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一篇 初修导引 参、起修基础 四、修持心态
智敏慧华上师:圆觉心法指归 第一篇 初修导引 参、起修基础 四、修持心态
问:请上师开示六度。
师:六度首先是布施度。布施分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钱财物资施舍他人,以度他人苦厄。法施是以清净心,为一切众生说法,或者修法、持咒,令众生离苦得乐,或净资印送经书、咒轮,令众生蒙益,度其慧命。密乘行人,无一时一处不作法施,例如观自心咒音、咒光遍满虚空,普愿凡闻此咒音、触此咒光之有情,悉皆得度。又如雨天虔诵「观世音菩萨甘露咒」,则雨水所降之处,六道有情,山川草木,皆蒙甘露灌沐。如在山顶或海边诵咒,则眼根所及之一切虫鸟水族等,皆承咒力加被。如是无量方便,皆能随时随处广行法施。无畏施是指为有情作依怙,令有情远离恐怖,而得安乐。例如即将被杀的牲畜、或鸡鸭鱼虾,买来放生,或是修施食法,令一切鬼神得到饱满,远离怖畏,乘咒食之力,而往生净土;菩萨则闻声救苦,悉令解脱。
第二为持戒度。持戒可以防非止恶,令心清净。因为持戒方能得定,有定方能生慧,依智慧修持方能成佛。不受戒的人,自身如嘎巴拉有裂缝,将一切甘露漏失,不能圆满福智。不持戒的人,则如嘎巴拉里有毒质,将一切资粮甘露都变成毒药。修密行人,进度快速,尤其要严持净戒,才
不会起障碍。
第三为忍辱度。经云:剎那瞋恚,便可损毁无量劫的功德与善根,所以瞋恨心,为堕入三恶道之种子。因此,我们面对一切横逆拂心,及不如意的事,都要安心忍受,难忍能忍,并知此横逆拂心皆为消我宿业、令我成佛之因缘,如此方称忍辱。
第四为精进度。应常观自身为笼中鸡鸭,日日受无常宰杀,终有一天要轮到自己。众生所以不能成就,都为因循苟且,虚度此生,实在可惜。世事本无完结之时,只有放下,才能完结。我们修行,要有恒常的精进,切不可修修停停,蹉跎一生。必须订一个课程表,每天规定自己修多少时间,要不间断地日日精进,此生才有望成就。
第五为禅定度。首先当明自性本定本净,本来不动不乱,妙用恒沙,如幻而现。众生无始以来习气太深,逐妄流转,不明实相,所以应修禅定,以了知其妄,而回归本来。当妄念来时,既不压制,亦不追随,直观明空不二之自性本体。初是返闻,后入寂照,久之能所双忘,体性现前,便安住明空,究竟证到真如。
第六为智慧度。智慧分闻、思、修三方面。先知自心本离能所对待,只因尘障,而有分别取舍对待。故在修持上,当以六尘为境,了知一切有相的情器、和无相的心念,都如梦如幻,皆为自心本体所现,不起分别,不生爱恶,不加取舍,既不恐怖,亦不希冀。观想世界一切法,空幻无常,而不住空相,因为佛法乃是非空非有、中道无边的法门。常常直观自心本体,便能悟证空性。此即「智慧到彼岸」。经云:有悲心而不证空性,则无法解脱生死轮回;无悲心而证空性,则落入三乘圣人,不能证到究竟菩提果位。故知不可以自证为足,还要大悲遍满,普度有情,自摄国土,乃成正觉。
问:工作与生活,是否应与学佛配合?
师:工作与生活,当然应与学佛配合,因为人身难得。佛说:若以三恶道喻大地土,再生为人之机会,犹如爪上泥。何况得为人身,更遇佛法?显教已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之叹
,圆觉宗之心法,更是在此娑婆世界,无量劫都难遭遇。今日大家得闻无上密法,应作无比稀有之想,要万分珍惜,并精进修持,应以即身成就作为此生最重要而且唯一的目标,任何其他事情,均应作为此目标之辅助。连世间法尚须拟定计划去实行,方能圆满,况成佛乃超出三界、惊天动地之大事,岂能没有计划与深心实际的行持?无论是生活及工作,皆应与学佛相配合。倘若工作与菩提心相背,或是杀生、声色场所,恼害众生业,皆应放弃或是改变,否则不论如何精勤修持,皆如煮砂欲令成饭,如何可能?切勿背道而驰。
其次,在生活上,必须彻底重新检讨,人生至为短暂,稍不注意,转眼即过。细算自己有多少时间是浪费的,有多少事情是不必要去做的。所有节省下来的时间,均应用来学佛修持。密法虽能即身成就,但是亦须时时刻刻不忘精进修持及返闻本体,方有可能。否则如稻苗不种,杂草不除,不去耕耘心田,却终日想收成,岂非妄想?我们既然学佛,当知生活只要过得去即可,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优裕的生活环境,有时反会滋生恶业。我们色身本是假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莫要为它太过打算,反而丧失了此生学佛修持的最大利益,遑论将来又须积足多少福慧资粮,方能学佛?古德餐麻露宿,衣不蔽体,犹能办道,今人衣食无忧,却说不能办道,岂非自欺?因此,要把一切世俗之事简单化,以一颗清净心,精进不懈,恳切修持,此生成就才庶几可期。
问:修心是否只要对物质不染着即可?
