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三届普茶发言选摘(明海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三届普茶发言选摘(明海法师)
今天是这届夏令营的第六天,在这几天里主要是讲课的老师们在说、在讲,各位营员在学习方面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心得,对柏林寺常住有什么意见,对这次活动有什么建议,大家相互讨论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安排这么一次普茶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净慧法师:
赵州祖庭有一个传统,就是“赵州茶”。“赵州茶”已经流传了一千余年,尽管在柏林寺有一段时间,“赵州茶”的传统已经失传了,但是“赵州茶”却是流传天下。在柏林寺失去这个传统的时候,在各地依然流行着“赵州茶”这个公案。今天晚上既然是普茶会,那么作为赵州祖庭的本地风光,首先就请大家品尝“赵州茶”。
赵州祖师当年教人“吃茶去”的时候,应该说是解决了无数人心头的彷徨和徘徊、困挠和烦恼。千载之下,我们今天来吃茶的时候,应该还具有同样的味道,我们才能够真正延续赵州的门风。可是我自己非常惭愧,“赵州茶”究竟是什么味道,我自己也没有尝到。但是我希望通过这种提倡,使大家能够尝到“赵州茶”的味道。
徐如雪(上海):
这几天我感受颇深。因为在这以前,我是基本上没有接触什么佛教的,只是看了一些佛教基本的书。在这几天里,我是听一场报告,佛教对我的影响就深一层,到了昨天我觉得还是应该皈依三宝。所以这几天对我的一生影响颇大,可能是我的生命的转折点吧。我以前把佛教看成一门学问,可以作为一种爱好来研究。现在我觉得应该把佛教作为安身立命的一种法,而且我已经皈依了佛教,作为一名三宝弟子,就应该有责任来弘扬佛法。
班文战(北京):
今天柏林寺的大和尚和各位法师慈悲,请我们品尝赵州茶,以我有限的知解来看,赵州茶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品尝是不一样的。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赵州茶绵长而清淡,温暖而又亲切。
我想讲一两点这次参加夏令营的感想。我想我和柏林寺夏令营应该是机缘很深的,因为我接触佛教就是从去年参加第二届生活禅夏令营的一个朋友那里开始的,今年初皈依了三宝。皈依以后,我就一直希望能有大德来给以指引。来到这里,首先是改变了我对僧人的印象,以前我对佛教徒特别是僧人接触很少,总觉得僧人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但是这次看到柏林寺从大和尚到各位法师都很有亲和力,使我对佛教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再一个感觉就是这次活动给我生活的指导是相当大,从吃饭、走路、穿衣到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对佛教的精神都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我觉得这次活动给我的最大帮助,就是使我能够从知见方面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以前总是把“空”和“有”,“有为”和“无为”,“出世”和“入世”对立起来,通过各位法师的讲座,通过观察各位法师的言行,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点点的认识。
这几天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是很清凉的,虽然说前两天有一些闷热,但是我们内心的感觉,我想各位和我的感觉都是一样的:这几天我想我们的身体是越来越累,但我们内心却越来越轻松。这几天时间我感觉过得非常非常快,眼看就要离开柏林寺了。但是我想,即使我们暂时离开了柏林寺,但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处处都应该是我们的柏林寺,也就是说生活当中处处都应该是我们的道场。而且我非常希望以后能够再有机缘重归柏林寺。
王相辉:
我说说出坡拔草的一点体会。寺里草坪本来种的都是好草,但是野草长出来比好草根扎得还深,拔的时候非常费力。因此我想我们的修行过程就好像把好草保护起来,把那些恶的东西——野草,即使根扎得再深,也要有决心、有信心把它们拔出去。也就是说,种下什么,就长什么,把好草留下了,留了好种子,那么到第二年肯定长出的是好草,是草坪的草;如果留下野草的种子,第二年长出的就是野草。因此奉劝大家,即使再难,野草草根扎得再深,我们也一定要把它拔出来。
某营员:
我对佛教了解很少,因为听朋友的介绍,才有幸参加这一次生活禅夏令营。我原来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些错误的地方,比如认为僧人出家是消极避世。现在通过生活禅夏令营这些想法都改变了。我觉得学佛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非常赞同生活禅提出的“但看脚下,莫问前程”的修行要点。无论我们干什么事业,无论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应该是这样子的。另外,我觉得这次活动从整体上来说,办得非常圆满,但我觉得各位营员之间,还有营员跟各位法师、居士之间,相互谈心的机会比较少,大伙不能够充分地交流。我希望以后办夏令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某营员:
我刚开始学佛是出于一种健康的考虑,因为我的身体特别不好。但是学佛以后我就觉得仅仅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在佛教中找到寄托的话,那就低估了佛教。我参加了第一届夏令营以后,我学会了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在工作当中,我努力精进,获得了很多殊荣。但是这些荣誉并没有真正改变我的心态,我始终是用一种被迫承担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由于健康等原因,我生活得非常消极,我不太热爱我的生命,我觉得死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一种解脱。但是通过这次夏令营,通过各位法师的教导,我觉得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快乐的、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既然我不在乎外在的荣誉,那么我就要努力寻找一种新的信念、新的精神支柱。我想以我的行动来感谢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修。
