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七届禅修指导 二(衍空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七届禅修指导 二(衍空法师)

   (2010年7月22日上午于普贤阁)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开始讲课之前,大家先静坐十五分钟好不好,我们把昨天学过的东西重新练习一下。

  首先把我们的身体姿势调整好,你们把身体放松了,肩膀也要放松,然后手轻轻地放在小腿上,嘴角轻轻地微笑。现在我们可以去留意和感受自己的呼吸,但是不要去影响自己的呼吸。我们并不是在修炼气功,我们是在培养自己的觉知,学习觉察,通过留意自己的呼吸去培养觉醒的心。我们并不是要影响自己的呼吸,而是让我们像个第三者,轻轻地去观察自己的呼吸,看看它是快还是慢,是紧的还是松缓的,是流畅的还是断断续续的。不管是哪一种呼吸都无所谓,因为它们不只是呼吸,亦是你们自己的一部分,没有善也没有恶,你们觉知就可以了。

  当你们感受到呼吸的时候,你就可以感觉到舒服和宁静,然后你们可以开始数自己的呼吸,一吸一呼数一,再吸再呼数二,从一数到十,再重新数一遍。在数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妄想,如果你在数的时候打了妄想,而忘了你数的数字,就从头再数一遍。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十五分钟数息的活动,在你数息的时候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数字上,也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可能你们专注在数字上,有时候会觉得比较容易一些,你们自己可以去调教或试验,我们现在来做十五分钟的禅修。

  (禅修)

  摩擦自己的双手,然后抚摩你们自己的脸,有点像女孩子在敷面膜一样,这样子对你身体的血液循环是有帮助的。

  昨天我跟大家介绍了“四念住”的第一念住——观身。其实这个是“四念住”的法门,是有次第的。“次第”的意思是它可以有一二三四,有一个进步的空间。有的时候我们学佛,在初学佛时,你们的师父可能会教你们念“阿弥陀佛”。当你死去的那一天,你也是在念“阿弥陀佛”。你在参禅的时候,第一天你们会学参“念佛是谁”,开悟的那一天你也可能也是在参“念佛是谁”,但中间的次第可能不太清楚,要怎样去进步呢?其实佛法的修行是有阶梯的,禅宗有三关。到底在念佛的时候怎样才算进步呢,怎样才算是念得好或是不好呢?其实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四念住”的修行方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说到这里为止,如果将来你们想对“四念住”的修行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建议大家到网上去寻找一本书,是一本由圣空法师写的书。圣空法师是一位博学的法师,他精通巴利文、梵文、中文,他对南传佛教的修行非常清楚,他现在在台湾的香光里佛学院,讲《瑜伽师地论》,教大乘的修学方法。圣空法师的教导,是非常稳当的。将来如果你们想参考四念住的方法,可以参考圣空法师的著作。那汉传的经典有没有啊?我觉得讲“四念住”讲得最详细和清楚的,就是《瑜伽师地论》里讲的“十六圣行”,不过文字比较深奥,不容易去掌握内容,但无论如何都是你们将来想在“四念住”这个方法里,去找更多更深资料的地方。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讲今天课文的内容,当然也是有关于禅修的。可是我们下手的方法有一点不同,两个方法都很重要,你感觉它们可能会有所不同,只是用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是没有分别的。而事实上这两个方法,是有互补的好处的。

  你们可以看看今天发给大家的讲稿。我们一般所说的禅,其实是梵文的发音,梵文是Dhyana,译成中文就是“禅那”。比如在我们香港,计程车叫Taxi,其实就是的士啦。Dhyana翻译成中文的话,可以译为“弃恶”,或是“功德丛林”。意思就是通过禅修,可以去除我们所有的恶念,去除恶念就可以去除恶行,通过禅修也可以累积一切功德,所以就称为“功德丛林”,意思就是一切功德都由此而生起。由此可以看到禅修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

