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宗文集:对《中论观法品》实相空寂的分析(普进)
中观宗文集:对《中论观法品》实相空寂的分析(普进)
对《中论观法品》实相空寂的分析
普进
闽南佛学
一
龙树代表作《中沦》,向来有许多学者认为是否定一切的批判作品。其实这一判断是谬误的。这是由于没有深刻体会龙树阐述甚深空寂之理所运用的高级辨证——遮诠法所致。龙树在《中论》中,广泛;深入地探究了当时印度佛教各种教派的思想。关于时间,空间、运动、真理、业果、涅槃、语言,存在与自我等,种种哲学命题,几乎都涉及到。本文仅就《中论·观法品》对什么是真理,如何认识真理,体悟真理,为什么真理即是诸法实相离言之空寂等问题加以分析。
二
龙树在观法品中阐述了如何现观悟入真理,入如实的实相慧。本品现观诸法空性,现观一切法的实相之空寂,故称观法,本品是正确指示如何悟入真实。换言之,即是说明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诸法实相,为什么诸法的实相是寓言的空寂,对于真理问题本品作了深刻的论述。
首先,阐述的什么是真理?龙树在《中观·观法品》中说:“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本颂是著名的偈颂,各敦派广为引用。龙树在本颂中正面阐明了什么是真理,并说明了真理蕴涵本质所在。那么,为什么一切法的实相是思维分别语言所不能表达呢?由此须对思维和语言作一番剖析,常人对于人生宇宙森罗万象的了解是纯知识的,人的思维和语言是不能了解实相的,为什么呢?吾人不能如实观,不能如实了解事物。对于同一问题,各自依于其自身的观点、背景、知识的深浅,提出种种不同的观念。正如康德所说每个人都好象带上变色眼镜去看事物,当然所见到的是与事物本身相违的。对于问题,各人不离主观和经验去分析,有其局限性。长此以往,难免便令其心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往往用自己固有的成见和主观的印象,依经验立场,运用语言将自己固有的观点强加到客观事物之上,认为有其实在性。假设远离主观成见,以语言思维去分别真理,亦仍然落于自性见之戏沦。印度六派哲学中的数论二十五谛,胜论师六句义,毗婆沙论师的七十五法,他们都认为有其名,则必有其实体。这便是将种种客观事物,通过语言将其实体化,将主观思维强加到具体的客观事物之上。众听周知,语言是表达事物的工具、符号,它没有实性存在,种种的言语,皆是常人的虚妄分别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语言有其局限性,人们要想以有限的语言概念和主观思维去描述那甚深的离言空寂之实相,当然是徒劳的。那么真理是不是不可知了呢?许多人便由于对龙树“空”的误解,故为之疑惑,认为龙树学说是不可知论。常人之所以不能体悟实相之空寂,病根即在于陷于语言思维的对沦之中。以名分别名,以义分别义,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诤辨不休。在名言上起种种计度分别,复将此主观概念加之于事物之上,因此在语言,思维上兜圈子,不入实相之门。因为心行落于妄相之中,因此就不能契合实相了。诸法实相是离一切文字相,言语相,心行虑绝。不是一般意识的寻思分析、计度、推理的范畴。诸法实相是胜义谛,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故维摩洁以默然表示“不二法门”,其意在此。
实相是不思议的,是内证境界,离能所相待。吾人认识事物,即以能了别的知性,去思维分析推理事物。因此有所知,就不能知一切。诸法实相是泯绝能所相待的甚深空寂。当然非心行语言所能及。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况且言说?诸法实相,不能言说。龙树“空”的真理是有普遍性的。但诸法实相是离言空寂的。换言之,实相之空寂在没有体悟之前,是不可思议的。那么诸法实相,是离言空寂的真理,龙树是如何体悟呢?《中论·观法品》说:“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此即再深一层阐述诸法实相离言之空寂,意即诸法的真理是自己体悟的,不是以他人所说而信解。
实相是内自所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理是寂灭的,寂灭是生灭的否定,悟到诸法本来空寂相,即超越时空。真理是离一切自性见、有无、生灭、有一异的戏论。真理是普遍的,是没有差别的,是一味的,故说无异。吾人之所以不悟实相,是因执万有浑然—体,忽略了现实的一面。故实相之空寂,是离言是超脱了诸法差别相。故要体悟真理即必须具备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五分别,惟如是即能现证离言空寂的诸法实相。
三
不少的学者认为龙树是否定一切的不可知论者,是不可捉摸的诡辨论。 通过《中观·观法品》对于诸法实相离言之空寂的阐述。我们则不难看出,龙树并非否定一切的不可知和神秘诡辨论者。常人之所以会有此错误认识,是因为不知诸法的实相,并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但欲阐述实相的缘起空性真相,又不能不借言语来表达。以局限性的言语思维去描述诸法实相,又如何可能呢?因此人们便产生对龙树学“空"的怀疑。诸法最高真理“空”之体现,应如何了知。对空产生误解是有多方面的,有逻辑,推演,辨证,形而上哲学,语言学等。而本文对实相空寂质疑的阐述,则重于后者。由语言学角度来分析龙树学“空"所产生的质疑是常见的。龙树运用语言阐述缘起的实相是借指示月,吾人则认指为月。《中论》阐述诸法实相空寂是遮诠法,非表诠法。龙树所有论述皆是佛陀本怀的缘起空寂之理。论主遍破一切学派的实有思想,示以诸法甚深的缘起空寂之实相。令有情离二执,洞达诸法实相之空寂,体悟真理。龙树从来不否定语言之效用,语言是使日常世界得以成立的信息工具,吾人不能没有语言。其实在世间中,语言本来不与具体事物的本质相连,而仅是一语言与他一语言相连而巳。在此条件下就必须容许这个限度下语言的效用。为令诸有情悟诸法实相空寂的最高真理,假借语言亦是必要的,尽管语言是虚构的符号,但亦必须利用语言。不过,龙树认为语言的本体,在这现实之外,有语言所表达的本质世界,这样形而上学的思辨的表达世界,都是虚构的。对于诸法实相最高真理是空,它超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只是对事物外加以人为的解释,适足以遮盖妨碍最高真理的体现。一般人认为语言思维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途径。其实常人之所以不能体悟诸法实相空寂之理,即是被语言思维所遮蔽的结果。当然,没有语言则没有理解,但这言语与思维的世界,只能将真理淹没于虚妄的海洋之中。诸法实相空寂,是法尔如是的本来空性。
四
综上所述,通过《中论·观法品》对诸法实相寓言空寂之阐述,对于什么是真理,如何体悟真理,诸法实相为何是空寂等问题,巳明了可知。龙树的本意令诸有情,体悟诸法实相空寂,语言仅是教化有情假名施设,最终语言依空性而消逝。认识真实不依语言的虚构而捕捉,常人则不能冲破语言分别的罗网,研讨龙树的《中论》自然会不知所云,感到龙树是不可知论,是诡辨或是神秘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应知语言思维是虚构的,诸法实相空寂是语言不能表达的。而常人以纯主观经验,去描述虚诳不实的海市蜃楼般的如幻世界,与真理永远无法融合。故此只有远离心行语言之虚妄,断种种戏论,与实有执,于诸法实相彻底体悟空寂,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而通达诸法实相.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