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正经、奇经与中脉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正经、奇经与中脉
正经、奇经与中脉
外延诸脉
磁场与磁力线
从小周天到中脉
四大周天
汇通心轮
手足八脉
小结
『卍』的意义
密教的坛城观
三密相应
气脉生理学
身心之间
心态的平衡
成佛与度众生
小结
正经、奇经与中脉
前次有谓:「脉在上升头顶后,将有外延的趋势。」然脉如何外延呢?这乃与正经、奇经之交接有关。故本次主题,乃申论从中脉至正经与奇经。
我们当知:中脉并非只一条从下到上封闭的脉;在道家「周天」的称呼中,其实已暗示脉乃皆环环相扣者。譬如高速公路虽亦从南到北,但为有很多交流道故,才能联络各级省道、县道,而成为全省交通之大动脉。否则如只一单调封闭的道路,便是死路而无啥作用矣!
这也是我对密教之「破瓦法」蛮质疑的地方:即使修此法真能「开顶」─或渗出黄水,或插入吉祥草。但此就能真已打通中脉,及其相交接之正经与奇经等脉吗?必非这么容易!若破瓦法非真能疏通中脉,及其相交接之正经与奇经诸脉;则修此法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我认为修破瓦法和插入吉祥草,绝是倒果为因的邪见。
外延诸脉
中脉何以非单一封闭的脉呢?既中脉是从外向内摄而成就的脉,则其必与诸脉交接。故我们前面早说过:将从中脉的顶端流出四大河─即四大脉系。
从四大脉系,向下发展即成前所谓:从1至5的诸脉。此亦即从最初的四脉而衍生成十六条脉。其中1和5为奇经,234为正经。
以上的说法乃与中医有很大的不同,但确是我禅坐的觉受。以奇经而言,中医谓有:任、督、阳维、阴维、阳蹺、阴蹺、冲、带等八脉。但以我的体验:前任、后督,是很明确的。至于左右两侧却只有二脉而已。若对照中医的八脉,当与「维脉」较相应─居于左右侧,而维络前阴后阳之任督二脉也。阳蹺、阴蹺,似空有其名。至于带脉,乃属横脉;而全身的横脉则很多也─各轮皆有其横脉,非只于腰带上下而已!至于冲脉,似与生殖有关;故应是男女性交时,一种暂变的脉相,而非常时有的脉。
磁场与磁力线
我们现看看中脉与诸正经、奇经的交接图,乃发现其与现代人所绘之磁场与磁力线图正类似。
从中脉直上,而与周边十六条脉的磁力线,共形成一个很大的磁场。脉若愈通,从五轮到七轮,从七轮到九轮,则外延的磁场,必愈超强。我常说到修行的模式「内摄与外延」,其实是从此觉受而建立的。
从小周天到中脉
道家的周天,乃谓从后督而前任,共形成一个封闭的循行脉系,与我说的磁场,大不相同。事实上,磁场的结构,是由「周天」升化而成的。请再看下图:
除非用参禅法门,直接打通中脉。否则,在疏通气脉时,乃是先完成于「小周天」;然后再外延而为「大周天」。此大小周天,皆既可能是从前腹到后背的顺转,亦可能是从后背到前腹的逆转。必待打通中脉后,才可能形成前后俱下的磁场状。
四大周天
在中国道家,虽谓有「大周天」的循行;但对实况的描述,却皆语焉不详。而在我的体验中,大周天不只确有其事,且全身更有四大系统的周天循行。
第一系统:包括任督及左右维脉─属神
第二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2脉─属气
第三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3脉─属血
第四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4脉─属精
在全身横断的十六脉中,刚好以四脉一组而形成一周天。其中第一周天,乃包括前任、后督及左右二脉,这是以奇经而形成的周天。第二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2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肺、大肠,肝、胆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气」之循行与代谢。第三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3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脾、胃,心包、三焦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血」之循行与代谢。第四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4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心、小肠,肾、膀胱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精」之循行与代谢。
这也就说,所谓的十二正经,其实只是「精、气、血」三系统的周天循行尔。每一系统,皆上通头部、下通足部、旁通手部,分属全身上下、前后、左右。(有兴趣者,可参考附论)
汇通心轮
在瑜伽中有另一种说法:在七轮中,最后打通者乃是心轮。这不是很奇怪吗?若脉是从下往上,顺次打通,则何以说心轮是最后才疏通呢?
