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讲 正宗分——苦空无常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来源:   作者:达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讲 正宗分——苦空无常觉

 

  我们接着昨天的课题,昨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八大人觉经》的序分,今天正式进入了正宗分。正宗分就是这部经典的所有思想内容,这个正宗分里面有四个层次的内容,在述要义的时候简单介绍过了。

  第一部分,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心世界;第二部分,是认识了身心世界之后我们解脱了自己身心世界的各种烦恼和痛苦,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三部分,是当我们自己解脱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到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身心世界;第四部分,还要帮助身边的所有众生,也解脱他们的身心世界当中各种烦恼。这个是我们正宗分里面包含的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经文说: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这第一觉,就是佛陀把我们的依报和正报作了客观的叙述,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报就是自身。把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生命状况,以及我们内在的身心感受,一语道破,直接显示出来。

  “世间无常”这是第一句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佛陀是世间的佛陀,佛法也是世间的佛法。在上一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对于佛法的理解有很大的误会,认为佛教是死人的宗教,只有人死了之后请出家人来做佛事才派得上用场;认为佛教是鬼的佛教,只有跟鬼打交道的时候才跟佛教挂上钩。这种观念是极端地误会了佛法的精神。所以,伟大的太虚大师,他提出来“人生佛教”,“人间佛教”。

  “人生佛教”,“人”就是告诉我们,佛法的直接对象就是人道。佛陀在人间成佛,所以是“人生佛教”,不是鬼的佛教而是人的佛教,是生活的佛教,是生命的佛教,不是死亡之后的佛教。简单地说是人生的佛教而不是死鬼的佛教。

  那么这样提出来之后,大家对于佛法在我们人生的历程当中所起的妙用就开始注意了。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观念,在太虚大师之后的诸位大德、老法师的极力弘扬之下,我们中国大乘佛法又有了新的气象。那么这种新的气象表现在我们大家一个共同的观念,就是知道佛法就是指导我们生活的佛法;佛法就是让我们觉悟身心世界的佛法;佛法就是让我们在现实的当下,在现在的当下就可以解决烦恼的佛法。

  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为什么是正确的?

  因为佛陀来到人间,佛教的建立首先是关心我们的人生和社会。看到我们人生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解决这个人生的痛苦,到底人生有哪些痛苦呢?最大的痛苦就是生死的问题。我们有生必有死,生死谁也不能避免。因此在生死之间,无论你享受如何的快乐;无论你接受如何的痛苦,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大家全部是一片迷茫。

  试想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像在茫茫的苦海之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叶孤舟。一个人就是一只飘摇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风之中的一叶小舟。我们只知道身边的人,某某人去世了,某某人诞生了,他们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我们很迷茫。在这个苦海上我们可以看得见我们身边的人,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朝同一个方向去,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还没有到达海的彼岸,没有到达苦海的尽头,就在苦海当中又沉没了。

  所以,佛法看到这样的一个苦海众生,看到我们的生命如此地孤独,如此地无奈,如此地无助,如此地散乱,在一切痛苦的干扰之下,毫无能力解决自己身心的烦恼。因此佛法首先的对象就是我们人生的痛苦。

  那么人生痛苦如何去观察呢?首先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再来观察我们的身体,再来观察我们的内心。《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就是按照这样的一种顺序让我们去观察的。“世间无常”,“世”就是时间,指古往今来,过去、现在、未来这三际无穷尽的时间。东南西北十方,无边的空间为“间”。“世间”就是包含了时间和空间。我们身体的生老病死、内心的受想行识、世界的成住坏空,迁流变化,刹那不停——这就是无常。

  世间为什么是无常的?我们先不要问他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光看到这种表相,我们光看到这个世界都是什么组成的,你把他看清楚了。一切诸法,无非是因缘和合而生,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世间一切万法,无尽的时间和无尽的空间,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可以主宰的东西,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自我。

  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时间是永恒的,或者以为空间肯定是个永恒的。实际上时空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的一种错觉,一种误会。空间的长宽高,时间的变化,这个就是我们生活的四维时空。现在在西方国家,有些做这种科研的科学家们,对于时间和空间,做一个认真的考察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说:这个我们所感受到的居住的这个世界是四维时空,实际上呢,有生命的存在不一定都是四维时空,可以有多维度的空间。简单一点说,也可以有更少的维度。拿这个三维空间来看,我们现在是长、宽、高,如果只有两度空间,那么就去除了高度。诸位试想一下,去除了一个高度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呢?就是一个影子的世界。大家看到这样一个影子,明白了这个影子的长和宽,但是你不知道他有高,因为是影子啊。比如说我们站在这里的影子照在地上,这个影子是没有高度的。

