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6 耆那哲学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9日
来源:   作者:体方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6 耆那哲学

 

  “〔耆那哲学〕的摘要:

  (1) 宇宙观:由五种根本事而构成「世界」及「非世界」。  五根本事是实体的﹝存在的集合﹞:

  1、空间----包括世界 非世界。

  2、活动----是运动的条件。

  3、静止----是停止的条件。

  4、灵魂----是精神的作用。

  5、材料----在物质上形成无限多之实体,帮助灵魂得听、视、味、触、意、语、身体、呼吸等之物理作用。”

  从这五个根本条件来看,就知道他们所说的空间活动(来去动静)都要有条件,即便停止也还需某种条件。精神上也有一个灵魂材料(物质元素),这五种条件形成世界及非世界。

  “(2) 有情观:五根本事中,最重要的是「灵魂」。在、地、水、火、风、植物、动物中,都有灵魂。当人靠近地时,地会有被打踏的痛苦。因此,教人不要饮「生水」,应以「慈爱」之心对待动、植物乃至地水火风。”

  他们说地水火风都有灵魂,何况是动物?所以在戒杀的过程中连植物都不敢伤害,吃东西喝水都非常谨慎小心,连呼吸都怕伤害到微生物,走路也很小心,怕大地产生痛苦。因此教人不要饮生水,应以慈爱之心对待动植物,乃至地水火风。由此可见,他们是很有爱心的,道德规范非常好。

  “这不只是因为一切事物皆具生命之缘故,而且还有轮回的思想。即:吾人的灵魂或我们的祖先,也曾做过动、植物及地水火风等,故不能杀害一切生物。容许杀害一切有情的沙门或婆罗门,将会轮回于四迷世界(地狱、畜牲、人间、天界),无有终止。”

  动植物(包括地水火风)都在轮回,因为都有灵魂,过去的祖先现在也许身为动植物,一定也很苦,所以也要慈悲怜悯他们。他们对于出家的沙门或婆罗门还是很尊重的,认为如果伤害到这种对象,将会永远轮回而不能解脱,可见他们对杀业很重视,就象佛教所说的杀害阿罗汉的人很难出三恶道。

  “使灵魂停留于迷界,不能解脱的因素,是「业」。业有八种:智障碍、见障碍、感受、惑乱、寿量、个性、阶级、妨害。业是过去行为结果的显现,同时,是规定将来生存的东西。故苦、乐是自己造的。”

  轮回而不能解脱的原因是业(八种障碍)――知见、感受、惑乱、寿量、个性、阶级、妨害,他们提倡的还是业。奥义书谈到业力,尼干子也主张有业力。认为过去行业造作的结果在现在显现出来,同时也规定了将来生存好坏苦乐,这里也有点宿命论。

  “那末,身口意的活动,是依什么而生?由于「灵魂点」的振动而生。身口意的活动把「业」的材料注入灵魂的作用,叫「漏」。一旦漏入的材料,粘着于灵魂时,就会发生污浊的作用,而生贪、瞋、慢、伪。”

  身口意在造业时,把业的材料注到我们的灵魂里去,这个叫漏。他们对漏的解释是,业力粘到我们的灵魂上面,灵魂就被污染了,生出来的就是贪瞋痴慢。佛法也讲到“有漏无漏”(漏字是共通的),但解释却全然不同:我们内在的六根,触到外面的六尘产生了感受,喜欢的就产生执着贪爱,不喜欢的就起瞋恨。影响到未来身心作用的也叫业,但绝对不是说漏进去粘在灵魂上产生污浊,他们所讲的业的内涵与佛法完全不一样。

  “耆那以「业」为物质,故舍离业,灵魂则无重量,而能上升空间之最高处。当离开了身体的灵魂,要进入其它身体的途中,有一种活动体,叫做「业身」。”