这我们还先以高速公路作比喻:若高速公路,虽有南北二交流道,可与省道、县道等交接,就已完美了吗?当然不是!如能于其中间,多设交流道,则更方便。因此中脉于完成南北二交流道后;若更精修,则将汇通心轮。
在如下的图示中,我们将可发现:在汇通心轮后,气血的循行乃更与当代西医的血液循环图相类似。故在汇通心轮后,中脉乃有头轮、心轮与育乐轮之三交道,而这即是中国道家所谓的上中下三丹田。
因此谓心轮为最后打通者,乃是就「汇通心轮」而言。既中脉之交流道能从二变三,是否更将从三至五,从五至七呢?那就待各位去修证吧!
手足八脉
我们前面说到:身体的横断乃有十六条脉!至于手足的横断有几脉呢?有八脉,左右各八,故共十六。在八脉中亦与前所述12345之脉系对应。其中,1与5各一条脉,而234各二条,故共八脉。且1与5,各当于大姆指与小指处;至于234的脉,乃于手心与手背处各有一条脉。手心之三脉,即中医所谓「手三阴脉」;手背之三脉,即中医所谓「手三阳脉」。
在中医所谓之「手三阴脉」与「手三阳脉」,常曰「循行至胸中而散」。然而既气血是互为表里的循行体系,何能只「至胸中而散」?如就我的觉受,应如图示,乃与身体的十六脉交接,而共成周天也。至于足脉,亦类似手脉,乃与身之十六脉相交接;不过脚脉的变化还复杂多了。
最后我们要问:既身体可于正中处形成中脉,那手脚是否也可于八脉的中间位处形成中脉呢?对这问题,我且不回答,但各位认真坐去,殆可自明白矣!
小结
前虽曰:气脉的变化,乃循:内摄、下沉、上升、外延之次第而开展,但还以内摄为入道之要门。盖内摄的功夫作得好,其它者,水到渠成,自顺次往下,不必更操心。
因此不管就佛法的修学,还是气脉的调理,我对当代佛教所倡修的菩萨道,颇不以为然。连内摄的根本,都做不来;就假借弘法利生的名义,招摇攀缘,最后只沦为「有心人士」的「羔羊和盲虫」而已!说菩萨其实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
又对气脉的调理,我也反对任何作意导引的方法。以每个人的气脉,因业障与体质的差异,必各各不同。所以绝不当用一先入为主的理论或方法去导引它。在这么多年的禅坐后,我倒发现:其实身体自有它调理的次第与方法,而毋庸我们操心,甚至帮倒忙。总之,顺其自然才是最安全又究竟圆满的。
因此对目前,很多的气功疗法,我也不认同。虽在某方面,它的疗效显著。但那都混合着外力的加持与气脉的导引,绝会有它的后遗症的。今天一切我对气脉的了解,全然是为我都不信别人的那一套,而顺乎自然的打坐而已!所以今天你也可不理我这一套。但对以「顺其自然」的原则而安坐,应无余惑才是!
