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法法师: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戒法法师: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一、何谓“普请“
“普请”一词主要在禅林中使用,所谓“普请”,即是禅林中从事作务劳役时,普请大众,上下合力,称为“普请”,又称为“出坡”。但“普请”这一词在大乘经典中就出现过,不过含意与后来禅林所使的不同,如《方广大庄严经》卷11〈转法轮品〉:“于长夜恒常开门大施普请众生随意所与,亦劝众生行如是施。”又如《渐备一切智德经》卷4〈善哉意住品〉:“普请如来,所布言诲。”经典中的“普请”一方面普请众生接受布施,一方面普请如来宣说法要。
作为集体劳作的“普请”之法最早始于律中所述,如《毗奈耶杂事》所载:“佛言随要当扫,若月八日,或十五日,鸣犍稚,总集众僧共为洒扫。”此语到唐末年间专用于禅林,此由《僧史略》卷上所立的禅居条目可得知,其文云:“共作者谓之普请。” 又如《敕修百丈清规》卷6:“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库司先禀住持,次令行者传语首座维那,分付堂司行者报众挂普请牌,仍用小片纸书贴牌上云(某时某处)或闻木鱼或闻鼓声,各持绊膊搭左臂上,趋普请处宣力,除守寮直堂老病外,并宜齐赴,当思古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诫’。”
普请有时非指集体劳动,而系指聚集众人作”送亡”等事。如《敕修清规》卷六〈送亡〉条(大正48·1148b):“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除守寮直堂外,并当齐赴。”
二、古代丛林对“普请”的重视
古代丛林对“普请”非常的重视,特别要求作为领众的住持、首座等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服众,总不能天天叫清众干活,自己却好逸推劳。如百丈怀海禅师以身作则,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作为清众敢不去劳作吗?
在古代丛林清规中非常重视所有僧众共同劳作,同时也可以让大众心里有种平衡感,如《百丈清规证义记》卷第七之下曰:“普请之法,上下均力也,山中梵剎,坡事尤多。遇期,鸣梆齐行,虽住持,亦不得好逸推劳,有病则不勉强,至老方可歇息,同居大众,开遮亦尔。……旋为木寺住持,洁正身心,勤理众务,安僧数百,衣食恒备,每有苦役,必以身先噫。古之住持,类多如是。故丛林兴盛,今之住持,则养尊处优,劳人自逸,欲得丛林复整,难矣哉。”
三、“普请”在当代寺院实行的意义
上下齐力为常住做事,作为住持(包括首座、执事)以身作则才能服众,给当代寺院的管理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之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