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圣轮法师:─师徒吃茶去─ 意境高妙,养生助道的「茶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圣轮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圣轮法师:─师徒吃茶去─ 意境高妙,养生助道的「茶禅」

 

  【前言】:圣轮法师提倡自力务农「种茶」,效法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以大自然为法界,弘扬古代禅宗祖师脉传相契的农禅之道。吃茶,成了师徒们谈佛论道的最佳时机。透过茶水的蒸气,品茗香醇甘甜的佛茶,听法师开示茶之「道」,原来茶是有深妙「禅」意的。以下为圣轮法师于饮茶会上的精彩开示内容摘要……

  大家都知道「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不论传说之可信度,至少证明「茶」在中国已经有约五千年的历史了。茶最初是做为药用,将茶叶碾碎与姜混合,再用开水冲泡饮用,根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有清凉解毒、止渴利尿、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等药效。远在三国时代就有饮茶的明确记载,直到唐代,教门大兴,出家僧众要打坐用功,因五戒之一就是不准饮酒,二来夜里不能用点心,三者打坐不可打盹,于是祖师们就提倡喝茶来代替之。茶能提神少睡、避免昏沈、除烦益思,有利修行人静坐修法、养身修性。许多禅门公案中,茶常被引用譬喻,可谓「茶中有禅,禅中有茶」。

  茶有十德 助道健身

  古人有所谓饮茶之「十德」:一以茶散郁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养身体,八以茶尝滋味,九以茶可行道,十以茶可雅志。可见饮茶之功用,不仅对身体肉躯有益处,更有辅助精神层次的妙处。就茶的药效来看,茶叶中的主要成份是涩味的茶单宁、维他命以及矿物质等,茶单宁对病菌、癌细胞有抑制的直接疗效。一般人饮茶都会注重泡茶的水质、水温、第几泡、茶具等条件,好的茶叶和泡茶技巧才能泡得出好喝的茶,而好的茶种也要有好的栽培环境,才能孕育出上等的茶叶。从简单的喝茶去推想,就会发觉大自然像一个无言的禅师,启示我们法界的真道。

  为什么真正的好茶是高山茶?因为好茶是出产于透过云岚、雾气遮盖的阳光照射区域,经由如此适度的日照,茶的涩味、苦味会减少,造成甘味成份的氨基酸会增加。所以日夜温差大、较为冷凉的山区,因水气较多、湿度较高,又有雾霭笼罩,才是生长好茶的地理环境。一般靠近城镇的山区,因温室效应的影响,温度和湿度都较不理想,所生长的茶也缺乏大地灵秀之气味。而远离城镇的山区内,由于高度足够、温湿度良好,如台北县的坪林山区,因为那儿水源丰富、林木葱茏,终年云雾不断,就以出产好的包种茶而闻名。

  好的道场,就如同好的环境;而出离心的强弱多寡,就象征修行人是接近有红尘温室效应的城市所长出的泛泛「茶叶」;还是远离俗情,在灵秀之地中培养出的「上品好茶」。再者,若光是靠优良的烘焙制茶技术,却因茶叶的品种或产地不佳,则所制出的茶叶一定味道苦涩。同样地,诸位到佛法山来修行,师父每次说法都在劝导大家「发出离心」、「离一切相」;然而,即使我传授给你们殊胜的「金刚心要」,假如你们不能发出离心、发菩提心来修法,则将来的道果必定也是不圆满的。

  名山秀水 出产好茶

  茶一般分作「春茶」、「夏茶」、「秋茶」,甚至有所谓「冬茶」;蓬莱宝岛,一年四季都可出产茶叶。春季因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冬季之休养生息,叶内含丰富营养物质,所以滋味甘爽、香气强烈。「夏茶」因夏季气温较高,日晒较多,茶树因日光长照使叶子叶绿素增加,茶单宁累积较多,泡出的茶色较绿而味道比春茶苦涩些。茶树因经过春、夏两季之采收,茶树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显着减少,加上气候温差大,日照转少,所泡出来的茶滋味自然淡薄许多。