  业是物质有重量,灵魂不能上升是因为被业染着了,故舍离业,灵魂则无重量而能浮到空中最高的地方(大梵天)。当灵魂离开这个身体要进入其它身体去轮回时,有一个活动体(即业身)从这里到那里。佛教有一些宗派认为,不管你转生到哪里,总有一个东西从这里到那里,所以就有中阴身的思想。“中阴身”其实很像这里所说的“业身”,但佛法中很多宗派理论互相不太一样,一种认为有中阴身,另外一些宗派认为根本没有中阴身,所以不一定有中阴身,这点大家要知道。

  “业身到达应造新身体的场所时,就开始受入材料,而从事构成新身体的工作。如猿猴由这一树枝跳至另一树枝一样。如有业的粘着,则轮回转生,沉沦于迷界。故脱离「业」的束缚,是耆那教的目的,把灵魂置于永远的安静位。”

  业身到达新场所时,就开始受入材料(父精母血)。有业力就是沉沦,就是迷,故脱离业的束缚是耆那教的目的,去除了业,灵魂就没有束缚粘着了,那是永远宁静清净的地方。

  “(3) 伦理观:耆那的解脱,一方面须由「苦行」以灭过去业;另一面须防止新业的流入,以策灵魂的净化,这是耆那的实践方法。重要的实践项目,有不杀、不妄语、不与取、不淫和无所得。及夜间不取食(因恐昆虫飞来会丧命) 。在家人,应守十二义务,其中五小誓是:戒慎粗野的杀生、虚伪、不与取、以自己的妻女而满足、对物欲有限制”。

  耆那教为什么要苦行?他们以为苦行可以消灭过去的业,另一方面不再造新业,这样灵魂慢慢就会净化。他们不杀、不妄语、不与取、不淫、无所得的德目与我们佛教的五戒很像,其中的“以自己的妻女为满足”即不邪淫。耆那教对在家和出家者的戒律都一样严格。

  “「苦行」有防止业漏入的效果,同时对灭业也有效果。苦行有二:

  1、外的苦行:断食、节制、行乞、放弃美食、一定的坐法、静孤独。

  2、内的苦行:如忏悔、方正、奉仕、勉助、冥想、利身存在的脱离……等。”

  他们要吃一餐真的很不容易,而且要放弃美食,吃的都很粗糙。去过印度或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尼干子就是裸形外道,在印度这种修行方式蛮多,对于吃用、呼吸、行走、喝水都非常小心,身体也不穿衣服,他们的苦行很彻底,内外都有节制。因为他们的观念就是防止业的漏入,这样的苦行可以一边消旧业,一边不造新业,使灵魂的业清净了,就可以上升解脱,他们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而修苦行的。

  “耆那教「不杀生」的实践,例如:恐由呼吸害空中小虫,故用口罩,禁止漱口、洗手等。耆那教徒要获得一日的食物,很不容易。其它难行的苦行,还有裸行、一足立、长时举双手注目太阳,拔毛忏悔……等。他们认为:苦行(尤其是断食)是达到解脱的最上道。断食,不只是「不杀生」,且能减少情欲,防止「业」的漏入及帮助精神的专注。”

  不漱口、不洗手在现代人看来是不重卫生的严肃问题,但在印度这是很普遍的。至于断食的另外一个意义,他们认为营养多了精神会散乱,情欲会高涨。所以认为苦行可以断很多欲望,防止业的漏入并帮助精神专注。

  “被肉体束缚的灵魂,是不自由的囚人,故应离开肉身,才能获得真实的自在安乐。由饿至于死亦无妨。”

  照这种观念,肉体没有死掉就不可能解脱了,因为肉体是束缚心灵(灵魂)的东西,只有肉体坏了才有超越的机会么。但如果业不清净,还会粘在灵魂上,依然轮回迷道而不能解脱。所以解脱的要素有二:首先要消灭旧业,而且不能产生新业;其次,即便灵魂清净了,还是在肉体里面被束缚,只有当身体坏了(死后)才能超越,活着是不可能解脱的。然而佛法却说活着就能解脱,不是死后的事。

返回目录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