  那“禅那”的意译是什么呢?就是思维修,或者静虑。“思维修”三个字非常有意思,思维是我们的心运作的一部分。我们的心其实可以简单分为受、想、行、识。但是我们现在专注的是我们思维的修炼,因为通过思维的训练,可以将我们的心改变。佛法对我们很重要,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能带给我们希望。我们有希望可以来改变自己,如果没有希望改变我们就不需要努力。因为有希望去改变,这会让我们做得更好,可以更幸福。所以修行、学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一句话:“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它的意思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心,其实我们是很难去找到它们的。过去的心已经不见了,你只能得到一些记忆,一些虚幻的记忆,未来同样也是找不到的。你可以预算、希望,但是这些都是以当下的心去做的。所以不论过去、未来,都不能离开现在的心。但是现在的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的心是刹那刹那地变化,所以也是不能留住,所以也是寻不到的。“宽时遍法界”,有时候我们的心可以大到像宇宙那样大。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由他的四十八大愿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是多么的庄严,多么的幸福,占的空间也是多么的大,这一切是由阿弥陀佛的心念所成就的。我们这个柏林禅寺,也是由老和尚的心所成就的。今天我详细问过老和尚,十八年前的柏林禅寺是个小小的寺院,我问他是如何梦想有今时今日的柏林禅寺,其实讲到底也是老和尚的心念。他的愿望,还有他的心是这么的大,所以今天的柏林禅寺也有这么的大。“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什么是“窄也不容针”呢?如果你碰到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他对你笑,你的心可能会想,他的笑容特别让人讨厌;你看到他所穿的袜子,也是特别的丑。其实他的笑容和他的袜子没什么特别,只是因为你的心不能容纳他,他就变得特别讨厌,事实根本不关他的事,只是因为你的心非常的狭窄。其实无所谓,你非常狭窄的心,可以变成像老和尚这样宽大的心愿,可以成为阿弥陀佛这么大的心愿,也可以像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心愿。最微妙的是我们的心,心是可以通过修炼,而去改变的,所以称之为“思维修”。因为可以修行,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所以我们的生命才有希望。

  讲稿下面所说的“静虑”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禅修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寂静,就是首先要让我们的心静下来。一杯很浑浊的水,里面有很多沉淀和沙粒,你们要看清楚杯底,是看不到的。首先你要把这杯水放下,允许这些沙泥沉淀下来,水才会变清。当你的心非常浑浊,充满贪心、恐惧、贪嗔痴,你是没有办法产生智慧的。我们现在的社会,知识是爆炸的。大家要找知识,其实上网就可以找到了,所以说知识并不值钱了,因为太多,太容易找到了。那么什么才是最值钱的呢?就是洞察力。你在知识里面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洞察力。怎么样才能培养洞察力呢?首先要培养我们的宁静,在宁静之中,才能培养出这一份洞察力,见到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是读一样的课程,有的人记得特别好,那他们考试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如果你要考得非常好,你就要在同样的课文里面,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果大家将来要在研究院考上博士生,你也需要在你的课程里面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不单如此,你如果想要在股票市场上发财,大家也是看同样的知识,同样的图表,你怎样看到一些比较远的东西呢。大家现在都说股票没有希望了,股票跌到了很低的水平,使得大家都快忘记了。你在那个时候会不会懂得去买呢?那个时候价位是最便宜的,因为大家都放弃了股票。有时股票也会炒到很高的水平,大家都争着去买,你会不会在那个时候有这个洞察力,太贵了你不会随波逐流去买,而是要把股票卖出去。怎样拥有这样一个洞察力不会随波逐流呢?怎样在一些平常的事物上面,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丽,一些更有深度的智慧呢?其实都要有一份宁静的心,因为有宁静的心,你才懂得去思考,去深入了解,所以才称之为“禅那”,不是很繁忙之中的思虑,是宁静之中的思虑,也称之为定慧。这些智慧是在宁静和专注里面培养出来的。禅就是禅那,有“弃恶”和“功德丛林”的意思,或者有“思维修”和“静虑”两个意义。

  那接下来,就要给大家介绍禅修的工具。你们做什么东西都需要有工具,炒菜需要有铲子,煮饭要有锅,要有火等等,这些都是做饭的工具。禅修要有什么工具呢?有“寻”和“伺”。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寻”、“思”和“作意”之间的区别。首先给大家解释“作意”。“作意”是心的造作,能令心转向目标。通过它,目标得以呈现于心。就好像昨天我跟大家介绍的,把你们的专注力,轻轻地带去留意你的呼吸,其实就是我在引导你们“作意”。“作意”就是你的心给自己一个指示。你的心本来在浮浮游游,或者在做其他事物,现在我给它一个指示,当你的心得到这个指示后,它就会朝着指示去专注,所以说“作意”对我们的心和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作意就好像船的舵手,控制着船的方向以朝向目的地。我教大家观呼吸,观呼吸就是你的“作意”了。我教你们念“观音菩萨”,你的心就要“作意”,要自己默念观音菩萨,或者你自己的心要自己去念“阿弥陀佛”。所以禅修的第一步就是要去“作意”,就是心给自己一个指示,你的心收到这个指示,它就会依你的指示去做。

