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如瑞法师:勤转念 证菩提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来源:   作者:如瑞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瑞法师:勤转念 证菩提

 

  法句经:

  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入。

  如善密盖屋,不为雨漏浸。如是善修心,贪欲不漏入。

  接待了一位同学,她说:我非常想用功,觉得自己也在用功,但总是降伏不了自己的烦恼。前段时期想压制贪欲的念头,现在碰上不顺心的人,又来压制嗔恚的念。但是事与愿违,反而更烦恼了。

  我告诉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还没有正确地掌握修行的方法。

  我们初一、十五上早殿的时候,都要念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六个字,但已经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我们知道,在我们清净的本性上什么都没有,但也可以说什么都有。因为妄心会随我们的业习而显现。所以经中才说 “贪心嗔心本自性”的。

  当我们不好的心念生起来的时候,压是压不住的,就象石头压草,只是暂时压一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怎样来对治呢?我们要学会“勤转念,证菩提”。也就是要善于修这颗心。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组图画:一个人特别的贪吃,已经很胖很胖了,坐在那里,桌上摆着很丰盛的饮食和水果等等。在他放纵自己的贪心,准备狼吞虎咽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个骷髅头。看到这骷髅头,他若有所思,最后终于放下了手中筷子。

  这是告诉我们,人不过如此而已,活着的时候,是一具会走动的骷髅。死后,便是一具不能动的骷髅,有什么好贪的。当我们吃饭时,如果能观照自己是在一口一口往骷髅头里送的时候,所有的贪心、嗔心,自然就熄灭了。断烦恼,不是说,我就一定要把他断除,而是要学会转念的。当然,断也没错,因为成佛以后就具足断德。但是对于初学者,没到那个程度,还作不到。你只能用理智去认识烦恼。知道它为什么会生起,是从哪来的,然后去转化它。

  佛在《法句经》里说:

  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浸。

  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入。

  如善密盖屋,不为雨漏浸。

  如是善修心,贪欲不漏入。

  意思是说,如人善于修理房屋,房顶的茅草盖得非常好,非常密(以前是茅草房),雨水就漏侵不进去。善于修心的人,贪欲的烦恼就不能侵入他的心。反之,如果不善盖屋,雨水必漏侵,如是不修心的人,贪欲必定会漏入的。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怎么样来修这颗心。

  阿姜查尊者说:你们不要看我,行为上好象比较放松,不严谨,但是你们要知道,我并没有闲着,我还是在用心。一个有功夫的修行人,他的表象非常的随和,但他的随和并不影响那颗清明的心。

  我们初学没到那个程度,不能从行为上去效仿那些久学的人。初学有初学的修学方法。首先,要思惟贪、嗔、痴等烦恼的过患,从外缘上,离开那些能使自己生起不好心念的境。比如说:和我有缘喜欢亲近的人,要适当地和他拉开距离;仇恨的人,能够用种种的方法去作念观照,转自己的念头。慢慢就能作到不被现前的境界所转。

  为什么要修戒、定、慧?是因为心中有贪、嗔、痴。会修的人,就能作到“生死即涅磐”。因为一切念都没有离开自性的,都是自性的流露。

  佛在世的时候,一个比丘在河边修行,修了十二年,觉得什么都没得到,他很懊恼,想去找佛陀诉苦。佛陀为了度化他,也示现成一个老修行,来到河边和他一起修行。

  一天,一只水狗从河里爬出来。这时,一只乌龟也从水里爬上来。佛化现的修行者对那位比丘说:“同修,你来看。”他一看,河滩上有一只水狗和一只乌龟,水狗想咬乌龟,乌龟便把头缩回去,接着连头和脚都缩回去了,只剩下硬邦邦的外壳。水狗咬住它,都是龟壳,没办法吃掉它。不得已只好松口放下。乌龟看水狗远了,把头伸出来,一看它上来了,又赶快缩回去。

  看到这以后,佛陀化现的修行者对那位比丘说:“修行就得象乌龟一样,守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者无忧”。

  这个善巧的比喻,告诉我们要能够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心,才能够让心产生防范的功能和灭除烦恼的智慧。我们妄念不可能没有,但转念是能够做到的。日久功深,生死就转成涅磐,烦恼就转成智慧了。

  所以,修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只要我们好好地修学,思维,明理。用佛法的智慧来转化自己,最后一定能达到“慧与魔战,胜者无忧”的。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