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慧祥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 第一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7日
来源:   作者:慧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祥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 第一讲

 

  智慧吉祥迈着阔步走进了无量义经室

  善容微笑着给智慧吉祥的脖子上挂了一条哈达,“扎西得勒!”

  智慧吉祥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智慧吉祥给佛祖供上恒河沙数朵洁白的莲花。聊天室里顿时弥漫着莲花的清香。

  智慧吉祥微笑着给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一条哈达,“扎西得勒!”

  善容顶礼智慧吉祥

  善容:一籽恭请师父大人宣讲《心经》法义

  智慧吉祥:您想了解《心经》的法义是吗?

  善容:是的

  智慧吉祥:一籽!

  善容:是!

  智慧吉祥:《心经》的法义,只有修证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才能究竟圆满。我又如何有能力跟您宣说,《心经》的法义呢?

  善容:是的!只有佛才能究竟圆满,但是请师父依您修学《心经》的经验,分享您的修行经验,令我从中可以学习。好吗?

  智慧吉祥:一籽!

  善容:是。师父大人。

  智慧吉祥:虽然,我对《心经》还未能修证到究竟圆满,但是,我乐于分享对《心经》的运用经验来给您参考,希望对您会有所助益。

  善容:是!一籽叩谢师父大人慈悲!恳请师父大人教诲!

  智慧吉祥:如果,我说明时,您觉得有不圆满的地方,请您不吝指出,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研究。或许是我真的不圆满,或是彼此文字定义不同所造成的误解。

  善容:(^^)是!

  智慧吉祥:我们一起来学习《心经》,从中学到“度一切苦厄”的方法。

  善容:是!一籽会遵师教导,从《心经》中学会“度一切苦厄”的方法。

  智慧吉祥:那么,就正式上课的方式来分享心得。

  善容:(^-^)一籽恭请师父大人以上课的方式来分享师父您修学《心经》的经验。

  [“智慧吉祥”(释慧祥法师)即为宣说如下开示。]

  题目:《心经》解说。

  讲次:第一讲

  日期:2007年09月22日

  第一次校阅:2007年09月22日

  主讲:释慧祥

  【前言】

  承蒙一籽的邀请,来讲解《心经》。

  虽然自知在菩提道上,我只能算是初学,其实不见得能深入体证《心经》所说的甚深法义。

  但是,本着学习的心,深入研究的心。

  又本着“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心。

  我愿意跟任何人一起来深入再一次的研究《心经》。

  也希望任何有缘人,能一起来参与研究《心经》,运用《心经》的教法,来“度一切苦厄”。

  【心经大义】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语 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心经》整部经文的教导重点,依我个人的理解是,为了教我们“度一切苦厄”。

  如何得知呢?

  因为《心经》的经文中,就有明白的说到“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所以从《心经》首尾的经文来看,就知道这《心经》的教导重点,是要我们“度一切苦厄”。

  因此,当我们要理解《心经》的经文之时,不要忘了这个重点,才不会将经文的文义理解成别的目的去了。

  又佛陀在讲《心经》时,虽然目的是为了要教我们“度一切苦厄”。但是,其所教的方法,叫“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来“度一切苦厄”。

  有关这个,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如《心经》的经文中就说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因此,我们知道,这部经在教我们“度一切苦厄”的方法,是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

  因此,如果有人问:“《心经》的大义是什么?”

  我们就可以回答说:“深入运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来‘度一切苦厄’”。

  【逐文解义】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释经】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说明】

  自问:为什么我会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成“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呢?

