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   作者:法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六天

  大家晚上好!这个年到今天算是过完了,我们接着讲《道德经》,把前四十篇的《道经》讲完,《德经》就不讲了,因为主要是在《道经》里头。佛家所说的色法、息法、心法,《道经》里面全包括了,《道德经》和佛法里面的东西是完全融合的,也是非常圆满的。虽然从字面上讲是宇宙的事情,其实它的密意就是在讲我们自个的心性,如何来修行,如何来运用这个宇宙大法来修炼自己身体。身体里面包括中脉,中脉包括七个轮,七个轮其中有三个或五个是最主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地人这三个轮非常主要。把《道经》跟佛经完全对应起来,让大家不要有一种误区,说《道德经》非常低。其实低是因为咱们的心性没有打开,智慧没有到。它们都是在讲宇宙的东西,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一种物体,所以没有高和低,也没有对和错。

  讲这部《道经》就是让大家能明白,它和《佛经》是一模一样的东西。《德经》就接近于儒家学说或者百家学派,主要是走人道的,修行的次第它也在讲,但是没有前四十篇讲的那么具体。后面主要还是讲你会了功法以后,明白了如何修行之后,你在人道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别波动,主要是让修行人在人道上保持心海湖平月光明。

  这次因机缘给大家讲一下《道德经》,很多人看了一辈子《道德经》没明白。还有很多人没有去看就以讹传讹说《道经》如何如何低,众说纷纭吧。这次我用自己修行得来的经验,和佛经对照,和其它经典去对照,和瑜伽功去对照,说的完全都是一样的东西,彻底觉悟的圣人他们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只是用的语言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中国人说话有些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的非常含蓄,但是它的的的确确是在讲我们身体里的性光如何开发出来。

  好,我们接着年前的讲后面的,讲到第40章整个《道经》就讲完了。《德经》大家私下里自己对照儒家的东西来学习。中央十台中午十二点多有个于丹老师在讲庄子的东西,讲的非常好的,她讲的东西主要就是老子里面的《德经》。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百家争鸣把中国的文学开发的最好,人的思维是最开阔的时候。大家可以从中摘录一些东西运用在自己身上,运用在自己的朋友身上,运用在社会上,能打开我们的一些智慧。

  在这里恭喜大家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猪年,金猪一过这十二属相就没了,又开始从头轮回。金猪也代表着大家的心性豁达了,因为猪代表心宽体胖。所以说我也给大家拜一个金猪年,这个金猪在古时候的寓意非常好,就是让大家在修行道路上要放开自己的心量,不要牵牵挂挂。

  前两天我有个徒弟在贵阳突然去世了,五十岁,他可能是白天累了一点,晚上又喝了点啤酒就躺在沙发上,一下子就走了,他妻子也是我徒弟给我说,他走的时候那个脸非常红润,没有病痛很安祥。从现实来说他走了解脱自在了,但是给他的夫人和亲人们打击非常大。我告诉他们不要哭,千万不要哭。因为这个人信了这么多年佛,也修了这么长时间,这种走法是最好的。我说大家要安静,所有的人都不要哭,要念阿弥陀佛。因为只有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他的魂魄才能聚在一起不会飘散。魂魄就是我们的精和气,正常人一哭一闹,精和气就要分散,魂魄一飘散上哪儿就不知道了,反正不是向天上跑。只有用我们的语言诱导念阿弥陀佛,让他集中精气,最后才能凝聚成神,神就会化为虚空往上走。人死的时候心口窝要是热的,证明投生为人没问题了;如果脑门是热的,做天人不成问题;如果头顶天轮是热的,那就是大自在王,叫金仙自在佛。