『卍』的意义
这是佛教中常用到的一种标志,但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万德庄严。也有人说是:生之根源。至于祂的旋转方向,有的用顺转,也有的用逆转!其究竟为何?似很难定论,都只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但我以对气脉的觉受,倒发现其乃:
在前述「汇通心轮」的脉象中,前之任脉既从头而下,也从腹而上;至于左右脉亦相向而至。以上下左右的脉气,既皆汇通心轮的部位;于是便将在此形成类似『涡流』的气旋。因此『卍』字,不当是有棱有角的直条状,而当是类似于电风扇的四片扇形,从外以「螺形」的方式向内收摄,摄至最后而进入心轮中。关于涡流与气行的方向,我们又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右手定则」说明之。
又因前面已说过:脉里的气流方向,并非固定不动的;于是为气的或进或出,『卍』字便有正向与逆向之不同。如经典上常说的:佛胸前『卍』字发光。若发光者,殆属于出气的方向。
于是乎,这也可引发另个问题:既胸前能有此字,那背后是否亦有此字呢?答曰:如以气脉之形成涡流而言,背部当亦有此字;然为背部的脉气血不如胸前盛足故,应较不明显。如以涡流的气旋而言,全身当有多处,譬如梵穴、眉心,甚至手指尖。佛三十二相中,有毛发皆右旋,其实也寓有『卍』字之意。
密教的坛城观
以密教将三千世界里六凡四圣的众生,都对照在小我的气脉中;因此在不同的气脉里,即对应着不同众生的属性。比如既打通中脉乃开悟的境界,故中脉者即是佛脉;又在中脉中有五轮,此五轮即相应于「五方佛」─如以心轮为毗卢遮那佛。其次从中脉顶端所出,再汇归心轮之八大支脉,为八大菩萨。再其次,以从八大支脉所衍出者为天神、护法、修罗、人等。其中,以位于头轮者为天道,喉轮者为修罗道,心轮者人道,脐轮、育乐轮、海底轮等为三恶道。于是乎,从里而外,从主而支,至全身七万二千细脉者,即七万二千种不同众生的属性。
或问:这种「坛城观」有何意义?
答曰:跟他们修气脉的次第、方法,很有关系。此即所谓「三密相应」也。
三密相应
既每一尊佛、每一位菩萨都有其各自对应的脉,而每一脉又各自有其对应的脉音─在脉上的轮位或穴处,都有其「共振频率」所对应的脉音;听说梵文的五十个字母,即是从各脉轮所衍出的脉音。于是乎,将各脉的脉音,以脉行的方向连贯起来,即成此脉所对应的咒音。因此每一尊佛、每一位菩萨,即有其各专属的咒语。
其次,在通调气脉的过程;于每一轮位或穴处,亦相应有其各自的身印(即常谓的瑜伽动作)与手印。同样,每脉于轮位或穴处,亦相应有其各自的意象与观想。在我的经验中,常于气脉将通之际,会连带产生一些幻觉。
因此气脉与咒音、动作和意象、观想,本有其内在的对应关系。而密宗的「三密相应」,即是应用此理而有的修行方式,不知者谓为神秘,已知者视为平常。
气脉生理学
所以,我倒将「三密相应」者,视为一套『精致的气脉生理学』。现代的医学都视「解剖生理学」为正宗,但能被解剖者是什么人呢?是死人也!而人既死了,当然就看不到气脉的存在与变化,更甭论意象与咒音。所以解剖学者,只是低级而下流的学问而已!若对健康者,尤其是修道者而言,此气脉生理学才更合宜。
其次,此不仅修道者可用,就算行医治病也是挺管用的。比如肝炎,先查明此病是何脉不通?再其次,再查出欲通此脉:当作何种观想?诵何种咒音?及结何等手印及身印?所以八万四千种病,乃各有其相对之咒音与结印。
或问:法师既说这么多,那你生病时也这么用吗?甚至如我们生病时,你建议我们当如何呢?
答言:我禅坐这么多年来,倒未生过什么重病。然而如生病时,我的建议通常是:先放松心情,好好休息一下,如能打坐更好。当然此时的打坐,不能再「求好心切」了,而只能当「有坐总比没坐好」的心态安心调养。除非病况始终不好,甚至愈来愈严重;否则不必急着求医问卜。
以上,既气脉与意象观想,大有关系;而意象与观想,又是一切文学的重点,所以气脉生理学乃与文学有关。其次,脉音也必与语言、音乐大有关系。所以我从气脉的觉受中,乃肯定文学、音乐、瑜伽、舞蹈、拳术,乃同源所出。然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却分道扬镖;于是因失其所本,遂不得不愈变愈光怪陆离。
身心之间
以上所说诸脉相的变化,似颇外道的。然若在调气脉前,即已有佛法的正知见者,则气脉的调适还将裨益于心法的提升,此为身心本是一体相关者也。以下略述:
既中脉乃与「无分别智」对应,故中脉者即相应于「真空」的境界,亦可称为「根本智」与「一切智」。而从中脉所衍生出的八大支脉及周身七万二千条细脉,则对应于「妙有」,或称为「后得智」与「道种智」。因此若能从中脉而顺通内外诸脉,则成就于「空有不二」的「一切道种智」。
在《中观》里有偈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这我们如从调适气脉的角度来意会,则可说:必从周边的脉(喻俗谛)内摄后,才能打通第一义的中脉。
其次,何以周边的脉最初称为「俗谛」;而待打通中脉后,即名「后得智」?答曰:为待打通中脉后,周身的脉能完成于「四大周天」故。而周天的脉乃与心态的平衡,大有关系。
心态的平衡
内向与外向:在众生的性向中,有偏于内向者,亦有偏于外向者;内向较闭塞,而外向多夸张。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内外诸脉,则内外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内向与外向的偏端。
理性与感性:即使是现代心理学,也已承认「人的左右脑,所司功能不同,一偏于理性,一偏于感性。」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左右诸脉,则左右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理性与感性的偏端。
以个人而言,我从小即较理性而迟于感性。在打坐的过程中,总感觉右边的脉皆较难疏通。而经一番辛苦后,现左右脉皆已较顺畅了;于是乎,我的感性也比从前敏锐了─至少在文学、音乐、美术的认知与品味,确比从前高明一些矣!