  第二就是思,是催促心与心所朝向目标。意思就是当你得到“作意”的指示之后,比如说观呼吸,你要留意你的小腹的上下,或者留意你的呼吸是长还是短,你就会想现在是长还是短,或者你观察你的小腹是上还是下,或是数一二三,意思就是你的心依据这个“作意”的指示去思维,你的思维并不是没有方向的,是依据“作意”的指示去思维。这就像龙船上的鼓手,他是有催促的作用,船要划快一点,他打鼓的节奏就快一点,船就走得快一点。鼓手其实也可以指示船转左或者转右,鼓手只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就可以影响到船的方向和快慢。意思就是你的思想,可以催促你自己的行为,可以改变你做事的方式。在禅修的时候,观呼吸的时候,可以根据你思维的不同,而带引你的专注力朝向呼吸,慢慢地投入你需要专注的目标。我们的心本来是散乱的,通过“作意”和“思”,我们就可以专注于我们需要集中的所缘。当我们能够专注于我们需要集中的所缘或者目标后,就不要再动了,在这个时候就叫做寻。“寻”就是找到心所要投入的目标,就好像龙船上面的选手,他们只能够推着船向前。通过“作意”和“思”这两个工作,你的目标已经清楚,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要完全投入和专注到你的目标里面,投入地和你的目标打成一片。

  我现在举一个例子,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慈心禅。我们来到柏林禅寺,都是在讲两件事情,慈悲和智慧。今天跟大家介绍慈悲——为善最乐。善心是如何生起的呢?昨天晚上我们听到了小雪(盲人女孩,在分组座谈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的故事,我们能够感觉到她妈妈的伟大、善心、慈悲心及小雪的不放弃。其实她妈妈的那份慈悲心,是怎样生起的呢?你可能会说我可不可以培养呢?其实是可以的,我们要怎么去做呢,我们看看下面的慈心禅。慈悲心的生起,是怎样去生起的呢?是源于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小雪现在的妈妈,看到一个很可怜的婴儿,在雪地上,在现在社会里,很多人可能会心想:啊,真的很可怜哦,可是我赶时间,最多帮她打个电话,然后就没有理她了。有多少人会把这个婴儿抱起,然后把她带回家呢?其实并不多。刚才说到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其中你们最需要留意的字,就是“觉察到”。小雪的母亲,感觉到小雪的痛苦,也都能够预见到她在雪地里面冻死的机会。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她的痛苦,所以我们可以忍心。如果你见到别人宰鸡、宰鸭,或是宰猪、宰牛,你就没有这么大的意愿去吃肉了。如果你能够感觉到牛、猪、羊、狗这些动物被人宰杀时的痛苦和惊恐,可能你就会决定吃素了。可是当你走进麦当劳或是肯德基(家乡鸡),你可能只闻到家乡鸡的香味,或是汉堡包的美味,你是完全觉察不到动物的痛苦,所以你就愿意付钱去买这些鸡、鸭、牛肉。所以说慈悲心的生起,首先你要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如果你觉察不到你就不能生起慈悲心。那些强奸犯、杀人犯,都是感觉不到受害者的痛苦,所以他们就会很残忍的去强奸乃至杀人。如果你要培养慈悲心,第一你要觉察到对方的痛苦,继而你要有意愿去抚平他的痛苦,令他们离苦得乐,这就是慈悲心的生起和定义。要觉察到对方的痛苦,其实你首先要觉察到自己的痛苦,如果你觉察不到自己的痛苦,你就觉察不到对方的痛苦。慈悲心,一定是包含慈悲自己。慈悲心的培养,在南传佛教里面,首先要慈悲自己,一定是自利然后利他的,你不能自利就不足以利他,所以你首先要感觉到自己的痛苦。在佛教里,苦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见到苦,就不会发心修行,因为只有见苦后才能见道。当你看到自己苦,就怜悯你自己;你看到众生苦,你就怜悯众生。在看到苦之后,你就有一个去抚平众生苦的愿望,令众生离苦。

  那么慈悲心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呢?慈悲心可以帮助我们把心打开。当我们的心不能够打开的时候,它就会封闭,当心封闭了,你就没办法和其他人沟通,你会变得狭隘,变得自私,就不能够去接纳其他人。当你有慈悲心的时候,你才可以去包容其他人。如果你想要去了解一个人,你的心一定要打开,你要去接纳他们。一个真正慈悲的人,是不会故意去改变对方,他是会接纳对方的不足,接受对方的美丽。你这样才会接受对方,才会生起一份统理心。所以慈悲心对大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灭除仇恨,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成天都在讲,和谐从心开始。开始就是开始培养慈悲心,有慈悲心才能够接纳对方。社会上有的人长得比较高,有的人长得比较矮;有些人你会对他好一点,有些人你会对他差一点;有些人会对你好,有些人会对你不好,你怎样能够一视同仁地慈悲他们呢?首先你要培养一个普遍性的慈悲心,对一些高矮胖瘦,可爱或不可爱的人,同样要有一份接受他们的心。你有这个接受的心,才会生起慈悲心。所以说慈悲心是做善事的根本,社会和谐的根本。

