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二讲 缘起(第二部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恰宓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二讲 缘起(第二部分)

 

  在前面的开示中,我们讲解了缘起或因缘关系法,更准确地说是因果关系之轮或缘起之轮。当一个因缘条件出现时,就会产生一个果,该果本身又成为一个条件和因缘。这样,因果之链永远没有终止,一直持续,如同缘起的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缘起之轮。如果我们在这个缘起之轮上,如何脱离该轮呢?佛陀说众生因为无明无休止地绕着缘起之轮转。如果无明被正确了解或智慧所替代,就能够在那个环节打破该循环,脱离该轮。

  要脱离该缘起之轮,我们所应做的就是获得智慧—观智和觉悟。但是,从学习、思考或分析所获得的智慧不能帮助我们从缘起之轮解脱。只有对构成所谓人或众生或此缘起之轮的名和色—身心现象的直接体验,才能切断该循环,使我们挣脱此轮。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了解第一圣谛—苦谛。缘起之轮由名和色—身心现象构成,它们是苦的真谛。如果我们能够正确了解该缘起之轮的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肯定能够切断该环节,脱离该轮。

  缘起之轮由身心现象构成。换句话说,缘起之轮是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

  佛陀说当我们能够认识到五蕴之中的任何一蕴时,我们就能够切断缘起之轮,脱离痛苦。我们轮回,是因为前世所做的行和对那一世的贪爱。因为执取或强烈的要再生的欲望,做出这些行。因此,缘于贪爱或欲望,产生所做的行和执取。缘于受,产生贪爱或欲望。这里受可分成六类:从眼识生起的受、从耳识生起的受、从舌识生起的受、从鼻识生起的受、从身识生起的受、从意识生起的受。换句话说,能看的心导致受的产生,同样地,能听的心,尝味道的心、嗅气味的心、觉知触的心和觉知法的心导致受的产生。

  不管是什么受,必须充分认识它。如果不客观地认识受,受就导致贪爱的生起。缘于受,产生贪爱或欲望。大家知道,贪爱是第二圣谛—集谛。所有的痛苦都是由此贪爱造成的。贪爱是此生和来世所有痛苦的直接原因。当我们执著一个有生命的众生或无生命的东西,由于对此众生或东西的执著,我们肯定会受苦。因此,如果我们执著我们的父母、家庭、儿女或朋友,由于该执著,肯定会生起关于这些有情众生的苦。当我们执著我们的朋友时,我们爱他/她或对他/她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有一天他/她因为疾病死了。于是,我们感到很伤心,有时会为该朋友的去世而感到悲恸。该伤心就是心苦,如果我们为朋友的去世难过两三个月,我们就有身体的痛苦。因此,执著产生痛苦。

  如果我们执著禅修,该执著会产生很多的痛苦,包括心苦和身苦。当我们野心勃勃地想取得进步时,我们日夜精进地修行,但是并不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有时候,我们为没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而感到失望或伤心。有时候,我们为没有进步而忧虑,有时变得绝望,因为我们认为禅修没有希望。该失望、伤心、忧虑或绝望是我们执著禅修的结果。即使是对禅修的执著也会产生苦。当我们对禅修有执著时该怎么做呢?

  有时候,我们能够在禅修中取得进步。我们定力很深,观智清晰,它透视到被观察的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的无常、苦和无我性。当我们对进步感到快乐和满意时,就享受这种快乐,开始执著禅修中好的体验。但是,禅修进步也是无常的。有一天,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定力中断了,有好多妄想,心开始游离。我们观“妄想、妄想”,但是,越是努力观,妄想越强。我们感到伤心,有时会为禅修的失败而哭泣,也为失去在昨天或前天体验到的好经验而难过。这些心苦是由于执著禅修中好的体验造成的。因此,这种执著对我们是不利的。如果对任何目标有感受,该感受肯定会导致贪爱的生起。(除了阿罗汉,他已没有任何贪爱)

  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对禅修、对任何有情众生、对任何无生命的东西或甚至对法都没有执著呢?如果我们意识到对禅修进步有执著,必须客观地观察,这样才能如实地了解执著,观“执著、执著、执著”,直到其消失。

  但还有另一种方法。贪爱是缘于受而产生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透视到受的无常、苦和无我性,就不会有贪爱,因为我们看到了受的生灭和由于其生灭而造成的逼迫。我们也认识到这只是身心现象的过程,不断变化和生灭。如果我们能这样认识受,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受的自性和共性,就不会生起任何贪爱执著。

  佛经里说如果想要脱离缘起之轮,应从受的环节切断它。当贪爱生起时就切断它,就能够克服贪爱,在生起的当下去除贪爱。但是,如果有受产生,还会有贪爱生起。因此,你应做的就是铲除对受的贪爱。这表示不管什么时候你对禅修进步感到乐或喜,应观察那个受,直到其消失。当你能够看到乐受的生灭时,就不会从此乐受中生起贪爱。当你看到乐只是现象生灭过程的自然部分时,就不会产生任何贪爱,因为你不会把这个乐当成一个人,这个人为他/她的禅修进步而快乐。因为乐既不是人,也不是众生,既不是禅修者,也不是普通的人,因此,你不会将乐当成人或禅修者。它只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就这些。