  大家一定要记住:家人去世的时候千万不要哭,也要告诉别人千万不要哭,再悲痛都不要哭。这个魂在第一个七天内要走,你要能诱导他就诱导他一下,坐在这个人身边就给他讲。从表面上对一个死人讲,真正密意这个人的魂就在你身边还在听着,咱们说话他能听着,只是咱们看不到他,不能和他沟通。如果有天目的人能看到他或者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他就在身边,他有时候摸摸你碰碰你,你就会有一种反映,所以大家在丧葬上不能哭。西方人就不哭,信天主和信耶稣都不哭的,叫默哀。中国人默哀变成了集体哭哀,上古时期也是不哭的,后来才变成了哭哀了。

  大家今后一定要记住,千万要记住,不能哭出声。你要诱导这个亡灵打开天轮冲开天门往天上走。这个是我们修行人应该做的,这样的话他就会从天门上一下子冲出去,通过你的加持力、佛的牵引力、再加上他自个的自力、还有宇宙的力量,四种力合成一个力的时候,这就是威德神力。佛经上经常讲威德神力,就是几种力量给组合在一起了。他从天轮冲出来就为佛,金仙自在佛。

  借这个机缘给大家讲这个事情。平时我们要心宽体胖,不要老挂碍世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有必要的,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争呀夺呀抢呀都没有必要。大家都要快快乐乐的生活,这个是我们修行人应该学会的应该做到的。不要看别人的短处,要看别人的长处。但你看他短处的时候,你可以诱导他往正道上走,这都可以的。咱们没有必要在背后指责人家骂人家,这个不是咱们做的。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开始)。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道德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就是文字,叫显意,也叫文字般若;第二层是密意,就是文字后面隐藏的是什么,也叫观照般若;第三层是秘密意,也叫实相般若。如果一个人真的从这三个层面把《道德经》看明白了,应该说他在人道上很自在了,修行也很自在了。你真的用心去修了,就会体验出来确实是这种味道,每一个经文都有三种。第41章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一听,知行合一,非常勤奋地去实践去验证。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带信带不信,一会修了一会又不修了。下士闻道,大笑之。说只相信科学,这一句话他就把自己修行的门给封上了,只信科学就没有必要给他讲什么玄学。玄学包括科学,科学就是从玄学中产生出来的。所以说讲经文要看对应的是谁,如果对应下士那就省省唾沫。

  二十一章和四十一章是对应的,前面40篇的道对应后面的德,每一章都对应后面的一章,讲完一段心法还要来一段世间法上的东西,把世间人的心态给你讲一下,如何拨乱反正让自己歪曲的心走入正轨,所以说老子的用心非常良苦。

  其实这个经根本用不着写81篇,老子怕大家不明白把他的东西理解错误,然后又从41篇写起,视为《德经》。《德经》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心平稳,心海湖平月光明。心不平,心就像波涛汹涌的湖水一样,你聚不住那个能量呀,哪怕你天天做瑜珈功,天天练气功,第二天早晨起来这气息就跑了,练了十成跑了八成。剩了一点点,第二天说话上班一忙活没了,又是一个空空的,大家现在都存在这个问题。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德之容(即玄关窍),是指大我。惟道是从,它是只按大道的规律和法则来做事的。

  真正的修行人大灵被激活后,大我和宇宙是融合的,它的使命就是回归,由它来率领后天的烦恼众生来完成和合,聚集能量完成回归大业。

  中国有句话叫:逆天者亡,顺天者昌。从修行的角度讲,修行是逆行,后天死亡,大灵昌盛。

  从人道上来说,逆天就是违背自然规律,比如毁林造田,乱砍乱伐树木都是破坏大自然,都属于逆天做事,顺应自然与社会肯定是昌,从大的方面是国家昌盛,从个人来讲是顺利。

  所以说我们理解一个事情要从两方面理解,单方面去思考我们的脚就会偏离,就像瘸子一样走路不是平稳的。你做任何一个事情或看任何一个经典或修行任何一门功法都要从两方面,一个从人道上去考虑,一个从修行自性上去考虑,自性和天的运行规律要融合一体。只有这个时候,你考虑的东西基本上就会全面,就不像瞎子摸那个象了。