  慈悲心对我们自己本人来讲是好还是不好呢?当然是好的。因为慈悲心是一个健康和良好的情绪,他能够给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慈悲的相对是仇恨,你讨厌人的时候你的荷尔蒙分泌也是不平衡的,你讨厌其他人的时候,你内心会产生很多不好的情绪,不好的情绪会影响你们的身体,所以仇恨和惊恐是不健康的情绪,这些不健康的情绪是不良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损坏。相反地来说慈悲就不是这样的,慈悲是宽容和阔大的。当你的心慈悲,你的笑容就会变得美丽些。在香港我有一个天主教的朋友,很多年前,他们天主教有一个圣人,叫德兰修女,可能很多人也听过的。德兰修女来到香港,我的朋友有一个很小的女儿,她就是负责献花给德兰修女的。当时她战战兢兢地将花献给了修女。在献完花以后,她就跟爸爸说,她说:“爸爸,刚才那个老婆婆脸上的皱纹很美丽。”所以说你们女孩子啊,不要担心或害怕老了,老是可以老得美丽的。其实关键是你的心美或不美而已,既然心是美的,老也可以变得美啊。为什么修女的皱纹可以这么美啊?因为她是世界上公认慈悲的人,她在印度帮助很多苦难的人。她的心是充满慈悲的,所以她的皱纹是美丽的,她的皱纹就反映她的慈悲。所以说慈悲可以令人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帮你们美容。而且不单是如此,慈悲心可以帮你建立一个更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你们也会在社会上工作,如果每件事情你都是很自私的话,你根本没有办法跟其他人合作,当你不能够和其他的人合作,就没办法做大事情,做大事情一定要跟别人合作。如果只有老和尚一个人,一定建不了这么大的一间寺院。你要做一个大企业的老板,你不但要学会领导,还要学习怎么去关心,关心就是慈悲了。我刚才讲的这一番话,就是一个“作意”,带领大家去“作意”、思维慈悲的好处及重要性。如果你修慈悲观,你就要把我刚才说的话反复思维。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给大家讲了一个开示,比如说讲四圣谛的道理,他的弟子听了后,就走到树林里,坐在树下面,就反复思维佛陀的开示,不久后他们也就开悟了。所以说当时人们的开悟,很多都是在听完佛陀的开示以后,就将那些道理去推敲思考,通过推敲思考,集中专注于所思考的题目,这样就可以令自己的心有所转化。所以是通过听闻、思考而去专注。刚才所说的“作意”、思维就是这个意思。

  那我们怎样去培养慈悲心呢?第一你要了解、明白,要明白什么?要明白互为因缘的缘起世界。意思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昨天在最后的活动结束以后,有几位同学找我,他说谢谢我的开示。其实我对他们说:“我要谢谢你们的聆听。”在很多年之前,我有机会见到一位非常有修行的出家人,我当然不会放弃这次机会,我就顶礼三拜,然后跪在那里,请法师开示。法师就讲了一句话:“你要谢谢来听你讲经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不听的话,我就没有机会讲,可能我就回房间睡觉。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一次跟大家分享后,学到最多的其实是我自己。因为当我多讲一遍,我就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为了给大家讲开示,我就要去准备、去深究、去反思,然后再给你们讲。你们说你们学得多,还是我学得多呢?当然是经过一番的功夫以后,我一定对题目理解得更清楚了。幸好你们来听,参加这个夏令营,假如你们不参加这个夏令营,夏令营就不能成功举办,那我就不能给你们讲开示了,这个开示活动就不能开始了。今天我们有这个机会来这里和大家研究讨论慈悲,也是因为大家的出现。我要跟大家讲,你们想听,假如你们要听,但我不想讲,也不能成事。我们之所以可以沟通,因为有个愿望,有愿意去讲的人,有愿意去听的人,那么我们今天早上在这里开示,才可以顺利完成。世界所有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也是因缘和合。你在家庭里面,大家也说和谐,当有一个人不和合,家里面有一个人生病了,就好像整个家庭都病了,大家也会担心。所以昨天晚上小雪的故事,小雪母亲现在的自豪,是因为小雪的努力;小雪的成就,是因为她母亲的慈悲和不放弃。所以说所有的事情,也都是由因缘和合之后才能成功的。

