乐集》第四九页)

  《大乘经》(业道经)云:「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9.千年闇室,光至即明( 《安乐集》第五○页)

  彼人造罪时,自依止虚妄颠倒心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也。何者?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岂可得言,闇在室千岁而不去也。是故《遗日摩尼宝经》(意)云:「佛告迦叶菩萨:众生虽复数千巨亿万劫,在爱欲中,为罪所覆;若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尽也。」

  10.闻除毒鼓,箭出毒除( 《安乐集》第五一页)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彻筋破骨;若闻灭除药鼓声,即箭出毒除。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也?

  11.对敌破阵,尽一形力( 《安乐集》第五一页)

  《智度论》云:「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逼,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

  又「如有人对敌破阵,一形之力一时尽用。其十念之善亦如是也。」

  又「若人临终时,生一念邪见,增上恶心,即能倾三界之福,即入恶道也。」

  12.临终十念,一形恶灭( 《安乐集》第五二页)

  垂终十念之善,能倾一生恶业,得生净土。

  13.怨贼追杀,一心念渡( 《安乐集》第五三页)

  譬如有人,于空旷迥处,值遇怨贼,拔刀奋勇,直来欲杀。此人径走,视度一河。未及到河,即作此念:我至河岸,为脱衣渡?为着衣浮?若脱衣渡,唯恐无暇;若着衣浮,复畏首领难全。尔时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无余心想间杂。行者亦尔:念阿弥陀佛时,亦如彼人念渡,念念相次,无余心想间杂。

  14.如树先倾,倒必随曲( 《安乐集》第五四页)

  如佛告大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也。」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

  15.蜡印印泥,印坏文成( 《安乐集》第五五页)

  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预克念也!

  16.净珠投水,水即澄清( 《安乐集》第五七页)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以珠威力,水即澄清。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浊,若闻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便往生。

  17.裹珠玄黄,水即玄黄( 《安乐集》第五七页)

  如净摩尼珠,以玄黄帛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名号,以无量功德成就帛裹,投之所往生者心水之中,岂不能转生为无生智乎!

  18.冰上燃火,冰解火灭( 《安乐集》第五七页)

  亦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液,冰液则火灭。彼下品往生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既至无生界时,见生之火,自然而灭也。

  19.劣夫从王,游四天下( 《安乐集》第六三页)

  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

  20.栴檀一出,臭林皆香( 《安乐集》第一○页)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噉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纔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纔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21.狮弦一奏,余弦悉断( 《安乐集》第一二页)

  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

  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

  22.狮乳一滴,余乳成水( 《安乐集》第一二页)

  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

  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

  23.持翳身药,余人不见( 《安乐集》第一二页)

  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

  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

  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24.寄花五净,附水灵河( 《安乐集》第二五页)

  譬如寄华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无竭。

  25.婴儿成长,全凭父母( 《安乐集》第三六页)

  《智度论》(卷二九、六七意)云:「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也。」

  26.鸟幼羽弱,依林传树( 《安乐集》第三七页)

  又彼《论》(卷六一、六六意)云:「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传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

  27.逼鸡入水,岂能不湿( 《安乐集》第三八页)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秽国教化众生,不愿往生净土,是事云何?

  答曰:此人亦有一徒,何者?若身居不退已去,为化杂恶众生故,能处染不染,逢恶不变;如鹅鸭入水,水不能湿。如此人等,堪能处秽拔苦。

  若是实凡夫者,唯恐自行未立,逢苦即变,欲济彼者,相与俱没;如似逼鸡入水,岂能不湿。

  28.热汤投冰,不灭反增( 《安乐集》第三八页)

  是故《智度论》(卷二九意)云:「若凡夫发心,即愿在秽土拔济众生者,圣意不许。」何意然者?龙树菩萨《释》(卷二九意)云:「譬如四十里冰,如有一人,以一升热汤投之,当时似如少减,若经夜至明,乃高于余者。凡夫在此发心救苦,亦复如是,以贪瞋境界,违顺多故,自起烦恼,返堕恶道故也。」

  29.多灯虽明,不及日光( 《安乐集》第九一页)

  譬如一大闇室,若燃一灯二灯,其明虽遍,犹为闇也。渐至多灯,虽名大明,岂及日光?菩萨所证智,虽地地相望,自有阶降,岂得比佛如日明也?

  30.乘船救亲,眷属出离( 《安乐集》第一一五页)

  譬如二人,俱见父母眷属没在深渊。一人直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俱没。一人遥走,趣一舟船,乘来济接,并得出难。菩萨亦尔,若未发心时,生死流转,与众生无别。但已发菩提心时,先愿往生净土,取大悲船,乘无碍辩才,入生死海,济运众生。」

  三、《往生要集》他力十喻

  出自《往生要集》下卷之末。以十种譬喻,显示本愿他力之不思议,令信念佛功德之大利无上。大别为前四灭罪,次四生善,后二总喻。与他力七喻,同一旨趣;而前二喻,即引自《 安乐集》第一大门。

  1.栴檀一出,臭林皆香--栴檀树出成时,能变四十里由旬伊兰林,普皆香美。

  2.狮弦一奏,余弦悉断--用狮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

  3.一斤石汁,千铜变金--一斤石汁,能变千斤铜为金。

  4.羊角扣之,金刚冰解--金刚虽坚固,以羚羊角扣之,则涣然冰泮。

  5.食忍辱草,牛出醍醐--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

  6.见念诃药,得无量寿--于沙诃药,但有见者,得寿无量;乃至念者,得宿命智。

  7.孔雀闻雷,即得有身--孔雀闻雷声.即得有身。

  8.一见昂星,尸利生 果--尸利沙见昂星,则出生果实。

  9.住水璎珞,入水不溺--以住水宝,璎珞其身,入深水中,而不没溺。

  10.磬石虽大,寄船能浮--沙砾虽小,尚不能浮;磬石虽大,寄船能浮。

  诸法力用,难思如是;念佛功力,准之莫疑。

----------------------------------------------------------------------------------------------------------------

更多慧净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