  老子也是教我们要全面看问题,大家有机缘再看看庄子的东西, 庄子把老子的东西更加敞开说、更加精炼的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宇宙大道是无形无相的物,它没有形象又没有具体的东西,只是一闪一闪的,是变化莫测的。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宇宙就像星星一样一闪一亮,就叫恍惚。这个恍惚就代表宇宙的嗡啊吽。“嗡”的时候开始膨胀,膨胀的时候亮光就出来了。“啊”的时候正好在“嗡”和“吽”的之间的间隙期间,是不亮又不黑。“吽”的一声亮光就没了,所以这个恍兮惚兮就代表了宇宙脉搏的跳动,也就是咱们人动脉的跳动。所以说《道经》大家真正看明白了 ,你把宇宙、把佛法、把很多神秘的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智慧、理解力、分析力都会比以前提高几个层次。

  恍兮惚兮真正的密意叫实相般若,就是宇宙的脉搏,或者宙心往外发射的那种亮度,佛家叫嗡啊吽,道家叫夷希微 ,其实都是讲的一个东西,就是讲宇宙的脉搏在跳动,但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词汇,现在我们可以用脉搏和脉动来表明它。老子用一个恍兮惚兮,让人们来琢磨。明白了密意的人一看一观老子和释迦佛讲的都是宇宙心脏的跳动,就是宙心向外发射的光芒,叫佛光普照,也叫无量寿光,普照十方法界。这一联系起来就很简单了。

  其中有象。从修行上讲,宇宙的脉动得有发电的东西,那发电的就是象,而且是无形相,但是它起到了脉搏跳动的作用,所以这个象就是我们说的嗡啊吽的一个轮回。这个轮回是没有相的,是听不到看不到的,更不可能摸到,但是它是有象的。

  用我们第六识的根就是用第三只眼睛来观察这个脉动到底像个什么,现在物理学家发明了一个词汇叫波粒二线相,这就是宇宙的脉动。波,有高峰,有低谷;粒是电子流,由不定向到定向。它本身和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是空性的,再也分割不了了。它是按漩涡型从宇宙中心向十方发射,所以叫波粒二线相,修行是把我们身体上不定向的光粒子定向运动,大家都懂物理,我这一讲都会明白的。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句话是回到我们自身,上面的那个叫天性或者叫法身,下面叫自性或者叫化身。其中有物, 我们身体内有精气神,精气神对应嗡啊吽,把精气神合成一体就叫物,叫大灵所需要的营养,也就是说宇宙的能量。我们要吸收宇宙的能量才可以激活大灵,才能七神有主。不是说六神无主吗?咱们有七窍,其中六个窍没主,只有一个窍有主,要把六个窍修通和这一个窍合起来叫七窍。七窍一通神灵神光自放光明,照耀十方法界。这物就是摩尼宝珠或者性光或者大灵或者无位真人,这就是我们身中心中的那个物。(嗡,马哈马哈摩尼,梭哈,这是释迦佛的心咒,就是说明这个物。)

  【窈(yǎo深远幽深)兮冥兮,】宇宙是深远幽冥的,是玄远微妙的。我们只能用心来感知,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上面的“恍兮惚兮”也只是形容。

  【其中有精。】精就是宇宙的能量,就是“嗡”音,就是宇宙一真法界。在我们自身就是我们的性光,就是我们的心中月。这个能量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我们修行就是修的这个能量啊。

  当你发“嗡”音的时候天门就会震动,天魔就会发抖,那就不用说小魔小鬼了。你每天念嗡啊吽的时候,天魔鬼怪都会离你远远的,你诵时间久了,你的性光和中脉自然通达无碍。西藏很多修行人只念一个咒:嗡。

  “嗡嘛呢呗咪吽”这个咒翻译成中文就是中脉开,月光来。月光就是太阳,这个太阳不是我们看到的天上的太阳,是指宇宙一真法界佛光。人间的千万个太阳也比不上它。宇宙只有“嗡”的时候才繁华。