  假如将来你成为一位领导,你要下面的人去服从你,或者你要服从别人去做事情,这需要领导的人有方向,你要明白一切也是因缘和合的。香港现在有一个新的法律,我们去超市,如果要拿塑料袋,每个要付5毛钱。为什么呢?因为北极熊的生存受到了影响,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讲地球暖化的现象。地球暖化的现象实际上是与我们在超市拿塑料袋是有关系的。当你能够认识到塑料袋与地球暖化的关系,乃至到北极熊的生存受到威胁,或是我们国家的水灾、风灾,原来跟我们使用塑料袋有关系,你就会很自觉地拿你自己的袋去超市买东西。这里跟大家解释的是,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有些是明显可以看到的,有一些并不是很明显,可是肯定是有关系的。随着我们现代科技越来越进步,我们看到世界上因缘的关系越来越远了。所以佛陀说:“一粒谷中藏世界。”从一粒谷里、一朵花里你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这就需要心静和有洞察力才能看到。我们要明白这个缘起的世界,还要得到统理心。我们要学会了解和尊重个人背景的不足,有的人背景是比较幸福的,有的人背景是比较困难的。背景幸福的人并不一定幸福,为什么呢?一朵在温室里面长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简单的说有三类人,有一种人在客观的世界里,能够在困难之中去创造自己的空间和快乐。前天晚上,你们听到了老和尚怎么去向北京争取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的。当时的社会比较封闭,但在这个封闭和不灵活的环境里,老和尚接不接受呢?他是接受的。但接受之下,他自己开创空间,成为一个引导潮流的人。我们现在常常说的Iphnoe,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为什么苹果的Iphone可以成为潮流呢?因为它能够开拓新的潮流,并非随波逐流。老和尚能够在一个当时比较困难的环境里,接受这个这么困难的环境,继而在里面开创自己的世界。有一些人,在困难的环境里,他能够生活,能够生存,但不能够创造自己的美丽世界,这就是普通的人,并不是一些可以开创、创造的人。还有第三种人,他们的成长是很幸福的,你不要以为在家中是独女独子很幸福,你家中所有的人也非常疼你们,你可能会以为自己非常的幸福,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的成长,也是在温室里面。当你来到社会,你的上司、同事,一定不是你的爸爸妈妈;你的教授,一定不是你的爷爷奶奶。你在这个环境里,你能够适应吗?我说你危险啊!因为你没有在一个不如意的环境里去创造生存的力量和经验。你看看昨天晚上的小雪,你们还记得她的爸爸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吗?他们俩加起来一个月才可以赚七十块,这是一个非常穷的生活。小雪的成长,是绝对辛苦和艰难的,所以她培养了很多抗御的能力,在再艰苦的环境中,她也可以坚持。如果你的父亲母亲也是非常幸福,你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你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也是为你而设计的,你自己就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的存在也是为你服务的。这是非常自大的,你一定会变得痛苦,因为世界也是因缘和合,世界有自己运作的方式,社会也有它运作的方式,如果你不去配合,你就会被淘汰。第三种人,因为他没有这种生存的能力,在一些他不习惯的环境,他就会变得很辛苦。

  所以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去经历一些困难的环境,故意找一些困难的事情去做,在佛教里面就是所谓的苦行,去锻炼你们的心,在困难中我也能够坚持。不单要训练你身体的肌肉,还要训练你心的坚持、坚韧的力量。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力量呢?就是在困难中去坚持。当你能够在困难中坚持,就能够培养出坚持的肌肉。当一切事情都是顺风顺水的时候,你就是整个世界的宝贝,当你变成整个世界的宝贝的时候,你就不懂得怎样去培养坚持的力量,所以你不要觉得幸福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你们有时候可以去训练举重,因为举重可以锻炼坚持的肌肉,在刻苦中才能够学会坚持,能够坚持才能够成功。小雪之所以能够成功,你们反思一下她的母亲说了多少句“不要放弃”。所以我们刚才说要培养统理心,了解和尊重个人的背景和不足,因为背景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人。人之中有些人条件比较好,有的比较差,这个事情也要在自己的身上看到。

  慈悲,首先就要去接纳。慈悲,你首先要学会慈悲自己。你要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当你接受了自己的不足,你才可以把它们改正。当你看不到自己不好或者不足的地方,你就不懂得怎么去改。当你知道自己的傲慢,你才会觉得,哦,原来我是这么的傲慢。因为一直以来你在成长中,你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所以这就会令你自己变得傲慢。这个傲慢是从因缘所生的。我知道我的傲慢,但也知道傲慢的不好,因此我要去改。所以当你可以了解和尊重个人的背景和不足,才能真正地关怀和接受对方。当有一个你很讨厌的人,他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你看到他们的经验和成长,你观想一下,如果你是在他们的成长环境里,你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这样你才可以去接纳你认为讨厌的人。其实社会里面的坏人,害人的贼,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他们有成长的困难。我们并不是容许这些坏人在社会上肆无忌惮地作恶,但我们要谅解他们的困难。我们要惩罚他们的时候,内心可能会生起一份慈悲心。以上所说的,也是让大家去培养修慈悲心的一些思考方法,这些都是“作意”和思考。

