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研究:五台山唯识学的传播与发展(王化伦)
唯识学研究:五台山唯识学的传播与发展(王化伦)
五台山唯识学的传播与发展
王化伦
五台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佛教初传东土,随着驮经白马的清脆蹄声,佛法亦逐渐弘传至这一地区。特别是从北魏时起,大规模创寺供佛,至隋唐时五台山寺院林立,香火兴盛,名僧济济,宗派繁多,成为海内外信众虔心巡礼朝拜的佛国圣地。佛教各宗高僧皆来此活动,将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使五台山诸宗并弘,异彩纷呈。唯识宗尽管因其坚持本真,曲高和寡,而传承不盛,但在五台山却留下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唯识宗,亦名法相宗、慈恩宗。该宗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为宗旨,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现行,以期转依,达到解脱、菩提二境。创始人为唐玄奘及弟子窥基。窥基便是五台山唯识宗开基弘布的肇始者。
窥基(632—682年),俗尉迟,从小生长在一个以武功赐爵的显赫贵族家庭中。祖父尉迟懿,封宁国公;父亲尉迟宗,曾任唐左金吾将军;伯父即为与长孙无忌等24人图形于凌烟阁的一代名将尉迟恭。在这样优越的家庭环境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当时正值玄奘大师从印度取经归来,在唐太宗的大力扶持下,于长安兴办译经道场,召集各地名僧研习经论,翻译经典。一时间,朝野崇敬,影响巨大。玄奘倾心译经事业,不仅借朝廷之力召集各地名僧相助,而且也很注意物色培养人才。因缘际会,一次在街上,玄奘遇到窥基,十分赏识他的才思机敏,天纵神悟。窥基亦为玄奘法师的英名所倾倒。终于在贞观二十二年(646年),窥基17岁时,正式剃度为玄奘大师门下弟子。从此,执待巾瓶,常随大师左右。并参加了慈恩、西明、玉华等处译场,随处受业。玄奘大师圆寂后,窥基于慈恩寺专心致力于撰述,阐扬玄奘大师的佛学思想,有“百部疏主”之称。《广清凉传》卷下载窥基:
至年十七,遂预缁林,特奉明诏,为三藏弟子。疏主专受
大乘三藏秘诀。三藏以为,广济群品,莫大于弘宣。传付有归,
受命着述,制《法华》、《唯识》等疏一百部,盛行于世。
窥基组织师说,广制诸疏,加以发扬,对于法相唯识之学,尤其精辟独到,对于唯识宗理论体系之形成与完善,贡献良多。玄奘大师圆寂(664年)后,天下学唯识者,多以窥基为玄奘大师正宗传人,讲习取为准据。
窥基法师祖籍朔州善阳县(今山西朔州),在玄奘大师圆寂后,他曾至故乡附近游历,沿途仍讲经造疏,从事弘化。朔州距五台山甚近,窥基法师便登临台山,巡礼文殊大士圣迹。唐慧祥所撰《古清凉传》在论及中台时记载:
今有连基叠石室二枚,方三·丈余,高一丈五尺。东屋,石
文殊师利立像一,高如人等。西屋,有石弥勒坐像一,稍减东
者。其二屋内,花幡供养之具,荐受用之资,莫不鲜焉,即慈恩
寺沙门大乘基所致也。基,即三藏法师玄奘之上足,以咸亨四
年,与白黑五百余人往而修焉。
释慧祥为唐高宗时人,他曾于乾封二年(667年)与梵僧释迦密多罗同登五台山。随后,又于总章二年(669年)至五台山送玉石舍利函,并在五台山居住2年。慧祥与窥基属同。时代人。那就是说,窥基曾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与僧俗善信500余人同至五台山朝台,并造石菩萨像,置花幡供养之具。日后宋延一所撰《广清凉传》亦记载说:
又于三藏大师终后数年,乘游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于花
严寺西院安止。法师常月造弥勒像一躯,日诵《菩萨戒》一遍。
愿生兜率,求其志也。感通之应,绰然可观。又复亲书金宇《般
若经》毕,有神光瑞云,萦拂台宇,辉耀函笥,日:“我无坚志;