某营员:
我建议夏令营设立一个写日记的功课,这样我们可以把从入营开始一直到结束这几天的内心感受都记录下来。这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修行的一种反省。另外,我还希望夏令营多安排一些营员和老师们接触、请益的机会,有时候想问问题,但在课堂上又不方便也不好意思,如果安排一个时间,让老师们分别地坐在某个地方,让同学们分头去提问,这样一些具体的问题就可能得以解决。
郑征(南京):
我学习佛法的一个感受是我们要自强不息,就是说修行不能等诸佛菩萨帮忙,修行要靠自己努力,很多事情应该多想想自己做得怎么样,而不要求别人怎么样。还有一个感受是我们修行应落实在生活当中,从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坏习气开始,有时候我们讲起佛法来可以天花乱坠,但是一落实到行动上,改正坏习惯就挺难,所以我觉得学佛还是要实实在在的。
某营员:
能有这样的机会是我的福份,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的专业是心理学,我的研究方向是身心健康,但是在我学习本专业的过程中,看到咱们国家学术内部是照搬西方那一套,对这种现状,我是越学越不满意,所以回过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儒家、道家、气功等等我都涉及过,但是最后我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佛家的学说上了,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说把人生讲得比西方透彻得多,而且佛教的大乘精神、普渡众生的精神特别令人感动,这也成了我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初学者如何对佛教、佛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自学感到特别难,所以中国佛学院是不是也招收我们这些俗人,比如办函授、旁听等等?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期待着那一天。
某营员:
我想以我这几年学佛的体验,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理解。首先是关于社会对佛教的误解,我们在弘法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理解,我想这与我们本身没有真正领悟佛法,没有善巧方便有关。我们之所以感到苦恼、矛盾,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有障碍。第二是我们在生活中要随缘而不要攀缘。正如净慧法师所说的,我们要生活在当下,当下我们该做什么就做好什么,不要停留在过去,也不要思虑未来。做好了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就等于做好了所有的事情。
张磊(山东):
生活禅夏令营就要结束了,难忘各位高僧大德的讲演,难忘云水生涯,难忘传灯法座,也难忘今天的普茶会。我建议净慧法师出一本书,把生活禅的宗旨、意义、内容、方法都阐明,可以把这三届夏令营的讲演都收集在一起,在全国公开发行,我想全国各地的青年人都会欢迎的。最后,我想刚才都是营员发言,能不能请每位师父送给我们全体营员一句话,可以是禅诗,也可以是警语。
来自辽宁的某营员:
我谈几句。第一个体会就是这次活动从中国佛协、河北佛协一直到柏林寺各位法师、居士都非常重视,活动组织得有条不紊。第二个体会就是在报到的那一天,一进大门看到有一块牌子:“我已到家了。”我心里非常温暖,确实有一种好像远方游子归家的情感。我带了相机,马上照了一张相。最后,关于夏令营,营员的吸收有年龄、文化等种种限制,今后是否可以举办春令营、秋令营、冬令营等等,给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讲讲不同的法门,比如对老人,就可以多介绍净土往生的法门。
北京某居士:
我最早接触佛教是看蔡志忠漫画《禅说》和《六祖坛经》。我想,佛教能不能多运用这种浅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江西徐居士:
这几天很多营员谈到佛法与气功的问题。我练过气功,而且非常执迷、着魔,所以走了一大段弯路,要不是诸佛菩萨、大德法师慈悲摄受,我此生恐怕就毁了。我想把我的经验说出来,各位同修也可以我为教训,少走弯路。
我练气功曾经到了神经兮兮的地步,比如坐到卫星天线下边,企图接收宇宙外来的信息,这些说起来既可笑又可悲。走过这段弯路,再来亲近佛法,感到佛教非常的亲切、慈悲。那天坐禅,听到大和尚一声大喝“参”,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原来我想象禅宗的棒喝是威风凛凛的,很渴望很羡慕,当我听到那一声喝时,感受全然不一样。
有的同学认为气功可以接引学人来学佛,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气功大师只是要接引你去练气功,他们根本就不信仰三宝,怎么会接引我们来学佛呢?还有的同学认为气功至少也是一个外缘,比如有些气功书刊上也用一些佛教的名相,我觉得这种观点也不恰当,且不说气功书刊滥用佛教名相,即使这些名相将我们引入佛门,那也是来自佛教本身的因缘,也不是气功的接引。这些设法为气功辩护,企图把气功等同佛法的观点是不对的。更有甚者,认为某些气功师也是佛菩萨,或者佛菩萨就是大气功师,这简直是谤佛。有些气功书刊就这样误导学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用正见去好好检查、反省,这几天妙华法师,明启法师多次谈到这类问题,这是为我们敲响慈悲的警钟。
妙华法师:
平时是我站在讲台上列了提纲,口若悬河,现在我终于和大家平等了,感谢大家把我拉下了神台。禅宗里有句话:“禅和子不开口,诸佛菩萨难下手。”如果在座的诸位罗汉、菩萨不开口的话,我还不知道这两天讲课的效果。大家直接、间接提了一些感想以后,我感觉到有一些见地非常深刻,而且每一句话都印在我心中,还有一些对佛法也有相当的境界,这是难能可贵的。由此来说,对于佛法的开悟和证悟,不分民族、年龄,也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文化深浅,我觉得大家今天同种一个缘因,将来都有可能成佛。我平时占用大家的时间已经很多了,千言万语一句话:祝大家吉祥如意!