  我刚才大概用了三十分钟说了这些东西。当你修慈悲观的时候,你可以仿效我刚才这样的“作意”和思考,然后坐好,最好像我们刚才禅修一样。你们要去观想一下,看看我讲稿上观想的文字:“生命是有困难和痛苦的,亦有幸福和安乐。”这是一句真实的语言。你可以想一想小雪的困难,也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痛苦,而确定生命真的是有困难和痛苦的。当然生命也是有幸福和安乐的,你们看到小雪现在的成功,或是看到你们进入大学的好处,或者爸爸妈妈对你们的宠爱,或是能够学习到佛法,这些也是幸福和安乐的。生命是有困难和痛苦,也有幸福和安乐,这是客观的事实,你们可以去反思一下,接着你就说:“愿我有智慧和慈悲心去面对和处理好它们。”困难痛苦、幸福快乐其实也是世界上的因缘条件,也是我们的机会。小雪的机会来自她之前父母的放弃,不要她了,她有了这个严重的困难和痛苦。可是因为她现在的母亲,她用智慧、慈悲和忍耐去面对这件事情,善巧的处理,所以现在小雪就成功了。刚才我也说了,如果你是幸福的,没有智慧和慈悲,你可能会因此而堕落。结论就是:不管你是困难或是痛苦,幸福或是安乐,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智慧和慈悲。你有智慧和慈悲,就可以在困难和痛苦中,创造未来的幸福。如果你没有智慧和慈悲,你就会在幸福和安乐之中创造痛苦。所以重点就在于智慧和慈悲。如果你要生起慈悲心,关键的字就是你的愿,你的希望,你希望自己有智慧和慈悲心,面对生命的快乐和痛苦。这个愿望,希望自己有智慧和慈悲的愿望,就是大悲心,就是希望你们自己有智慧和慈悲。为什么呢?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在禅修里,你首先通过“作意”和思维,造就后来你修“寻”和“伺”的机会的背景。当你创造了这个背景之后,接下来你就要练习我刚才说的三句话,你定下来后要记住这三句话:“生命是有困难和痛苦,亦有幸福和安乐,我愿自己,我希望自己,有智慧和慈悲,去好好地处理上面所说的快乐和痛苦。没有智慧和慈悲我就会很惨了,我真的希望我有,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安乐。”

  你再看看“慈悲心”的定义,慈悲心的定义就是觉察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痛苦。那我刚刚和大家讲痛苦,然后你又看到这个痛苦和机会,继而你有一个愿望,一个希望,去抚平这些困难,希望你自己幸福。你再看之前所说的“寻”和“伺”。“作意”、“思”,跟着是“寻”。“寻”就是去找,去找什么呢?就是寻找你要专注的目标。现在你要专注的目标,就是你的慈悲心。你要把你的心完全投入到你的慈悲心里,令你的心什么事情都没有,只有遗留下一念的慈悲,那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慈悲的三昧。那你怎么样让你的心完全投入到慈悲呢?通过作意,去建造这个背景,有了这个背景之后,你就可以思维。好像一个鼓手那样,把你的专注力,慢慢地去集中到你要集中的地方。比如修慈悲观,就是要专注于这个慈悲心,令你的心什么都没有,只遗留下一念慈悲。你看看后面的“寻”和“伺”。“寻”就是令心忽遽,令你的心忽然间觉察到,令你通过这个意言境,什么是“意言境”呢?就是由你刚才思维创造出来的那份慈悲心,慈悲心同你思维小雪的经验是不同的,是在帮你思维小雪的经验的时候你的心生起的慈悲。那慈悲心的生起是通过思维小雪的经历,那在这个阶段你是还有思维的,这就是所谓的急迫的探究,重点在“思”,是有审思的,有决定的,有发动的。譬如刚才我们说生命是有困难和痛苦的,也同样有幸福和安乐。我一定要有智慧和慈悲啊,没有的话我就会很惨啊。这个就是决定了,接着你就去发动,发动就是你很诚意的去愿自己,愿我有智慧和慈悲。这个也是“寻”。“寻”就是同作意、思维和背景,你现在的心对你所要专注的目标,那一份慈悲的心,慈悲的感觉,你要开始去保护它,令它存在不散,令它继续在你的心里面留连不散,你的心要常常有这份慈悲的心念,并不是说老想着小雪和生命的痛苦,而是你的心要有一份慈悲的心念。简单地举例,你去爱一个人,你就要想他真的很帅啊,这个女孩真的很美啊,她对我笑哦,她送我礼物哦,她打电话给我哦,她说我靓哦,哎呀我真的爱她哦。这个爱的感觉,是一个感觉,这个爱的感觉是由其他种种客观的事物和思维而得到的一份心念。这份心念,当你想了一段时间的时候,你只会坐在那里傻傻地微笑,感觉到幸福,那份就是爱的感觉。这份爱的三昧,就是经过一个背景,一个“作意”。啊!他是多么的帅,多么的美丽,他对我很好。你反复地思维,专注于他的笑容,或者你手牵手的那份暖的感觉,那你就能够保任、保持那份爱的感觉,这份爱的感觉,就是爱的三昧。但爱的三昧对于我们修行来说是没什么用的,因为它容易产生贪欲和自私心,这个大家应该很容易明白的。那我们大家将这个思维,去用于培养慈悲心,通过刚才所说的“作意”和思维,你的内心就会生起一份慈悲。你看到一些做得很美丽的菩萨像,她的脸上有轻轻的微笑,眼睛会露出一种很诚意的关怀,这就是她慈悲的表现。她在那个时候已经不用再思维众生的苦了,因为她整个人已经有一份的慈悲。好像你刚刚堕入爱河,你每一个念头都想起你的爱人,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她,你一有空就想起她,你读书也是为了她,你整个人都充满着爱。但观音菩萨就不同,她整个人都充满慈悲,她的行住坐卧,都散发出她自己内心的慈悲,她的心能够保持这一份慈悲心不消失。