师:以居士身修行,尚须入世治生,奉养父母,常常不知不觉就受到染着。因此必须时时提醒,觉照自心。初步固然是在物质上不染,进一步更要在心念上不染。
问:应以何种心情面对生死问题?
师:应如幻面对生死,自心安住甚深禅定,如如不动,不来不去,对一切法不取不舍,平等而住,方能一心不乱,蒙诸佛摄受。
再者,凡人临终,有先亡亲人眷属来迎,绝不可随他去,只应请他稍待,等自己成就再来度他,
决不可再与他对谈。此时应如实安住不动心,则可往生实报庄严土。其次,若日夜观本尊安住心中,或佛慢坚固,或时时不忘持咒等,舍报皆能直生本尊净土。最重要的,是临终一念,不可有牵挂,安住一心,或忆佛、念佛、闻佛,才能超出三界,不入轮回。
问:在生死中,如何解脱?
师: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离,房子一盖好就逐渐风化,人一生下来便开始走向死亡。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老病死皆是自然现象;「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住心于不生不灭,方是解脱之道。
问:既然色身是幻,是否应该苦修?
师:修法不应懈怠,要时时精进,如救头燃,但如幻而修,不应执着苦行。释尊住世时,即不主张苦修。大密宗的修行者,对色身既不贪爱,亦不轻视,借幻修真。倘因苦行而造成四大不调,反成障碍。
问:以居士身修行,有何殊胜?
师:居士终日与六尘接触,正好对境炼心。倘能不为六尘染着,方是真正清净。又居士身易行四摄法,以广度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芸芸众生。
问:倘若家人及周围的朋友,皆反对自己学佛,并加以嘲弄,该以何种心境来处理?
师:学佛之人,在家中应比以前更孝顺父母、敬爱妻子,使他们都感觉到学佛的益处,并应以种种方便度化家人。倘若亲友皆加以嘲弄,当知我们是觉醒之人,周围的人仍在梦中,梦中有人打你、骂你、嘲笑你,如幻而受,当然也不会受他影响,反而应当怜悯他们,发愿自己修好了,应如何度他们,使他们皆得到无上清净的安乐。如真正爱自己的家人,自己更应该精进修持,才有力量
救拔此生、乃至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怨亲。人世因缘聚散无常,此生为父母妻子,下一世不知各堕何趣,所以先劝他们持守十善,再进一步慢慢接引入道。
问:若为恶人所诟骂,是否仍须度他?
师:菩萨发心平等,无论善人恶人,皆度脱之。善人福厚,虽生人天,福尽还堕。恶人业重,易堕恶道,报尽还生人道。因此菩萨对善恶人,皆以清净心度之。因菩萨心中,了无善恶之相可得,唯悲念众生皆受如幻苦恼。若为恶人所诟骂,应当自身如如不动,但观对方即是本尊,其所诟骂言语,便是本尊咒音。如此既自消业障,亦使对方得益。
问:在本宗有不少师兄成为菩提眷属(夫妻),在感情生活中应如何修如幻?
师:深住同体大悲,或在真心关怀中,了知自他皆幻,如幻地关怀、鼓励,如幻地彼此体谅、扶助,如幻地在菩提道中携手同登彼岸。
问:我们不能谈论别人的是非,但是如果在检讨事情时,难免会谈论到是非,是否检讨时即不算造业?
师:立志了生死者,当知世间都是幻相,检讨什么呢?再检讨也是检讨梦境。何不省点力气,用于持咒、修法。须检讨者,唯有佛法,如戒律、菩提心、愿力、修持,则须自己日日反省,并立即改正之。
问:由于家住闹区,市场中有许多人在走动,发出种种电波(心识波动),在家中打坐就往往受到干扰,而感到很不自在。
师:在法本中有如是的观想:一切声音、乃至于任何的电波,都是诸佛本尊的咒音、法流。当你这样了见的时候,它们就无法干扰你了。
问:我们应以何种心态来看待政治问题?
师:圆觉宗是以弘扬佛法为宗旨,以修持成就为唯一目标,所以圆觉宗的弟子,不要参与政治。中国五千年历史,即是五千年的战争史,每个君主出世,都是说为国为民,最后皆仍是被推翻。修行人要走出这些世间的漩涡,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来修法。所有政治上的竞争,圆觉宗的弟子都不要去介入。圆觉宗的弟子,总是拥护每一个国家现行的政府,并遵守当地的法律,在其法律的保护之下修行、成就,而不参与任何政治行为。唯有如此,圆觉宗才能存在并光大于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角落。若是参与政治,则心中总是患得患失,或是算计如何对付政敌,这样如何能修持?
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念念净心成正觉。」世间任何君主、国家,都会化为尘土,但是累积每一念清净心的修持,就可以成就。所以即使你能做到一个国家的总统,或是统治大国、统理世界的转轮圣王,都没有以清净心修持来得殊胜。除非你做了总统、做了转轮圣王,而又能以佛法化导民众,教全国的民众都能修持十善、都能持诵六字大明咒,能如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给众生究竟安乐的利益,这样做总统才有意义。若非如此,便要舍离一切政治上的追求,自己老实修行。
诸位要尽量掌握宝贵的人身来修持,世间的种种,不要去攀缘。这并非漠不关心,而是我们有更大的事业要去实现,我们要以度尽众生为己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