  现在的这个网络世界,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一点,诸位一看这个屏幕上的名字,现在24个人在线,这24个人到底是不是24个人?只是24个名字,只有长和宽,没有高度的。但是,我们一旦把这个长和宽当成真正的自我之后,诸位如果点击某一个人的名字,给他发一通骂人的话,我们的身心就受他影响,就因此生起烦恼来了。不用高度,你只有宽度和长度就可以,就可以代表你生命的一种形态在这里出现了。那我们的现实生活呢?有一个高度,这就三度了,网络的虚拟世界呢,只有两度——二维空间,加上时间。

  据说现在一些尖端科学家们,发展到认为应该有十三度空间,多维度的时空。有人提出来,极乐世界据说就是一种多维度的时空。

  那么当我们的生命只有两度空间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觉悟了,他站起来,看见自己是三度空间的,就告诉我们说:“你们站起来吧,你们不要趴在地上像影子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习惯于两度空间生活的人很难接受,很难接受这种观念。

  那么佛法呢,告诉我们解脱之道,他告诉我们世间是缘起幻有的,我们对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是一种错觉,你一定要打破这个时空的观念,你才能真正地解脱。就像从两度的空间里解脱出来,就像我们一定要从这个聊天室的名字上面解脱出来,你不要以为这个名字就是你,名字可以拿来用,但绝对不是你自己。所以佛菩萨也可以化身到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当中来。我们也可以到聊天室来聊,这是同样的道理。

  佛法的这个下手处,首先告诉我们世间的这种现象,无尽的时间和无尽的空间只是一种错觉。但直接讲错觉,我们就难以相信,难以把握,那就先有个过度的解脱道给我们做梯阶,让我们更加现实地去体会时间和空间是无常的,是变化的。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个世界,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下一句话说“国土危脆”。这个很现实啊,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苦空的,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啊。有一首诗说:

  空拳赤手初生世,富贵何人是带来?

  既不带来难带去,铜山铁壁总尘埃。

  何等份事一角墙,让他几分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就是国土危脆的一个表现。国就是国界;土就是土地;危就是危险不安;脆就是脆弱不坚固。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国界与国界的纷乱,山河大地无非都是一些地水火风的原料组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可以主宰的东西。像我们现在土地沙漠化,国土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不安的信号。如果我们不能保护这种资源,不能想尽办法去维持他,那么他就变坏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即使你想尽办法去维持他,他也总有一天会破坏的。

  国家的破坏,那是更加常见了。《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国土是永恒的。像我们中国,哪一个朝代最长呢?周朝最长了也就不过八百年。所以,在国与国、土地与土地,山林树木等,环境没有保护好,危机四伏。无论是空气、环境、人文、自然都存在着很大的威胁。这种威胁随着科学的进步越发显而易见,我们现在知道人类这个地球所拥有的原子弹、核武器能够毁灭多少个地球!很容易毁灭的。所以时时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脆弱的危机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切事物的本质到底在哪里。

  世间的这种无常,我们没有能力去观察的时候,我们人世间对自己生命的本身往往是太轻视了,也就是古人说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国土危脆啊,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生活、我们这个环境你能永远保持下去吗?这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里最根本的一点,世间无常和国土危脆就是小乘佛法里面三法印里面的第一个法印叫“诸行无常”。让我们要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的,没有哪件事情可以永恒。在世俗上的人当中,有许许多多山盟海誓、永远不变心、永恒的爱。但是,当有人告诉你永远都不变的时候,诸位!你一定要想到:是的,无常的道理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这个就是让我们观察到世间的一种真相。

  哪一样事情不是无常呢?白居易有一句诗说得好: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生。

  两个石头一碰,碰出火花来了,我们的生命就短暂无常到这种程度,瞬间即逝。所以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学习佛法没有时间多少的差别,没有年龄老少的差别。你七岁八岁开始修行不算早,七老八十,九十岁来学习佛法也不算晚。重在一个“觉”字。

  所以第一觉悟,你能够感觉得到,能够醒悟了,觉是觉察外在的这一切,悟是醒悟自心。对于外界有感觉有感知,不是做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不是做一个糊里糊涂的人。

