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
主持人:明奘法师
大家请在每个圈子坐好了。坐下来,先停下手中的一切。所有的人都停下来坐好,闭上眼睛。边上服务的人先闭上嘴巴。闭上眼睛,我们把下午的禅修再温习一下,闭上眼睛,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尽可能的让自己放松。耳朵听得到虫子的叫声,身体感受得到凉风接触皮肤的感知,听得清也感受得清,但是跟自己无关,安静一会儿,让自己尽可能的放松。尝试让你的耳根去捕捉外部的声音,专注的听,但是什么也没有听到,尽可能的听,但是什么也没有听到,就安住在这种状态里边。你听得清,甚至听到外边的车声,听得到外边服务的人走动的声音,乃至他们低声交谈的声音,让风吹过我们的身体,皮肤和微风接触,那凉凉的感觉,我清楚的听,但是什么也没有听到。
请各位继续闭着眼睛。假如你的圈子已经坐好,你就坐在这个圈子里,保持这个位置。假如你的手中已经有了茶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假如你的手中还没有茶杯,你闭着眼睛,请你把你的手举起来,没有茶杯的,你们马上送过去。举得高一点,有点耐心。茶杯碰撞敲击的声音,也可以作为我们禅修的对象。所以禅修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就继续保持眼睛微闭,我们行茶的人先行第一轮茶,当你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奇迹就发生了。(行茶的有点经验,三个人在西边,三个人在东边,这样速度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尝试着不睁开眼睛,能不能安全的喝这一杯茶呢?我记得在春节前,我在广东举办冬令营的时候,为了让中山大学的学生体验残疾人的不容易,所有行堂的人,都用绳子捆住了手脚,把自己当成一个残疾人,所有吃饭的人,都用布条蒙住眼睛,感受盲人的不容易,那顿晚餐,有的人吃出眼泪来,有的人吃了五碗饭,有的人一个馒头也吃不到。那么现在眼前只有一杯茶,感觉我们能不能闭着眼睛,把它喝到嘴里。就着清风,就着古塔,就着柏树。
我们今天晚上的主题,是“我与夏令营”。我们也许参加过各种各样的社会上的夏令营、冬令营,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在柏林寺,在古塔前,在这样一个微风吹拂的夜晚,这样一些刚刚相识的禅友、茶友,相聚在一起,我们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的心想去打开它。所以今天晚上是一个有主题,又相对轻松的茶会,以体味品尝手中的这杯茶为主要的内容,然后我们可以先有一段时间,是我们小组内的自由的交流,但是声音以小组内能听到为主。然后我们会停下一会儿,集中地向各位介绍,今天常住的法师们,老师们,我们常住的一些老义工们,把他们介绍给大家。然后我们回到那种散漫的状态,最后才结束。
所以现在就请各位端起手中的这杯茶,来品出你的赵州茶来。然后是什么味的,就告诉你身边的人,它是什么味,就足够了。然后,自由的漫谈的茶会就开始了。现在是小圈子,一个小圈子,就是一个组。两个人对坐,也是一个组。一个人,在树下,在石阶边坐,也是一个组。所以我们可以自由地来进行自己的茶会。每一个人在这个圈子里边,既是发问者,也是被提问者,既是聆听者,也是要诉说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畅所欲言。
我教给大家一个鼓掌的方式,万一你的小组需要鼓掌,不要拍,这样鼓。(示范)
……
(与法师对话摘录)
林治:……人生短暂,值得珍惜,做自己爱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我喜欢茶,茶,值得我为它奉献,12年前,我就辞职下海。也就是因为佛,我们和明海大和尚这样的高僧,结上了佛缘、茶缘,今天又和你们结上了缘,我们觉得今天这个茶会非常好。一个人坐在树下,是品;对坐也是品,我们现在围在一起坐。这在我们茶道里,概括为三种不同的层次。一个人独品,我们说独品则神。一个人喝茶,不受任何干扰,心弛则自然,最容易静下心来。两个人,我们说对饮则趣,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敞开自己的心扉,或者在那儿交谈心得,甚至不需要讲话,心有灵犀一点通,很有趣。像今天这样,我们围绕明海大和尚坐在一起呢,叫做众品则慧。智慧的慧,我想,既然是众品则慧了,还是想听一听明海大和尚给我们的开示。
明海大和尚:我读过他的书,他有一本著作叫“茶道养生观”。我有很多感慨。我的第一个感慨就是,人生的路有很多,我呢,出家当了和尚,你们现在还在上学。林老师以前也做过别的工作,现在他找到了一条喜欢的路,就是茶,这茶里面有生活,有学问,也有修行。刚才他讲的就是修行。当然首先还能维生。维持生计呵,我们年轻的时候考虑这个问题多。所以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的一个体会,林老师你能走出这样一条路,不容易。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讲夏令营,夏令营这十几年的主题也是这样一个相同的意境,从一开始办的时候,还生怕办不成,怕没有人来,怕条件太差。办了第一届,比较成功以后,我们刚开始时想,办了两届,就停下来,让别人办得了,带个头,后来办了两届后,没有人带,没有人跟上,大家要求接着办,没想到一届接着一届,一直办到现在,十四届。而且现在有很多寺院,大家都开始用这种方式来传播佛法,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一条路。所以这里我想到的就是这一点,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你自己去走。但是在走这个路的时候,过去太虚大师讲过,人呢,有两种,一种叫职业,一种叫志业。职业是我们必须被动的接受一条路,就是你的工作,你可能不喜欢,但是你为了维持生计,为了谋生,或者什么原因,你必须要接受的,这个叫职业。