杨佛兴居士:
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标准,讲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听不懂,我很抱歉。从全国来看,柏林寺在培养人才方面比其它寺院做得好。因此,我建议柏林寺要以点带面,一方面希望净慧法师他们加倍努力,更加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够各尽所能来支持柏林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弘法活动办得更好。因为我去过很多寺院,和柏林寺相比之下,柏林寺最重视培养人才,重视提高自己。
净慧法师:
今天晚上,有一部分营员谈了自己的体会,也对我们这次活动提了一些希望,我觉得这非常难得。如果我们明年还继续办夏令营的话,我们一定很好地吸收各位提出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一些建议。
今天有一位女营员谈到她参加云水生活的体会,讲了她这次到嶂石岩和她没有参加夏令营以前到嶂石岩两种不同的心态。我觉得她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说她原来是到达山顶以后就喊:“我征服了嶂石岩!”我觉得我们人类的一切问题都发生在这个地方,都想我要征服谁,对自然是如此,对社会同样是如此。这一次,当她攀上山顶之后,她却是在心底默默地对青山说:“嶂石岩,我又回到了你的怀抱。”活着,从根本上来讲,不是要征服谁,而是要转化、是要消融,或者说是要包容。我们想征服自然,就造成了现在整个人类的生态失衡,现在全人类都在吃盲目征服自然的苦果。同样地这个民族想要征服那个民族,这个国家想要征服那个国家,也造成了人类没完没了的灾难,使得整个世界可以说没有一天是宁静的,没有一天是没有战争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想征服对方。佛教讲缘起法,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和整个山河大地、宇宙森罗万象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有一点没有很好地按照这个规律来对待,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秩序就会错乱了,最后的灾难还是要我们人类自身来承受。所以我认为这位营员谈她的心态转变非常深刻,希望我们时时刻刻对人对事都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对矛盾要能化解,对不同的意见要能够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使我们每个人的心态真正获得一种安宁,使我们的人类社会真正过一种祥和的、光明的、幸福的生活。
佛教虽然讲人生是苦,但是它并不否认合理的人间生活。因为佛法不坏世间相,它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承认世间有其合理性,不过还有待超越,有待净化,有待提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佛法,以为佛法是排斥世间的。
今天还提到佛教现代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提了一百年或者是几十年。我想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佛教的教化有一个总的原则,叫做契理契机,理是亘古不变的,机是时时常新的。佛法永远没有过时的一说,因为它永远都要契机,要针对当下,是当下就比现代化还要超前。现代化总有一定的稳定,佛法所教化的机应该是没有一刻是稳定的,没有一刻是不变的,没有一刻不是发展的。所以说对于佛法所对的机宜来讲,佛法常新。
所谓现代化只是在教化方式和手段上,好比我们今天用的这个话筒和去年的话筒不同,去年的话筒线挺长,走动总是不方便,今天的话筒是个无线话筒,这就方便多了,这就是一种教化的手段,教化的手段它可以现代化。有的人认为和尚就应该住在庙里不要讲现代化,和尚永远都只能走路,不可以坐飞机,这就不大合理了。为了更好地为众生服务,使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来参学,现代的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利用,这应该说是佛教现代化内容之一,当然不是全部的。
佛教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我在一篇文章里曾经讲到,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化现代。因为我们大家都是现代的人,现代化如果跟不上的话,要化现代是永远不可能的。不知大家同意不同意这个意见。
佛教的现代化一定要和佛教的世俗化划清界限,现代化不是世俗化,希望大家在思想上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还有一点我顺便提一下,解放前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口号,他有一本著作就叫《人生佛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是太虚大师的学人,也跟太虚大师共事过,在他的《佛教常识答问》一书里正式提出了“人间佛教”的口号。这是在文革以后提出的,文革以前这个口号都不能提。这个口号提出以后,佛教界和社会上也有种种误解。有的人反对这个口号,怕佛教日益世俗化。还有就是从左的方面来反对这个口号,就是说你提倡人间佛教,将来佛教就会在这个口号上有所发展。还有一种是对这个口号进行歪曲,说既然是人间佛教,怎么现在的和尚还不吃荤成家呢?这就是把“人间佛教”的口号歪曲了,把人间佛教和佛教的世俗化等同起来了。所以“人间佛教”的口号是非常积极的、非常净化的,是符合佛陀根本教义的一个积极的口号。我们千万不能把它庸俗化、世俗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