  佛法特别强调觉。因为佛本身就是觉。我曾经说,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以人为本”的,而我们佛教思想呢,则是“以觉为本”的,只有觉悟才算真正符合佛法。如果你不觉悟,那么你永远都不符合佛法的真正精神。所以通过对外物的感觉,感悟到自心的真实,世间的无常和国土的危脆就是让我去感受我们的环境,我们的世界。

  下面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四大,有些不懂佛法的人以为“四大”是“酒色财气”,这是一个误会。这个是从中国古代有不少小说里面提到的,是一种随便猜测说说而已的。那么真正佛教里面讲的“四大”是指的地、水、火、风为四大。

  地大是坚硬性,比如说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小四大组成的;山河大地则是由外在的大四大组成,叫四大种。山河大地无非可以归类为地水火风这四大,而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归为这四大。所以说有情无情都是由此四大缘聚而成,缘散则灭,没有永恒的。

  我们的身体、毛发、趾甲、骨头都是地大;眼泪汗水都是水大;热气是火大;运动、呼吸这就是风大。由四大元素组成了这样一个身体。

  这个身体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吗?不能!为什么说他不能?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到身体的舒服,为什么说不能呢?诸位!痛苦有两种,第一种是身体的痛苦,第二种是心灵的痛苦。

  身体的痛苦,比如说我们病痛,我们行、住、坐、卧不方便的时候,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只是我们健忘,苦完之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痛了。人,从有了这个身体一直到失去这个身体,生和死极为痛苦。当然了,我们平时心很粗,对于世间的种种价值观形成之后,就麻木不仁了,平时感觉不到这样一种苦的存在。当真正地遇到老了、病了、死了,才发现这个身体存在着很多的过患。所谓(老子说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为身体,挤眉弄眼、化妆、粉饰,一天到晚为这个身体去奔忙,去劳碌,而身体却是这般的难以招待,难以伺候,所以说他是苦。

  苦还只是大家一般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空,这就是更深一层的体会了。苦只是缘起的,你身体病了,病治好了这个苦就不存在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身体到底是你什么呢?我们能拥有身体的哪一点可以自由地安排自由地受用吗?几乎不能。

  看上去我们身体好像有一个实际的东西,这个四大,就是古佛说的:假借四大以为身。只是我们假借过来的,其实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我,缘起本身就是空,他是由很多条件组成的,条件就是缘。由地水火风这种种的条件组成了这个身体,所以没有哪一个所谓真正的自我的身体,没有!根本就没有一个我。

  下面一句是“五阴无我”。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也叫五蕴。阴就是遮蔽的意思。我们的这个生命,从外在身体的这个色法到内在精神的心法,精神就是受,感受;想,思想;行,思想变化,今天想这个,待会儿想那个,这个行动,思想也不停地流动,我们这个妄想在流动。想就是我们的妄想。识,就是我们识别、分别的根本,就是精神的最高处。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又称为五阴,是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个生命的全部内容了。所以这个五阴里面没有哪一个可以主宰的。

  色法就是刚才这个身体,我们无法主宰。

  受,昨天痛苦今天又快乐,明天还会痛苦。苦、乐、舍这三受,我们也无法主宰。如果你能够主宰感受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解脱的圣人,不受这五蕴束缚了。所以,这个受的本身是指,我们还没有超脱他的时候,总是被种种感受所局限,所束缚。

  快乐对我们来说我们还希望他再有快乐,痛苦我们想逃避他。所以呀,快乐的感受对我们来说也是痛苦,他是什么苦呢?是坏苦。因为所有的快乐都会坏掉,都会停止,总不会永久地快乐下去。所以,快乐对我们也是一个坏苦。那么痛苦呢?痛苦本身就是痛苦,这叫苦苦。不苦不乐,我们也是苦。不苦不乐的时候我们岁月增长,岁月不饶人,岁月匆匆,时光无痕。这样一种变化的过程就是想和行的过程,我们叫做行苦。苦、乐、舍都是痛苦。所以一切感受“有受皆苦”。

  思想,昨天想的跟今天想的,他也是没有可以主宰的。如果哪个人说:我的想法,我的某一个想法可以主宰我一生。这是不可能,你是打妄语。所有的想法都是妄想,包括诸位现在在学佛,你认为你的想法已经是绝对的可以永远地这样下去了,那肯定是错了。因为你的想法还在五蕴的受想里面,五阴里面。你的认识,你的思想境界很高了,你以为这个思想境界永远可以主宰我了,这错了。