还有一种是叫志业,志向的志,你做你喜欢做的事,同时我们人要生存,我们也能解决生存的问题。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应该是向着一种,有越来越多的空间给我们,让我们能选择自己的志业,同时我们衣食无忧才对。但是志业需要你去走,需要你去发现。首先你要能认识你自己,你自己想干什么,然后你按你的理想去走,能坚持走,就能走出一条路来。可以说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在学校的时候,很多的困惑也发生在这儿。什么是我喜欢的,说不清楚,怎么做,也没有信心。有时候你喜欢,但是没有信心去做,没有信心去走。林老师,您在讲演的时候,像这些也可以和他们年轻人分享。特别是您的年龄,经历了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
林治:还得向大家学习,结缘,交流的。
明契法师(瑞士):如果您有很多钱的话,有些人会愿意把钱存起来。但是佛陀的教义是一种特殊的钱,这种钱你给出去的越多,你挣回来的反而会越多。因为佛陀的这种教诲会给你带来无边的满足。你给出去的越多,你的那种满足感也会越强。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每年都到夏令营来的原因,因为我教给你们的佛陀的教义越多,那我获得的这种成就感也越强烈。在佛教里这称作慈悲。有一些宗教可能会讲“爱”,但是爱与慈悲还是有区别的。当你付出你的爱的时候,你总是希求有一种回报。而如果你给出了爱,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你们的爱就变成了恨。
明奘法师:觉得小组交流尽兴吗?(答:尽兴)但是我要先打断这个尽兴,先把话筒交给明海大和尚。(鼓掌)
明海大和尚:各位营员大家好,对不起,打断你们每个小组的谈话。我们今天晚上的主题是“我和夏令营”。我想这里说的夏令营是我们寺院办的夏令营。在场的许多人已经是多年参加夏令营了,也有几位先是参加夏令营后来出家了。如果让我来说这个题目:我和夏令营,我想要说的内容太多了。十三年的夏令营我都参与了。我想着重的讲一讲刚开始的时候,柏林寺在1988年刚刚开放的时候,只有前面的赵州塔和一些占寺院盖的破旧校舍,一直到1992年才有前面的普光明殿。1993年上半年佛教协会开会的时候,我们师父提出来要办一个为年青人学习佛教提供方便的夏令营活动。当时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是在赵州塔西边的院子里,那时师父和我都住在那个院子里。师父提出这个建议后,当即佛教协会的一个同仁反对,表示不响应。他觉得我们寺院硬件等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师父说了一句,说你们愿搞就搞,反正我是要搞的,就是说你们要搞就搞,不搞我就自己搞。大概到了五月份的时候,那时我出家不到一年,正要到洛阳白马寺去受戒,在石家庄市佛教协会办公室开会,议论夏令营怎么办,怎么筹备。一些重要的想法都是在那次会上形成的。比如说我们办夏令营的理念是生活禅,那么我们需要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禅、对佛教的理解进行一个解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师父想了几秒钟说那就叫“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吧。夏令营的理念就是这样来的。其他的比如夏令营需要有统一的营衫等问题,也是在那次会议上解决的。我那时还是一个沙弥,开完这个会我就去洛阳白马寺受戒了。这是最早筹备夏令营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师父办夏令营有先见之明,有超前的眼光,有落实自己想法的魄力,有坚持自己想法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通常有许多想法,但你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付诸实施,那是有难度的。办夏令营之初,寺院的硬件非常差,住房很少。在办夏令营之前要有很长时间的准备,寺院的师父为此要做出很多劳动,要给营员们布置床铺,支架蚊帐,准备讲堂呀等等。前几届夏令营我们的讲堂是在一个没有墙的棚子里进行的。我记得有第二届第三届开营时下起瓢泼大雨,雨水都露到主席台上,所以说那时的条件是非常简陋的,在开始筹备有这样一些印象。刚开始筹备夏令营的时候寺院的人也很少,在我的印象里,有和我一起出家的明硕(语音)师父,有佛教协会的吴明山、高士涛,还有一个在寺院流通处工作的谢红居士,她也是十几年前我们夏令营的义工,都参与了这些工作。谢红居士也来了,我们请她讲几句。
谢红居士:刚才听大和尚回忆十几年前的事情,我觉得历历在目,感慨万分,但不觉间已经十多年。我讲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当时我们讨论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锁定的录取年龄段是18岁到30岁。因为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到寺院里来做事时只有20多岁,那时我觉的我们夏令营应该是青年人的。当时有一些报名参加夏令营的人是在读的博士,年龄已经很大了。他们建议说录取的年龄要不要放宽一些呀?我们态度非常坚持,说夏令营是青年人的。但过了几年我三十岁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也超龄了。现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年龄已经严重超标了。但是因为我们参加夏令营和大家在一起,所以我们这些人永远在用年轻人的心在学习佛法。很高兴十多年来还能和生活禅夏令营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谢谢!
