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2.修行──修不行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来源:   作者:果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2.修行──修不行

 

  前面大家问的,都是身体上的问题,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我现在简单讲一个观念,就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此打坐,皆是为「有所求」而来──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变。但是真正的修行,却要从修不行开始的。

  先松再紧

  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像现在这么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几人?我很怀疑!

  松与紧的对比,可以用「上发条的钟」做譬喻:发条愈紧,愈往内收,愈收愈小。打坐时身心内敛的过程,就像上发条,愈上愈紧,愈收愈小。但怎样上发条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紧只是一面,放松则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紧,很多人虽很想让自己紧,但因为不会放松,所以该加紧处也不能加紧。这像翘翘板一般,这边上,那边就下,不能期待只一边上,而另一边不下。加紧是上,放松是下,但就一般人的习性而言,要先会放松,才能加紧。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紧,而是如何放松。

  无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松,但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只将自己绷得更紧;要放松,其实很简单:只要一切无心!以下且以四项说明:

  首先、身体要放松: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这是不对的,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会用力,因为结手印,肩膀便不自觉地向后弓或向上耸,这样便使关节卡紧了。故上坐后要检查身体,看有没有那个部位未放松。放松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松。有些人打坐时,会有酸、痛、冷、热等异常现象,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无法放松;但若能了解到那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过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身心自然宽松!不要用任何方法来对抗酸痛,因为既有对立的心,便不可能放松。

  第二、外境要放下:现在人多,天气又闷热,这要能接受它。有些人会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录取那么多人,人多空气当然不好。既然你来了,且已进了禅堂,就要去接受现前的状况。天气热,空间狭小,这虽是事实,可是我们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转。有些人还会因为周围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烦恼心。其实,初学者都是这样的,或者昏沉,或者散乱;但坐得好坏,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响。另外在这里打坐,可没有在家里舒服习惯。虽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对治我们的习气。在这里住得不舒服,不表示这里不好,它只是与你的习性不相应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怀念家中的光景。还有一些人会对监香法师有意见,他话讲得少,会有人嫌他太冷漠;话说得多,也会有人嫌他噜嗦。再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所以这些外境,不管天气或人,要尽可能不受影响。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当然是希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却因害怕妄想,讨厌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实妄想可说是自己向来的好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它便与你打成一片;而现在要打坐了,就把它当成魔鬼,这实在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来的,故不要敌视它;只要不理它,继续数息。则妄想既自己会来,也会自己走的,不需要与它对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圣,绝无妄想;其实这才是大妄想。我们应该努力于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如把标准定得太高,则妄想一来,就觉得被打败了。若以这种方式打坐太辛苦了,也不会有进步。妄想起落时,就让它自己来自己去,顶多把它当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当敌人、魔鬼。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虽不免会有,但重点在于怎样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会赖着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错以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这其实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个人都是抱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进步的因。我们常说:「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会有那样的成果。因此,须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费心神于比较,上一枝香与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会有浮光掠影的现象,有好的感受,或异样的光采,其实这些都是瞎猫碰到老鼠,没来得及抓紧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才开始高兴,它就没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好境界!赶快给它贴标签,是初禅?还是二禅?坏境界!赶快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那样?像这样的心怎能安定?不着魔已经不错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禅宗常讲「见性」而非「见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虚妄的,是相而非性。能体验到超然不动的心,才与「性」有些相应。

  心无所行

  打坐会有所进步,但不能以直线式的思考模式,以为从这点移到那点,便是进步。因为既还粘着在点上面,就是偏端、孤陋的。真正的进步,是心量变得比较广大,能随境而安于当下;心若已如实安于当下境界,便将一无所求!故打坐时若在方法之外,期待别的什么境界,那就与道相违;打坐就是打坐,数息就是数息,没有其他的期待。

  因此,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行是行动,手动脚动,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讲「受想行识」,以意志去抉择我们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别、不造作。故修行若有进步,必是从「不行」中得到的。

  打坐该放松的地方要放松,该不行的地方得不行。不怀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紧处其实也是最松处,方法用到最后,虽有方法而不觉得有方法可用,这是最后的统一状态,即所谓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讲的,偏重于在修定的方法上来调松紧。如果是以参话头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当别论。希望各位在这三天里,还是以调松紧的要点来专心用功。于用功一段时间后,自然会使过去听闻的佛法──闻思的种子,在心中产生统合作用。过去听的佛法因零零散散,故没有力量;但经过一心一意用方法后,这些分散的种子便能由凝聚而统合。在统合的当下,将会有茅塞顿开的觉受,这也是从紧而松的体验。不过,茅塞顿开的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故我不愿意说得太多,希望各位还是用渐进的方法来用功,妄想杂念消除了,该来的迟早会来。

返回目录

----------------------------------------------------------------------------------------------------------------

更多果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