  【其精甚真。】这个能量是真实不虚,遍法界都充盈着宇宙的能量,但三界内外是不一样的。宇宙最中点也就是零点的地方是最真实的,我们的心就是零点。

  佛在九天之上,九天就是昊天,昊天之上就是佛呆的地方,是高能量区。昊天是三界内外的中转站,昊天以下是三界内。越往上能量越高,越往下能量越低。在昊天可上可下,可出可入。

  我们的身体上就有昊天,就是天轮,可出可入。大家只有真修,才会对宇宙越来越清楚,

  佛经里面的小乘法门没有讲太深奥的东西,只讲如何修行证得无漏。你修到小乘四圣谛那只不过在昊天,弄不好你还得下来,所以说你只有知道昊天以外的事情叫大乘法。《道经》和《佛经》的大乘法门是相同的。

  佛讲大乘法的时候,很多大菩萨大罗汉不相信就退走不听了,认为自个修到最高了。根本不是那么一点点的事情,所以我们还差的非常远,还需要通过听经去理解。我只不过是个敲门砖,抛出这个砖引出你们更多的玉石、上等的翡翠,然后大家把它集中起来共同修行,冲出昊天,我们才能回到佛国一真法界。

  我们的心和宇宙的心,心心相应叫瑜伽心。你只有瑜伽心的时候,你才是最真实的,其它情况下叫修行叫悟道,还没有得道哪。只有你像释迦佛时时在禅定之中就叫瑜伽心,就叫心心相应,凡心和佛心相应的时候就叫瑜伽心,不出定的时候你才真正的明白什么叫真,什么叫嗡啊吽,什么叫宇宙的脉动。

  老庄、孔孟都在提倡要顺应自然。孔子最聪明,敬鬼神而远之,我惹不起你们我躲着你们。为什么要躲?请神容易送神难,我惹不起我躲着,这叫明智的人。所以说他在很多时候有点不够意思,他把很多密意给我们隐藏起来了,《易经》里还有很多翻译的经典里面,他把玄学的东西最秘密的东西隐藏了,他不让人们去沾惹,怕人们一旦把握不住就会掉下去。但孔子从人道层面上确实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其中有信】从外相上讲,这个精中就有宇宙的信息或者大道之音。

  对应我们人身就是心香九柱为信,也就是说心心相应。你心中无香,顶上就不知道你的信号啊。你时时心香九柱,才能和宙心、佛、上帝保持沟通,这个信就为我们的心香。没有心香不为信。

  信,第一就是宇宙当中有脉动,宇宙的“嗡”和我们人体内的“嗡”要对应。 第二,我们心中有香的时候,才能和宇宙融为一体。缺了这两个不叫相应。人们平时说的对这个事实认可视为信,这叫有为法。无为法是心中有香,大白话就是心中有想,你心中有想的时候才会和他相应。只有你心中有想成佛的愿力、想回家的愿力、想和佛菩萨合为一体的愿力、想和自己法身合为一的愿力才会相应。我们说度众生那是方便说,无非是给人家点拨一条路,不叫度。只有自己度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去相应才会信,信的时候才会时时想。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从古到今,大道的运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名是动词),它静静的默默的注视着一切的产生,而不参与一切事物的生长。

  从我们自性来讲,从古至今,我们的大灵是不生不灭的,它是不参与后天的一切行为的。当它被激活之后只能带领自性众生回归。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个吾是大我,我为什么能知道万事万物万种万类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哪?就是因为我和大道是融为一体的,是顺应大道的。

  从自性来讲,大灵之所以能带领自性众生回归,是因为大灵和大道是融为一体的,它只归顺大道,所以它有能力让自性众生归顺自己,让众缘和合共同完成回归大业。

返回目录

-----------------------------------------------------------------------------------------------------------------

更多法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