明海大和尚:举办夏令营十三年了,有很多营员来参加,今天上午老和尚讲了,至少有三千人参加。这中间有许多人只参加一次后就爬上了自己的人生路,没有再回到柏林寺来,但有许多人经常回来,也有一些人回来后就在这里安住了。所以说在这过程中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我们寺院有好几位师父就是第一届夏令营的营员,如明奘法师,明勇法师以及《禅》杂志的主编明尧居士。所以有时回顾这些夏令营的成果,让我们感到欣慰。今天明尧居士也到了,我们请他讲话。
明尧居士: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好!今天参加茶话会我心里非常感慨。感慨有两点,一点是在十三前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举办的夏令营,十三年来一直在办,直到今天,而且办的一年比一年好。我上网查了一下,现在全国举办夏令营的有十多个单位。但十年前举办夏令营的只有柏林寺一家,十年后来才渐渐有其他单位开始办。这就是说柏林寺举办夏令营的这种活动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第二点感慨是,每年都有这么多的新的面孔,这么多纯真的,朝气蓬勃的,有学问的年轻人都在这来亲近赵州祖师,来学习生活禅,将来还会回去,把生活禅的禅法带到生活中去,带给自己的朋友,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一点,因为佛教的未来就在这里产生。
我想,我们不能仅仅把夏令营看作一种行为,它是有深刻寓意的。老和尚是站在佛教的前途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和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的。大家知道,佛教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有四个方面是不可回避的,一是人才的问题,二是道风的问题,三是法的问题,四是寺院经济独立的问题。老和尚修复柏林寺,提倡生活禅,举办生活禅夏令营都是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如果佛教像巨柱的话,那么柏林禅寺十几年复兴的经过,就是一盏很好的指路明灯。大家有缘份来到这个祖庭,亲眼目睹了柏林寺的兴盛,看到道场的清静和道风的纯正,看到法师修行精进,但愿大家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带到社会上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柏林禅寺,亲近柏林寺,亲近赵州和尚,把佛法的光明带到世间,过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愿大家回去以后做一个自在快乐的人,愿我们的老和尚身体健康,常住世间,愿柏林禅寺的大众六时吉祥,愿柏林禅寺这个道场千秋万代,永远大放光明。这是我的一点经验。(鼓掌)
明海大和尚:明尧居士的“明尧”是法号,是他参加第一届夏令营皈依时由明证法师给他取的,这位法师现在在匈牙利。明尧的经历很奇特,他现在的名字是在柏林寺得到的,他俗姓黄,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硕士,曾在大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参加了夏令营。夏令营结束后,他辞掉工作,来到柏林寺,但他当时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什么。就像有人经常问我,你当时为什么要出家呀?说不清,就像有人把你牵着,梦游似的就过来了。为什么说明尧自己也不清楚呢?虽然当时他有一些想法,但往往也是在骗自己。因为当时这里还很荒凉,只有一个殿,出家人也很少,只有一二十人。他来到这里以后也没有什么工资,一个月二百元人民币。住的地方是原来的旧校舍,我们曾在一个院中住过很久。那个院子就在观音殿的西边,院子中间有一棵槐树。夏天我们会在槐树下坐着喝茶聊天,有时会掉下几只毛毛虫。后来他来到这里以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佛教、禅学,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缘牵引着他走出一条路来。
这么多年来这样的营员还有很多,也有很多营员多年坚持来这里做义工,就像谢红居士讲的,虽然严重超龄,但是还来做义工。班文战居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请班文战老师给我们讲几句。(鼓掌)
班文战居士:谢谢大和尚,我是属于年龄“严重超标”的。刚才大和尚讲到,夏令营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参加夏令营的人有很多种情况,我属于参加一次之后就会经常回到柏林寺的那一种。我在1994年知道这个夏令营,这也是我与佛法结缘的契机。
994年,当时我在大学工作已有六年,对于佛法、佛教、出家人一无所知。在那年的夏天我的一个同事给了我一本《禅》刊,当时我正处在寻找精神寄托的阶段。那时曾到北大听过陈祖映?先生讲的老庄,也学习过八哈信仰?,但是总不能接受。当我看到《禅》刊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真是不错。从那时起,慢慢接触佛教,看一些佛书,后来皈依。皈依之后,1995年填写了报名申请参加夏令营,有幸被录取了。听说那一年是老和尚亲自录取的,今年是由客堂知客师明一师录取的。那一年,也有这样的一个谈感想的活动,我就说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在回到柏林寺,也希望能把自己生活的处处都当成柏林寺。后面的一个希望迟迟没有兑现,而前面那个希望很快就实现了,1996年我就申请做了义工,一做就做了11届,除去第十二届,从第三届到今天,已经十一届了。从参加生活禅夏令营,甚至从1994年第一次听到生活禅夏令营时,我的生命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次听到夏令营就是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随着来到柏林寺的那一刻,开始慢慢发芽成长,这是一颗善种,是一颗智慧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以后不断地发芽,开花,于我来说,结“果”还谈不上。善的智慧的种子种下了,善的智慧的一切便开启了。自从有了这颗种子,我的人缘、法缘、善缘和佛缘不断地增长。
不论是家里、单位里、社会上,甚至国外,每一次提起佛法提起柏林寺提起夏令营,都会有很奇妙的故事发生。
有一次,在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权中心负责人家中做客,聊天时谈到佛教,讲到五台山,虽然是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语言、但是一提到佛法,就会觉得特别的亲近。今年的四月份,我到加拿大开会,也遇到一位对佛法感兴趣的同修,他当时刚刚从中国参访寺院回加拿大,那所寺院正是柏林寺。他说他见到了大和尚,我说我和大和尚也很熟,一下子两人之间的距离就特别的近了。这样的善缘还有很多很多,也有很多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变化。
每一位营员听到了柏林寺,听到了夏令营,听到了佛法,不论你是来了七天,还是刚来一天就因为各种原因回去了,你与佛法的善缘已经结下了,将来我们不断地培育它,开出智慧善良的花朵,结出智慧善良的果实。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谢谢大家。(鼓掌)