  「春茶」多甘香醇,营养成份最多,在春季饮用春茶可以合节气而得生长育化之契机。「夏茶」因苦味较重,刚好属于凉性剂,夏天宜饮夏茶来退火消暑、醒脑提神。「秋茶」香气清雅,滋味薄而稍带涩味;秋高气爽时饮秋茶,有助身体各器官的收敛,以去体内燥肃之气。「冬茶」乃跳过秋天,在冬季所采收之茶,因多了一份清寒之气,饮之有益于涵养内敛五脏六腑。因此,依一年当中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主要节气变化而喝四季之茶,就可合乎「春夏以养其阳,秋冬以养其阴」之自然法界循环。人既然生长在天地之间,应依四时节气得以生养性命,多饮人间的仙琼蕊浆─「茶」,必有调和脏腑、延年益寿之效。

  其实古代祖师大德爱喝茶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刚才所讲的顺天地之运行以护助道体之外,也要藉由茶来进入禅定、修止观。茶能防止昏沈散乱,有类似畅脉通经的效果,特别有助于「制心一处」的修行功夫。饮过好茶的身体会特别舒畅,彷佛一股清气已先周遍全身,再加上观想或默持咒语,很容易「坐忘」,较快达到「心气合一」的觉受。体内有茶气,在念经修法时,因散发上品清光茶香,往往能感召较多的天人护法来护持修行人用功。

  茶能让修行人常住于正念之中,心气本不二,心不动则气不漏,调心驭气,禅宗直指就是直修这个意念的「心」下手。心不散乱,离开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念头;三心不可得,剎那之间就见了性。离开所有的相,只剩下一个绝对的「意清净」就是解脱,身口也跟着清净了。《六祖坛经》上说:「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念,即是真实」。这「一真」就像携住了「心王」一般,直接跳过「气、脉、明点」的修持,全在那大气魄的当下立见。所以茶也成了禅师论道参证时,常被用作象征「本来面目」的引喻。

  茶禅一味 品茶明心

  以前有个禅门公案:南方的无着禅师云游朝圣五台山,文殊菩萨变化成一老翁请无着禅师吃茶。在喝茶时,文殊菩萨举着茶杯子问无着禅师:「南方有这个吗?」就是在问无着禅师:「你有多少有为法、经文藏、世间智?」无着禅师就应一声:「没有。」无着禅师表示自己已经心专注于空了,不叩头绕塔、不念经持咒、不观想结印……,也就是无执着妄想,无为而修了。文殊菩萨就劈头追问:「那么平常用什么吃茶呢?」菩萨机锋直指「这个」,「你平常用什么心呢?心安何处?以何功夫保任呢?」无着禅师默默无语,用行动来表示「无所住而生其心」了。各位也可以拿起自己面前的茶杯,来参一参平常喝什么茶……。

  讲了茶道与茶禅,我要提醒大家: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以强心利尿、消除疲劳、解腻助消化、消解便秘、消除口臭、清爽口齿及消解宿醉,更可以消毒、杀菌、解毒,可说是功能多多,的确是可以明心养性、益寿健身的「健康饮料」。但是,过量饮用或者饮茶时不注意身体状况,则会带来负面的作用。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或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不宜喝浓茶,只可以在饭后饮些淡茶为宜。空腹也不可以喝浓茶,尤其是不常喝茶的人,有时会产生心悸、头痛眼花、心烦胃呕等现象,这即所谓「茶醉」。孕妇不宜多喝茶,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小孩子也不宜多喝,隔夜茶和凉茶少喝为宜。只要遵守吃茶的注意事项,则饮茶品茗实是人间一大雅致乐事。

  大文豪庐仝曾这样形容喝茶的妙处:「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可真是进入「吃茶三昧」了。好了,想必大家已垂涎欲滴了,现在就再来品尝一杯我们佛法山僧团常住、志工亲手栽种烘焙的农禅味「佛茶」,不错吧!阿弥陀佛!

  1999年3月6日于台湾佛法山台中圣德禅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