  修慈悲观如此,修般若空观也是如此,修南传的苦、空、无我也是如此。修般若空观应该怎样做?首先你要明白缘起,看到缘起性空的事实,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继而不断去观察世界缘起性空的事实,也看到自己身心缘起性空的事实,然后去接受。啊!原来我的五蕴,真的有这个性空的特质,继而你在不断地反思,不停地去观察,而生起对性空的理解。慈悲和爱,就是一份感觉而已,是我们慈悲和智慧中慈悲的部分。智慧并不是感觉,是一份理解,一份明白,这份理解和明白,是容许我们对世间的事物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我们讲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基本上和山没有关系。是你的见,因见的不同你见山是山,见的不同你见山不是山,你再因见的不同你见山还是山。因为见的不同,你就得出不同的结果。因为你现在有般若智慧,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你就要通过这个“作意”,通过思维,通过“寻”,而去培养这份对事物的理解,对什么叫做空性的把握。当你对什么是空性的把握有一份理解后,你的心就像刚才那样保持一份慈悲和爱的感受,你现在已经有了这份智慧,保任着这份对空性的理解。当你能够保任这份对性空的理解不失,你看到色身的时候,你就看到色身的空。当你明白了解这份性空的时候,如果你看到色身,你就会看到色身的性空;你看到你的苦受,你就看到苦受的性空;你看到乐受,你就会看到乐受的性空;你看到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你就同样看到它们的性空。你之所以能够看到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性空,你首先就要把握、知道什么是性空。你要把握、知道什么是性空,就要通过我们的“作意”和“思”,对什么是缘起,在缘起法的理解之下看到事物性空的特性和特质。最好了解性空的方法,我发觉就是去观声音。譬如我们去敲钟,钟声并不等于钟,也不是敲钟的那根棍子,也不是空气的震动,也不是你耳膜的震动。可是当你用一根木棍去敲那个钟,钟的震动,空气的震动,耳膜的震动,心识的活动,我们就感觉到有一个声音。所以说声音不是钟,不是空气震动,也不是耳膜的震动,你的脑袋里面也都没有震动,但当这么多东西和合的时候,就有声音了。所以说声音是有性空的特质,它是由因缘生的,它是无常的,刹那生立刻灭。生的时候,它的本质是不可得的。所以说声音,从头到尾,也是因缘所生,也没有它自己,所以我们说声音是有它性空的特质。如果你能够观察到声音性空的特质,你就能够去观察五蕴性空的特质。我们的五蕴,也都好像声音一样,是由因缘而生的,也都由因缘而灭。它在生的时候,也都是没有本质,也都是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也都是无常变迁不定。所以它的存在,虽然比声音是长了一点,但是本质是一样的,是因缘生,根本无一物的。和合的时候,由心去执取,而有一物,实无一物,唯心而有,然后我们就可以断定,五蕴和声,都是性空。当你如是反观地反复思维声音、四大、五蕴的性空后,五蕴即是性空,性空即是五蕴。然后你如是这样去观察,去留意和专注,就可以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作意”、“思”、“寻”,“寻”就是直接地通过审思、决定去发动;跟着下去就是“伺”,就是“守候侦察”。现在不用想太多了,因为你爱的感觉已经充满你了,或者这份慈悲已经充满了你的身心。这份性空的理解已经明白于心,那在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去想,你只要保持,意思就是守候、侦查,重点在于“慧”,“于所观境,拣别抉择”。到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观想太多了,譬如说你对于你的爱人,你心里面已经保持这份爱了,那你行住坐卧所有的行动都是充满着爱她的表现。当你有慈悲的时候,你的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是慈悲的表现。当你内心有这份性空的理解,不论你接触到何种事物,你都可以理解它的缘起性空。例如上面那个例子,“寻”就好像最初的敲钟,“思”就是钟声的余韵,你在敲钟的时候,最初要用力去撞击,跟着钟声就在袅绕,那个时候就是“伺”,你不用用力,只要保任就行了。也好像一只小鸟在天上飞行,最初它们拍翅膀,拍了一阵之后它们就可以滑翔了;也好像你去磨生锈的器具,用你的左手拿着,“伺”就是用右手去磨。总而言之这个修行的方法,首先是要通过“作意”,去创造思维的背景,有了这个背景之后你就可以去“思”,就好像我们船上的鼓手,一路去专注你的目标,你“寻”了以后就可以更深入一步,去瞄准你的所缘。“伺”就比如说你去想这个人有多好,有多爱我,或者想想他真的因缘和合性空哦。那“寻”的时候你就已经有了那一份爱意,或者这份慈悲心,或者这个性空的理解。“伺”就是你有了这份理解或者有了这份慈悲心之后,或者这份性空的理解,你就保任着它不失,保持着它一路这样去继续,那你那个时候就能保持这份慈悲心,使这份性空的理解不动,你就有这个慈悲的三昧,或者这个性空的三昧。