明海大和尚:现在来参与我们夏令营的主要还是国内的朋友,去年我们也曾经想办一个英文夏令营,没有成功。但这十几年来,偶尔也有不少外国朋友来参与夏令营。在座的这位明契法师,来自瑞士,也参加了几次夏令营。
明契法师:我已经七十五岁了,是什么力量让我每年都不远万里从瑞士来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呢?因为我已经拥有了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好的礼物——佛陀的教诲。我相信,我如果能够把佛陀的教诲也传递给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话,那么你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如果我能达到目的的话,我就得到了我的第二个最好的礼物。第一个就是我得到了这样的教诲,第二个就是我能把这种教诲传播给你们。明天下午我就试着给你们传播这个佛陀的教诲。去年我讲的主题是《金刚经》,它被认为是最难的佛经之一,它的学术价值非常高。明天我想把佛陀的教诲降低到跟你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上,因为在《金刚经》里佛陀最后说了一句话:当我开悟了以后,我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得到。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他说最终成佛的目的就是放下一切,而不是拥抱着一切不放,不是要去读那些书,也不是要不停的问问题,而是要看到经文文字之间的内容。最伟大的经到底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最伟大的经就是你们自己的心,佛陀就是因为不断反省自己的心而成佛的。如果你这样去做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你也是佛。这个话题大家感兴趣吗?(学员答:是)那么明天下午来吧,我给你们解释。
明海大和尚:感谢明契法师的精彩发言!刚才很多朋友讲他们跟夏令营的因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讲跟佛法的因缘。通过夏令营我们跟佛法结缘,这种缘有时候不可思议。前几天我接待一个年轻人,她是一个女孩子,刚从美国回来,她说认识我。我问:你为什么认识我?她说自己曾是十年前的夏令营的营员。十年来,她一直在国外留学,十年后重返故里。在柏林寺参加夏令营的经历好像是一个名片,有时候走到外面碰到一个人,它一下子把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有很多人因为跟佛法结缘,不管走多远,走到天涯海角,还会回到这里,这里好像是他们的出发站,是他们的家。今天有一位从香港赶来的老营员,名叫王彬,请她为我们讲几句。
王彬居士:大家好,我是第三、四、五届的营员和义工。今天我站在这里,感觉很惭愧。虽然我来过柏林寺很多次,但是真正为柏林寺做的事情很少,然而我在这里得到的受用很多。第一次来夏令营的时候,相信和很多夏令营的新营员的心情一样,我就是觉得很好奇,希望接触一个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世界。看到很多出家人离开家庭,在一个寺院里过着我们难以想像的生活,我就非常想了解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会来到这里。当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很浮躁,所以我看到的东西都是很表面的东西。来了一次以后,又很想回到这里,来了一次、两次、三次,夏令营在潜移默化中对我的人生起了作用,就像班老师说的,好像种了一颗种子,在不经意间它发芽了。
毕业以后,工作了,常常没有时间再回来,但是在每年的七月都会想到:夏令营的时间到了!虽然没有时间回来,但是我很关注夏令营的一些活动和一些新闻。有时有一个因缘,当你接触佛教之后,它其实是切实的,能帮助你的生活,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个解决的方法应该是从自己开始。后来我不再不停的去问一些问题 ,而是问自己的心到底最需要什么。后来成家、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很多变迁,每次遇到烦恼,我都会想起柏林寺,想起在这里听到的法语,还有亲近过的一些善知识,它切实的帮助了我的生活。因为每年都很忙,很烦乱,所以没有时间来。当我的儿子五岁的时候,我就决定把他带回来,希望他能够亲近一下寺院,能够了解这些为佛法不辞辛苦的法师,这会让他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难忘的经历。在儿子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一些完整的话。作为任何一个人来说,其实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想给儿子找一个完美的典范。当我在家里发脾气时,或者说话时,我就把他带到佛像前,其实我想让他了解:佛陀是佛者,而不是一个神像供我们膜拜。我就跟他说,佛陀是这样一个人,他会善待每一个人,他从来不会发脾气,从来不会想要一些东西,不会不顾别人。在这个时候,虽然他很多时候很淘气,但是他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人或一个法师存在着。对他来说,是一种道德方面的学习。现在我在香港的工作也跟佛教有关,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做一些跟教义跟孩子相关的工作,这是我的热爱。如果有机会来,我还会跟大家谈。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请等一下,让我们做一次访谈。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王彬居士:在国内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明海大和尚:校友啊,先不要激动。那毕业以后呢?
王彬居士:在北京的一家国际学校工作,叫蒙坦梭利国际学校,工作了近七年的时间。
明海大和尚:那么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在香港所做的工作?