  所以当你的外在的物质世界和这个身体的色法,以及内在精神的受想行识这五蕴都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这里面有一个主宰,那么我们就很简单地把他放下了,知道一切法是无我的。所以有人认为佛教是唯心论,或者说佛教反对唯物论,这些说法都不可靠。

  诸位看到,这部经就告诉我们了“五阴无我”,就是告诉我们物质和精神都不能主宰,没有任何自在可言。这个“我”,就是自在的意思。我的东西我可以自由地利用,可以自由地支配。所以“无我”就是没有哪一个能让你自由地支配的。诸位想一想,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你的分别、你的感受能让你自由地支配吗?不可能!因为所有的想法都不能让我自由地支配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就真正地体现出来“五阴无我”这样一个道理了。我们可以观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始终没有丝毫的属于真正的我。一个解脱的人,他能够在这个上面完全看透。过去在东晋的时候僧肇大师,据说他在临终的时候曾经非常高兴地念出一个偈颂,这个颂文说: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他在临死的时候能够这样洒脱,是因为他在平时已经把功夫做上去了,已经能够看到四大就是无我,五蕴本来就空。所以无我和空在这里是等同的。他说四大无我,五蕴本空。我们这部经典里面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世间、国土都是无常,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身体都是无我呢?原因在下面。

  讲到没有我的时候我们会怀疑说:明明有个我在这里听经说法,怎么会没有我啊?那么佛陀再进一步地给我们做一个解释。原因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叫“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生灭变异”,外在的世界四大苦空,是生灭不已、变化莫测的现象。内在的身心是五阴无我,是虚伪无实。就像芭蕉一样,没有实际的树芯。这个芭蕉树,你要是把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用幻术变化出来的城市,我们梦里面的境界,水中的月色,这种种现象,就是我们现在的认为是真实的,这样一个状况。

  身心都是寂寞无主,寂寞空无主啊。当我们去体会这个现实生活的时候,诸位不知道能否感受到这一点。我们这个世界,他的本体,他的真正的内涵在哪里?我们找不到,找不到这种内涵,那么我们只能生活在表面上,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能够感受得到的就是电影屏幕上的那些节目,那些图像。那些图像通过灯光照过去的,是一种光的聚合。当你看不见银幕本身的洁白的时候,我们会把整个身心投入在银幕的影子上,为电影里面的人物的喜怒哀乐而随他所转。那么实际上呢,这个银幕里面的这些人、这些物都只是影子而已,他本身并没有任何的真实可言。当我们如果看到了这个影子同时,也知道他背后的那个银幕才是清净洁白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在念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在参禅、在吃饭、在走路的时候,你也看到这一切现象无非是精神和物质,本身没有一个我——主宰。你超越了这样一个自我之后,就会很清楚地感受到了,我们的真心、佛性是什么东西。那么下面一句话呢是更重要了,叫“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心是恶源”这个心是指什么呀?心是我们的妄想分别,第六意识的分别就已经构成了我们的这颗心。常常说:我心里很难受。心里难受是什么啊?妄想。妄想的背后是什么?是意根,就是我执。构成对“我”和“我所”的执着,那么万恶之源由此而出。诸位!这句话特别重要。现在诸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观察一下自己,看看佛陀所说的这句话到底能否在自己的身心当中得到印证。

  首先,我们来看我们这个意识。意识就是六识当中的第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意识。我们通常所说的妄想,也就是能够思想的,不停地变化的这个东西。诸位能感受到吧?比如说你现在就想,看到这个屏幕上,看到这些字,管理员某某人把麦克交给天台子了。你这么想的时候,它就想了,想完之后呢它又没有了。这个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的不停地变化的这就是意识。

  还有一个意识背后的那个叫做意根。这个东西你要看清楚了。你不要妄想,你现在这个意识没有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你还是清清楚楚,你可以听我讲话,可以明明白白地不起妄想分别却能够清清楚楚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在听法,这就是意根。那么如果我们这个意根没有放下,这就是我执了。所以解脱道的关键要点就点在这里,就是意根的我执上面,有了这个我,我们会说:我的思想。那么第六意识就成为我所了。我今天想了一件事情,你会这样说。想的那件事情,变成是你的所有,想就是你所拥有的。那么再扩开来呢?我们说:我是我,身体是我的,是我所有,乃至山河大地、生活起居、各种物品都是我的所有。我和我所,就这样分开了。