贪卑与瞋慢:大致而言,如一个人的气偏于上行,则心态上多现形为瞋慢。我们常说「高慢的人,眼睛长在头顶上」,其实是指气偏于上行、上积故。反之,若气偏于下行或下积,则现形为贪卑。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上下诸脉,则上下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贪卑与瞋慢的偏端。
阳刚与阴柔:何以男众偏于阳刚,而女众偏于阴柔呢?男众以偏阳故,脉常行于背部之督脉;而女众以偏阴故,脉常行于腹部之任脉。于是乎,既生理的脉相有所差别,则何免于外形与个性的差异?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前后诸脉,则前后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阳刚与阴柔的偏端。
故能完成于四大周天者,非只于生理的通调安适,更必全成于心理的平衡与踏实,故得称为「后得智」。
成佛与度众生
最后我们来讨论,佛法的终结目标:成佛与度众生。这我们且以四个层次来说明:
中观的理:就理而言,佛者觉也,即觉悟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真理。而此理即是「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而空者,即是「无自性」也。故能悟得缘起空性的总则,称为「成佛」。
其次,能于千差万别的缘起相中,分辨其本末、始终、因果、去来等诸相的变化者,称为「度众生」。因为所谓「众生」者,即「众缘所生法」尔。
故能觉了一切缘起的总相与别相,即所谓的性相二门,即成就于「理无碍」的解脱境界。
禅修的心:所谓成佛者,即证悟于「无分别智」的境界也。故禅宗常言「无心之谓道」。必证得无心境界,始与觉道相应。故能从无分别智中,消尽一切的妄想执着,则称为「度众生」。因为所谓「众生」者,即心识中纷纭蔚起的分别意识。凡夫的心,即众生的心;故必度尽一切心内的众生,才能究竟觉道。
其次,我们亦可以禅宗所谓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来诠释成佛与度众生。心能常寂,称为「成佛」。虽照了一切境界,而心恒不动不乱,称为「度众生」─心不为境转,故成就于度;反之,若存心去度众生者,事实上已被众生度去矣!
密宗的脉:这前面已讲得很多了。所谓成佛,即开通中脉,尤其是心法的中脉。而度众生者,即从开通中脉,而顺通周身七万二千条细脉。
大乘之行:在后期的大乘佛法,乃以「福慧两足」为成佛,而以「弘法布教」来度众生。然而若理未明,心未悟,脉未通;则用什么去度众生呢?又福慧的资粮当从何而能具足呢?亦不过从明理、悟心、调脉去具足的。后期的大乘佛法,其实已渐失却佛陀出世解脱的本怀,而落入人情与恋世的窠臼中。
小结
我们讲调气脉讲到现在,重点还非如何用偏方或密诀去调适未通的脉,而只强调身心本是不一不异;故就佛法的立场,还当从调心中去努力,心通脉自调,有如顺水而推舟。至于福慧具足者,若心通脉调者,自然会形成一个很大的磁场,而吸引有缘的众生来亲近。于是顺势而说法布教,则福慧具足的佛道,虽无心于求亦水到渠成尔!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