王彬居士:我去香港工作在三年前,严格意义上也跟柏林寺有关。在第三或第四届的时候,柏林寺请了一位今音?法师讲课,也是那一次我见到法师。后来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他在香港大学成立了一个佛学研究中心,我就非常希望能够走出去,到那边学习一下佛教。中心成立的第一年我申请了,但是后来我放弃了,因为我的家人都不同意。那时儿子刚刚两岁多,如果我离开他去读书的话,是不对的。我当时很执着,很想去。但我也很客观,因为作为一个妈妈,照顾孩子是我的责任。后来我跟家人做了一些沟通,如果第二年我申请成功了,他们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去,大家都同意了。第二年我又申请,并且成功了,所以到香港大学读了一年书。毕业以后,我非常希望仍留在香港一段时间,因为我做的工作跟佛教教义有关。后来申请博士,但是没有成功,因此我决定留在香港工作一年,然后决定是否还要读书,所以那一年我就留在香港的一所国际学校做老师。当时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儿子在我离开的日子里被爷爷奶奶宠坏了,以至再见到他时我都无法接受他的很多习气。虽然当时我一个人在香港,但是我决定把他带过去。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受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对他的人生有帮助。在香港的第一年工作,我曾经非常非常的辛苦,尤其是带着他。但是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之后又有一个因缘,我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地方。我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佛学园地,我们的工作是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去帮助一些在学校的孩子们。香港和国内有些不同,在香港有很多宗教团体办的小学和中学。现在香港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学校办的就非常好,因为他们的教育有很多年的历史。在回归以前,政府可能没有非常支持佛教的教育,所以佛教的教育发展缓慢了一些,而且佛教学校教佛学课的老师并非真的了解佛教。我们今年做的主要的工作有两个,第一个是编写小学佛教课的教材给小学的学生们,第二个是到小学办一些活动,例如禅茶:教小朋友怎样喝茶。还有一些活动是通过游戏,例如静坐,学习安静下来的感受。之前我们做了一些活动,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从另一个角度是让他们接触佛教里面一些精华的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够参与。
明海大和尚:我们似乎可以说,夏令营不仅改变了王彬的信仰、思想,也影响了她的人生路的选择,她对职业和工作的选择,是不是现在可以这样说,你现在的工作是你喜欢的,跟你的信仰一致的,我觉得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做你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感谢你接受我的访谈。(众人笑)
王彬居士:谢谢你!其实我真的很惭愧。
明海大和尚:每年的夏令营都要先录取,你们在座的各位,绝大多数都是报名然后拿到通知书后来这里报道的,但是在这里我要坦白的讲有一些是走后门的,开后门的是谁呢?是我!本来不应该呀,怎么参加夏令营还要走后门呀,有时我也跟他们发牢骚,太不平等了,但是因为是来学佛嘛!就会有很多特例特殊,而这个报名录取的工作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最早的几届呢,我记得是夏泽红居士做的,现在你们报名的时候有一个说寄给谁收呀?“夏生”而这个词是夏泽红居士发明的,很多人以为夏生是个师父呢?打电话到客堂找夏生法师,没有这个法师,那就是个代号,就向007一样,就是个代号,这个录取的工作呀,这么多年也换了很多人,再这中间明影法师做的时间也比较长,今年的工作是明一法师做的现在我们想找两位法师谈谈他们对录取工作的感受。
明影法师: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它是需要很多人来为它服务,同时呢它还会在很多方面会给人很多不同的体会,以我的体会有很多的事情,记得今天和一个义工整理一些东西,他说就是很麻烦,所以他的夏令营体会可能就是麻烦,蛮有意思的,我记得我最早参加夏令营是第四和第五届,第四届是参加的后半部分,第五届是做义工,我听说夏令营的时间比较早,我是1995年的四月初八来柏林寺,当时是我们的观音殿落成典礼,我记得明奘法师也一起来了。然后是1995年底,来柏林寺参加禅七是第二次参加我们柏林寺的活动,1996年来参加夏令营也是被明尧居士鼓励来参加的,当时就是觉得不太喜欢,因为我这个人呢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对于佛法的理解也是比较传统,看书呢,就是虚云老和尚的年谱,看我们憨山大师的年谱,看弥勒日巴的传记,理想里的呢,出家人的生活是非常清苦,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呢。对于我们社会尤其是对于我们,因为我是学地质学的。我们跟大和尚是校友,我是北大地质学毕业的,我也很长时间认识到呢,现代人需要佛法,我记得有一年在广济寺我们师父的办公室,跟他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同时呢我们对于佛法又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就是要深入到佛法的内涵,以现代人的语言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介绍给现代人,我一直是很普通的去参与。我是在2000年把工作辞掉来到柏林寺。开始是想,先住几年好好地用用功,然后再作打算。在第七届夏令营有一个课是讲“事迹”,当时是班老师先整理好的,但是后来内容丢掉了。然后,当时作当家师的明海大和尚在第八届夏令营之前就交给我一个任务,把汪方为教授讲的玄奘大师的一段讲演整理一下。但是,在内容里面涉及到玄奘大师西行中的很多的地方和人,很多的名字,一定要看玄奘大师的一部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才能够把录音听清楚。然后,那本书先借给我来读,就是这部传记给我很大的影响。我的出家跟读这部传记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这 些共同促成了我出家的因缘。
后来,在第八届夏令营我就作录音整理工作。2001年夏天的第九届夏令营上我就出家了。出家不久,就承担了夏令营的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有做后来的辅导老师。
002年的10周年的夏令营,我也作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录取等等。到去年,有一些就是明一师来做的。今年,是我十周年以后的夏令营中最轻松的一届。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明一法师做的。包括最近比较繁琐的工作,有一些法师像明一师、崇全师来具体的负责。从我现在的感情来讲,不管是夏令营的工作多辛苦,不管以后我是一个什么状态。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去支持去参与去为大家服务。希望以后越服务越心甘情愿,以开心的状态来为大家作贡献。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刚才他讲到今年的录取是明一法师负责的,明一法师是我们寺院的知客。我知道在场的一些营员有身边的同学朋友也报名,但是没有被明一法师录取。你们千万不要把他的法名透露给他们,他们要不出来找他算账。现在我们请明一法师说说录取的感想。大家看,明一法师不仅害怕没有录取的,而且还害怕已经被录取的。