  那么我们呢,以我为中心,以我执,非常坚固的我执为中心,扩散开来,对外界的我所产生一系列的执着、追求。我们巴不得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在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属于我的,这样才罢休。所以有了“我”之后,你的贪,你的嗔,你的愚痴全部产生了。所以说万恶之源由此而生。

  “心是恶源”,这颗心,诸位看清楚这颗心没有?不是指你妄想的这颗心,也不是指你说心痛的胸口里面的那颗肉团心,也不是心脏的心。心是指我们想的这个妄识、妄想、妄想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心源。那么这个没有破,你这个恶源就没有解决。

  所以我们修行,诸位在念佛的时候,首先你念佛能把你这个妄想收住了,粗重的妄想收住了之后,一开始你念佛的时候还会有一个我念阿弥陀佛,会有这种感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清楚,我在念阿弥陀佛,那么念久了之后呢,功夫做得纯熟了,你就不知道是我在念阿弥陀佛呢,还是阿弥陀佛在念阿弥陀佛,还是我在念我,浑然成为一体。我与佛没有丝毫的区别。这个时候,我与我所也就没有区别了。我与我所没有区别的时候,那就浑然一体。阿弥陀佛在你这一念的时候你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你不用去考虑说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呀?不用这样去想,如此专注了之后这个我所就打破了,我和我所都打破了,就能证得念佛三昧,所以念佛功德无量啊!你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开始妄想有的时候,念这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有个我所念的佛,当你妄想停下来之后你再念阿弥陀佛,他这个“所”就没有了,所念的佛没有了。所念的佛没有了,能念的我也没有了。那么能所两忘,顿入如来大光明藏。这就证得念佛三昧了,那么万恶之源就从此了断。

  所以,这部经里面光这一个“心是恶源”啊,就是不得了的重要。诸位!只这心心心是佛,妙用纵横可怜生。我们可怜就可怜在这里啊,你不知道他的妙用,他的好处。许许多多的人以为念佛是著相,你不念佛你在念什么呀?你在打妄想,在念贪嗔痴,在念我和我所,在念精神和物质的分裂,在念你和世界的分离。把自己局限起来,孤独起来。当你把这句佛念了之后,你的整个身心世界全部都融会贯通,得大自在,一切行为都成为妙用恒沙。所以“心是恶源”实在来说真的是太重要太重要了!这是我们观察自己痛苦的根源。

  这里有个要点,诸位在你感受到自己有痛苦的时候,比如说现在你感到很痛苦,遇到某一件麻烦的事情,很忧郁,我们这里面还有个人叫忧郁(网名)的,你很忧郁的时候,忧郁的这种情绪就是第六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恶。忧郁就是一种恶劣的情绪,心情恶劣那就是忧愁烦恼,就已经是第六意识。那这个恶的源在哪里呢?在你想到一些痛苦,着急的事情的时候,这个背后还有一个知道自己痛苦的那个东西,他很清楚,哎呀,我现在忧郁了,哎呀,我现在很难受。那个知道自己很难受的那个家伙呀,他好像看上去一点都不难受。如果你能够把心安住在那个家伙那儿,你当时的烦恼全部就没有了,你只是知道有难受的这回事而已。这个就是恶的源。恶的源是这里来的,他冠冕堂皇,他觉得:哎,我,你看,多好呀,我都知道我有忧郁,你们都向我学习吧。所以呀,我执就在这里。

  这个家伙平时总是指指点点,让我们干这个,让我们干那个,让你要学佛呀,让你要规矩呀,让你要这样,让你要那样,统统就是从这里来的。

  那么学佛呢,我们知道了这是个贼,是这个恶的源,把这个源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看不清楚呢,最后好念佛,这个念佛下手处是最方便的。你佛一念之后,万事全部放下了,就看到这个根本。所以,佛法哪个宗,哪个派,无论是密宗显宗,他的下手处全部在这里。

  诸位!在这里下手,社会上的一些不懂佛法的人就认为佛教是唯心的了,因为佛教太重视这一念心了,太重视这个“心是恶源”的心。把这个恶源断除掉才是解决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