灵应何臻?”从游山讫,旋之京师慈恩寺,于永淳二年蝉蜕去
尔。从此记载中看出,窥基法师到五台山后,住在华严寺(今显通寺)西院。他不仅为五台山造弥勒菩萨像,而且亲自书写金字《般若经》一部。宋赞宁撰《宋高僧传》中亦印证说:
复于五台造玉石文殊菩萨像,写金字《般若经》毕,亦发
神光焉。然在明镇澄所撰《清凉山志》记云:
永隆中,基来游台山,栖托一载。有诏旋京,将行,有异僧
出林,止之日:“法师报缘殆尽,何不就终于此,而欲他行。”基
日:“吾宿缘在彼。”异僧日:“师善行,明年来会。”基行。如果以上记载属实的话,那就是说,窥基法师又于唐高宗永隆年间(680年)登临五台山,并居住一年,后有诏返京。在他返回长安的第二年,即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于慈恩寺翻经院圆寂。
从以上记载看,慈恩法师窥基尽管在五台山居住的时间不长,但他却把唯识宗的种子撤在了这一处圣地,使唯识宗与五台山结下深广的法缘,日后五台山唯识宗的发展与流变俱由此肇始。
唐末会昌五年(845年),发生武宗灭法事件,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僧尼还俗,寺院拆毁。五台山佛教亦是如此。逃过会昌法难留存至今的只有僻处台外、规模不大的南禅寺。至周世宗再行废佛,尚未恢复元气的五台山佛教再遭破坏。一直至北宋初年,佛教得到皇室扶持,才又出现了复元气象。五台山唯识宗自窥基法师发轫以来,虽经武宗、世宗灭佛,五代战乱更迭,但讲学《唯识》、《因明》诸论的僧人还是相继不绝。宋成觉,俗姓张,代州人,少即能诵《金刚经》,依清凉寺慈懿大师受业。受具足戒后,随处参访,遍谒师匠。《清凉山志》卷3《高僧懿行》中载:“闻明教大师,即往依焉。朝夕砥砺,咨决心要,洞明唯识。”可见成觉大师对五台山唯识宗的弘扬是有一定贡献的。他曾说:“学者志于道,持心有三要,曰大,曰专,曰远。大则佛祖得处,我必当得,不为人天小利所牵。专则唯究一事,不为名相所引。远处以证为期,死而后已。具三心,必能至道。”这是成觉对天下释子真修实习、专心办道的告诫。
金代时,有成觉大师弟子善慧于五台山弘传唯识宗旨。善慧,俗姓霍,崞邑(今山西原平县)人,从小聪慧,性乐侍佛,常言:“生死业轮,欲为其本。三界劳生,爱为其根,轮回汨没,无始迄今,吾安能复袭斯愆耶。”遂决志出家,至五台山清凉寺,依成觉大师为师,从此勤修苦学,弘法务道。
兀时,五台山唯识学门下又出龙象,那就是弘教大师。释弘教,名慧印,俗姓张,关西人。自幼信佛,出家为僧,后从河东普救月公学习圆觉了义。又从白马寺大慧国师学习《华严》圆极之教。从栖岩益公学习《唯识》等论,受戒。至元三十年(1293年),嗣法于栖岩益公,并为百僧会上第一讲座,弘扬唯识奥义。同年,又从律师秀公,讲解《四分律》。次年,还从心崖和公学习《因明》诸论。元贞三年(1291年),又从大通验公讲《华严经疏》。弘教大师20年间攻读佛经,无不叩之门,无不穷之理,但师专以唯识为归。大德三年(1299年),师居于太行之阿,修一相三昧7年。皇庆元年(1312年)师名闻于仁宗,诏至京师安国寺为王公缁素讲经。是年归山,仁宗赐予紫衣、香药,并遣旌幢送至五台山万圣佑国寺,以主法席,为该寺第四代主持。至治元年(1321年),弘教大师还从帝师受秘密之诀。次年六月,英宗皇帝瞻礼台山,师陪驾朝礼五顶。当至南台时,英宗因见佛光赐师钱币、玉文殊像及七宝念珠。英宗回銮时候,师又陪驾至京,在永福寺校正藏典,其时宫中太子、贵人还从师受菩萨戒。事迄,还归台山佑国寺。后来,文宗皇帝诏住承天寺,授司徒一晶银印,大师固辞不受。至元三年(1337年),示寂,塔于台山。弘教大师少攻儒典,长研佛经,博学多才,洞达三藏,学跨诸宗,独归唯识,是元代五台山弘扬慈恩宗的着名高僧。
中国佛教自唐宋后,已是禅门一统天下,各宗传承断断续续,尤其是忠实印度佛教真义的唯识一系更是举步惟艰,香火难续。五台山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命运亦是如此,唯识一系在五台山的传承至明清之时已难觅踪迹。
(作者单位:山西佛教文化事业总公司)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