明影法师:我来补充一下。刚才我去请明一师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他趴在桌子上快站不起来了。他说:“现在我最需要的是休息”。对他的这种感觉我是非常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营员要珍惜我们法师和义工的工作。我们今年大概有近八九十人的义工。与营员的比例大概是1:2。所以有很多人为我们大家的喝茶、住宿、听讲座等等提供了劳动。我们要感谢他们。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对佛法的理解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不要只是注重夏令营的这个形式。我们夏令营一般是录取没来过的,如果今年来了的,明年再报名,明一师就会卡掉。所以,以后再来,就来参加禅七。今年,明一师是把关比较严,他比较坚持原则。所以,我们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宽松。像前几年,我就做得不太好!因为心太软,说是招150人,内部的要求是不要超过200人,但经常我的名单上就有300 多人了。再加上后来有很多不请自来的,我们又不能劝回去。所以有一年就有400多,将近500人了。弄得我们常住的所有师父都苦恼的不得了。
明海大和尚:现在我们向正在休息的明一法师表示致意,用2秒钟向他发射一个善意的信号。现在我们再用3秒钟向所有为大家服务的法师和义工发射一个善意的信号!也有第一次参加我们生活禅夏令营的,在座的可能就很多了,以后大家也有机会再谈。现在我们请今天从西安赶过来为我们讲课的林治老师给大家讲几句话。他算是第一次参加我们夏令营的。
林治老师:我真的很幸运!一个幸运之神不经常光顾的人,一旦有幸运的时候,就会很激动,很想讲几句。夏令营本来是青少年人的事,没想到我今年六十岁了,有幸到柏林寺跟大家一起参加夏令营。我非常感谢明海大和尚给了我这次机会。在我们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代,那个时候生活很痛苦。我兄弟姐妹六个,我是老大,母亲下放到家里,外婆从农村来与我们一起生活。全家九口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暑假我一般都去打工。所以没有机会参加夏令营。但我当了父亲以后,我很支持我的女儿去参加夏令营。每次,她从夏令营回来,看到她活力四射,我觉得夏令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圆了我少年时代的梦,参加了这届夏令营。我非常感谢大和尚圆了我少年时代的梦。刚才明海大和尚介绍过了我是从陕西来的,陕西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柳青,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很多种路,但关键的只有几步。”朋友们,咱们能走进柏林禅寺,我觉得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佛光的普照,我觉得我们好像是背对着太阳在走路。我们往前看,那地上都是阴影,是自己投到地上的阴影。当我们走近了柏林禅寺,皈依了佛门,在佛光的普照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光明。请大家抬头看看,庭前的古柏树,千年的古柏树呀,在风中轻声诉说着佛法。请大家端起杯子,品一品,这就是赵州茶!我们一起吃茶去!今天虽然没有月亮,我相信大家的心中跟我一样充满了光明!为了让大家记住今天。我想送一首诗给大家“庭前柏子树,风中诉法音,一盏赵州茶,为君洗尘心”。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感谢林治老师,他也是夏令营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以营员的身份参加夏令营,严重超龄的营员,六十岁的营员。但是我觉得他的心比我年轻很多,年轻六十岁。
我们每年夏令营都要唱唱歌,实际上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和艺术,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不解之缘,而佛教的艺术从古到今,也就是教科书上的劳动人民,当然也包括我们,创造出来的,所以需要有人传承。在夏令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喜欢音乐的营员,他们先是唱,后来索性自己作曲,自己灌带子。大家也有所了解,黄明音居士就是在夏令营中间脱颖而出的一位营员音乐家(掌声)接下来几天,大家对他还会有些接触。
下面就请黄明音居士给我们讲几句,如果不愿意讲,唱支歌也可以(掌声)
明音居士:我是第十届来参加夏令营的,然后接下来第十一届,十二,十三,十四届一直做义工。能够来到这里是我的荣幸,在这里能够体会到生活当中得不到的体验。接下来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在三年以前,也是在这样的夜晚,也是在古柏下,我给大家唱过的一首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歌曲《楞俨一笑》)
明海大和尚:感谢黄明音居士!他是第十届夏令营在这唱的这首歌,同时他就得到了“黄明音”这样一个法名。因为是老和尚取的,我也没办法。如果我来取,大家说他比香港谭咏麟唱的怎么样呢?(众:“好”)应该是不比他差!如果叫我给他取(名字)我就叫他,当然姓不好改,就叫“黄咏麟”(众笑)当然,你们不要追星啊!那么黄明音的粉丝,是应该叫做“黄瓜”吧!(众爆笑)?
明海大和尚:明奘法师也是从我们夏令营中走出来的一位法师,而且慢慢成为在全国很多寺院宣传推广带动夏令营的法师。他是一位行脚僧,但是他所行之处带动很多的类似夏令营这样的活动。我们现在请明奘法师讲讲他的心里话,大家鼓掌!
奘师:我第一次来柏林寺是在九五年的四月初八。“五一”三天假期,我跟北大的五位朋友,其中有明影师,我们俩的缘分很深,我的高中同学是他在北大的好朋友。在这之前偶尔得到一本九四年第二期《禅》刊,封底一个土丘,绿绿的好像法国南部的葡萄园,很喜欢。我说,我一定要去这里。等我以来到这里,结果一无所有,没有山,没有水,只有22棵活着的柏树,还有三棵枯掉的柏树。那时候,塔还没有修,观音殿后边是十七间平房,破烂不堪,但是非常非常有味道。我们那一次的四月初八观音殿奠基,出家的人很多。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寺院,感觉是很不一样很不一样,究竟是怎么个不一样呢,反正说出来你们也不了解,是我自己内在的,所以也就不说了。
然后,明影师告诉我,师父要来北京,我就提前去了,在广济寺,那里离我的工作单位只有一站半地。那次我告诉师父,我想要来柏林寺常住,如果合适,我就出家。师父担心我是来体验生活,提供写作素材的。直到九六年,我已经实际担当起夏令营的工作,师父说,他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我能坚持这么久还能这么精进,二是想不到我真是为出家来的,不是为创作来的,因为我当时在出版社编一些纯文学的东西。
师父认为我是为了体验生活才来的,为了体验的真是,我就假装剃头做和尚了。没想到我还真的出家做和尚了,一做就整整剃度十一年。