  自答:这是有下列的原因的:

  (一)“般若”一词,是梵语 prajna 的音译。其中  pra 是“事先”,jna 是“知道”。所以,“般若(prajna)”,我解释成“事先知道”。

  (二)“波罗蜜多”一词,也是梵语,是 paramita 的音译。

  其中  parami 在巴利语中,有“最上目标,最终目标,终极目的”的意思。

  因此,paramita 是“终极目标了”的意思。

  而在梵语中,para 是“彼岸、对岸”,引申有“目标、目的地”之义。

  而paramita是“到彼岸,到对岸”之义。引申有“达到目标,成就目的”之义。

  又因为佛法是“解脱一味”的。所以,佛陀所教导的一切目标,就是要解脱生死轮回。而将生死,喻为河流。而将解脱生死,喻为度过生死河而到达对岸。

  (三)“般若波罗蜜多(prajna-paramita)”:

  因此,为了能够,度过生死河而到达解脱的对岸,这时,我们在未渡河之前,就应“事先知道”。也就是“事先学到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河方式”。

  例如:渡河的方式很多,如游泳、坐船…。但是,并非每一种方式都是安全、有效、无后患的。

  这时要看当时的情况而定的!不可一概而论。

  同样的,我们时时所遇到的任何一种境界,都是从此岸到彼岸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学习到面对不同的境界来时,当如何事先知道以便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当时的境界而能当下解脱。

  例如:有人倒了一杯很热的水给我们喝时。

  这时,我们如果没注意到水是很热的,这时,一喝,就烫伤了。苦就来了。可见并没有度苦厄,而反而是造成苦厄了。这时就知道“事先知道喝水时,要注意水温”,就能安全的渡过被烫伤的河流,而到达没有烫伤的对岸。

  又例如:有人倒了一杯水给我们时。我们已懂得要注意水温,所以能安全的不被烫伤的喝水了。但是,

  这时,我们如果喝太甜的水,或太咸的水。这时一喝,反而不能解渴,反而更加口渴了。苦就来了。可见也没有度苦厄。

  这时就知道“事先知道喝水时,为了有效的解渴,不可以喝太甜,或太咸。就能有效的渡过口渴的河流,到达解渴的对岸。

  又例如:有人倒了一杯水给我们。我们已经懂得要注意安全,也懂得要有效,但是,

  例如:我们刚好等一下有二个小时的讲演,或法会,或上课,或坐公车…等等。

  这时,虽我们我们喝水时,也注意水温了,渡了被烫的河流。也注意有效了,渡了口渴的河流。但是又没有事先知道要有二个小时不能上洗手间,这时喝太多了,或没有事先去一下洗手间。而造成了到了一半时间,内急了,又不能上洗手间,苦就来了。

  这时我们就知道,还要注意后患,才能渡过内急河流,到达解脱内急的对岸。

  综合以上,所以我才将“般若波罗蜜多”解说为“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

  (四)“心经”:

  为什么我将“心经”一词,解说为“重点开示”呢?

  这有下列原因:

  1.如《妙法莲华经》载,佛说:“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因此,佛陀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是佛陀为了“开示众生佛的知见,令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因此,我将“经”一词,解说为“开示”,就是含著「开示佛的知见,令众生学习到了以后可以悟入佛的知见”的意思。

  2.当初玄奘大师,到西天取经时,路上遇到了一个生病的出家人,并照顾他到病好。

  后来这位出家人病好了以后,就将一部佛经,传给玄奘大师,其中就说到:“我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师若受持。可保来往。”于是口授,给玄奘大师。也就是这部《心经》。

  又后来玄奘大师到了印度后,又遇到同一出家人,说:“逮涉艰险。喜达此方。赖我昔在支那国所传三世诸佛心要法门。由斯经历。保尔行途。取经早遂满尔心愿。”

  又说:“我是观音菩萨。”说毕,就飞到空中。

  这在“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诏述序”中有记载。

  因此,我才将“心经”这个“心”解说为“心要”也就是「重点」。

  又综合以上种种,所以我才会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为:

  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当然如果要将“心要”这个词放进去。则当解说成:

  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开示心要。

  好了!今天就上课到此。886

  祝深入《心经》度一切苦厄。

  每周六下午一点,讲《心经》。

  欢迎来一起研究《心经》。

  走了!886

  (注:学生赖宏德整理,已经释慧祥法师初次校阅。)

返回目录

----------------------------------------------------------------------------------------------------------------

更多慧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