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全僧格
法藏法师:全僧格
记得以前读物理系的时候,曾读到物理学天才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专家不过只是一只训练有素的狗!」乍听起来好不吓人,总觉得未免批得太刻了点。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有点道理:一只训练有素的狗,可以单纯地为了一块肉,而把某一个口令做得非常好,然而除了「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标准化反应外,狗子对于其它是一概不知、一概不晓的。就「道德的」立场上看,狗子的听话与标准化反应,不过只是为了「一块肉」(现实利益)的目的,何有自觉自发可言?牠根本就不知道动作的意义。今天有多少学有专精之人,只是为了现实生活,而镇日跳高跳低不知所以然的?出家若仍如此,岂不可悲之甚!不过这究属等而下之者流,在此暂且不谈。
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涵,可就「人格培养」的角度看,所谓的「训练有素」,其实只不过意味着对某些特定的技能有所专精罢了,在这方面他可能是天才,然而在他所未涉及的部份(占大多数),他正可能是个「白痴」。这层理解,甚至可以延伸成为人格修养的层次看:一方面,只片面地知道某些技能或道理,怎么可能把握住在本质上属于整体不可分割的宇宙真理呢?另一方面,虽然在某些特定的学问上是专家,可是由于在另外的人生领域中显得过度无知,如此反而失去了人生而为人的价值(有些科学家,脾气古怪、人格扭曲,只知研究,而其它事物一概不知,缺乏人的优良品质)。
孔子曰:「君子不器」(「器」者,意指某种专门的能力、学问等)诚为良言,要成就为一个人中君子,那是全性起修、全面增上的事,怎可只是片面地训练与增上而已呢?因此君子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君子当然不能没有专门的特长,但是却又必须兼顾其它人格特质和世间学问的培养与成就,如此才是一个「完全的人」,否则只是定于一尊,岂不是与训练有素的狗没两样?这是君子之所以「不器」(不可只专精于某一专长)的道理,这也正是「全人」的教育理念。
然而近百年来的西风东渐,盲目推行洋式末流教育的结果,常常只是教育出一些训练有素的「专家」,而不是成熟人格的「君子」。中国人(尤其是台湾)在这些专家的领导底下,所建构的也只不过是片面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以全方位的生命角度所建设的国家环境。台湾为四、五十年来的经济成长,所付出的社会道德低落代价,不正是最好的明证?影响所及,今日的佛教界,似乎也正弥漫着一股追求「专家」的气氛。一方面某些出家人盲目地吹捧所谓的「佛学专家」──其实有不少根本就是寄佛吃饭的外道白衣,有的甚至是毁谤佛法、轻视三宝的慢劣份子!另一方面,或为了一圆师长的「专家」梦,或为了与那些可怜的白衣专家相抗衡,或为了办所谓「佛教大学」的需要。有不少为人师长者,正有意无意地在鼓励、培养一些年轻僧尼,成为「专家」。
其实,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坏事,问题就出在他「只是」专家。古德云,出家人三刀六锤,敲打唱念、文功、武略、修行、办事、学问、道德、弘法、领众等等,要样样都会。因为,这是成就「完全僧格」所必须的训练,同时也是一个大乘僧人所必备的僧格特质!如此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正是「全僧」的教育理念与风格,所谓的「菩萨在五明中求」,其深刻的意涵亦即在此。
出家以来,看到不少的出家人(老、中、青三代都有),或者于学问有所专研,或者于办事有所特长、或者乐于静修、或者好乐领众……,可是往往都只偏于一边而不能全性起修。做学问的人,镇日在文字象牙塔里比对钻研,思前想后、批这批那,而缺乏行动实践力,不能合光同尘地投入住持与建设,如此既与现实脱节,光用想的不过多是些分别意识的佛教理论而已,如何能真正产生解脱大用?弄久了,还搞出一大堆古怪的脾气来,谁也不服谁,只好彼此孤独地过一辈子。做学问的如此,那么所谓专精修行的不也如此?只管修行而不思在知见上求增上,结果往往就得少为足,少分定慧现前时,就错认消息起增上慢。再不就是徒以「老修行」的风格而吸引学人,却又无能办事与领众,既乏主事的定见又无调众的善巧与制度,复又人事不知、人情不晓,这样的老修行,不过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罢了。重解或重行的人如此,其它办事的人,其不平衡的内容或者不同,但僧格不全的本质却是一样的。
这种「为僧而器」,不能超越自身专业的窘境,正是长久以来「全僧格」教育不彰的结果。再不努力扭转、提倡,恐怕僧团的和合与佛法的正确弘传仍将不可得。
大乘佛法的目标,是成就福慧两足尊的圆满佛果,而要成就此一「万德庄严」的佛果,则因地中「庄严佛土、成熟众生」的努力是绝对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是「圆满」了)。而要真正的能严土熟生,则非有完全的僧格不为功:只会修行不能住持道场领众共修,则长治久安的制度无法建立,修行的道风无法传达;只会研教而不能实际投入生活历炼与实修,则徒然以解为证,以说为行,不但不能产生佛法大用,同时也是某种程度的懈怠,甚至还可能产生邪见;只会盖庙修福而不求道德增上,难免就「官大学问大」,以非法而领导大众,结果相牵入火坑、求升而反堕……。因此「全僧」的培养,其实正是菩萨道的体现,同时也是大乘佛法上「全性起修」的必然结果──依着菩提觉性,在一切人、事、物、境等全法界的事务中,你都要随缘地面对、全然地接收、诚恳地努力、精进地学习,而不逃避、不厌烦、不疲劳、不退堕,如此广修万行而销归自性。在这全法界的尘劳当中,一一地历境修持,以渐次地消解那菩萨的尘沙无明,无欠无余地直到究竟成佛!
一个具有全僧格内涵的人,正是大乘佛法的真子,缘法界尘劳而修,在庄严佛土中庄严了自土,在成熟众生中成熟了自性。这是大乘佛子的真承担!
是不容易,不过值得我们努力。
附注:谈「全僧格培养」的概念,与是否为「通家」或「专家」(专指修行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好象,无论社会上的专才还是通才,他们都需有「健全的人格」一样,无论修行的发心广、狭,深、浅,身为大乘佛弟子的「基本正见及发心」(僧格的根本),仍有其一定之标准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