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五讲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五讲
12月7日上午9:3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继续向四方信众讲授《二课合解》。这堂课主要讲授《心经》。
在开讲之前,法师请大家合掌,念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接着,他说到:“释迦牟尼佛讲法49年300余会,其中22年都在宣讲般若妙义。《心经》便是整个佛法理论的浓缩和概括,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简洁凝练、内容生动、气度恢弘、包罗万象。《心经》一部,成佛有余。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心经》中所讲的去做、去修、去行、去受持,成佛是没有问题的。佛法就是心法,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修心地法门就是修我们的这颗心。”
现谨取释亲佛法师所讲正文,为如下简文:
夫心经者、万法之根源、大部之精要、其义高远、无有能到、菩萨大智、深观自在、自证证人、故说此经。然欲释经、当先解题、解题之法、今遵天台而立五重玄义。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辨用。五判教。
一此经以单法为名。梵语般若、此云智慧、义有三种。一实相般若、无相不相名为实相、谓无生死涅槃及诸法等相、无相亦无、是名真实般若体相。二观照般若、以智慧之心、照了实相之理、智明理显、破迷惑而显三德妙心故。三文字般若、亦名方便般若、以理无形而绝言思、必须依文解义、由义显理、渐得义解俱忘、文字性空、是为实相、如得鱼兔、筌蹄俱掷。蓋初学非方便、难入妙义之门。文字义趣、是方便之境。解、是方便之智。舍此奚能得实相哉。问、方便般若、与观照般若何异。答、亦异亦同、方便依文义而解、乃分别智分别事境、即权智也。观照依实相而观、乃无分别智、直照理境、即实智也。此为亦异。虽权智对事、别无实外之权、虽实智照理、亦无权外之实、即实相权、其体无二、此为亦同。如文中照见、是观照。五蕴空、诸法空相、是实相。度一切苦厄、是方便。又实相、即法身德。观照、即般若德。文字方便、即解脱德。三一不二、唯吾人介尔一心所具也。梵语波罗密、此云彼岸到、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智慧为船筏。文云、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五蕴、是生死。照见、是船筏。皆空、是到彼岸。谓行既深、即证寂灭之彼岸。当知此空、一空一切空、三谛圆融之空、全赖观照之功、而入波罗密门之真空也。心者、圣凡之主、善恶之源、约之有草木心。有缘 心。有真如心、有积聚精要心。草木不能缘、但有生长义、似说名心故。缘慮心、亦名慮知心、即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具九界之缘慮、而现前之心、若缘上品十恶为慮、是地狱心。缘中品十恶为慮、是畜生心。缘下品十恶为慮、是饿鬼心。缘下品十善为慮、是修罗心。缘中品十善为慮、是人道心。缘上品十善为慮、是天道心。缘偏空寂灭为慮、是声闻心。缘因缘性空为慮、是缘觉心、缘六度齐修为慮、是菩萨心。缘法界无碍、自他平等、清净妙明为慮、是佛真如心。唯佛真如心、是究竟无分别智也。华严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楞严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然法性圆明、本无世界众生、因于圆明体上不觉故、一念妄动、遂有十界圣凡之别、众生不肯当念觉照、则念逐境生、心因杂乱、何有已时。当知前念虽起、只消后念返觉、念无自体、体既非有、念从何来、一念觉一念、念念追觉、追至山穷水尽、自然得个消息、从此重振家风、浩浩浩荡荡、纤毫不立、无拘无累、何处而非自在、何处而非诸法空相、如是、则触处皆心经明矣。又为之歌曰、此家风、天地空、生死去来有何踪、遥空月落波心里、佛与众生一性中。言积聚精要心者、谓此经乃六百卷大般若经之精要也。以心为标题者、直欲众生、转妄心为般若之真心、若依般若、九界妄心、即是佛界清净真如、所谓心经一卷、成佛有余是也。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上契诸佛之心下契众生之机、又经者训法训常故、十界同遵曰法、三世不易曰常、略释名竟。