  如果你能这样认识乐,就不会有“快乐的人”或“快乐的禅修者”或“快乐的我”这样的观念。这样,就不会执著禅修进步。贪爱是苦的原因,如果去除了贪爱,就不会有任何苦。因此,不管你对俗事或禅修有任何感受,你应观察它。该感受也许是乐受、苦受或舍受。由于舍受很微细,很难看到它。佛经中说:舍受非常微细,因此,应视它为乐受。因此,很难去观察舍受,我们也极少有机会体验到舍受。

  大多数时间,我们必须观察乐受和苦受。即使当我们有苦受时,如身痛、僵硬、痒或麻木,这种苦受也会导致贪爱或欲望的生起。因为当我们感到痛时,我们想要乐受,如快乐等。缘于苦受,我们渴望或想要乐受。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些痛的感觉只是现象的不断生灭或是对可触东西不愉快性的体验,就不会有“我”或“我的”、人或众生的观念。就不会有这样的观念:“我有痛苦的感受,我的膝盖在痛或我的腿麻木”。通过正确了解痛的感受只是受的自然过程,它不断变化和生灭,这样就能去除人、众生或我的观念。

  于是,我们能够认识到痛的两个方面—自性和共性。因此,我们就不会将受,不管是苦受或乐受,当成人、众生或我。这样,就不会生起任何贪爱,当没有贪爱生起时,就不会有痛苦生起,从而我们就会从缘起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大家知道,在缘起经的总结这一段,佛陀说:“这样,产生一大堆苦。”佛陀说该缘起之轮是一大堆苦。

  缘起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该缘起之链都是苦。第一个环节是无明,无明是苦。第二个环节是行,善行或恶行是苦。第三个环节是识:从生存的第一识开始的识是苦。然后,名和色:身心现象是苦。然后六根门:眼、耳、鼻、舌、身、意是苦。然后,触:触是苦。受:受是苦。爱:欲望或贪爱是苦。取:执取是苦。有是苦。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忧愁是苦,悲恸是苦。身苦是苦。任何形式的忧伤或心苦是苦。绝望是苦。因此,缘起是苦。佛陀说缘起之轮是一堆苦。

  如果一个人没有觉知到这些身心现象,就对身心现象的真相无知,就不能正确了解苦。他/她认为苦是快乐的过程,尽管真相并不是他/她想的那样。真相是由不断变化的现象构成的,这些现象迅速地相续生灭,因此是苦的。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必须要充分认识和正确了解苦谛。这样,他的弟子们就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相,并精进修行,去除痛苦。要想去除痛苦,必须根除苦的因。

  苦的因就是贪爱。要去除或根除贪爱这个因,需要客观地了解苦,并正确了解所有身心现象。要正确了解所有身心现象的无常、苦和无我的性质,心应专注在任何当下生起的心理状态或身体现象,并客观地观察。要认识所有的心理状态和身体过程,需要一定程度的定。要达到这一定程度的定,需要获得对身心现象的锐利和强有力的正念。只有那样,你才能够客观地观察在身心中生起的任何现象。你的正念变得持续、稳定、深沉。

  这就是为什么经文中说禅修者应持续稳定地与正念生活在一起。这意味着禅修者必须具有稳定、不中断的正念,这样就能够获得深度的定,深度的定又导致清晰的观智生起,透视现象。要具有这种持续、稳定、锐利的正念,需要付出勇猛的精进。没有勇猛的精进,正念就不可能持续、稳定或足够锐利。只有勇猛的精进,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正念。如果禅修者懒惰,他/她的正念不可能持续或锐利。懒惰是精进的敌人。

  有时候,尽管你有勇猛的精进和锐利的正念,但心并没有停留在目标上,心既没在心理状态上,也没在身体过程上。心溜走了,打妄想,或想些其他事情。那时,需要一个心理因素将心一直保持在目标上或将心引导到目标上。这个心理因素就叫做正思维。

  大家也许知道正确了解就是正见或是透视现象和其生灭的观智。正确的定就是正定。对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的觉知就是正念。勇猛的精进叫正精进。将心保持在目标的心理因素就是正思维。

  八支圣道中的这五支在心理状态和身体过程上同时运作。其他三支协助这五支,它们是:正语、正业和正命。远离邪语是正语,远离邪业是正业,远离邪命是正命。

  当我们具有一定程度的深度的定,觉知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时,心持续地、不中断地专注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上。那时,我们就具备了正语、正业和正命(这三支称为戒组)。具备这三支,我们的言行就清净,并且由于戒清净,心变得清澈、快乐、轻安。这种清澈和轻安的状态有助于使心专注在任何一个被观察的心理状态或身体现象上。

  因此,在导向灭苦的道路上,有五支相互合作,其他三支协助这五支,以取得进步。八支圣道都得到了发展,因此,称为八圣道,八圣道引导我们正确了解苦谛,透视心理状态和身体现象。依靠八圣道的力量,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苦谛,最终,我们就不会执著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苦的原因贪爱被去除。当苦的原因被去除时,就不会有任何苦产生。苦不再存在,我们生活在安详和快乐当中。苦的止息就叫涅槃。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我们必须发展八圣道,认识苦谛,去除贪爱,体验苦的止息—涅槃。这样,我们就打破了缘起的循环。如果我们能够证得最高层次的觉悟,包括在缘起中的所有烦恼就会被根除。

  愿你们正确了解正念禅修—道谛如何引导你认识苦谛,根除贪爱,体验苦的止息。愿你们精进修行,证得苦的止息!

返回目录

-----------------------------------------------------------------------------------------------------------------

更多恰宓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