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慧祥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 第二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7日
来源:   作者:慧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祥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 第二讲

 

  题目:《心经》解说

  讲次:第二讲

  日期:2007年10月01日

  初校:2007年10月01日

  主讲:释慧祥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的名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一讲中,我简介了《心经》的大要。

  并说明了,为什么我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题,解释为“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开示心要”。

  现在,还是要来跟大家介绍佛陀讲经讲法,有二大类别。并说明《心经》属于哪一个类别,好让大家深入了解,才能有效运用。

  如《增壹阿含经》载,佛说:“舍利弗比丘多游二处:空三昧.金刚三昧。”(CBETA,T02,no.125,p.793,c5~6)

  一、问:什么是“金刚三昧”呢?

  答:《悲华经》载,佛说:“有金刚三昧。入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不可破坏。”(CBETA,T03,no.157,p.220,c8~9)

  二、问:什么是“空三昧”呢?

  答:《增壹阿含经》载,佛说:“彼云何名为空三昧。所谓空者。观一切诸法。皆悉空虚。是谓名为空三昧。”(CBETA,T02,no.125,p.630,b4~6)

  众佛友!

  现在,我来加以说明这二种三昧是如何分类的。

  众佛友!

  法界一切含灵,上自诸佛,下至一切众生。所有的善愿,共分二类:

  一、其愿是“要”。二、其愿是“不要”。

  众佛友!

  苦,是您要的呢?还是您不要的呢?

  我相信,一般人都会说是“我不要”。

  又众佛友!

  无上正等正觉圆满的智慧,是您要的呢?还是您不要的呢?

  我相信,一般学佛人,都会说是“我要的”。

  因此,当知,一切愿望,共有二类,一是“不想要的”,二是“想要的”。

  又当知,“想要的”就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发展令其成就。

  因此,这时,当您修证“令一切坚固成就不可破坏。”,名为“金刚三昧”。

  又当知“不想要的”,就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发展令其不要成就,空虚其因与缘,空虚其结果,令其减少,令其消失,令其永不再出现。

  因此,这时,当您修证“令一切诸法,皆悉空虚”,名为“空三昧”。

  众佛友!

  现在我们就来归类归类:

  问:苦,是我们要的呢?还是我们不要的呢?

  答:当然是不要的。所以《心经》教我们“度一切苦厄”的方法,所以《心经》是归类于“空三昧”的修证。

  问:坚固我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如金刚一般不会被破坏。是我们要的呢?还是我们不要的呢?

  答:当然是我们要的。所以《金刚经》在教令发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菩提心的障碍,令菩提心坚固。所以《金刚经》归类于“金刚三昧”的修证。

  问:想要学菩萨行,并能于菩萨一切万行,都能究竟坚固成就,是我们要的呢?还是我们不要的呢?

  答:是我们要的。所以《首楞严经》在教菩萨一切万行,都能究竟坚固成就。所以《首楞严经》归类于“金刚三昧”的修证。

  如《首楞严经》载:“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CBETA,T19,no.945,p.130,a4~5)

  如此种种,凡是该佛经的最终目的,是教我们成就所要的,就是属于“金刚三昧”的修证。如是该佛经的最终目的是教我们要空虚(空去)该境界的,就是属于“空三昧”的修证。

  众佛友!

  为什么我要跟大家说明这个先呢?

  因为如果大家不能分清楚,则在修证时,就会修行方向不明确,则往往障碍很多,不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快速成就该经典所说的效果。

  如果大家能分清楚,则在修证时,就会修行方向明确,则能知道自己在修什么,则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快速的具足因缘成就结果,所以就能成就该经典所说的效果。

  众佛友!

  《心经》是属于修证“空三昧”。

  因为佛陀讲《心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我们如何“度一切苦厄”。

  也因此,《心经》的经文中在后面也有说到:“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因此,我们要记得在学习《心经》之时,要以“度一切苦厄”为最终目标来学习。才能深入体会《心经》的精义。

  否则,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当我们不了解《心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习如何“度一切苦厄”。而将《心经》理解为别的意思了,用在别的方面了,这时,可能学了十年的《心经》而实际上自己身心的任何一个苦厄,也没有去除。这哪能叫学《心经》呢?!