二此经以实相般若为体。义如前释。即经中诸空字、诸无字、不生等六不字、皆是此经之体。体即般若、本来昭昭、不假修得、无欠无余、故以般若言之。今经独显空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纤毫不染、言思不及、故名实相。法华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以此经、专在扫踪绝跡、方名清净如如。三此经以观照般若为宗。亦如前释。即经中观与照见、及依般若依字、皆此经正宗、宗者宗要、宗趣也。良由真空之理、无相无名、非言思可及、必要无分别智、方能照之。又实相、是如如理。观照、是如如智。智外无如、如外无智、即智即如、即如即智、能所双绝对待斯忘、绝忘俱非、即真宗而显真体也。
四此经以方便般若为用。方便即权智、菩萨以权巧方便度生故。即经中度一切苦厄、及能除一切苦等、皆此经力用也。又文字般若为用者、以文从实相流也、今依文起观、还观实相而得力用故。
五此经以大乘熟酥为教相。圣人被下之言曰教、分五时八教曰相。佛初成道、终至涅槃、有五时说法。第一华严时、如乳。二阿含时、如酪。三方等时、如生酥。四般若时、如熟酥。五法华涅槃时、如醍醐。今居四时、乃融通诸法、淘汰执情故。然有共、不共、二般若。今经大乘极妙、是不共般若。又般若时、于四教中不说藏教、但带通别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前三时小机、至此慕大转胜、心渐通泰、如生酥变熟酥也。略述五重玄义竟。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唐、李姓。讳渊、字叔德、仕隋、受恭帝禅而有天下、都长安、国号曰唐。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深通三藏之法、为人师范、故曰三藏法师。师、本名袆、讳玄奘、汉太邱陈仲弓之后、子孙徙河南、洛州缑氏焉。少罹穷酷、早通三学、年十五、与兄长捷法师住长安庄严寺、道基之门、席中佥号英雄、因有西求圣典之志。时年二十九、遂厉然独举、诣阙表陈、有司不为通引、顿迹京辇、广就诸番、遍学书语。会贞观三年、京师灾、勅诸道俗、随丰四出、遂往西域、至罽宾国、道多虎豹、险不可过、不知为计、闭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危身独坐、莫知由来、奘乃拜恳、僧即口授心经令诵、遂得山川平易、怪物潜踪。既至印土地、戒日王为设论座、一十八国无与抗衡、遍游五印、请诸梵本、以贞观十九年还京、勅住宏福寺、及玉华宫、翻译经藏、成有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即今本是。三般若利言译、名与今同。四宋法月译、名普遍藏般若波罗密多经。五施护译、名佛说圣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自来传诵、皆崇奘本。
今本首无五事证信、月利等三本、具有序正流通、彼言佛在灵鹫山、与千二百五十人、并诸菩萨等俱。时佛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昧。闻者无从、故尊者舍利弗、启问观自在菩萨而说此经。宋本又云、观自在菩萨说此经毕、佛从三昧起、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今文从简、故略之。然大品中有一段、与今大同、龙树有释、须者往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经家叙起、略叙三般若义。自在与空、是实相般若。观及照见、是观照般若。行深度苦等、是方便般若。观自在、即观世音。因舍利弗、启请菩萨、故说此经。观者、观照也。自在者、真如实相之理也。真如无为、不堕诸数、离挂碍相、离生死相、离烦恼相、离有无戏论一切颠倒、及涅槃等相、丝毫无累、故曰自在。又观是能观之智、自在是所观之境。智则灵明不昧、寂而常照、如日普辉而无拣择、三际洞晰、十方无遗故。境即真如实性、照而常寂、亘古不變。即境即智、不變随缘。菩萨见五蕴空、一空一切空、妙空自在、是为照理。起同体大悲、随机救度一切众生苦厄、使得自在、是为照机。以众生与菩萨无二自在、不过先觉觉后觉、后觉转同先觉也。又照理即鉴机、鉴机即照理、照理鉴机。功行既深、自他俱得自在菩提、是名菩萨行。又菩萨所行、必修六度、自度度人故、般若即智慧、有本觉智、始觉智。众生虽具本觉、无始觉故、本觉全迷。二乘始觉虽有、本觉犹昧。菩萨二觉相照、正历历时。如来则始本合一、圆照而寂、寂而圆照。今大士功行既深、二智皎然、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为菩提。涅槃是理、菩提是智、理智泯融、则何处而非彼岸耶。照见者、照为三智。见为五眼。谓空观智行既深、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而慧眼明、见诸法即真谛理之彼岸。假观智行既深、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而法眼明、见诸法即俗谛理之彼岸。中观智行既深、断无明惑、显一切种智、佛眼圆明、见诸法即中谛圆妙绝待之彼岸。