在夏令营前我已经来这常住了。看这个大殿,跟佛像很有感情,每天司老佛爷的香火,然后就搞卫生,非常开心非常开心,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出山门,让别人帮忙捎些日用品,六个月没有出庙门。觉得我终于住在一个红墙的院落里了,穿着古代人的衣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所以决不放弃体验他的机会,很开心,所以就不出门。然后,96年夏令营就开始在客堂,实际上的负责,但是要每天接受老和尚的耳提面命,早请示晚汇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个人的报名表都写的很感人,到底取谁不取谁,真的是为难再三,为难再三。那时候老和尚两个侍者——两个小孩子,天天来盯着我是不是又超额了,我们就180个名额,多一个不行。每天这样的压力我很紧张,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报名表分成三批,先把第一批录取了,把第一批那些没认真填的直接就pass 掉了,第二批再斟酌吧。在1998年,录取了380人,一下子,我很开心。营员来客堂报道,有一半以上的人我一下子就把他名字叫出来。营员觉得很奇怪,他没见过我,我却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不知道,因为实在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人,他们的报名表我反复看了至少三遍,才最后抉择。所以我很能体会明一师现在趴在桌子上睡着,他实在很不容易。因为我在96,97,98连续三年做录取工作,所以很能体会。等夏令营真正开始了,相反,心里倒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夏令营不管办好办坏,成效如何,就相当于一个厨师,把菜准备好了,原料都端上来,剩下的事情,自有它的因缘,相反倒放松了,那个紧张劲下去了。
除了99年在北京住医院,没有参与,剩下我都参与了。同时,从2001年开始跟师父在湖北四祖寺创办首届弘法夏令营。同时一结束我就到庐山小住,开始创办庐山禅茶会系列禅修活动。然后到重庆北温泉创办禅修夏令营。从去年开始在庐山办清凉之旅夏令营。在广东北部粤北山区创办冬令营。同时我在吉隆坡请了法师在广东办儿童戏剧营。我自己带中山大学的学生举办“放慢脚步善待心灵”春令营。一系列这些活动,体验其中“况味难知”啊四个字来形容。
去年跟我参加五台山夏令营,临时用木板搭个棚子,东边下雨,西边是晴天。明契刚捞起东西刚要吃,一块废料搭的木板做成的凳子飞起来,摔下去(笑)。这次明契在客堂见到我,她说,如果你在,我就留下来。她的签证到7月31号,假如需要,她可以延长,“但五台山那边伙食我实在吃不消。”
经过这些,看到了力量,给我的力量。假如说一次,大家就瘫倒了,我也就没有力量。是看到你们,无论是初发心来还是经历过多次,像班老师参加过十一届的老义工,是你们让我获得了给养和营养,给了我力量。感觉到夏令营的演变,真正能够把禅的特色推广在每一个年轻的心中,在心中来把握它,运用它,实践它,而不是先把自己变成一个佛教徒。这个是有力量的,有生命力的,并且也跟我们现实中所接触的知识文化并行不悖,所以它有力量。这个力量让我开发了一个,又去推动一个,包括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我都在推动不同方式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当然了,这个僧团,老和尚、海师大和尚和我的师兄弟们,尤其我要感谢这三年来,被我喝来骂去的义工们给我的巨大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些事我做不到。比如说,我人在这,8月8 号的夏令营,我去年前年培训的义工们已经到位了。重庆华严寺今年开办的第一届心灵之旅夏令营,我的学生和义工们已经在那里做筹备了。所以没有这些义工的参与,这些夏令营想真正办下来,会把我们这些在台面上的人累死。
希望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在等待超龄的,严重超龄的,还是十年之内不会超龄的,请步入到义工队伍中来,把佛法的种子,把禅的智慧,把老和尚禅修的理念,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去。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世界,虽然因为宗教信仰、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隔阂会很多,但是禅者之间无种族,禅者之间无地域,禅者之间无宗教信仰隔阂,所以禅者相逢可以一杯茶而会心;禅者相伴可以一顿棒,互相激扬,不会产生敌对和战争。
所以我对将来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也对在座的各位成为我们的一分子充满了期待。
谢谢各位!
明海大和尚:听了奘师的讲话,我们可以给他个奘师“素描”。他以前在大学是学大气物理,工作以后是在出版社,出家以后刚开始是打板的,后来就做夏令营的录取,叫“夏生”,他对录取得几百人都能记得,而且一见面都能认识。
那么现在他应该是夏令营,冬令营,春令营的营长。营长是一个不高的职务,但是他的工作压力很大,让我们用掌声对营长表示鼓励。希望他把这项工作向更大的空间推展,作为柏林寺的方丈,我希望奘师在推展这项工作的同时能收一些加盟费交回柏林寺。(掌声)
奘师:这个,总要先有投资再有产出的吧。(笑)
明海大和尚:你们从奘师的话里听出一种声音了吗?我没有听到,我听到的是钟声,通过夏令营出家的很多,在这里我记得还有一位隆藏师父,他本身是一个音乐家,来参加夏令营,再后来就换了衣服了,那我们请隆藏师讲几句,(众人鼓掌)隆藏师在哪呀?不是隆藏是隆藏(cang)呀,藏起来找不到了,没办法,隆藏师隐而不见了!
在每一届夏令营,刚才我们听到他们几位的发言就知道,一个活动有很多人付出。从录取到活动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人,为我们服务,有师父也有居士,有年轻的义工也有年纪很大的老居士。我知道今天晚在现场,还有亲历过我们历届夏令营现场的老居士,老奶奶,一直到70多岁还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柏林寺管理云水楼的刘居士。(海师对刘居士的采访)
明海大和尚:你今年有多大!
刘居士:71岁!(众人鼓掌)
明海大和尚:你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是多大岁数?
刘居士:那个时候是58岁。(众人鼓掌)
明海大和尚:你给我们营员讲几句话好吧!
刘居士:阿弥陀佛!我哪会说呀!(众人鼓掌)我是一个文化不高的人,就上过工人夜校。我从16岁就开始上班,18岁到石家庄,天津人。上了30多年的班,50岁退休以后到处去旅游。以前我们河北寺院少,到了南方的寺院里,也不知道哪位是菩萨哪位是佛,反正是见了就磕头。(众人笑)后来从南方回来,在正定的临济寺皈依了,后来就在那帮忙。我93年的时候到这里来发心做义工,94年受的菩萨戒。师父问我这好呀还是南方好?我说哪都好。
我在这做义工,一有客人来,师父就对客人说我是师父的义工,我听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我这个人过去脾气相当大,现在信佛,我完全改变了换了个人似的。这么多年来跟着师父,师父看我哪里做得不对就教导我,不过我还是记不住,说话还是大喊大叫的。因为以前我是纺织工人,机房里机器声音嘈杂,所以养成了大声说话的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职业病吧!(笑声)我告诉师父,我说:“师父,我是职业病。”等有说话大声的人给师父顶礼啊或是其他,师父说“你这也是职业病啊!”我一见到这些同学们,就高兴。见到出家人我也说不出的喜欢。我一直在这,大和尚的慈悲,更感动着我,是谁都不及的。我都是托师父的福,拖大和尚的福。我并没有什么福报,从小就是个工人,又没有文化,就上了几年工人夜校。因为我父亲重男轻女,不让我上学,他教我哥认字,我偷听都不让。有时候我偷听,他就轰我,我就吓得跑掉了。解放以后吧,我们老家那里特别多的老师劝我父亲,“让你家姑娘上学吧”我父亲就说,“不行,一个姑娘家,上什么学。”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因缘吧,是我没有这个福也不埋怨父亲,可能是自己的福缘不够吧。通过这几次夏令营见到这么多同学,我心里特别高兴,今后你们要常来,经常来这看看师父们的慈悲心,我觉得这里的师父非常慈悲,还有佛学院的学生们,对我都非常尊敬和关心。使我特别感动。我说了,只要我能干我就干,不能干了就算了,活着干,死了算,阿弥佗佛!