  如果我们能把握住佛陀在讲《心经》时最终目的,是要教我们如何度一切苦厄,所以我们就学习如何度一切苦厄,我们也真的有效的运用《心经》的教义,来一个一个地去除我们身心上的苦厄。则我们才能算是真的在学《心经》。

  众佛友!

  现在大家对从哪个方向来理解《心经》的教义,有概念了。 所以,我现在再用白话,来从头到尾,解说一遍《心经》,接着我们再来一一深入说明为什么我会如此来理解《心经》的。

  【白话《心经》全文】

  题目:释迦牟尼佛所教导“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唐朝精通经律论的三藏法师玄奘奉皇帝之命而翻译

  当观世音自在菩萨,修行更深入运用“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时,如实观照,并知见到对五蕴(肉身、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的发展习惯皆是要朝向“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因此能度过这一切的苦难困厄。

  舍利的儿子(舍利弗)!有关色身(肉身)的一切发展习惯,不要异于(也就是不要忘记)是要在“令苦厄空虚”之下,才来发展。

  又在养成“令苦厄空虚”发展习惯时,不要异于(也就是不要害怕)发展色身(肉身)。

  又我们对色身的发展习惯,即是要在“苦厄空虚”之下,才开始发展。

  当发展习惯都能保持在“令苦厄空虚”时,即是大大发展色身的一切变化的最好时机。

  当我们想要发展“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时,也是要如此注意这四个要点。

  舍利的儿子啊!

  当我们对这些现象(肉身、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都能真的做到是在“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这时,这些现象的产生,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这些现象的消失,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又当遇到有垢秽的境界来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当遇到清净的境界来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又当任何境界有所增加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当任何境界有所减少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因此,当我们是在“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的习惯养成之后,再也没有色身的苦厄了,再也没有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眼睛所能摄受的境界所引起的苦厄了,乃至再也没有因为意识所能摄受的境界所引起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无明而引起的苦厄了。亦复再也没有为了令无明消尽而引起的苦厄了。

  乃至再也没有因为老死而引起的苦厄了,亦复再也没有因为为了令老死消尽而引起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为了知苦、离苦集、证苦灭、修苦灭之道而引起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而引起的苦厄了,亦复再也没有因为为了得到什么而引起的苦厄了。

  这是由于养成“令苦厄空虚”的发展习惯的结果,所以根本就无所谓“会得到苦厄”的缘故。

  举凡发心觉悟有情的菩萨(菩提萨埵),也是依着「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来达到“度一切苦厄”的缘故,所以他们的心,对所遇到的任何境界再也没有任何的挂碍了。

  因为不论遇到任何境界再也没有挂碍的缘故,所以再也不会有任何的恐怖害怕了。

  在知见上,他们已能行空、行真实,所以能远离颠倒的认知方式。在发展上,也能远离梦想的发展方式。因此能究竟的将所有的苦都停止下来而成就“涅槃(苦的永远止息)”。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中的一切诸佛,也都是依“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来修证的缘故,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因此,可知“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是可以扩大运用而具有神效的诀窍。

  是可以广大运用,并同时能显发出智慧光明的诀窍。

  是无有任何其它的法门可以比这个法门再高妙的诀窍。

  甚至没有任何法门跟这个“事先知道”的法门相等,具有相等的效果的诀窍。

  那是由于此法门对于去除一切苦厄,是真实有效,绝不虚妄的缘故。

  是故称为“事先知道,因而能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诀窍。

  即然如是,所以用句口诀来总摄这个诀窍:

  运用吧!运用吧!运用这个法门渡过生死河岸吧!带着众生们运用这个法门渡过生死河岸吧!请记得要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完毕!

  祝大家度一切苦厄。

  作业:

  一、请写今天上课的心得。

  因为我要开会了。所以不好意思,得下了!

  886

  人多,我就不一一回礼了!

  再见

  (注:学生赖宏德整理,已经释慧祥法师初次校阅。)

返回目录

----------------------------------------------------------------------------------------------------------------

更多慧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