然肉眼天眼清净、不待言矣。五蕴者、一色蕴、谓各自根身为内色、大地器界为外色。受想行识、见下。前一是色、后四属心。蕴者、旧翻曰阴、谓蕴积五众、阴覆真空实相故。然菩萨见五蕴虚幻不实、犹如水月空花、其体本空、空即真如、以空故能起妙用、度世出世间一切众生之苦厄。若不空者则壅滞、岂能应化度苦哉。上序菩萨自利利他功用广大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下至三藐三菩提、广说三般若义也。初色不下、至无智亦无得、别显实相般若义。次以无所得故、至三藐三菩提、别显观照方便二般若义。今初义中色不下、至受想行识、明五蕴空。良由众生心对色时、即生取著、遂有九界根身器界妄生、殊不知真空性中本无心相、亦无色相、元唯净躶躶、光灑灑的一段清净真如、何有五蕴、所谓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也。既有无始一念、则九界五蕴暼尔妄生、古云一念才动白云万里、正斯谓也。色、谓九界根身器界、即五根六尘。空、谓真空妙性、即法界大总相法门之體。蓋色法唯是一心所现、离心无體、六道众生执为实色。二乘离色犹滞偏空。菩萨悟色空不异。唯佛与佛、融尽法界色心。经云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循众生之心应所知量而已。故执之则尘尘隔碍、融之则色色圆通。幽溪云、色即是空、此遍法界而无非真空、空即是色、此穷法界而无非妙有是也、若众生妄执五蕴为有法、故以色不异空句破之。二乘离色滞空、故以空不异色句破之。权乘菩萨躭著二边、或住但中、故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句化之。蓋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非妙何能相即。述闻云、色即是空色非有、空即是色空非无、非有非无、当體自绝、不离二边即显中道。大哉圆融、可得思议者乎。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四蕴、例如色蕴之法破之。谓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三、亦复如是。受者五根对五尘时、即有五识领纳尘故。想者、第六意识取五尘之相貌、如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故。行者、第七识恒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念念不停故。识者、第八识任运了别诸识性境、不带名言、即现量也。识是心王、受想行是心所、心王心所对境必相应起故。然五蕴皆真如自证體上之幻法、当知蕴不异空、空不异蕴、蕴即是空、空即是蕴。复知迷蕴如水结为冰、悟蕴如冰还成水。水喻真空、冰喻五蕴。
在讲授完课程之后,法师又叮嘱大家:学佛人要有深心(深信佛所讲的真言实语,深信阿弥陀佛,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长远心(一生一世要修行要了生脱死)、回向发愿心(回向到极乐世界)。接着,台下听经信众,又向释亲佛法师提了几个问题。法师给予的相应的回答。诸如——
问:什么是三摩地?
答:三摩地是梵语,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沈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
问:楞严咒的功德是什么?
答:《二课合解》前几课中已讲,诸如能灭五逆十恶重罪。。。。。。
问: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好处?
答:为了了生死、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就、成佛,这是大的目标。还有为了让天下太平、让众生吉祥如意,为了。。。。。。,目标太多了无量无边。简单讲,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你的自性,念你的自然佛。因为阿代表无,弥陀代表量,佛代表光、寿、觉、德。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你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觉悟、无量的道德,念兹在兹嘛。再者,你念阿弥陀佛,就好像无线电波一样,跟阿弥陀佛接通了,常念常接通,等到临命终时,马上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当你念佛时,极乐世界相应地有一朵莲花(上面有你的名字)开始生长放光,常念阿弥陀佛就像给花朵浇水一样,莲花会越开越大。
(余下所问问题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