明海大和尚:感谢刘居士,我们寺院向她这样坚持十几年、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我们服务的居士还很多,当然我们对她们也有批评。在场的还有好几位,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让她们发言了。
我觉得很让我们感动,刘居士说了,她也没多少文化,可是现在她早晚课都能背下来,还能念其他的好多经书。来这里之前和刚来的时候身体还不太好,现在都七十多了,还很精神,一到法会的时候她还特别积极、特别忙。
在她身上,我们就看到了佛法的力量,我觉得一个人一生中能十几年坚持做一件事,真是很了不起,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一大成就。
今天我们开营本来是有一位夏泽红居士要来的,由于临时有事就未出席。从第一届到现在的十四届,十四年来,不管她的经济宽裕还是紧张的时候,她都不间断赞助夏令营,是很不容易的。有时候奇迹从哪里来呢?从坚持,坚持会创造奇迹。隆藏法师现身了吗?他坚持不现身啊!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黄明音居士,他是在夏令营当中产生的一位我们的音乐家。还有一位女居士,也是在夏令营中间产生的,她经常在网上唱佛乐,唱梵乐。现在我们就请来自的秦皇岛的侗青居士,赠送给你们每个人一盘CD的侗青居士,是她们自己制作的。请她给我们讲几句话或是唱一首佛歌。
侗青居士:刚才听大家的发言,其实我自己也在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思绪。一直到今天,我也想不明白当时为什么想来柏林寺。
说起来是2003年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在网上发起了佛音大家唱的活动。大家都来自天南海北,素未谋面。因为我们新疆的一个好朋友来这里参加夏令营,作为她在河北的好朋友,我当然要来看她。就这样我参加了夏令营。
当时来这里之后我就非常震惊,震惊什么呢?就是感觉这里非常的熟悉,那种熟悉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当天晚上我们非常兴奋,几个人就在祖师塔下唱歌,就是那首“观音菩萨如秋月”。当时的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们真的是满眼深情的望着祖师塔。愿佛音能传遍四方。当时只是很单纯的这样想,第二天正式开营之后,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么多年轻的面孔,也是几位非常熟悉的法师。当时是净慧老和尚主持,他讲完话之后,我们感觉他有些疲劳,然后我就鼓足了勇气,在草地上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现在我站在这里,也还是紧张,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按理说应该有临场的经验,不知为什么还是紧张。腿一直在抖,当时肥大的营裤掩饰了我的紧张,然后我就唱起了观音菩萨如秋月。当时我心里就想,这样德高望重的法师,这样一个道场,这么多营员,能不能接受我,包容我,当我的声歌响起的时候,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到我歌声的结束。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这种平静不止是当时那一刻的平静,而是许多年以后,这种平静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直至今日。因为在此之前,我的内心好像有一种很坚硬的东西,自己无法将其融化,就在柏林寺这里,那种冰封已久的东西突然间融化,这种融化化为一种感恩,这种感恩无以回报,只能是把“佛音大家唱”推广到更广泛的空间,将这里的法师对我的鼓励,赵州和尚对我们的加持,奉献给更多的有情众生。
就是讲再多我也无法描述自己的心情,为了感恩夏令营,感恩常住的法师,感谢老和尚,感谢柏林寺的常住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们的志愿者们为夏令营作了一首歌曲,是将老和尚的一首词谱成曲子,我现在就唱给大家听。
(唱:庭前柏子西来意)
明海大和尚:感谢前面这么多师父、营员的发言。听了他们的发言,相信我们心里会涌起无尽的感想,相信还会有很多营员有许多话想说,但时间也不允许,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就交给明奘法师吧。(掌声)
明奘法师:你们手中的茶如果觉得凉了就不要再喝了,待会把它浇在旁边的柏树根上就可以了。
我们将眼睛闭起来,放松,能放下的一概放下,让自己处在最放松的状态。尽可能地让身体放松,每一个骨节、每一个毛孔都放松,然后让我们将这一天中所感受的,体验的,经历的,真正的清凉、柔软、慈悲,还有洞见生命时下的那种智慧,从我们的身体升起来,从我们的内心升起来,从我们的内心慢慢地扩散,扩散到两边,扩散到头颅,扩散到躯干、小腹,扩散到两腿。让你的身心在一种纯净、自然、单纯的柔软中,单纯的慈悲中,又非常非常纯净的智慧中。将这种智慧、这种慈悲、这种柔软,化为一种力量,从我们的生命向外扩散。你们彼此相依,将这种力量融为一体,充满这个庭院,从这个庭院向外扩散。
这个县城、这个城市,这片国土,这个星球,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慈悲,柔软和智慧遍及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智慧、慈悲、柔软所到之处,一切的征战都平息;一切的灾厄都变为祥和;一切的不平都变得平坦;一切的不和谐都变得和谐。
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的每一个生命,有情的生命,无情的矿物,植物,每一朵花,每棵草,都自由而充满生机,充满了彼此的尊重和依赖。
然后让我们用心再一次的发起一个意愿,愿这个世界,愿这个星球充满了和平的力量,充满了纯净的爱,充满了单纯的智慧和光明。
愿一切的生命有情、快乐、安详、自在
愿一切的生命有情、快乐、安详、自在
愿一切的生命有情、快乐、安详、自在
然后我们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要继续坐一会,就自由的静坐,或是要结束就拿起手中的东西交还到工作人员手中;然后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好好的享受这里的一切!
谢谢各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