  讲到这里,佛陀还不放心,不放心什么呢?不放心我们执着这个身体,身体还有痛苦啊。你说“心是恶源”,我心又看不见,你这个身体的痛苦我是感受得清清楚楚了,所以就认为这个身体有一个真实的痛苦。那么佛陀就告诉我们,身体的痛苦只是心的恶源流露出来的一个罪业聚集在一起而已。

  “形为罪薮”,这个“薮”就是聚集的意思。身体,我们感得的这个身体就是由于过去的身口意这三业造恶,恶就是由于我们有我执,然后有分别,在我执和分别这样两个根尘勾结之下,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副产品,都聚集在我们的这个身体上了。

  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诸位有没有感觉啊?你遇到朋友,遇到熟人的时候,你问他近来怎么样的时候,他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啊?好忙!接着就是好累,最后就是“烦,这是世俗的三字经”。诸位在这里学佛,有时间上网,真是天下最大的福报了。如果你上网的时候,你学佛的时候,你整天还是想到我忙、我累、我烦,那么这就说明我们是“形为罪薮”。也就是说,形体成为了罪业和痛苦的聚集点或合成体,这就是“形为罪薮”啊。你把你的这个我执和分别,这个恶源流出来的恶水,身口意这三业聚集在我们这个身体上了,所以身体就不堪重负。

  在过去七佛里面有一尊毗舍浮佛,他有说过一个偈颂,他传法的偈颂说得非常好,诸位这个偈颂最好把他背下来。这个偈颂说: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诸位好好体会一下,我们四大以为身,只是假借而来的。刚才说的这颗明明白白的这颗心,我们起妄想的这颗心是怎么起来的呢?心是因为境而生起来的,这个心的本身,只有他自己就生不起来了。诸位想一想看,让你打妄想的时候,你一定是有一个事物、有一个环境,有一个事物你可以缘他想起来的,如果没有这个境,那么你的内心也就没有办法想起来了。你想的都是有个境,你可以想。所以说“前境若无心亦无”,一切事件外境如果没有了,你内心也不会妄想颠倒了。

  你看!从这个表面上看,我们不要误会了,以为“境是第一因,心是第二因”,不是这个意思。诸位要晓得“前境若无心亦无”,心和境是同时生起,外在的,四大以为身的这个身体,都是我们的这个我执、分别的这个“心是恶源”的这个源执取计较出来的。

  那么,如果没有计较,这个境、妄想颠倒都没有了,那就如刚才说的,你念佛念到能所两忘,管他是心还是境呢。心和境都完全圆通微妙、完全圆融自在,身土不二,依正不二。依报和正报不二,内心和外境是不二的,一切差别相到你的心消融的时候都是不二法门。

  所以当这句佛号念起来,当你能够能所两忘的时候,你再来看罪,这个罪报聚集在这个身体上的,疲惫不勘的这种累的感觉,受苦的感觉,就烟消云散,自起自灭,像水上的泡沤一样,幻起幻灭。最后就是讲“罪福如幻起亦灭”,起来也是虚幻,灭掉也是虚幻。

  第一觉的最后一句“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是”两个字就是指上面所说的道理。上面讲了,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如果能够依照上面所说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等法,去细细的谛观、审察,就是观察。刚才讲的世界是无常的;身体是空的,是苦的;内心是无我的,这个我执没有了。那么要是这样的去看,不停地去看,你自然而然地会把这个我执放下,会把我执扔掉,就可以远离凡夫众生所执着的。执着以为人可以永恒、以为世间可以找到快乐、以为可以在这个身体和这个世界上找到快乐、以为有个可以主宰的自我、以为这个世界还是挺清净的。这种颠倒就是在我执的背景下形成的四种颠倒,就可以远离了。

  那么离开了这一切执著之后,我们会体会到宇宙人生的如梦如幻、虚伪不实;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是不净的,从而得到真正的受用。因此,就应该依教修行,逐渐地远离生死,从而得到解脱自在。这个是第一觉——苦空无常觉。

  第一觉的内涵实际上是概括了前面四觉的内容。前面四觉,第一觉已经把这个具体的方向告诉我们了,用功下手处刚才已经给大家详细地说了一下,也就是意识和意根的问题。诸位可以静下来细细观察,观察自己,不用去思维语言和文字上的东西,而是思考自己的身心。“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果这样去做,一定能够离开生死。如果说你这样观察还观察不起来,那么肯定还有存在其他问题,其他问题在第二第三第四觉这后面的三觉中提到了,这些我们下一次再给大家介绍。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