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浅议真如缘起(月照)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浅议真如缘起(月照)

  浅议真如缘起

  月照

  闽南佛学

  《大乘起信论》一书,总摄如来所说甚深法义,贯彻法性法相之要,辨明唯心唯识之旨,文约义博、辞精意广,统赅群经,并包诸宗,破除凡小邪执,发起大乘净信,乃圣教之纲要,佛门之要典。历代禅讲诸宗,莫不奉之为明镜,近代杨仁山大居士教人学佛,必读《起信论》。他说:“鄙人常以《起信论》为师,仅万余言,遍能贯通三藏圣教。”又说:“学道之初,首先熟读《起信论》正文,再阅注解,通达此论,则一切经典易入门矣。”历代高僧,学者关于本论注解著述有一百七拾余种之多,可见本论在佛学上的重要地位,本论立义即为——真如缘起说。

  真如缘起说总明一心二门,一心是宇宙之本源,是世出世间的物质和精神的一切现象的本质,也是众生本来具有的成佛的依据和主体,对于一心的认识,可以从实体和缘起(静和动)两方面,即开出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

  心真如门是指宇宙一切现象的本体,具有无量的性功德,能产生世出世间的善因果,它是无相的,也即是非生非灭,非染非净。无差别相,不动不转,真实如常的,是绝对的本体,具有体(体性),相(相状),用(作用)“三大”。心生灭门包括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现象,就是真如本体的相和用。那么,一心之中,为什么有正反二面呢?本论提出真如不变随缘的重要论点来说明,虽然真如是非生非灭,绝照言离相的,但因‘无明’之风忽起,使心现生、住、异、灭四相,随任因缘而生灭,生起内外、染净的宇宙万象。心真如门显示心的本体,绝对无差别的一面,随无明缘而起。但真如本体仍恒静不动,就好比金子一样,虽可打出金狮子,金戒指,金项链等各种差别相,但金子本体一如不变。又好比水与浪的关系,海水一如平静的,但被(无明)风的搅动,形成波浪(各种差别相)但水的本性是不变的。即是,生灭不碍真如,真如不碍生灭,没有真如就没有现象,现象离不开真如。真如虽显现象,但仍保持自性不变,真如显现象,并不是直接生起现象,现象是外在的无明所创。随缘有二,一是“违自顺他”:即隐藏真如自体,显现出种种虚妄现象。二是“违他顺自”:对治虚妄现象,显现真如自身的一切功德。由于众生“违自顺他”,就是生起染污现象,也就是无明,就是妄念,于是真如,生起生灭差别的妄见,成为不变真如生起现象的缘,即一切现象的根源,轮回的根本。

  本论分真如为“离言真如”和“依言真如”两种。“离言真如”即远离妄念,远离各种相状,没有差别,无言可说,无名可附,离言真如是真如的本来面目,本来状态。‘依言真如’是说真如虽不可说,不可念,但为了向人们解释真如究竟是什么,使人们理解生信,勉强用名言来诠显其性质,称‘依言真如’。“依言真如”有二义,一是;“如实空”。这是指真如的空性一—清净本然的空,即真如自体。真如没有虚妄分别,故无妄境,即自体真实。二是“如实不空”。真如自体清净本然,具足无量无边清净功德,所以称“如实不空”,就是含藏清净功德,由此又名“如来藏”,即众生都含藏无量功德,本具清净如采法身。(6如来藏”,也就是众生的佛性,即成佛的依据。

  本论提出一个新见解,不生灭的真如和生灭的无明妄念和合叫阿黎耶识,说:“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黎耶识。”如来藏是净,不生不灭。无明是染,有生灭心,从不生不灭心起,不生不灭之心,举体起动,不离有生有灭的现象,不生不灭的真如,举体起动为有生有灭的现象。所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之外没有生灭变化的现象,又可以说生灭变化的现象之外,也没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就是生灭变化的现象,生灭变化现象就是如来藏,两者不异而同时。如来藏虽起动为生灭现象,但真性不变。所以,不生不灭的真如与有生灭的现象划然区别,两者又不一。如来藏和现象是不一不异的,由常住真心与生灭妄念和合的阿黎耶识是展开一切现象的源泉,这里所形成的如来藏和阿黎耶识的交涉,正是《大乘起信论》的中心论点。

  此识(阿黎耶识)有二种义,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阿黎耶由于具有真如和妄念两种属性,从而有觉和不觉二义。所谓“觉’是觉照,觉明,即照见万事万法的真理,觉悟了解真如自体的智慧。所谓‘不觉’是迷妄、无明,无明由细转粗,千变万化,现出一切妄染的境界。这样迷和悟,染和净,无一不是阿黎耶所具有,它是一切现象缘起的总体、总相,宇宙万物的根源。它统摄一切现象,生起一切现象。觉有本觉始觉二种,“本觉”指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德性,因有的净心,“始觉”是说,众生本觉心源,由于无明的刺激,影响而不觉,处于迷妄状态。后来由于本觉从里面影响妄心,佛法从外教化妄心,因而逐渐开始有所觉吾,直至完全契合本觉的心源融为一体,称为始觉。本论又把不觉分根本不觉和枝末不觉二种,枝末不觉又分为三细六粗之九相来详细分析,涵盖一切妄染的境界。

  总的来讲,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产物,所以论曰: “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又说:“一切法如境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由此本论又提出众生要通过修持,使本来具有的真如去熏习,影响无明,那么“本觉熏不觉,从而;限除妄念烦恼,灭绝无明,不起妄境。无明灭,妄境缘也灭,这样主客都空,同时,由生灭还归不生灭!”从染入净也就返归真如,显现真如的本来面目,证得涅槃。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说,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蔚为壮观,意义深广。唐代许多宗派学说,都和这思想有关,天台宗和华严宗都以真如缘起论的基础来建立自身的哲学体系的,净土宗和密宗也含有真如缘起说的成分,至于禅宗神秀一系(息忘修心宗)和洪洲、荷泽等宗(直显心性宗)和此也有密切关系。唐代华严,天台和禅诸宗都重视把握“真心”,提倡返本还源,这也是后来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基本路子,并且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发展。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