  我刚刚啰啰嗦嗦跟大家说了很多。

  还有十分钟啊,好,那我就把它说完,这个禅修的时间就可能不够了。

  我首先跟大家解释了,当你知道理论以后,你慢慢地就可以去做。你现在去观想,我们要去观想慈悲。培养慈悲是有不同的对象去培养你的慈悲心的。首先我们要慈悲自己,是通过刚才那三句话,生命是有困难和痛苦,亦有幸福和安乐。重点就是愿我自己有智慧和慈悲,去面对和处理好刚才所说的困难和痛苦,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安乐。你愿意这样去思维和观察,而生起一份慈悲的心,稳定了,过一段时间,那你再观“愿你”,这个“你”是谁呢?首先你找一个你尊敬的人,不要找一个你讨厌的人,也不要找一个你非常爱的人。因为你找一个你很爱的人,你见到他痛苦和困难,你就会觉得悲惨。可以找一些远一点,但又对他不错的,比如说你的老师,接着你就可以观想“愿你……”。因为你知道你的老师,也都有他的困难和痛苦,也有幸福和安乐。跟着你就希望老师:你也有智慧和慈悲啦,去面对和处理上面所说的,这样为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幸福和安乐。比如你对你的老师这样观想之后,这样你也希望你的老师有这份智慧和慈悲,你也会生起一份慈悲心,这份慈悲心就是希望你的老师有智慧和慈悲。当你观想你老师而得到这份慈悲心之后呢,你又可以再进一步了,比如说,我见到在座的大家,我也可以很希望能参加夏令营的各位营员,你们一定有你们的困难和痛苦,当然你们也有你的幸福和安乐。我真的很诚意,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真是有你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去面对你们自己的困难、幸福,我真的如此希望,为你自己和其他人带来更多幸福和安乐。当我如是作观地去观想你们的样子,看到你们有痛苦,你的脚很痛;或者见到你们幸福的样子,我心里面诚心地祝福,很希望你们有这份智慧和慈悲,去处理你们自己个人的幸福和困难,这样我就能因你们而生起自己的一份慈悲心。然后我们再推广出去,不单单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整个寺庙,整个河北省,整个中国,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天上的人,地下的走兽,乃至地狱里面苦难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有他们自己的困难和痛苦,也都有他们自己的幸福和安乐,我们也都很诚意地去祝愿他们:愿每一个众生,都有他自己足够的智慧和慈悲,去处理他们的困难和幸福,为整个宇宙,带来更多的和谐、智慧和安乐。那当你能够如是地去观想的时候,心里面就会去愿一切众生,去想一切的众生,而生起一份无极限的慈悲心,一份没有分别的慈悲心。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幸福和痛苦,我们对一切众生的慈悲,都是无分别的,因为你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在因缘生,因缘灭的世界里面,每一个众生都有不同的因缘果报,每一个人都有快乐和痛苦,我们平等地去祝愿一切众生,继而用我们的心去生起这份慈悲和智慧,而当你们有这份慈悲和智慧,你就可以把你种种的贪嗔痴、烦恼,变为慈悲,觉者的智慧。

  我今天说得太久了,因为我们讲书的人,有个坏习惯,讲下去了就不愿意停下来。希望大家有一个了解,一切的学习,也都是由闻开始,有闻就会有思,思后才会有修。今天有这个机会,就是希望和大家介绍佛教禅修的一些基本功夫,那大家将来去了解禅修的时候,好比有地图,有了地图之后,你就知道东南西北。学佛也是如此。佛门广大,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你没有一个鸟瞰图,你进去后就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不论学佛、修行、做人,最好心里面也有一份鸟瞰图。有了这份鸟瞰图之后,你就不会迷失方向,你也就可以去选择你所喜欢的,并且知道去什么方向。

  今天问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了,再次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